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朝旧事-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门园能变成长门宫,这里还是有一段故事。

    窦太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死的早,这对于恣意享受的窦太主来说,不啻于是个打击。她在丈夫死后,收养了一个姓董的卖珠人的儿子,此男名叫董偃。容貌俊美,是个帅的让所有女人为之疯狂的男人。

    窦太主把他养作面首,所谓面首,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董偃是窦太主养的小白脸。

    从人性化的角度上来看,寡居的女子有权利再嫁,而且汉代有这种风俗,只不过,窦太主的地位和身份,远非董偃可佩。

    所以董偃只能偷偷地侍奉窦太主,不过,这在其他人眼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没人点透而已。

    董偃有个好朋友袁叔,他是名嘴袁盎的侄子,估计得到了袁盎的真传,十分有心计,他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也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图。

    他找到董偃,提醒他道:“你以一个下人私通主子,这是犯罪啊!要是被人以此为把柄,恐怕要不长久了。”

    董偃一听,顿时急了,赶忙问袁叔有没有好办法。

    “顾城庙是文帝庙,皇上每年要到这里,却没有行宫,而窦太主的长门园离顾城庙最近,皇上早就想得到它,只是不好开口。只要你说动太主把园子献给皇上,皇上定然高兴,皇上要是知道是你出的计策,那足下就高枕无忧了。”

    “妙啊!”董偃高兴的手舞足蹈。

    他马上将此计转告窦太主,窦太主正为女儿的地位犯愁,有这么一个好办法,自然也不会拒绝。

    果然,刘彻很高兴,长门园便成了长门宫,成了刘彻祭祖时会下榻的行宫。

    出谋划策的人袁叔也收获了他的酬劳,百金。

    后来,陈阿娇出了事。

    窦太主十分忧惧,即便得到刘彻的不降待遇,不杀阿娇的保证,窦太主还是觉得不踏实。

    袁叔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又找到董偃,给了他一计。

    董偃依计较窦太主装病,并通过宫中渠道让刘彻得知了。刘彻知道病因自己而起,特意去看望窦太主。

    窦太主在病榻上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皇上能经常来姑母这,逛逛姑母的山林。

    刘彻当然明白姑母的意思,她是想拉近与自己的距离,为自己和阿娇挽回些。窦太主的演技果然精湛,刘彻动了恻隐之心,当即表示姑母放心,朕一定常来。

    有了刘彻的这番表示,过了几日,窦太主的病就没有继续装下去了。

    窦太主主动去皇宫觐见刘彻,拉近感情。

    刘彻看着神清气爽的姑母,豁然想通姑母大概是在装病,他隐约觉得姑母的身后有人在出谋划策,看在她的良苦用心之下,刘彻赏赐了窦太主千万金钱。在不久之后,他突然造访窦太主家。

    刘彻匆匆来访,是想见一个人,那个在姑母背后出谋划策的人才。

    窦太主对刘彻的突然造访感觉有点措手不及,她赶忙换下华丽的衣服,穿上简朴的衣服。

    刘彻见到窦太主时,觉得有点好笑,心中想到姑母怎么穿得跟婢女一样。

    刘彻刚刚坐定,就对窦太主笑着说道,“请主人翁出来吧!”

    刘彻的意思请你的男人出来吧,刘彻这么直白把窦太主吓了一跳。

    窦太主吓得赶忙跪了下来,她心中惊疑不定,皇上怎么知道她养面首之事,这下可糟了,万一被皇上治罪,那可如何是好?

    她连忙磕头,表示是自己不检点,希望陛下别往心里去。

    刘彻见状依旧微笑道,“太主不用担心,请主人翁出来,朕有话说。”

    无奈之下,董偃只能战战兢兢地跪倒在刘彻面前。刘彻见此人容貌俊逸,不像坏人,而且看起来聪明伶俐,自然也有些欣赏了。

    刘彻并没有怪罪窦太主和董偃欺君之罪,豪饮一番,就离去了。

    不过,此宴让董偃出名了,连皇上都称之为主人翁,哪有不红的道理?不少达官贵人听了董偃的名气,纷纷过来结交。

    不久之后,董偃又获得了刘彻的恩赏,可以自由出入宫中,时时陪伴刘彻玩乐,董偃的威名更是红透了长安城。

    但是好景不长,董偃栽在了我们的老朋友东方朔的口上。

    刘彻批完公文,闲极无聊,想召董偃入宫喝酒,宴席摆在宣室。这件事情被执戟值班的东方神仙听说了,马上跳出来指责董偃犯了三大死罪,对于东方老兄的谏言刘彻还是非常重视的,他急问哪三罪。

    东方朔指出其一以贱臣私侍太主,其二败常渎礼敢违王制,其三盅惑陛下。

    虽然东方朔还是说得摇头晃脑动作滑稽,但是刘彻这次没笑出声来,他说道,“这次能不能算了,下次改了不行么?”

    没想到东方老兄的回答吓了刘彻一跳。

    “不行,宣室是先帝正殿,非正人不能进入…”东方老兄大口一开,又是旁征博引,让刘彻陷入了思考中。

    刘彻最终被东方老兄说服了,他把宴席移到了长安城北的桂宫,并下令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

    一直自诩为皇帝宠臣的董偃做梦也想不到,凭着东方朔的一张利口,会将他所有的梦想化为泡影,顷刻间崩塌。

    这次宴会之后,刘彻就有意疏远董偃。

    随着董偃的失宠,窦太主失去了放在刘彻身边的耳目,她再也无力为阿娇,为自己挽回什么了。

    十年之后,董偃因犯事被刘彻下令处死,不久,窦太主也在孤寂中死去。

    又是几年,陈阿娇薨,一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没有等到刘彻来看她。

第136章 卫青从戎() 
元光六年(前129年),刘彻来到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中,刘彻终于看到了实现祖父辈遗志的希望,一个不世出的将领将为这个时代打上深刻的烙印。

    刘彻就任皇帝以来的十几年来的工作成绩,实在不敢恭维,这时的他,与他后来的光辉形象格格不入,他像个稚嫩的孩子,蹒跚学步,缓慢前行。

    十年终于磨成一剑,汉武大帝要亮剑出鞘,用弓与剑,血与火来锻造自己的时代。

    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反匈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刘彻的朝廷不乏人才,更不乏能打恶仗硬仗的将领。李广,程不识,韩安国,青年将领公孙贺等个个都是战场好手,然而,四年前马邑之谋的失败让刘彻看到了问题所在。

    他需要一个能打胜仗的统帅。

    他曾经把这个希望寄托在韩安国身上,韩安国老成谋国,精于计算,可是攻击心不足。他也曾把希望寄托在李广身上,可是这个李广,任边地太守那几年,确实让匈奴闻风丧胆,但问题在于,此兄运气不是特别好,而且自侍勇武,上了战场经常杀红眼,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悲剧会成为李广悲剧命运的根源。

    我们知道,在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揣摩到了用将的规律,也磨练了识人的本领。

    刘彻是个聪明人,失败只能让他的目光更锐利。

    当郎舅建章监卫青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他就隐约感到这个同样年轻的郎舅有着不同常人的秉性。

    卫青沉默寡言,但他的眼神里却透露着一股坚定,这也难怪他能在被刘嫖绑架之后,回来之时不见慌乱,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即便只是小小的建章宫监,有着日益宠贵的姐姐,他仍能礼贤下士,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卫青同他姐姐一样,他能与人为善,待人真诚。

    在刘彻看来,郎舅卫青已经具备了统帅的所有条件,他所缺少的只是战火的历练。

    现在机会来了。

    刘彻郑重其事地把边关的紧急奏报在朝堂上宣示。

    他向以此激起满朝文武对于敌人的愤慨,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战争动力。

    然而,大臣们的反应无异于刘彻头上的一盆冷水。不少人认为,主动寻找匈奴作战简直是痴人说梦,马邑之谋无功而返的闹剧还历历在目呢。再则,匈奴人入侵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刘彻早已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一如往年,在匈奴问题上,和亲似乎成了朝廷的共识。

    刘彻明白,要扭转局面,必须要用战场上的胜利说话。

    刘彻最终决定力排众议,打。

    大臣们见皇帝下了决心,也不敢不知死活地起来打岔。

    说打容易,难在怎么打?

    是分兵迎击,还是集中兵力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谁可为将?

    前一个问题可以说不算问题,匈奴人一向神出鬼没,踪迹难寻,要寻找它决战恐怕比打赢它还困难,所以,毫无疑问,只能分兵迎敌。

    至于将领人选,刘彻心中早已有了名单,讨论不过是走个流程而已。

    骁骑将军李广领兵一万出雁门,轻车将军公孙贺领兵一万出云中,车骑将军卫青领兵一万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领兵一万出代郡。

    刘彻很快宣布了自己的任命。

    但是听到这个任命,大臣们还是愕然了,如此重要的战役,统帅只有李广,公孙贺是老面孔。李广自然毫无疑义,年轻的公孙贺虽然略显稚嫩,但好歹在战场上遛过几回,见过几个匈奴人,马马虎虎过得去。可后面两位就让人捉摸不透,卫青,公孙敖并无军旅经验,据说连人都没杀过,居然做了将领,实在是有点荒唐。

    不过,大臣们转念一想,咱们这皇上从小就折腾惯了,现在国泰民安,无事可做,肯定把皇上憋坏了,再说,卫青也算外戚新贵,皇上有意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不难理解。既然如此,那就让皇上再折腾一回。

    不少大臣料定此次一定会重蹈马邑之谋的覆辙,无功而返,但却没有谏阻,他们盘算着应该等到坏消息传来,再谏言不迟。那样既可以抚慰皇上的情绪,又能达到目的,岂不更妙?

    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谁也不会拥有这个机会!

    因为,车骑将军卫青从接到任命之时起,就决心堵住他们的口。

第137章 卫青从戎2() 
刘彻安排的四路人马看似闲来之笔,实则有着极深的用意。

    四将之一的李广名闻天下,公孙贺将门虎子却也不是匈奴人眼中的对手,卫青与公孙敖则完全是无名小辈,这样一来,老将李广必然会成为匈奴人重点问候的目标,而对其他三路的防守就必然松懈,公孙贺,卫青,公孙敖可以藉此捕捉战机。

    而且,此次出击与马邑设伏完全不同,那时用三十万大军设伏诱击,而这一次却以小股部队分四路出击,四路互不统属,完全是各自为战,输了别怪他人,赢了也不用分功劳。

    刘彻的安排可以说十分高明,他已经意识到与匈奴人打一场正面的遭遇战,不太容易。因此,他为匈奴老邻居量身打造了这么一套战法。

    从地理上看,上谷,雁门,云中,代郡,呈半弧形,四个出击点距离相当,既可以互相呼应,又可以随意机动,一旦匈奴恋战,攻击中间部位的李广,公孙敖所部可以出兵迎敌,而处于两翼的卫青部,公孙贺部则可以直插匈奴腹背,形成合围之势。而且,让四位将领各自为战,也有利于考察他们的才能。

    尽管刘彻有这么多的小算盘,不过,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场胜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