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朝旧事-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骞依然坚立原地,连眼皮都未眨一下。

    这倒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注意,他心中暗暗叫道,“是条汉子,有意思。”

    军臣单于与他的父祖不同,这些年他刻意延揽汉庭智谋之士,为己所有,他身边的中行说便是很好的例证,他比谁都清楚,完全靠身边五大三粗的匈奴战将是无法彻底战胜汉朝的,所以他的身边必须要有足智多谋的人来辅佐。

    军臣单于向众人摆了摆手,喧闹的王帐顿时安静了下来,军臣单于问道,“请问阁下出使何方?”

    “西域诸国!”张骞自然不能说是去大月氏,这个国家可是匈奴的仇敌。

    “意欲何为?”

    “开埠通商。”

    军臣单于一声冷笑,“请问贵使可曾经本单于允许?”

    张骞也不示弱,“我只知大汉皇帝陛下的谕令。”

    张骞的态度惹得王帐中的匈奴贵族王侯将军们个个咬牙切齿,纷纷建议单于赶紧杀了他。

    军臣单于却在心里为张骞叫了一声好,他笑道,“月氏在我北方,汉怎可以过我而出使?譬如越国在汉之东南,我欲出使;汉会应允么?”

    军臣单于果然睿智,一语中的,张骞知道今日身陷狼窟,凶多吉少,也不再辩驳,而是闭目矗立。

    军臣单于看他这架势,是等着自己赶快给他一刀的意思。

    他冷笑一声,心想我就不信不能让你这臭小子低下头颅,他突然有了更好的主意,他一挥手道,“把他押下去,好酒好肉伺候着,严加看管。”

    张骞心想大概是匈奴人要让自己饱餐一顿,再送他上路。

    他很快被带了下去。

    见着军臣单于没有下达杀死张骞的命令,有人已经急了,“大单于,这是为何,为何不杀了他?难道大单于怕了汉庭不成?”

    军臣单于依然笑道,“你们哪,怎么就不能动动脑子,本单于要杀他还不容易若杀了他,岂不成全了他的美名,让刘彻那小子多了个忠臣。诸位试想,我不但不杀他,然后好吃好喝养着他,给他娶妻,给他官做,岂不是让汉庭脸面无光?”

    当然,军臣单于还有另一层意思没有点破,他想借此延揽人才,对着这些五大三粗的将领,不说也罢。

    “哈哈,哈哈,还是大单于高明哪!”

    匈奴王帐一阵大笑,又见觥筹交错,仿佛打了一次大胜仗般。

    张骞被带到一处帐篷后,竟然呆住了。

    他突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甘父正在其中呼呼大睡,而这哪是囚室,倒像王公贵族的卧帐。

    此时甘父也起来了,赶忙扶过张骞,关切地问道,“大人,你可回来了,小人担心死了。”

    “我没事,没事,甘父,你说匈奴的囚犯有如此的待遇么?”

    “小人不知,兴许大人是汉廷的使节,待遇自然好些!”

    张骞一时不明所已,也管不了许多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一连数日,没有见到匈奴的侩子手,反倒是每日好酒好菜伺候着,除了不能随意出入,日常起居都有人打理,而甘父的营帐也在附近,他可以随时传唤。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月余,一日晚上,张骞心烦意乱,突然营帐外一阵喧哗,张骞正要走出去看个究竟,却没想到一群人簇拥着一位打扮靓丽的匈奴女子,入得帐中。

    “张骞,你好福气。”其中一位匈奴的内侍模杨的人说道。

    张骞有点迷糊,不知所谓。

    “这是匈奴单于赐予你的妻室,还不快谢恩。”

    张骞豁然明白了,军臣单于是想让他投奔匈奴。他悬了数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目前为止,至少他的性命是保住了,而只要性命还在,就还有完成使命的希望,至于投降,不,绝不。

    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可以忍辱负重,我可以假意逢迎。

    现在的他,也只能忍辱负重,活着就是希望啊。

    他向说话人深深一躬,说道,“谢大单于隆恩。”

    众人闹了一阵,又去营帐外闹了一阵,总算夜深人静了。

    张骞看着娇滴滴地坐在褥子上的新娘,思绪万千。

    皇上,臣娶妻了,在匈奴!使命,臣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第157章 探索者张骞3() 
下一步该怎么办?

    逃跑?求救?或是以死示节?

    无数选择充斥在张骞的心中,经常让客居敌国的他夜不能寐。张骞想逃跑,却苦于匈奴人监视严密,实在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张骞明白,他的这条命,从踏出长安的那一刻时,就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了。他如果死了,不外乎能博得一个忠臣的名声,可皇上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只有名声的忠臣,他要的是敢于挑战未知不辱使命的忠臣。

    张骞更明白,张骞若死,国中恐再无张骞。他可以易服饰,说胡语,甚至娶胡妻,但是唯一不能改的是他的内心,唯一不能丢的是朝廷给他的使节。

    张骞下定了决心要保住性命,伺机逃跑,哪怕等上个三年五载也在所不惜!

    张骞放下所有的顾虑,投入到了眼下的新生活中。

    他与他的新婚妻子相敬如宾,感情日笃,虽然是匈奴的高级囚犯,张骞却从来不折节受辱,他礼待他人,宽大豪爽,影响着身边的匈奴人对汉人的看法。

    他学习胡语,苦练骑射技术。北方天气恶劣,风吹日晒如家常便饭,白天炎热如夏,晚上又寒冷难耐,而且匈奴人随水草迁徙,今冬在此,明春在彼。

    这些在匈奴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对于张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

    张骞没有选择退缩,相反他把它视为一种难得的历练。

    如果在匈奴都活不下去,那他又凭什么面对茫茫万里的西域戈壁沙滩?

    “为什么你能如此不动声色坚持下去?”

    “因为我身上还肩负着使命。”

    一年过去了,匈奴人对他的看守丝毫没有放松,而他也喜得贵子。

    三年过去了,匈奴人对他的看守还是没有放松,张骞已经精通匈奴语言及风俗。

    五年过去了,匈奴人对他的看守依然如故,张骞磨练出了出色的体格与骑射技能。

    十年过去了,匈奴人对他的看守稍有松懈,张骞摸清了匈奴的各处隘口。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匈战场上,卫青奇袭龙城,第一次崭露头角,军臣单于陷入了寝食难安的境地。

    元朔元年(前128年),匈奴发兵两万,袭击渔阳,雁门。

    机会来了。

    张骞马上叫来堂邑父和妻子,说明了他的主意,虽然妻子是匈奴人,当初有可能是军臣故意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但十余年的朝夕相处已让他们彼此深爱上了对方,如今他要走了,他自然要向她告别。

    张妻叹了口气,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这一走也不知道是否还能相见。

    她的眼中满是不舍,泪水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但她还是坚定地支持夫君的做法。

    “走吧,孩子我会照顾好的,牛羊我会照顾好的。”

    “辛苦你了!”

    深夜,张骞向妻子做了最后的道别,便与甘父消失在夜幕中,而她的妻子为了不让人发现,不能出门相送,只能在帐中暗自泪流不止。

    张骞与甘父没有逃往家乡,而是沿水草西行,因为在匈奴呆了数十年,精通匈奴语言,通晓匈奴习俗,所以路遇盘查,也很快就能混过去。

    数日之后,他们两人已经到达匈奴边境,几经周转,到达了他所知的当年大月氏的聚居地,伊犁。

    然而,令张骞没想到的是,十年之久,这里早已是物是人非。

    当地居民告诉他,此地虽是伊犁,但却不是大月氏,大月氏早在数年前就迁徙到遥远的西南方了,现在这里叫乌孙。

    乌孙是匈奴的附属国,与匈奴并无血仇,当年,就是乌孙与匈奴联手,才赶走大月氏。

    如此一来,乌孙国不能久待,必须继续寻找大月氏。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张骞南下穿过天山山脉,沿着天山南麓直走,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高原之地。

    看到山巅如此葱翠,而且山脚下多是种葱,张骞知晓这就是早有耳闻的“葱岭”(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乃世界屋脊之意。远古称为不周山,汉代以降称葱岭。相传,不周山乃天地支柱,火神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致使支柱断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才有了今天的神州大地。

    张骞翻过葱岭,又进入了一个富裕的国家。

    此国名叫大宛,属于定居民族,他们有城廓,耕田。大宛盛产葡萄,张骞尝过之后,便再也忘不了它的味道,这可是在大汉未见过的。更为人赞叹的是,大宛产一种马,此马挥汗如血,实属极为罕见的良马。

    张骞心想,要是能把汗血宝马引入中原,那定能打造一支铁血骑兵。

    张骞以汉廷使节的名义见到了大宛国王,大宛国王早就听说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十分富饶的国家,想通使却难于跋涉,现在见到汉朝来的使者,自然大喜过望。

    大宛国王不但热情地款待了张骞,当他得知张骞要去大月氏,便派了向导跟随。

    有了大宛向导,一路上平坦多了。

    此时的张骞获知,从大宛去大月氏,途中要经过康居国。康居是个小国,它分别向匈奴和月氏称臣。

    听到这些,张骞非常兴奋,现在至少可以说明,大月氏还是比较强盛的。

    张骞一行经过康居,最终到达了他朝思暮想的国度。

    十年了,为了这个使命他等了十年,而今,重任即将完成,他自然感慨万千。

    在大月氏,张骞见到了大月氏国王。

    作为汉廷的使者,大月氏国王自然不敢怠慢。不过,当张骞说明来意之后,月氏国王却

    不置可否,只是表示张骞初来乍到,暂且住下,联兵之事可以从长计议。

    要是唤作他人,可能甩手便走,但是张骞没有,他真的在大月氏住了下来。

    十年我都等了,还怕继续等下去么?不完成使命,我张骞誓不罢休。

    谁都知道,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每一代国王必然时刻铭记于心,正是因为匈奴,他们才背井离乡,千里跋涉,经过千山万水,他们终于来到脚下的这片土地,臣服当地的土著民,才有了今天的富饶强盛。

    自从有了这片土地,大月氏与匈奴再无瓜葛。两国有千里之遥,即便要打,如何打?

    大月氏国王并非愚蠢之辈,他当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复仇,不过,以大月氏目前的情况,刚刚获得原大夏国的土地,贸然去千里之外作战,那是最不划算的。不过,汉廷的使臣也不能得罪,听说这个国家非常之富,奇珍异宝无数。两国交好,必然好处不少。

    基于以上想法,大月氏国对张骞好吃好喝伺候。联盟之事,即不说可,也不说不可。

    张骞的意志果然十分强大,为了等大月氏的一个允诺,竟然在此滞留了一年有余。

    一年之后,张骞游说无数次无果后,最终放弃了。

    元朔二年(前127年),他踏上了归途,准备回国复命。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归去的路途是否会像来时那样艰辛?

第158章 探索者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