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哦对,落井下石。
当晋王遭难,所有那些不利的消息,就如同崩溃的决堤,洪水呼啸般涌入缺口,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年来,晋王的所作所为,于唐王眼中,可算是贤德的皇子,然而,在百姓们眼中,实则不然。
晋王就是一位披着羊皮的狼,当他的真正面孔暴露于阳光之下,也就彻底的露出了他的本性。
那些被他极为压制的声音,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冒了出来。那些曾经被他欺压的百姓们,得知锒铛入狱,纷纷将心中怨言倾吐出来。
一时间,讨伐他的恶言,变成了一股强风。几乎在一夜之间,晋王从高高在上的亲王,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23
第591章 太子候选人()
一时间,晋王成为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那些曾经受到过晋王打压的百姓们,无不奋而告之。
这些年来,他的所作所为,百姓们会给出一个最为公正的评价。他是好坏,是贤德还是粗暴,直到今天,一切都会揭晓。
晋王暂且被收监入狱,等待唐王的宣判。
这几日的朝会上,都有些莫名的尴尬和冷清,倒不是说无事奏请,而是奏请之事千篇一律,弹劾晋王的奏折,如同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其中,最为莫名恐慌之人当属‘晋王党’,派系中人,无不人人自危,生怕殃及池鱼,遭受到牵连,官爵不保尚是小事,可连小命都没有了,就太不划算了。
因为,他们想了办法,主动弹劾晋王,以求自保,也可以说是主动撇开关系。
在那大殿之上,参加朝会之人足有百余人,其中弹劾晋王这些年来的劣迹恶事的奏折就有着四十三道。
唐王并不知道,其中有着半数乃为晋王党所为,他们为了撇开关系而想出的对策。
连日来,各地也有官员暴出晋王的恶行,什么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滥杀无辜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无不将矛头直指晋王,这哪里是弹劾,根本就是落井下石。
李世民也知道不乏有着好事人从中作梗,亦知为了撇清关系的权臣们,看着那数十道奏折,他心中不会感到任何开心。
三年前那场血案,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是清白还是冤枉?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永远都不是胜利者。
吴王、晋王、牧王他们三人,都是他的亲生儿子,无论结果为何?身为帝王,亦是人父的他,终究会是一位失去了儿子的失败者。
纵然是冤案平反,晋王被捕入狱,牧王得以洗脱冤屈,哪有怎样?作为父亲的他,还想需要面临骨肉的分离,那种无言的悲痛,是臣子们无法体会和理解的。
李世民不止一次发出感叹,常对着身边人说道:“百策若在,朕何以至此悲恸!!”
魏百策病逝,唐王万分哀痛,有着‘千古一相’的魏百策,乃唐王最为倚重的肱骨之臣,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以言论加之引导,让李世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却如今,良臣以逝,圣君再难常明。
自从魏百策死后,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面对的许些问题,李世民做出了不少的错事,却没有一位真正敢冒死站出来进谏良言之人。
即便是褚遂良,号称魏百策的接班人,也不会拿着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稍有不慎,触怒龙颜,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最后,唐王选择了暂避风头,没有着急着处理晋王,仅仅是将其关押在天牢深处,任何人不准入狱探监,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其中,李世民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防止不轨之人行非常之手段,企图暗杀晋王。纵然知晓了晋王是三年前谋划的一切幕后黑手,却毕竟是父子,之间的感情还是有的。
尽管这份父子情,于帝王家来说,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抚平一切伤痕,抹除一切记忆。在这场热闹的大火背后,终究难逃时间这场大雨。
大火熄灭,长安再次归入平静之中。
半个月后,于长安街头议论的声音也渐消渐远,几乎再难形成暴风之势。
此为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在风口浪尖上处理三年前的血案,必定会引起百姓们愤怒,多半要以斩杀晋王居多。待热评过后再做论处,百姓们的怒火小了,便可以保住李治的命。
毕竟他也是李世民极为宠爱的皇子之一,就此杀了也是于心不忍。
只不过,晋王入狱的风声刚刚落下,又有一件事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而且此事很快掩过了晋王的风声。
如同大海的巨浪,被另一股更大的浪涛掩过名声,最终消失于大海之中。
试想一下,能够将晋王的人气轻松盖过的人,长安城,除了牧王之外,何人还能够有着如此魔力?
当然了,流传于坊间的消息,没有提到‘牧王’两个字,可百姓们都知道,此事非牧王莫属。
什么事情呢?
“从皇城里面传来消息,东宫之主马上就要选出来了!!”
“是吗?!大家觉得会是谁……?”
茶馆凉舍、酒楼饭庄,在热闹的场所,桌上的客人们,喝着小酒,吃着几碟小菜,无不是在讨论着新任太子的最佳人选。
当然了,他们讨论的焦点也很明确,牧王仁德,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民心,开办免费学堂,资助贫困百姓修缮家园,官居京兆府尹,为百姓们平反冤案。
上述之事,无论是哪件事情,都可以算是造福一方的善意之举。
若是牧王立选太子,一定会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我觉得吧,牧王贤德在外,为我等百姓们谋福利,谋发展,谈不上鞠躬尽瘁,却也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王爷,他当选太子,乃是大唐的福分。”
有人说道,他的话引起其他人的赞同点头,“说得对,这些年来,晋王没少干缺德事,咱们这些普通百姓们没少吃苦,他更是为了一己私欲,陷害牧王,如今牧王得以昭雪明冤,也算是老天爷开眼,保佑我大唐。”
老百姓,是世上最为公平的人,一个人贤德与否,百姓们会给出最公平的评价。正如李牧尘做过的好事,被百姓们赞赏有加,甚是自愿宣传。
正如李世民一生都在倡导的事情,“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正是能够借鉴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才可以开创一代帝国盛世,更被万邦之国尊称‘天可汗’。
其中“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则被李世民挂在嘴边,常以此话训诫群臣。
李牧尘则是完美的融合了这两点,施恩德,赢民心。
在这场皇子夺嫡的道路上,唯有得民心者,才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对这一点,李牧尘深信不疑。
“曾经的废太子和魏王,再到吴王和晋王,他们所有人都想要得到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到头来呢?谁又能够想到?牧王会是这场夺嫡之争的最大胜利者?”有人说道。
“瞧你这话的意思,似是有些可怜失败者?”有人问道。
“失败者固然可怜,亦是可恨。昔日的他们,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毫无圣明之君该有的德行,如此之人,他们的失败对我等反而是一件好事。”
说出这些话的人,当然不再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们,而是前来长安赶考的学子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皆为当地饱学鸿儒,腹中自有笔墨,说出的话也是颇有几分内涵的。
眼下距离科举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有着各地参加科举的学子们跋涉千里,从家中出发来到实现梦想的地方。
与现代不同,没有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为了赶上科举,许多人半年前便是从家乡出发至此。
好多学子们来到长安,听闻的事情便是晋王入狱,牧王将被选立为太子等等之类的消息,身为俗人,他们也免不了说一些茶余饭后的政治事情。
在这场百姓议论的旋涡之中,皇城之中也是免不了受到波及。
尤其是三天前,李世民突然感染了风寒,身体呈现疲惫之势,无论太医如何用药,始终没有太大的气色。
之前,由于李世民长期服用袁天罡炼制的丹药,体内累积了大量的毒素,根本无法排除干净,也使得他的身体日渐憔悴,一天不如一天。
原本是晋王想要缩短李世民的寿命,以此来继承王位。可没想到,结果演变成了这样,最后,成就了李牧尘。
这一天,李世民将褚遂良等心腹召入太极宫,于病榻之上询问他们,虚弱地问:“朕闻坊间议论之事,无不是立选太子一事,而今朕身体欠佳,是也该到了选出下一任后继之君了,今此召尔等前来,便为此事相商。”
褚遂良说道:“众皇子中,以牧王德行最佳,且坊间呼声最大的人也是他,臣以为,也是时候将牧王立为太子。”
李牧尘贤明在外,传召之人皆是佩服有加。况且牧王冤屈已经洗脱,又得民心,无疑是最佳人选。
“臣以为不然,牧王贤明不加,论及年龄实在太小,如何能够担得起太子要职?”说话者,乃是长孙无忌,他是李治的亲舅舅,亦是李世民颇为倚重的老臣。
如今晋王倒台,长孙无忌没有了依靠,他必须重新扶持一位傀儡皇子,将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外戚掌权,自古都是一件极为不安的事情。
“如果牧王都不适合当选太子,那不知国舅的意思是……?”
“依我之言,越王李贞是非常不错的人选。”
长孙无忌,人称‘老狐狸’,其野心不小,谁人不知道越王李贞乃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若是选立越王,等同于将权利集中在长孙无忌的手中。
“长孙无忌!!”唐王忽地怒道。
第592章 赐婚!()
唐王的突然震怒,引得众人无不惶恐万分,甚为不解帝王从何而来的怒火。
将几位心腹肱骨大臣们召集太极宫中,其表面之意为听取他们的建议,立选太子。
可真正懂得李世民心意地人却能够从中看到些什么。如今的长安城,太子人选已然明了,此番前来,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所谓听取他们的心声,亦是俗套的说法,很显然褚遂良读懂了圣意,而长孙无忌明知圣意如此,还不忘权利斗争,李世民如何不怒?
若是其他皇子反对李牧尘,尚且不止怒火如此,身为外戚,却想要专权,李唐王室的天下如何能够被他左右?
长孙无忌跪在地上,心中说不出的恐惧,他违逆圣意,企图竖立一位傀儡皇帝,还真是不小的野心。
李世民步履维艰地来到书桌前,看着跪在地上的长孙无忌,说道:“好一个长孙无忌,身为国舅爷,朕之所以将你召集前来,你非但不感恩圣意,直到现在了还想着权利的斗争,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晋王被捕入狱,不少党羽受到牵连,长孙无忌乃为晋王的亲舅,非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依旧受到重要。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世民的帝皇包容胸怀。
可是,他非但不知收敛,反而越发的肆意妄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