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不里阿尔是西蒙古的头颅,那么钦察地区、高加索和北部波斯就是西蒙古的躯干,而这条庞大的水运系统,就是他的血管和神经。
但是这个运输网络有一个问题,就是伏尔加河和顿河水系不通。蒙古人沿着运河沿线修建了一条宽阔的战备公路,为了保证军需,这条公路只允许通行军用车辆。每天,这条路上车马络绎不绝,但是和大规模的船队相比,其运输能力和效率是没法比的。所以,巴根台以巨大的决心修建这条运河,不惜让心腹爱将特伦敖都退役,专门主持这条运河和刻赤海军基地的修建。
窝阔台汗13年(1241年)9月,在付出了数千条生命之后,这条生命之河终于建成通航了。从此,蒙古向西南方向投送物资的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这足以支持数十万大军在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最终把君士坦丁堡夹的粉碎。
运河修通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小亚细亚前线,在小亚细亚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巴根台立即与波斯军团统帅拜住诺颜商议,决定立即向埃尔津詹进攻。从刻赤港源源不断的把物资运到巴统港,然后走陆路转运到卡尔斯…埃尔祖鲁姆一线,这里将是东线军团的进攻出发地。
9月25日,蒙军主力在埃尔津詹城以东的柯赛达地区与罗姆苏丹亲自率领的8万军队遭遇。凯姆斯鲁二世苏丹以柯赛达城堡为核心,占领了两侧山地的制高点,层层阻击蒙古大军,拜住进展缓慢。
就在两军相持在柯赛达地区的时候,4万俄罗斯…钦察联军在锡诺普港登陆,直插罗姆军背后的锡尔斯。在蒙古海军陆战队强大火力的配合下,只用两天时间盟军就占领了这个战略重镇。锡尔斯,不仅仅是罗姆大军的后方退路,更是罗姆苏丹国的东大门。此地一失,罗姆大军已经陷入到盟军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东大门也洞开了。
与此同时,沉寂良久的尼西亚帝国大军终于出动了。5万罗马军队扑向伊斯帕尔塔,前锋已经出现到了贝伊谢希尔湖东岸,距离罗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只有65公里了。
至此,几路大军已经把罗姆苏丹国分割成了几个部分,而罗姆苏丹的主力也陷入重围之中。10月18日,绝境之中的凯姆斯鲁二世苏丹终于被最后一击打垮了:他最主要的盟友,南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临阵倒戈,把至关重要的外围阵地让给了盟军。数万蒙古骑兵从这个口子突破,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惊慌失措的罗姆军。
罗姆军兵败如山倒,8万大军如受惊的兔子跑的漫山遍野,盟军乘胜追击。三千古拉姆近卫骑兵保护着凯姆斯鲁二世苏丹向南面逃窜,走小路逃到通杰利。蒙古海军陆战队龙骑兵跟踪追击,5天之后终于在凯班坝湖区追上凯姆斯鲁苏丹。只剩下8百骑兵在身边的罗姆苏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位勇敢的突厥苏丹最后时刻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他率领残部向蒙军龙骑兵发起了决死冲锋。
蒙军的1个机枪连对着罗姆骑兵阵列猛烈射击,把这些闻名世界的古拉姆骑兵打的七零八落。随后,蒙军骑兵拔出弯刀,冲入不成队形的罗姆军大砍大杀。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罗姆苏丹国最后的勇士全部阵亡于凯班坝湖北面的亚马卡小镇。蒙古海军陆战队的装备和训练仅次于特种部队,那轻便的钢盔、铠甲、T7工具钢的弯刀,改良过的优秀马种都不是这些古拉姆骑兵可以比拟的。即使是纯冷兵器对抗,古拉姆骑兵也不是对手。更何况蒙军骑兵配双左轮手枪,和5颗手榴弹,在接战之前,古拉姆骑兵先要接受子弹和手榴弹洗礼。
当晚,蒙古大将巴根台陪同忽必烈王爷亲自赶到了战场。看着被乱刀砍的不成人形的凯姆斯鲁苏丹,巴根台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对这位突厥领袖的敬意。
“殿下,他是个勇敢的人,死的很英勇。他也没有必死的罪过,我们应该尊重他。我看还是按照***的规矩,厚葬他吧。”巴根台和忽必烈商量道。
忽必烈说道:“是啊,战士死于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厚葬他是应该的。不过我考虑的是,这些罗姆人怎么办?在将来的君士坦丁堡议会中,应该不应该留给他们给他们留下位置。他们在小亚细亚生活了2百年了,按说他们应该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些罗马人,恐怕是难以接纳他们啊。”
巴根台说道:“罗姆苏丹国有百万百姓,难道我们还能把他们杀光不成?既然他们注定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必须有他们的合法权力,否则他们就永远是不安定因素。
我看还是看看罗姆人的态度,如果他们选择和平,我们还是要说服我们的罗马盟友,与罗姆突厥人和平相处。不过罗姆人不能再有自己的苏丹了,让他们选举出自己的自治机构,自己管理自己吧。他们也有权利在将来的君士坦丁堡议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果罗姆人选择战争,我们也只能以战争的手段回应。一切,还是到了科尼亚再说吧。”
忽必烈点点头,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盟军在锡尔斯休整了3日,随后向科尼亚进军。尼西亚王子提奥多雷已经占领了安卡拉,10月25日盟军到达安卡拉郊外,提奥多雷出城10里迎接大军,然后合兵一处向科尼亚进发。25万大军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罗姆城镇望风投降。
11月初,大军抵达科尼亚城下,尼西亚国王约翰…杜卡斯三世亲率大军与盟军会师。35万大军把科尼亚城围的水泄不通,延续百年的罗姆苏丹国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
11月初5日,科尼亚城投降。罗姆人最终选择了和平,蒙古人决定善待这个勇敢的民族。
第416章 一场对话()
渴望是神秘的核心
渴望本身就可以疗愈
忍受痛苦,这是唯一的法则
你必须训练你的愿望
如果你想要什么
那就先奉献什么
客栈
做人就象是一家客栈
每个早晨,都是一位新来的客人
喜悦、沮丧、卑鄙
一瞬的觉悟来临
就像一个意外的访客
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巴根台饶有兴致的看着这诗,感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他抬头看了看对面的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这个人的眼中,有一种恬淡沉静的光辉。这位科尼亚城派来接洽投诚的使者,不是常人。
如果说把人类最早的城市排排名,那么科尼亚绝对可以排在前10,甚至超过了埃及的吉萨和东方古都咸阳。早在古希腊时代的古书中就被提到,在拉丁文里被叫做Iconium,在希腊语里也被叫做Ikonion。据说,珀尔修斯用美杜莎的断头驱逐了原住民。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是科学已经能够大致确定在什么历史时期科尼亚城开始有人居住。
1077年,罗姆塞尔柱人把首都从伊兹尼克迁至科尼亚,这标志着塞尔柱突厥人的实力进一步向小亚细亚腹地推进。这使科尼亚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建筑师、学者纷纷前来这里,使科尼亚成为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这其中,就包括***教圣苏菲教派的创始人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他被***称为梅乌拉纳,也就是我们的导师。这位伟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学者,他还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诗人。现在,这个人就站在巴根台面前,为科尼亚城数十万百姓乞命。面对巴根台帐下那无数雄壮的力士,此人面无惧色,那眼睛似乎刺穿坚硬的外表,直看到人类虚弱的内心。
政保总局有此人详实的资料,巴根台却把眼睛盯在这首诗上。蒙古人,是天生的歌者,可以说各个都是诗人。但是那是草原之诗,是天地之美的产物,很少有对人生这么深沉的思考。这首诗,把巴根台深深的迷住了。
“这是献给天蝎座的诗?那么天蝎座,也是一位神秘的远方客人了?”帐下斯拉夫奴隶给这位智者奉上奶茶。
贾拉鲁丁喝了一口醇香的奶茶,赞叹了一声,不慌不忙的用突厥语回答道:“是的,当你仰望星空,任何星星都是客人。只有你用真诚的心招待他,观察他,爱护它,你才能发现星星的秘密。”
巴根台微笑着点点头,问道:“那么在你看来,我们蒙古人是什么样的客人呢?你准备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呢?”
贾拉鲁丁同样微笑着说道:“我的诗已经回答了你:
如果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谁来,都要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
由世外派来
指引你的向导。。。。。。”
巴根台哈哈大笑,说道:“我带着大炮而来,却没有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我是带着善意而来。对积极,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我们会为他们打开光明的道路。如果是那些消极守旧,试图永远把持特权,阻碍进步的人,他们就要倾听我们大炮的怒吼。
你的睿智感动了我,我相信科尼亚人民不是荒唐、愚昧、腐朽的天主教会。我相信你们尊重知识,渴望了解世界的秘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类的命运。从你的诗中,我看到了阳光,看到了思考,看到了未来。
回去吧,告诉科尼亚人民,请把我的善意转达给科尼亚百姓。他们不是向大炮投降,他们是向科学和幸福投降。你们将和蒙古一起,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明天,打开你们的城门,放下你们的武器,我的大军不会进城肆意妄为,蒙古人尊重朋友。”
巴根台指着帐外那无数民族和部落的旗帜,激动的说道:“你看,这支大军里有40多个民族,200多个部落。这些人,从全世界四面八方而来,像河流涌入大海一样汇聚到蒙古黄金家族的旗帜之下,他们都是为了追求人类的解放,为了心中的理想之国而奋战。我希望科尼亚的罗姆塞尔柱人加入我们,站在理想之国的大旗之下。”
在传说中,蒙古人是从蛮荒而来的野人,他们凶狠残暴,无恶不作。贾拉鲁丁出城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他早已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但是在这里,这个一脸凶恶的蒙古贵人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让他大吃一惊的话。没有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谩骂羞辱,居高临下的傲慢嘲讽,更没有殴打虐待,只有友好的目光,和热情澎湃的心。
“那么,你的理想之国是什么样子呢?我很难想象。”贾拉鲁丁好奇的问道。
巴根台看着帐外的蓝天,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之国,我想大体是差不多的吧。她首先是公平公正的,秩序靠法律维护,没有人有特权,经济上有贫富,但是人格上没有贵贱。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不是他的家世和财产。
其次她应该是科学的,所有的人都要掌握知识,都有受教育的权力。社会养育每一个人,而所有的人都有用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为社会做贡献。最后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开拓的,任何人只要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他的言行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所有的人都向未知领域探索,地理上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