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贵国具体的代价是?”
“800万华元购地费,同时,还有200万华元感谢费给贵国,并且,将提供30台蒸汽动力给贵国及西班牙,这样,贵国及西班牙联盟将有充足的资金以及舰船对抗英国人。”
克吕尼在心中暗暗盘算200万华元的价值,那可是相当于近70万法郎。虽然看着价值不大,相对于法国庞大的财政收入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法国人的财政支出更多,每年的赤字都在四百万到五百万之间,七十万算得上一个补益了。
但是,法国人虽然强势,也无法决定西班牙人的意志,因此,克吕尼虽然有心答应,但是海牙咨询西班牙人的意见。
一个月后,以法国人斡旋的三方会谈在华京展开谈判。
西班牙人原本是不答应将路易斯安那交易给新华夏的,但是抵不住盟友法国的压力,只能参与谈判。
西班牙特使冈波斯十分强硬,表示路易斯安那可以交易,但是新华夏必须将原本付出的代价乘上十,才有可能获得西班牙的批准。
对于西班牙人狮子大开口的行为,新华夏自然是不愿意的,林航表示,“我们新华夏虽然尊重国际规则,尊重西班牙对路易斯安那的主权主张,但是,苏族人也许不愿意遵守所谓的国际规范,他们可是一向宣称美洲的主人。而且,作为美洲的土著,新华夏更愿意尊重他们的选择与主张。”
冈波斯马上就没了脾气,无论谁都明白,此时的苏族人就是新华夏的附庸,新华夏指东,苏族人就不会打西,新华夏人让他们撵狗,苏族人就不会赶鸡。
冈波斯甚至西班牙上至国王下至普通臣工都知道,新华夏有心强占路易斯安那,虚弱的西班牙也没有能力阻止,冈波斯的强硬之举无非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罢了。因此,冈波斯提出将购地资金上升为5000万华元,就将路易斯安那交给新华夏。
林航只同意1500万的购地款,西班牙人为此拒绝了谈判要求。
但是,新华下显然没有死心,悄悄的找上了法国人,提出如果法国人促成了此次购地,新华夏愿意将给法国的感谢费增加到500万华元,还会将蒸汽机的数量提高到五十台。
克吕尼为代表的法国人马上心动起来,近200万法郎的金钱对于法兰西来说也是不少钱了。为了钱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如果让别人付出代价让自己获利,那就更美好了。
克吕尼悄悄找上了冈波斯。
“冈波斯侯爵,现在情势对我们相当不利,海战的失利,代表着我们已经丧失了对北美的干预能力,而失去了北美,你觉得你们还能保住佛罗里达、古巴、墨西哥吗?”
冈波斯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法国人已经被新华夏收买了,但是国王给自己的收钱可是新华夏至少要付出两千万才能获得路易斯安那啊,没有这么多钱,让自己是怎么向国王交代呢?
法国人探听到西班牙人的底线后,马上出卖了盟友,告诉了新华夏。
新华夏知道了西班牙人的底线后,更加不慌不忙,只同意将购地款提高100万华元。
西班牙人听闻新报价后,不为所动,安然若素。
但是,法国人是是在等不及了,因为急于报仇的法国海军急需蒸汽机。脆弱的法国再也不能承受再一次的失败了,否则,亡国之祸很有可能近在眼前。因为法兰西是一个过度讲究荣誉并因而脆弱的大国。
为此,法兰西一面促成新华夏再加一百万华元,另一面甚至从自己的好处费里让度出100万华元给西班牙人,就是为了西班牙人能够尽快同意交易。
这样,这华夏付给西班牙人的代价就达到了一千八百万华元,很接近西班牙人的报价了。
这时候,冈波斯终于不敢强硬了,因为再坚持就会得罪法国人。其实,正如法国人所说,美利坚人独立对西班牙人的好处会超过法国人,因为法兰西此时在美洲几乎没有什么利益攸关,但是西班牙却据有了美洲了大半土地,英国人一旦再起贪心,单凭西班牙人根本无力抗衡,只能拉上法国。
在法国人的压力下,西班牙人终于同意了一千八百万华元购买路易斯安那的要求,三方皆大欢喜。
谈判虽然结束,但是还有后续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法西联合舰队舰船的改造问题。按照约定,新华夏将提供能够适配千吨级舰船的蒸汽机,且蒸汽机需保证舰船能够以12节速度的巡航,最高速度不小于16节,基本与英国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雷同。
新华夏五千吨级舰船的蒸汽机都造的出来,对于法国人的要求自然可以轻松满足。不过,新华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改造舰船的地点在哪里为好?
从设施齐全方面,自然是在华京改造最好,就是距离比较远,而且,崖山人也需要遮掩一下,免得为英国人抓到把柄。另外就是法国与西班牙本土,同样是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被否决。最后就想到了古巴的哈瓦那。哈瓦那有此时么周最大的造船厂,并不是西班牙人发善心,想要加强古巴的实力,只是因为古巴有优良的造船木料,古巴红木,性能甚至超过西方主流的造船木料橡木,被西班牙人大量使用。为了方便制造运输,自然只能选择在古巴当地建造舰船。
新华夏技术人员从华京乘船南下,接着在巴拿马附近登陆,横穿美洲,在大西洋沿岸乘船去往古巴。线路是崖山人要求的,自然有考察巴拿马地形的考量,因为此时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北美洲大西洋沿岸要跨过南美的最南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随行的自然有间谍人员负责测绘,西班牙人茫然未知。
在新华夏帮助下,古巴造船厂全力以赴,总算用了三个月时间,改造了23艘舰船,上面铺设钢板,内部配置蒸汽机。经过实际操作,法国与西班牙人才发觉了蒸汽动力真正的好处,那就是操作灵活,速度快捷,所需税收大大减少,增加了军事人员的数量。法国分配到了十三艘,西班牙分配到了十艘。
剩余的蒸汽机则分别被带到法国与西班牙,试图参照华夏人的设计意图,建造最适合的千吨级铁甲舰。
得到蒸汽船的法西联合舰队踌躇满志,在1777年十月份,终于主动的再次挑起战端,与英国护航舰队再起争锋。本来以为联合舰队龟缩不前的英国人吃了一个暗亏后,赶紧从欧洲调集大量军舰前来,试图再次战败联合舰队。
双方最高指挥都是有相当海战经验的人员,不约而同的想到将舰队分配成两支,一支风帆船为主力,意图牵制住对方,然后另一支以蒸汽动力为侧翼,凭借蒸汽船的快速机动性,打敌手一个措手不及。
两支主力确实首先交上了手,虽然场面上看着很激烈,火炮你来我往的打来打去,但是双方的接战距离都在500米以上,以此时火炮的准确度来说,几乎是打不着对方的。显然,他们都打算拖延时间,以待援军到来来个大获全胜。但是双方都失算了。英军从主力舰队左翼出发,而联合舰队从自己的主力舰队右后方迂回,救过就是两支侧翼迂回的分舰队却碰了个对面,双方都是一惊,明白意图已经落空,但是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愤然开炮。
英国人的舰船是炮塔式结构,且全铁制舰身,防护能力更强;而联合舰队的舰船是从风帆战舰改造过来的,依然是木质船体,只是加固了一下,外面铺设了钢板。由于舰船两侧依然装备了大量的旧式舰舷炮,火力更猛,当然,准度不高。
双方舰队都是优劣势明显。但是近距离上,明显对英国人不利。因为联合舰队发射的炮弹更多,英国人分舰队最终撤出了海战。但是,由于英国人全钢铁的舰身,其实受损更轻,只有一艘冲在最前面的黑鸭子号受弹太多而沉没,另有两艘受创较轻率先退出战场。至于联合舰队则损失了5艘舰船,3艘沉没。但是由于联合舰队蒸汽船数量更多,承受得了这个损失。
随后,联合舰队分舰队赶赴主战场,与主舰队汇合,大败英国舰队。
随后几场海战,都是联合舰队凭借数量优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掌握了北美战场的制海权,英国海军龟缩在哈德森湾,不敢露头
第一百二十三章 美国独立()
但是海战的胜利并不来直接带来陆地上的胜利。
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
豪将军轻松占领几乎没有美军驻守的费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不过很快美利坚人便发现敌人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挥师插入敌阵,英军顿时大乱,眼看敌军即将崩溃,恰巧英军左翼驰兵来救,才防止了英军全面败势。
美军前线指挥官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上司盖茨不愿发兵,美军不能获得更大战果。
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
祸不单行,接着,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
在十月份,伯戈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1
接着,英军放弃费城,退守更加靠近海边的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但是,新任英军统帅克林顿并不甘心失败,决定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
1778年初,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
但是,这也仅仅是回光返照,毕竟英军已经丧失了制海权,后继乏力了。
南方战场的美军在法军的支援下,围攻萨凡纳。与历史不同,并没有耗费太久时间,在新华夏暗中支援的火炮协助下,联军以优势火力攻破萨凡纳。
英军不得已向北撤军。
随着美军接连取胜,南部各州大部获得解放。康华利等人率英军分别占领美国东部数个港口,切萨皮克湾成为英军后勤补给的重要入口。英海军西印度群岛分舰队全力控制这一海域,以维持英军海上补给线。
1778年底,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7000余人,由罗尚博伯爵指挥),在格拉斯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配合下包围纽约,迫使英军投降。
纽约围攻战的失利导致英国的诺斯勋爵内阁不稳。
诺斯自知能力不足,无法掌控大局,向国王建议让老谋深算的老皮特担任首相,以使英国渡过难关。
但是乔治三世显然还是不喜欢老皮特,拒绝了老皮特担任首相的建议,并要求老皮特入阁协助诺斯处理政事。
但是,老皮特显然也对目前的状况感觉到绝望,又或者是对于自己不被国王看重感觉不爽,老皮特拒绝了国王的命令。
国内的保守势力都要求国王撤兵,以免得陷入战争的泥潭。
其实除了国王,恐怕没有任何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