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大宋-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汤最后还是会浪费,里面还有油呢,他就想起来一个很重要的人,对妇人说道:“劳烦婶婶,给我留一小碗,其他的端去给我娘。”

    是的,他想起来干娘,也就是义母了,张氏的年岁其实不是很大,但是显老,想是在京城东边的村子住,日子并不好过,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后把身体给熬坏了。

    妇人答应,夸着徐宝孝顺,盛出一小碗给徐宝留下,端着大碗的走了。

    徐宝根本没理会,他还想着事情,上岗村岗东村下岗村大哥的村子京城童蒙书院孩子的家人。

    一大群人中的老人并不少,岗东和下岗两个村子的老人守着家,虽说有人送去饭菜,可也是一天三顿。

    此处人的一天三顿饭不是像现在这样吃,正餐的话是早上辰时吃,下午申时吃,这是不怎么干活的。

    干活的人是午时吃,晚上戌时吃,到了半夜再吃,天不亮就起。

    自己到来给变成了早上六点多吃,中午十二点多吃,晚上六点多吃。

    这个习惯是不错的,半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不过对老人来说,如此吃法还是不好,应该换一个节奏,要像什么样呢?

    想着想着,徐宝高兴起来,大喊道:“我太聪明了,我对着镜子看,里面有我的偶像啊。”

    “宝郎,宝郎你怎么了?知道你聪明,知道的,村里的都知道,你头晕不晕不?我去给你找医生,新来的两个医生手艺可好了。”

    在旁边切着葱花,晚上准备给娃娃们熬汤喝时用的妇人听到徐宝喊,吓坏了,差点伤了手,连忙放下刀,凑过来关切地询问。

    “不用,我没生病,我是想到了一个让村里人晚上也能放心出来溜达,而且又能给村里赚钱的事儿,包括岗东村和下岗村。”

    徐宝很不好意思地说道,多亏刚才没说对着镜子磕头的话,让人听了会觉得他太自恋。

    “真没事?”妇人过来摸徐宝的额头,徐宝没动,让对方碰,妇人摸完他的脑袋又摸自己的,点点头:“不热,我怎么觉得我脑袋热?”

    “因为你旁边有炉子,我旁边没有。”徐宝说出实际情况。

    妇人笑了笑,说道:“是有炉子,在这干活不累,还和宝郎学了不少菜,我家那口子还说我做的菜比京城会仙楼的菜好,像是他去过似的,穷鬼。”

    这个话题徐宝就不接了,他随意地说道:“可不能外传啊。”

    其实他并不在乎,那菜谱又不是他发明的,是多少朝代的厨师们琢磨出来的,所谓的秘方其实没有秘方,只是噱头而已。

    谁愿意学就学,菜多了,学得过来吗?大部分菜自己都不会做,只是知道怎么做,动动嘴就行。

    然,妇人不是如此想,很郑重地说道:“宝郎你放一万个心,你告诉我们怎样做菜,我们一个字不和旁人说。”

    开了话头,妇人就说起来了。

    “要我说呀,不该叫别村娃娃的家大人过来看娃娃吃什么,看到了后琢磨会了咋办?不说旁的,就昨天早上做豆腐,为了给娃子们晌午做豆腐圆子的那个。

    哎呀,下岗村的小哈子家的媳妇过来说看娃子们早上吃什么,就别她看去了,她说这卤怎么有股子酸味?

    晌午炸出来是没那么酸,谁知道那是酸汤豆腐?我们几个还估计用别的豆腐炸了个,不好吃,比不上酸汤的。”

    徐宝的嘴快速动着,把一小堆嚼碎的蒜薹吐出来,说道:“蒜薹老了。”

    “那是嫩的,宝郎你以为从那边运过来,到这里还能嫩成啥样?娃子们嚼不动就吐,你说她看到了,回去照着做,咱怎么办啊?”

    妇人解释下蒜薹老了的问题,又把话题给转过来。

    “可是她知道你们是用前天点豆腐流下来的卤做的酸汁又点的豆腐吗?”徐宝不得不接这个话。

    关键的地方不在于做豆腐圆子用不用酸豆腐,而是如何做酸汤豆腐,还有一个是吃圆子时候浇的卤汁。

    酸汤豆腐怎么做的呢,就是正常点豆腐,然后不是要把豆腐脑放在一个木头匣子里盖布压么,压出来的那个水,别扔,放着,放酸了后,再用这个水去重新点豆腐,这个点出来的豆腐就是酸汤豆腐。

    还有别的办法,用面粉和醋发酵,然后点浆,但正宗的豆腐圆子可不是用那这种酸汤,更不是把豆腐先切好了再发酵成酸的。

    这方法徐宝知道在自己那边的网上找不出来,因为会的就是会,不认为有什么技术性,所以不说,而不会的接触不到,只能用面粉和醋做点卤的酸汤。

    同时网上也不会告诉你做豆腐圆子时别把圆子捏紧,那样炸完后里面就少了水,吃不到好的口感。

    说起来这才是关键的地方,同时制作后往里加的汁必须有鱼腥草泡的。

    鱼腥草是要,从药房里拿的,谁能想到做豆腐圆子会用上药?

    让厨房给宝宝们做这到菜的目的是去火,冬天穿衣服多,屋子里又生火,火气全压进宝宝的身体

    里。

    所以才叫厨房炸豆腐圆子,感觉上油炸的东西火气更旺,实际上却是去火的。

    徐宝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所以把配方拿出来,否则可以专门开一个豆腐圆子店了,他觉得自己不说,别人就不知道。

    结果还是让做饭的妇人们发现里面的技术含量了,因为被别人看到,心里便不舒服。

    听徐宝说,妇人依旧不高兴,说道:“她闻到了汤子酸,回去她拿醋也能做,醋是可以点豆腐的。”

    “知道知道,没事,她不知道还需要用鱼腥草泡汁。”徐宝只好如此安慰。

    “那是对的,我们用鱼腥草泡完了就把鱼腥草拿出来了,一点没留下,咱们姊妹们商量着,厨房加两到门,别人不准进,这可是宝郎你的,还全让他们学去了呢,哼”

    妇人卡着腰说,然后手在身前的围裙上蹭蹭,继续回去切葱。

    徐宝很满意,不错,有保密意识,有扒拉几口饭菜,问:“讨饭的二十七个人怎样了?”

    “还能怎样?盯着他们呢,他们那四个孩子才野性呢,站在河沿上用棍子往里打,打鱼,打翻白了跳下去抓,也不管衣服湿不湿,还有大人,干活卖力气,还总找着跟我们说话。

    哼哼,早看出他们不对劲儿了,一个个能干活,怎就吃不上饭?他们那有个女子还问我呢,地里蒙的是什么,呵呵,我能告诉她?

    宝郎,咱都知道,他们就是奔着你那房子来的,知道你房子里有好东西,宝郎你放一百个心,有村里人在,哪个来了也没用。”

    妇人一边切着葱花一边说。

    徐宝听着,脸上露出笑容,村子的人朴实,但不傻,更主要的是一心护着自己,听着对方说话太过小家子气,但每每都是为自己着想。

    这是亲人,不是外人,自己多付出一些又如何?村里需要钱,自己就拿钱出来,账在那里放着,但不必把利益也算那么清楚。

    如是想着,他匆匆吃完,出去找里正。

    找到里正的时候里正刚刚吩咐完别人去周围的村子镇子收鞣制好的皮革。

    “里正爷爷,送棉花过来的人走了?”徐宝上前问道。

    “走了,你说你呀小宝,你花大价钱买他的棉花种子干啥,没用,咱还能有地不种粮食种棉花?”里正说道起来,很不高兴。

    徐宝笑,问:“里正爷爷,咱村沤肥沤怎么样了?”

    “那没得说,好,好肥,用不完啊,你想卖?”里正说起这个高兴了。

    “不卖,我是想和你说,那个……肥能供上,可以在麦子地里种棉花,一行麦子一行棉花,你可能不知道那棉花做什么用,等他全给送来,我教大家做棉衣,给宝宝们穿。

    那可是六千多斤的棉花,一个娃娃有三斤棉花做全身的都够,穿上棉衣那才暖和呢,在雪地里打滚都没事,尤其是宝宝们,穿上跟个球球似的,摔了也不怕。”

    徐宝介绍起棉麦套种和棉花的好处。

    他那边去东北就看到了,有的小孩子穿上全套的,就是个球,在雪地里跑,一个小心摔个跟头,骨碌骨碌,爬起来继续跑,啥事没有,让人一看到就想笑,很有喜感。

    他也想把村子的孩子变成那样,尤其是穿厚厚衣服的小宝宝,走起路来跟企鹅似的,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

    里正不知道徐宝的快乐,他只是想不同棉花怎能和麦子一起种,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那麦子还能长?”他担忧麦子长不好。

    徐宝点头:“能,追肥,其实全种上棉花也比种麦子强,粮食咱能买,棉花我去哪买?里正爷爷,你还信不过我吗?”

    “信,信呢,哪个敢不信?可是听那人说,棉花往下摘籽很费劲。”里正一想到那人说的话,就感到恐惧,摘呀摘的,一团子棉花要摘上一刻。

    “呵呵”徐宝笑两声:“那是他不会做,我告诉大家个法子,摘籽一堆一堆地往下落,不必用手往下揪。”

    。。。

第一百九十章 不用饭锅用竹筒() 
里正不懂棉花脱籽方法,更没试过棉花和麦子套种,但徐宝说,他就听,随后问道:“什么时候种?”

    “原本应是冬麦种时跟着种,错过了这个时候,只能是明年开春种,晚收两个月,里正爷爷,找人把运来的棉花纺线吧。”

    徐宝回忆下播种的时间回答,决定先叫人纺点线,这个就不用他来管了,纺车是一样的。

    正好村中还有妇人闲着,不如给她们找点活做。

    里正很快找来一群人,交给徐宝安排。

    布置二十个人拿纺车在那摇啊摇的,徐宝又开始画图,需要做棉衣,棉衣不能像现在的衣服那样宽大。

    画好图,徐宝自己看看,很满意,反正他是能看懂,找来两个妇人给讲解,然后问:“冬天冷的时候知道怎么办吗?”

    “知道知道,尽量不出屋。”一个妇人回答。

    另一个妇人跟着说:“天冷多穿两层衣服,实在没有衣服,就把麻团往衣服里面絮。”

    “对对对,絮,现在咱们看的这个就是把棉花絮进去。”徐宝一听到对方知道絮东西,就放心了,他真把对方直接把棉花给塞在两层里面,而不走线,那样穿身上动一动会滚包的。

    让两个人找一块布裁了,按照样子试做,照着样子比的是七八岁孩子能穿的大小,但是徐宝估计絮好棉花做成,七八岁大的孩子穿不进去,会小。

    但无所谓,小了就给五六岁的孩子穿,反正先让两个人知道怎么回事。

    看两个妇人带着其他妇人在那里摆弄棉花和布,徐宝不再管,今天是做不完的,他溜达着出去,找下岗村的里正陈焘。

    下岗村之前干活的人依旧忙碌,地里搭出了大棚,现在是布管子,把竹筒一根根连上,围绕在孩子们的院子中。

    然后在高的地方搭架子,要搭结实了,因为上面要烧水,然后人工往管子里倒。

    这属于费力的活,整体上付出太多,收获仅仅是孩子们这片区域冬天不那么冷,今年给孩子们过一个不一样的冬天,明年徐宝是不会在这样做的,太麻烦。

    陈焘在这里呆着,看自己村的人干活,不时指导一番。

    徐宝寻来时正听他在那里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