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崖山人对于自身的定位,其实十分接近以前的斯巴达人。斯巴达人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当然,崖山人主要是汲取了斯巴达人军国主义的精髓,在初始阶段,崖山人为了自身安全,注定要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主义的。当然,没有斯巴达人那么绝对,为了赚钱,他们还要进行工商业活动。

    至于农业生产与采矿业生产需要的人口,暂时就只能依靠战争获得的奴隶了。只有奴隶,才是崖山人能够最大程度压榨的劳动力,才能让崖山人获得充足的生产生活物资,为崖山人发展壮大提供最必须的养分。

    两个月后,在印第安人盟友的协助下,崖山人终于攻占了切奴克人最后的聚居地,获得了超过1300名奴隶。其中一半左右是15至35岁的印第安人青壮。由于生活的艰辛,在印第安人之中,能够活过35岁就可称之为老人了,因为身体素质已经极大降低,丧失了最基本的劳动能力。

    由于争夺所剩不多的切奴克人物资,崖山人的盟友战斗起来十分拼命,损失不轻;而崖山人只是打打下手,又是防护严密,损失最轻,只有一名战士胳膊上被石矛扎了一下,伤口并不深。另有一名战士是跑的太快崴到了脚。除此以外,就没人受伤了。

    崖山人经由此战,终于确立了雅城地区事实上的扛把子地位,安全形势大大改观。而通过获得的奴隶,无论是农业还是采矿业的发展,都是一日千里。

第十一章 澳门() 
崖山人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人力与物力的支持。物力可以凭借自身发展出来的工商业实力获得,但是人力可就不可能单靠自身发展了。因为八百多的人口基数,发展一百年也发展不出多少人口里,更何况周围还有即将诞生的美利坚乳虎在侧,是在没有时间留给崖山人慢慢发展。

    要想获得人口,就避不开与满清的交流。但是顽固是后世人对满清的第一印象,与满清交流,崖山人很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澳门是最早脱离华夏大家庭的本土城市。1553年,葡萄牙人在明政府许可下,取得澳门的居住权。此后的清朝也默认了葡萄牙对于澳门的控制。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明清两朝在在澳门均设有提调、备倭、巡缉等官。这些官员统称“守澳官”。雍正八年1730年;两广总督郝玉麟等因澳门中外居民日众;距县遥远;知县县务殷繁;不能兼顾;奏请设香山县丞一员;作为分防澳门县丞。乾隆九年1744年;清政府将肇庆府同知改设为广州府海防军民同知;通称澳门同知;移驻前山寨。至此;以澳门同知为最高实际负责官员;与香山知县及县丞互相协调;共同管理澳门事务;构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管治澳门的体制。

    正因为中外混杂的管理模式,才让崖山人觉得有了可操作的空间。

    1761年5月,林航率队向远东进发,目的地正是澳门。林航此次抵临澳门的首要目的就是采购一批粮食,以及硝石。硝石就不说了,那是及虐的军用物资。至于粮食,自然是大米与小麦。崖山人苦肉食与土豆久已,再不给这些家伙改善下伙食,估计奴隶们不反,他们就要造反了。

    崖山人首先拿出了半个集装箱的生活物资,放在了俘获的一艘最大的俄罗斯人帆船上,然后由定远舰拖拽着来到了亚洲。足足耗费了二十七天时间才抵达澳门附近的一个岛屿上。然后众人操控着帆船,抵达澳门半岛的老城区,后世的*附近。当然,此时不能这样称呼。

    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占据、最早开发的区域,可以说是澳门最繁华的地方。

    林航特意找了一个华人风格的建筑,规模很大,装饰也很是大气,名叫朱氏珍宝轩,就进去了。

    身处澳门,掌柜自然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对于林航一行奇怪的穿着并没有太多的差异。毕竟,林航等人虽然身为华人,却穿着“洋装”,最多被认为是旅居海外的华人。

    掌柜也姓朱,是老板的一位远房亲戚。

    见到林航气度不凡,身边有众多“保镖”,十分热情。“客官要买什么?”

    可惜,林航却给了他一个神转折,“老板,我们不买东西,只想卖些东西。”

    老者脸色微变,却很快恢复了笑容,显然,商人的八面玲珑发挥了作用,“客官,我们珍宝轩是澳门同类商店中最大的,所有货物都有特定的渠道。除非客官的货物却是有独到之处,否则”

    林航同样也是面色不变,说道:“我之所以敢登上贵号的门,正是因为对自己的货物有绝对的自信。”林航从后面的一个士兵手拿过小木盒。

    倒不是林航拿大,而是商人一般要看出行的排场来初步判定对方的实力的。

    老者倒也是接触过许多洋人商品,对于洋人所谓的珍宝也见过不少,除了钟表什么的,洋人的东西倒也没有什么入得上眼的。只是出于礼貌,还是接了过去。

    看着这个方方正正还硬邦邦的纸盒子,老者产生了一丝好奇心。

    老者首先拿出了一个透明的小长方体。

    林航解释,“这是打火机。”拿出一根烟,示范了一下用法。

    对于这种不用火镰直接就能冒火的小玩意,老人十分诧异,模仿着赶紧动作了一番,十分开心。却很快的将惊喜藏在心中,脸上也恢复了惯常的微笑。“不知道可观打算这样的物品一件卖多少钱?”。

    “十两银子。”

    老者摇头,“虽然此物较为新奇,但是用途也不过点火而已,完全可以用火镰代替,10两银子,太贵,3两还差不多。”

    “此物乃祖传植物,用一件少一件,即使我们存货也不多了,一两是差的太远了,8两已经是友情价了。”

    “跟你这个假蛮夷还有什么友情?“老者心中有些鄙夷,却说道:“8两也是太过,最多三两。”

    多番讨价还价后,价格定为6两。

    接着,林航又拿出了肥皂、牙刷等这个世上前所未有的东西,即使是小的梳妆镜,后世的镀膜技术,也使得镜子的清晰度大大超过当世现有,让老者叹为观止。

    最后,小半货柜的商品,竟然卖了足足3000两银子,远远超过林航等人的估计。

    而朱掌柜呢,通过这一笔单子,至少还能赚回3000两。

    因此,双方皆大欢喜,好的就跟兄弟似得。

    听说林航等人打算购买小麦、大米等物资,朱掌柜自告奋勇给林航带路,找了一个熟识的粮油店老板,给了个友情价,中等价位的大米,给了一石1。6两的价格。虽然比起内地要贵了一些,但考虑到澳门是一个消费型城市,这个价位绝对算得上是友情价的。至于小麦,主要是作为种子使用的,要求较高,给了一旦2。4两的高价。

    本来粮油店的陈老板还因为给了这个友情价而有些心疼的时候,林航却给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量,大米500石,小麦200石。而且大米还将是长期供应物资,这绝对算得上一个大生意了。

    因此,陈老板也开心的不得了。

    食物只是林航的主要目的,硝石也是林航等人需要的物资。硫磺就不说,无论是雅城还是镇亚城(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都有不少的火山存在,因此喷发出的硫磺数量不少。至于木炭,四处都是树木,获得并不困难。因此,只有硝石才是崖山人最需要外购的。

    硝石在当世的任何国家都是军备物资,敏感而重要。但是以大清这个老大帝国对于社会的控制来说,毕竟比不上拥有先进技术监控的现代国家,还是有许多漏洞可钻的。

    结果通过这两位掌柜又找到了一个表面上是古董商,其实也是一个走私商人的黄某。老黄这个奸商,一再说没有硝石这种军备物资,自己是个温顺良民,就差将良民证贴在头上了。但是,那狡诈的三角眼四处乱转,让他说的话可信度几乎为零。

    林航明白在,这老家伙所谓的没有硝石只是一个借口,提高要价才是他的根本目的所在。经过层层加码,林航终于获得了75公斤的硝石。

    林航等人进行前的目的全部达成,只是好容易赚得的3000两也仅仅只剩下100两不到了。不过,林航等人显然也不在意这银子。毕竟,银子不能当饭吃。只是有些忧愁,怎样才能长期性的赚取大量的银子来换取物资呢。

    但是,物以稀为贵,从前世带来的物资虽然稀缺,但是也不能大量抛售,否则不就成白菜价甩卖了?再说了,这些物资大多数都是日用品,华夏人也要使用啊,不可能大量的卖出去。好好的想出一个赚钱之计才是必须的。

    由于货物数量巨大,俄罗斯人的小帆船都装不下,还是商家雇佣的船只将粮食等货物送到了澳门外海,林航当初停靠的小岛上。没等送货的船只看到接货的船,林航就打发他们回去了。7000吨级的定远舰虽然在华夏人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外人看起来可就是庞然大物了。此时西方的典型战舰,胜利号,不过排水量两千多吨,而满清由于禁海政策,造船能力相较于大明,萎缩的厉害,通行近海的福船,排水量普遍在数百吨甚至几十吨。

    让普通清人看到这样的大船可能会惊掉他们的下巴,更有可能引起满清与葡萄牙人的注意。

    林航一行回去的时候还多了四百多号大清人。

    原来,这一年山东大涝,百姓流离失所者不在少数。有少数无地无房、心思灵活着就动了下南洋的念头。人都活不下去了,所谓的故土难离也就成为了空谈。毕竟,土地都没有了。

    这些年,西方殖民者开发南洋,比如西班牙占领菲律宾,荷兰占领印尼。这些殖民者所到一地,都离不开血腥的杀戮,从而占领这些土地。

    等到杀戮过后,就是劳动力的短缺。不约而同的,就将目光投向了人口为世界之冠的中国,通过种种诱骗性的花言巧语诱拐华人劳工。

    林航途中就遇上了这样的两艘船。

    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两艘船刚离开大陆三天时间,就碰上了海盗。

    这些海盗都在登船了,就遭遇了林航的大铁船。

    结果一艘海盗船被撞沉,另外几艘逃跑了,林航等人也没时间追。主要是移民乘坐的船也都被海盗浇上火油,烧了起来,情况十分危急。

    林航当然是救人为先。

    正好崖山人缺人手,被俘的35名海盗,连同353名移民,就被打包带走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崖山人就这样获得了第一批汉人移民。

第十二章 各取所需() 
人心都是难以满足的。

    费雅喀人一开始的目的,可能只是赶走俄罗斯人,让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存。等到俄罗斯人当真被赶走,费雅喀人却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南方的宿敌阿依努人。不为别的,最宜居的岛屿南部被阿伊努族占领了,搞得费雅喀人只能蜷缩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怎能容忍如此不公平的事情发展?

    关键在于,这几年由于直接面对俄罗斯人,费雅喀族人十分困顿。虽然摧毁了俄罗斯人的据点,但是据点被崖山人的炮火轰的稀巴烂,几乎没有获得任何经济上的好处。

    反而,南方的阿依努人,已经过上了半农耕生活,物资比起只能捕猎或者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