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声。”
巴大维少将奸笑道:“总得要有人殿后吧,再说中国军队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好!那就下令撤退吧。”阿尔蒙德中将心理神会道。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小人不声不响地将盟友给抛弃了。
美7师的撤退速度是惊人的,结果使英27旅的左翼完全暴露了我军面前,我穿插部队在毫无拦阻的情况下,提前到达预定位置,完全封闭了英27旅的退路。当英27旅发现左翼的美7师不在了,想撤退时已经晚了。第42军124师在第二打击群的炮火及坦克团的支援下,已突破正面防线,而第二打击群的一个坦克团与一个机步团从英27旅的右翼包抄而去,到下午一时,英27旅已全面溃败,落入我军四面合围之中,被分割包围。这时,我军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坦克上电动大喇叭用英语不断地喊话:“英军27旅的官兵们,你们已被美7师无情地抛弃了,现在已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四面包围,无路可逃。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中国志愿军保证宽待你们,不要作无谓的抵抗了,回家与你们的家人团聚吧。”一句句的话语,就像一颗颗子弹,击中了英军官兵的肺腑,斗志被彻底被瓦解了,再也提不起勇气了,残剩的3500多名英军垂头丧气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成为我军的俘虏。这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优良,称之为英国最精锐的部队,结果在朝鲜战场上竟落得全军覆灭的下埸。
坐镇在东海岸洋面航母上指挥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接到阿尔蒙德的电报之后,瘫坐在皮椅上,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喃喃地自言自语道:“败了!彻底地失败了!”到现在,他才彻底地想明白了,低估了对手,低估了赤色的中国,中国精锐的五野部队绝对不止十万,起码有20万之多。而且中国军队的勇敢顽强,不畏生死的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做不到的,还有中国指挥官的智慧。与这样的军队对阵,是难以取胜的。想通了这些之后,他果断地给阿尔蒙德及东、西两线的指挥官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我接到张如龙、谭劲松的捷电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局已定,下面是收宫子了。东、西两线部队已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东线:集中了第9兵团第20、26、27军,3兵团第12军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共6个军(军团),火炮1800门,坦克一个师;西线:集中了第19兵团(63、64、65军)及第15、50、66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共7个军,火炮2200门,坦克两个师,作正面突破。空军出动五个战斗机师担任空中掩护,山地作战集团军作为穿插部队,从敌东、西两线的结合部楔入,向纵深插入,分割东、西两线的敌军。特战师已渗入到骊州附近,接应空降旅,并抢占骊州这一战略要点。战役定于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时正式开始。我将战役方案速报主席与中央。很快,便得到主席回电,只有八个字:“同意执行,见好就收”。我拿着电文,仔细推敲着主席后面四个字的用意,“见好就收”,思考良久,方才明白主席的意图,主席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就是要我灵活把握好此次战役的分寸,既要把美国打疼,使它意识到用战争是解决不了朝鲜问题的,只能采取和谈的方式;同时,又不能打得过份,勉得触及美国政府的底线,那样会得不偿失,反而促使美国将战争扩大化和持久化。当然,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内。我不得不敬佩主席的大智慧,站得高,看得远,将政治与军事,国内与国际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时,接到撤退命令的“联合国军”东、西两线的指挥官米尔本与范弗里特,正秘密从事撤退的准备工作。碰巧的是:两方的时间都定在同一天,相差只有两个小时,“联合国军”定于下午七时撤退。而我军却提前两个小时发起了全面反击,东、西两线4000门火炮同时发射,其场景何等壮观。炮火将天都映红了,四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后,中朝两军60万大军在整个战线开始了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其势锐不可挡。被打乱了部署的“联合国军”,惊慌失措,混乱不堪,失去了有秩序的撤退,争先恐后地向后逃窜,范弗里特与米尔本想控制都控制不了。真是兵败如山倒,大部分军队丢掉了重武器装备及所有的作战物资,头也不回地向南猛逃,我东、西大军突破了“联合国军”的第一道防线后,只碰到了一些微弱地阻击,便开始大踏步地向前*猛追。
渗透到骊州附近的特战师,扫清了周围障碍,顺利迎接空降旅的降临,当两军会合之后,便向骊州城发起攻击,却发现城内的守敌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骊州城。接着,挡住了溃退下来澳大利亚团和菲律宾营,经过一场短促的战斗,将其全部俘获。
担任穿插任务的山地作战集团军行动迅速,抓住了几股溃逃的“联合国军”和南韩军,俘获各国部队(包括泰国21团、土耳其旅、加拿大旅等国军队)和南韩军共余人。
逃得最快的是美军,他们大都有汽车代步,先行逃走了。乘直升机到达清州的李奇缴,发现正面战场的局势几乎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便严令“联合国军”的二线部队在“三七线”以南地区建立巩固的防线,并命令溃退下来的“联合国军”各部,到达三七线后不许再退,就地组织防御,违者军*处。同时,派出大批空军对我追击部队进行打击,但却遭到我空军战机的拉截,收效不大。我看时机差不多了,立即命令追击各军必须在“三七线”以北停止,就地构筑防御工事,不许越过“三七线”。想不到的是,我和李奇微几乎下了相同的命令。中朝两军全线反击在三天不到的时间里便结束了。逃不掉的“联合国军”全成为我军的俘虏。缴获的武器装备及弹药堆积如山,缴获的各类作战物资达20多万吨。
此役(我方称第五次战役)从五月二日开始至六月三日结束,历经33天,中朝两军共歼敌余人,其中歼灭美军近8万人,是历次战役中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粉碎了“联合国军”大规模的猖狂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三七线”附近。而中朝两军也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其中,我志愿军伤亡了余人。
各位读者:
第136章 回国述职(一)()
中朝两军胜利地结束了第五次战役,而在战役中取得的巨大胜利,转眼之间已传遍了整个世界。国内人民获悉前线传来的捷报,欣喜若狂,一时大街小巷变成了红旗、鲜花的海洋;锣鼓、鞭炮声响彻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举国欢腾,共庆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官兵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最可爱、最崇敬的人。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纷纷给志愿军全体官兵发来祝捷电;各类慰问团奔赴朝鲜,送来祖国和人民及亲人们的慰问和祝福。这对我们在朝的全体志愿军官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前线的志愿军官兵读着亲人们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的来信,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里捧着情深谊重的礼品,更知肩上担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祖国慰问团的每一场演出,每一次亲切的慰问,都感人之深,催人泪下;每一个志愿军官兵都知道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站立起来了的中华民族做后盾,更增添了无比的信心和力量,凝结成巨大的向心力,那就是战胜世上一切强敌,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中朝军队的伟大胜利,也大大震撼了西方各国的朝野和民众。他们弄不清原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之后竟变得如此强大。这正如西方的一位预言家所说的那样:中国正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苏醒过来,将会以它奇特的表现震惊世界。而凭借二次世界大战发迹起来的美国,取代了西方各列强国家的地位,一心想成为世界各列强国家的头号军事强国。为此,美国操纵联合国,发动了侵朝战争,企图以此一战而体现其在亚洲的地位,从而杀鸡敬猴,威慑世界上的其它各国,从而爬上可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头号霸主地位。但令它没想到的是,出师不利,一个在世界上如此强大的军事强国,竟然被刚成立的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头一捧,打得如此狼狈,弄得灰头土脸,真是偷鸡不成还惜把米,丢尽了脸面。这令美国政府军政要员、国会议员等十分尴尬,对民众无法解释,对接二连三的失败,也难以自圆其说。国内民众反战浪潮风起云涌,国会、参议院责难之声愈演愈烈。美国总统杜鲁门、美军远东地区总司令兼“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等首当其冲。面对民众的反对和议员的发难,总统杜鲁门、国务卿文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等人决定召回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听取他对朝鲜战争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并就朝鲜战争的前途问题进行磋商。
李奇微总司令自“双环计划”(我方称第五次战役)与“雷霆行动”彻底失败后,就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已被葬送,军事生涯也即将结束,心理上早有准备。在接到总统的电令后,便将指挥权暂交给范弗里特代理,迅速返回白宫。一路上,李奇微详细回顾了自己来朝接手“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对朝作战以来的历次战斗,思维陷入了一种矛盾和无奈的状况:一方面从内心上他渴望继续指挥战斗,羸得胜利;另一方面从自己的亲身地体会中得知,朝战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打下去只是徒增伤亡和耗费钱财的一个无底洞而已。这样的战争毫无意义,应当尽快结束。最终理智战胜了私欲,他决定坦诚地向总统陈述自已的观点。
故而在后来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李奇微非常客观公正地向总统杜鲁门、艾奇逊、布莱德雷、约翰逊等军政要员,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对朝鲜战争的认识、体会和感受,以及对朝战前途的看法。他说到:我们缺乏对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和了解,低估了新中国潜在的强大的力量,以及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及战斗力。他们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并非像我们情报部门所说的那样低劣落后和不堪一击。朝战中的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三大类:一是苏联提供的部分新式武器,二是缴获的我西方各国(绝大部分是美国)的,三是来源于中国自制的武器装备,虽然数量不太多,这可能受制于他们薄弱落后的工业基础,但自制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性能,绝大部分不亚于我国与苏联制造的。如中国自己生产的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坦克装甲车、以及轻武器的制式装备等。另外,中国军队的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特别是与我军对阵的一支中国军队,代号为“五野”部队,人数大约有二、三十万人,其武器装备精良、军事素质、训练和作战能力,丝毫不弱于我军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再就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各级指挥官,战役战术指挥极为灵活,部队也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我军刚经历过十几年的战火考验)。我们要想战胜这样一支军队是极其困难的。
杜鲁门等人听了李奇微的叙述之后,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议,便认为李奇微为推脱失败的责任而有意夸大其词,便反复询问。李奇微和随来的将领举出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