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郭嘉的这两句话,曹仁也不在犹豫了,带着人马就走。接着,郭嘉在写了一份奏章后,叫来了两个人,分别对他们说:“你立即前去妙手医馆,命游校尉将伏典抬回家中,此外也请李大夫一同前往。你则立即将此书简送往司空府,就说事发突然,郭嘉请司空速决。”
二人应喏后,郭嘉才稍松一口气,骑马直奔伏府去了。
就在曹仁和郭嘉紧张万分时,有一个人却从容的来到了司空府,并且见到了曹操。曹操对杨修并不陌生,早在杨修十几岁时曹操就见过他,杨修当时以他的谦逊、智慧和才气为曹操所欣赏。后来杨修凭借他的才气渐渐闻名许都乃至兖州,曹操也时常拜读他所写的诗词歌赋,而且赞不绝口。
杨修这次来司空府求见曹操的理由是他自称自己新作了一篇赋,特来献给司空品鉴。曹操速来有这个习惯,他不仅是个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个文学家,特别喜欢诗词歌赋。所以曹操和他的手下之间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要是写出了好作品一定要送给曹操看。
不过杨修刚刚入仕,也还不太算是曹操的麾下,因此以前也从没送作品给曹操。守卫虽然是大老粗,不认识杨修,但太尉杨彪他是知道。杨修自称是杨彪的儿子,守卫就进去给曹操报信了。曹操一听是杨修带着作品前来,曹操顿时大喜,立即就召见了杨修。
杨修进来后对曹操大行揖礼,曹操免礼之后便立即问道:“杨修,你说你做了一篇大作,快与我看看,我可是有些时候没拜读过你的作品了。”
杨修听了又是一拜,说:“学生才学浅薄,不及司空万分之一,何来大作?只是若不这么说,学生怕见不到司空,不得已才托大,妄司空赎罪。”
曹操见了诗词歌赋犹如见了美艳少妇(为什么是少妇,你们懂的),饥渴难耐,当场赎杨修无罪。杨修这才奉上揣在怀里的那篇“赋”。
曹操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可刚读了前面一两句脸上就不再是笑容了,变得十分严肃。
看完之后,曹操把那布帛平放在了案上,之后问道:“这是何人笔迹?”
杨修答道:“越骑校尉之子种熙,最后三人署名分别是种熙、伏典还有董国丈之子、董贵人之弟董孝。”
曹操看了一眼最后的署名,果然是三种笔迹,随后又抬头看着杨修,问道:“笔迹也可模仿,你如何证明这确是那三人亲笔所写?”
杨修答道:“因为他们写下此书时学生就在旁边,此事还望司空听我细细道来。”
曹操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杨修便开始说道:“禀司空,学生不敢想瞒,我与这三人有些交情。那日伏典将我与种熙、董孝找来,伏典直言要报复屯骑校尉宇文将军,要我们为其出谋划策。种熙一开始便想到了要杀害宇文将军,学生当场斥责,并晓以他们厉害。谁知种熙虽然打消了杀心,却依然给伏典出了个计策。”
曹操听到这里忙问:“是何计策?”
杨修接着说道:“这计策便是绑架宇文将军的亲人,以此要挟宇文将军。这种熙不知从何处得知宇文将军有两个妹妹,甚得其宠爱,他便建议伏典绑架她们。”
杨修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曹操也略有所思,数息之后,曹操又指着案上的布帛说:“此物想必是他们密谋之后,担心事迹败露被对方反咬一口,为此才写下的吧。上面并无你的姓名,按说你不该会有此物才是。还有,为何上面没有画押?”
杨修依旧从容地说道:“此书共有三份,分别在伏典、董孝、种熙手中。学生回家之后心中惴惴不安,虽不曾与谋,但当时毕竟与他们同处一室,平时又有来往。学生恐东窗事发、祸及自身、牵连家父,故昨日去找了董孝和种熙,晓以利害。
董孝虽胆小但忠厚,虽是纨绔子弟,然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且其一开始便不同意加害宇文将军,之所以会有他的姓名实是因为伏典等人相逼。学生与其交谈后,他便将此物交与学生保管。
种熙虽与伏典合谋,然其后亦心中不安,遂将他手中那份也交与学生,并言明要我带他向司空请罪,请司空从轻发落。今日学生带此物来正是为此,此是一份,学生家中还有一份,另一份仍在伏典手中,不过学生猜测那份恐怕已被伏典销毁了。”
曹操平淡问道:“为何?”
杨修答道:“此书是伏典建议的,若此书在他们三人手里,一旦东窗事发则可以相互举发,或可稍减自身之罪行。然若三人中若有两人将此物销毁,则事发之后,若无人证,手中有此物者便难以说清了。既不能拉人下水,亦不能为自己开脱。学生之所以猜测伏典已将此物销毁,是因为学生与他们有些交往,所以了解他们。董孝学生方才已经说过了性格懦弱,他要么不拿,若拿了此物,他独自一人既不敢毁也不敢交与官府。而种熙年少轻狂,毫无心术城府,他一定以为只要有此物在手,伏典是不会拿他做挡箭牌的。”
曹操又问道:“嗯,那你又为何肯定伏典就会毁掉它呢?”
第53章 许都风雨(四)()
面对曹操的追问,杨修答道:“伏典与他二人不同,其无大谋,却有小智,只是这智全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换言之,此人工于心计,不仅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好栽赃嫁祸。”
接着杨修列举了两个昔日伏典栽赃嫁祸的例子,虽然不是伤天害理之事,但也可见伏典很容易就为求自保出卖朋友。
曹操听完杨修的长篇大论,面露喜色,他说:“杨修,此案查明之后若果然如你所说,那你便是大功一件。”曹操说完后便将那“证物”收了起来,接着又问杨修“你现居何职?”
杨修内心激动,他所做的这一切等的就是这样一句话,他答道:“学生于建安元年被举为孝廉,尚无官职。”
曹操深思之后,对杨修说:“这样吧,我三子曹植现年五岁,天资聪颖,也好词赋。我正打算为其寻一先生,你才气纵横,我意请你入幕,教导犬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杨修一听大喜,当场答应,曹操也心情大好,他对杨修说:“如此甚好,不过今日我还有要事,待闲时,我再亲自让植儿当面拜师。”
杨修的目的已经达到,在拜谢曹操之后就离开了。而曹操则派人急召程昱、郭嘉,这边去请郭嘉的人刚出去,郭嘉派人的人又刚到司空府。
卫士拦住了郭嘉的使者,那使者道:“我奉军师之命送来万急书简,请立即呈与司空!”
卫士见使者的确一副急忙赶来的样子,当下不敢怠慢,取了书简送到了曹操手里,曹操看罢将书简收了起来,而后叫来了内侍说:“你即刻传命百官上朝议事,另外别忘了天子。”
本来今天曹操一早就要去上朝的,但他昨天看兵书直到半夜,本想就寝时没想到头风犯了,头痛欲裂,以至于将近一宿没睡。直到快日出的时候才睡下,然而并没有睡多久就又醒了,但这期间他错过了早朝的时间。百官和汉献帝见曹操没有来,不敢退朝,于是派人来询问,当时曹操睡眠不足,不但没什么精神,而且脾气大得很,直接就说不去上朝,于是朝会就解散了。
半个时辰之后,献帝与百官同时出现在宣武殿,这是许都新建皇城还有早朝的地方,曹操为其取名宣武殿,意在以武力一统江山。曹操紧随百官之后到来,站于百官之前,天子之下。
一番朝礼之后,献帝问曹操道:“爱卿急召百官所为何事啊?”
曹操答道:“今日早朝臣身体不适,故而未至。然朝廷之事岂能因我一人而废之,现在臣已无大恙,自然要上朝,协陛下处理军国大事。”
汉献帝心中暗暗叹气,表面上则是一副高兴的样子,他夸赞曹操说:“爱卿真是一心为国,当为百官楷模。”
百官听到献帝这么一说赶紧附和:“司空大忠,我等汗颜。”
总之,一番不痛不痒的废话之后,总算进入了正题。在汉献帝问完“众卿家有何事启奏”之后,管拜卫将军的国丈董承出班奏道,与其说他是来上奏的,不如说是问曹操的。他说:“禀陛下,臣来时见执金吾曹仁率甲士在城内大肆搜捕,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曹仁乃司空部将,不知此事是否为司空下令,若是却是为何?”
献帝听完后问曹操说:“爱卿,国丈所言是否属实?”
曹操应道:“回陛下,确有此事。是我下令曹仁关闭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其原因,是城内出现了一个刺客,于昨夜行凶杀人,今晨尸首被发现。事发突然,臣料想刺客定尚未出城,故封城搜捕。臣未得陛下准许便先斩后奏,请陛下降罪。”
当然,曹操也就是说着玩的,就算他让献帝降罪献帝也不敢,献帝心想:“降罪?我若降罪,你手下那群如狼似虎的将士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从某种方面上来讲,曹操和汉献帝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
这边百官听到刺客这两个字便议论纷纷,董承则趁机向汉献帝进言:“陛下,执金吾掌管许都上至陛下、下至黎民的安全,如今却有刺客混入,还行凶杀人,臣恳请陛下治曹仁渎职之罪!”
董承说完这话后,百官想法各不相同,大至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坚决拥护汉献帝、反对曹操的人,他们听完之后心里都高兴得很,虽然弹劾的不是曹操本人,但曹仁是他的爱将更是兄弟,这也算给了曹操一击。
第二类,同样是坚决拥护汉献帝反对曹操的人,但他们更保守,没有至曹操于死地的机会他们是不会明着和曹操对立的。这样的人在听到董承弹劾曹仁时,不是摇头就是叹气,他们认为董承这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
第三类,自然就是站在曹操这边的了,除了他本来的麾下,还有想要归顺曹操的人,这类人此刻更多的是嘲讽董承,内容和不自量力、异想天开差不多。
至于汉献帝,他则是既恨曹操也怕曹操,要他惩办曹仁?如果汉献帝是现代人他一定会说一句“臣妾办不到啊!”
汉献帝面对董承的谏言,他说:“国丈言之有理,但曹仁将军为大汉立下了不少功勋,这次就赦免其罪吧。”
这样的结果董承一早就料到了,但该说他还是要说,这是他的原则,原则是很难放弃的。
董承灰溜溜的回到了队列之中,把舞台交给了曹操。曹操走到了大殿的正中央,开始说道:“诸位,昨日,许都城内总共发生了三桩案件。其一,便是我刚才说的,昨夜有刺客行凶杀人,这刺客杀得谁呢?是前屯骑营司马、伏国丈之幼子伏典家中的管家以及四个仆役。其二,是初任屯骑校尉的振威将军宇文宪,他家中有两个妹妹于昨日上午失踪,至今不曾找到。其三,则是宇文宪怀疑他双妹失踪是伏典所为,故强闯伏府,动用私刑。不仅将伏典鞭打得皮开肉绽,最后还一怒之下砍去了伏典左半臂。”
曹操说完之后百官哗然,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全部知道这三起案件,多数人都只知道宇文宪砍掉伏典手臂的事。曹操看他们叽叽喳喳吵得很,大喝一声“安静”,百官这才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