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你怎么知道我没动静,我只是没告诉你罢了。”迈巴赫话还没说完就见耶利内克疯狂的往路边跑,一边跑还一边骂道:“你个损人,你自己看吧,我得回去了。”
迈巴赫也不还嘴,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工作人员也不奇怪,两人关系很好,有很多业务上的合作,而且耶利内克此时急着回去肯定是要把家底运过来了。
耶利内克是戴姆勒公司的掌门人,也是设计者之一,与迈巴赫汽车制造公司虽然是对手,也是合作者,两家在一战中合作研发的发动机就接过不少订单。只是他们在合作的同时也会留点心眼儿,不会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合作,这是企业生存法则。
迈巴赫正打算回去的时候看到了刚下车的保时捷公司老板,斐迪南德·保时捷,后者也招手给他打了下招呼,两人在企业界的地位相当,所以很快走到了一起。
“这里参观完了?”保时捷打趣的问道。
“这里看完了,但是不花上一个月时间,这个工业园是看不完了。”迈巴赫如实说道。
“怎么样,跟我说说?我就不进去看了,你给我介绍也一样。”保时捷嘴上这么说,其实是想要迈巴赫陪着他一起进去,似乎有话想说。
“别,我还想回去休息养好精神明天再去新厂区受打击,你绕了我吧。”迈巴赫说完作势要走,斐迪南德赶紧上去拦住说道:“别急啊,我有事找你。”
第167章 国防(二)()
迈巴赫也是个人精,自然猜的出费迪南德是有事,但是人就是这样,你越不急,对方找你办事的人却越急。【道:“威廉,有没有兴趣合作?”
“行啊,这次又看准什么项目了,说说。”迈巴赫以为费迪南德是想合作某个项目,却不料费迪南德说道:“不,不是项目,而是合并。你我两家公司合并,怎么样?股份按企业资本走流程,公平。而且我可以让出一部分股份给你,不让你吃亏,但是我必须占大头。”
迈巴赫听到这些后先是吃了一惊,随后想起来最近商界传言的合并风波才释然了。其实企业合并并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德国在1919年时并没有货币,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价值,加之当时的国内各界生产都是扩大产能,每家公司都获得了赖以生存的资金。可是当联邦马克发行后,这些趁势壮大的企业家们开始想方设法的吞并那些比自己小的企业,追求产能的即时扩大,也有的是看中了对方的人才,技术等等。
费迪南德的保时捷公司与迈巴赫公司都是汽车界的顶尖公司,之所以费迪南德想要合并就是看中了迈巴赫公司的人才,想要一个不剩的一网打尽,比挖墙角快多了。
迈巴赫若是在来德累斯顿参观埃里克工业园区之前肯定会直接否决,但是在受到了连续几天的打击后,他也开始质疑起自家的技术储备内。保时捷和迈巴赫属于同一个台阶,单独拿出来和埃里克集团比都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合并之后或许能在某个领域迎头追上,所以迈巴赫没有直接拒绝。让他犹豫的是费迪南德想要控股权,迈巴赫就有些犹豫了。
“你慢慢考虑,不着急,等这次参战过后你再给我答复。”保时捷接过员工递来的手套戴上后撂下迈巴赫在原地发呆去参观工厂了。
就在不远处,宝马公司老总卡尔·拉普和bfw的老总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也在商讨着同样的问题,股份才是他们最终纠结的病症。
埃里克提前一个月安排的国防参战会几乎吸引了各界人士参与,但凡觉得自家可以被选中的都有报名参加。有的是真想获得国防军的订单,有的则是来碰碰运气,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来涨脸认识人的,好为以后的路提前铺好关系网。
真正确信自己能在会展上取得订单的人是安东尼·福克,在有了fw…200c的成功案例后,福克公司好运连连,不断取得关键性的突破。作为一战主要飞机供应商的福克飞机配装厂在与容克飞机制造公司的首次合作后,福克又找到了奥纽公司(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和西门子公司,设计了一款型号fw…1的轻型飞机,由福克设计,奥纽公司提供发动机,机载武器由毛瑟兵工厂独家提供。
“安东尼先生,我还是建议由国防军安排的飞行员操作,你可不能亲自驾驶。”一个年轻的女秘书满脸愁容的对自家老板劝说着。
“不必了,他们不熟悉,这架飞机是我设计的,我清楚,想要发挥足够的性能,还是我自己来。”安东尼·福克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你和总统先生不是朋友吗?他会允许你这么做吗?”女秘书还是不放弃,继续劝着。
“这倒也是,那行,你安排吧,现在就开始让飞行员熟悉,不过这人我必须亲自挑选。国防军安排了哪些人?”安东尼·福克想到埃里克肯定不会让他飞,所以还是让步了,但是对飞行员的要求却不肯放松。
“放心吧,国防军安排的飞行员都有实战经验,我选了一个叫赫尔曼·戈林的上尉,有过击落敌机的经验。”女秘书将名字报了出来。
“哦,这人我听说过,还行,那就这样吧,今天就安排一下试飞,我亲自教。”安东尼·福克和女秘书一起离开了住所赶往埃里克工业园的飞机场。
克虏伯公司兴起于19世纪中叶,为普鲁士先后战胜奥地利和法国起到了关键作用,自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死后,德皇威廉二世为保障克虏伯这份家族企业不落入该死的“政敌”手中,指派他的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了伯莎继续经营这个显赫家族的事业。
时间一晃快十年,古斯塔夫接手后的克虏伯公司竭力扩张生意,直到埃里克集团的拔地而起之前一直是第二帝国的主要武器供应商,连毛瑟兵工厂都得逊色几分。只是一贯以提供技术为主要的埃里克兵工厂虽然没有抢夺订单,却通过转让技术使得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活跃起来,这些公司也被埃里克以入股的方式加以干涉,毛瑟兵工厂也因此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订单,也参与了大口径火炮的设计生产。
作为生产大炮起家的克虏伯公司,古斯塔夫这次带到德累斯顿国防展会上的产品自然与火炮相关。
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布置在一片空旷的射击场地,这里也并非只有他一家公司的产品,就在不远处,莱茵公司的老板奥古斯特·霍希就在摆弄自家的产品和标靶。
两人很有默契的离开自家地盘坐在一张桌子前聊了起来,
“不错啊,莱茵公司也能生产埋头弹武器了,恭喜恭喜。”古斯塔夫嘴上恭喜,其实是在嘲讽霍希。
“哪里,因为这个场地只能测试20以下小口径的武器,所以大口径的不能放在这里测试,在中口径的测试场地里放着呢。”霍希对自家设计的这些埋头系统武器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没法和埃里克兵工厂相比,但是莱茵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埋头弹技术完全继承自埃里克兵工厂,霍希自信克虏伯公司虽强,但莱茵公司也不会相差太远。
“哦?哦!我记起来了,我说那根小水管怎么放在我们旁边,那得有40吧?反正最多45的样子,国安部的人没让我靠近看,应该没猜错吧?”古斯塔夫依旧一副调侃的口吻,其实那根炮管还真就是40。
在这个口径即正义的时代,只要够大,够粗才会有人喜欢,古斯塔夫的调侃在这个时期是普遍存在的观点。
莱茵公司的设计理念和克虏伯其实是不同的。克虏伯公司走的是大口径火炮,而莱茵公司在深入研究了埋头弹系统后,看中与小口径搭配的供弹系统,则更喜欢走轻量化。
霍希轻蔑的嗤笑了几下说道:“亏你还是行家,看不出咱们总统之所以要发展埋头弹系统的原因吗?别到时候一单都拿不到就好玩了。得意什么···”
对于霍希的反驳,克虏伯完全没当回事,对他专业能力的否定也只是一种气话,他不急不忙的说道:“有没有遇到什么技术困难,需要提供帮助吗?”
“搞得好像你们没困难一样,有本事拿到订单再说。”霍希撂下一句狠话后直接离开了,他还赶着去布置中口径测试场地。
克虏伯也同样离开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拿到国防军的订单。
谈950亿马克什么概念()
发在更新前的5分钟,为了让大家接下来明白埃里克为什么老是说装备贵,买不起。
借着地方来说说950亿马克(633+亿美元)是什么概念,不算本体字数。
美国历史时期的军费在这个时间段都非常低,仅保持着最低数量的部队(撑死20万,可德意志联邦国维持着200万),我得到的数据大概是1。3~3。1%GDP
英国的比美国高出不少,占到了9~12%
法国60~70%(你们知道原因的)
苏联11。2~12。8%
以上百分比都是各种搜集的数据取中间值再给了一个浮动范围。
有了以上的参考,德国9%的军费比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甚至对于陆权国家和德国一直的军费占比来说,9%应该很低了。而且因为收入的增加,第二经济体(小说时期)的实力,9%的军费是要和美国去比的,不然和英国比不是欺负人吗?(233)
我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伏笔,德国新的军工系统——埋头弹,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弹药系统,按照现在的设计思路(美国的),弹药从低级到高级的划分是瓶型弹(传统弹药)——埋头弹(主角使用的)——无壳弹(历史上德国最先搞,现在美国搞过,很难)。埋头弹牛逼吗?如果稍微了解过的人都知道,相比传统弹药,比他高一个档次自然是要强,但是造价也是高出很多,何况新的军工体系成本根本下不来,所以这个时期的德国想要一蹴而就的发展出牛逼的军事力量哪怕是花950亿联邦马克也是听不见水声,不过大家别急,埃里克自有妙计让埋头弹实用起来。而且为了经济考虑,小口径的弹药还是走了传统路线,原因是消耗量不小,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产量也没法达到要求。
说几个价格参考(本书),
III型坦克造价9。5万马克,
IIIA:10。5万马克
IIIB:14万马克
IIIC:14。2万马克
以上都是不搭载任何武器的空壳子,要什么武器,还得花钱买了再花费装上去,所以你们可以算算三军马鹿拿到手的军费能买什么了。买来了,还得要钱训练,训练时还得打炮,耗油,维护,修理,而这些后勤也是需要购买设备的,这些后勤的设备同样是需要维护的···算算吧···
(开句玩笑话,虽然是写小说,但也不能太能掰了,总不能写成游戏那样,买来直接干,干完不用管的吧···)
国防军要想成长起来成为制霸全球的力量的路还很长,大家陪着他们一起见证吧!订阅求不到!那老爷们来点打赏如何?蛋蛋拜谢!(一天6块的稿费国防军表示连抽烟的钱都不够啊,2333)
第168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懂得享受的埃里克早在筹建埃里克工业园的时候就已经规划了一栋酒店式的住房,还为员工们搭建了足够容纳10万人规模的住宅区,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的国民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