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朝旧事-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海郡的沭阳城颜集乡(今江苏沭阳县),很多人以打铁为生,而其中虞家打铁打得最好,当家人叫虞父,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虞子期,女儿嘛,恐怕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大名鼎鼎的虞姬。

    这位虞姬,生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宛如西施再世,仙女下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她的美丽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所以无数当地富贵官宦之家,名门望族之后,是踏破虞家的门槛,希望能娶到虞家千金。而虞姬的要求很简单,要她嫁必须先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力拔千钧之力。第二要有诗词歌赋之能,当地的名门子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所以虞姬的回答很干脆:不嫁。

    这就等于说要娶虞姬必须能文能武,而且必须是佼佼者,一般人是没戏的。看了这个标准,我不禁感叹美女择偶标准之高,从古至今,莫不如是,吾辈还是不要奢望。

    要求高也就意味着很难找,跟现在的美女要找个有钱有文化又帅又专一的男人一样,几乎是大海捞针,可谓越美丽越难嫁,嫁个好的很困难,嫁个差的很委屈,所以反倒不如那些相貌平平的女人嫁的顺利,嫁的幸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帝开窗子理论,上帝给人关了一扇门,会给你开一扇窗。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有得必有失。因此相貌好的也不必得意,相貌差的也不要失意。寻到属于你的那一半才是最好。

    虞姬也是,眼看就要过了婚配的年龄了,父兄都急得不行,在古代,她那个年纪的女人孩子都生一窝了。虞姬心里也急,但她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她要等待,直到等待属于她的真命天子降临,没有等到她宁愿老死,她相信老天爷一定能给自己安排一个美好的姻缘。

    虞姬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不断的希望,又不断地失望,直到他的到来。

    项羽来了,项羽领这趟差事其实是很不高兴的,他不喜欢做这种事,他只喜欢带兵打仗,喜欢拿着敌人的头颅当西瓜切。

    这一年,项羽才二十五岁,他还很年轻,他需要历练。

    二十五岁,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项羽,你最美好岁月来了。

    项羽与同去的季心找到了“虞铁仙”的铁铺,并说明了来意。虞家自然不敢怠慢,知道这是大事,于是自己牵头,挑了十几家手艺精湛的铁匠,日夜赶制起兵器来。虞子期更是关心妹妹虞姬的婚事,见项羽高大威猛,气宇不凡,而且又听说项羽力能扛鼎,心中有意撮合。

    虞子期问了下虞姬的意思,虞姬虽然听过项羽的名头,但没见过人,所以还是那句话,先满足她提出的两个条件。

    虞子期又去探项羽的口风,给他说了小妹的择偶标准。项羽是个能人哪,他的回答很干脆,第一条没问题,第二条也没问题,虽然自己已有妻室,没关系,老婆不嫌多。

    虞子期大喜,特意安排了宴席,虞姬藏在暗处,同时请来正颐养天年老父亲把把关,虞父见了项羽英武不凡,也十分喜欢,对儿子的撮合之意很支持。

    宴席开始了,大家照例对谁上座客气一番,中国人的传统,客气归客气,最后该坐哪的还是坐哪,要是坐错了可有的难受了。酒过半巡,撮合大戏就上演了。

    项羽的爽朗和孔武有力让高兴得不得了;他不失时机地向众人秀着自己的武艺与肌肉;这让虞家人不禁啧啧称叹;乱世之中;也就这种人能保护家人了啊。

    看完举重表演,大家继续喝酒。喝到高兴时,虞子期又说,“大家今天这么高兴,不妨叫我小妹出来献舞。”

    楚人好歌舞,宴席间无歌不欢,无舞不快。

    众人无不称善,虞姬脸色羞红地到了堂上,她一出现,项羽的眼睛就看呆了,“好美啊,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女人?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女人么?”(相信也是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女人)

    虞姬挥剑起舞,边舞边唱,“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项羽也和道:“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云何贤士之不处?”(楚辞,九辩)

    听不懂吧;按现代的唱法来解释;就是:虞春风吹呀吹;吹入我心扉;想念你的心;呯呯跳不能入睡;为何你呀你;不懂落花的有意。项月儿高高挂;弯弯的像你的眉;想念你的心;只许前进不许退;我说你呀你;可知流水非无情;载你飘向天上的宫阙。合就在这花好月圆夜;两心相爱心相悦;在这花好月圆夜;有情人儿成双对。歌词来自花好月圆

    两颗年轻的心就在这一唱一和中走到了一起。

    其实项羽的词赋水平应该是不错的,他那曲垓下歌就让多少后来人为之泣涕断肠。

    项羽就这样过了虞姬第二道关,虞姬看着英气勃勃的项羽,一见倾心,至死相随,无怨无悔。而项羽对虞姬,一生奉如至宝,不离不弃。

    这是真正的爱情。它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却让我们永远铭记。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说得很简单,但要做到,很难。但是,我们仍然要去做,记住,人生,不应该只有世俗。

    项羽得一娇妻,不亦快哉。又得一大将虞子期,不亦快哉。

    项羽便这样开始了自己浪漫而又荡气回肠的革命之旅。

    历史真的很好看,它不但有豪气干云的英雄豪杰,也有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更有侠骨柔情的儿女情长。

    秦末汉初,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永远是盛开在历史长河中一朵最鲜艳的花朵。

    那时候的人,看多了打打杀杀,看多了流血牺牲,心早已麻木了,更别说感受人生的美好。但从古至今无论和平与战乱,爱情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愫,才是那纷繁乱世中值得所有人永远珍藏的。

第16章 魏之殇() 
项梁声威日荣,但他还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不过,证明自己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把目光投向章邯吧。

    章邯击败陈胜后,满以为盗贼在朝廷的威慑下,会作鸟兽散,但是刚好相反,是作鸟兽聚,越打越多。他苦恼,真的很苦恼,这样打下去得打到何年何月才行?天天干这玩命的活儿,指不定哪天就脑袋搬家了?对于章邯来讲,希望在一点一滴的破灭,命苦啊,命苦得怨秦政府。

    说吧,下一个该打谁?章邯向幕僚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有人说打楚国,楚国最强,有人说打韩国,韩国最弱,有人说打魏国,魏国最近;也有人说都打。

    如果叫我说,是打秦朝。这不是造反么?对,没错,就是造反。秦朝主暗臣昏,奸臣当道,为它卖命值得么,不值得。对此,章邯心里是很清楚的,可他不能随便叛变,不是不能,是暂时不能,秦二世国品人品都很差,可待他不错啊。想想自己能一步步爬到今天,秦朝是给了恩惠的。

    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逐渐统一了意见,楚国最强,而且路途较远,打得话会很辛苦,要是败了就是一败涂地。六国中,齐赵没有进取心,外强中干,韩魏最弱,可以先打,打掉他们之后,再向齐赵用兵,齐赵也不难拿下,然后再集中兵力合围强大的楚国。

    按道理说,这个思路是不错的。先弱后强,胜算大,在打掉弱旅的过程中,既可以壮大自己,也可以削弱强敌。不过,这六国不是原来先秦的六国,相互之间经常搞点小摩擦来调剂一下生活。此时复立的六国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在他们眼里,现在唯一的敌人,是秦朝,在消灭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之前,他们是兄弟。

    所以章邯打哪一国,都是在跟六国同盟作战。对于这点,章邯很清楚,但清楚也没有办法,兵力不足,他只能希冀于六国同盟会上演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好戏,这的确是可以选择的最好进攻路线图。此时北边已有王离(名将王翦的孙子,但与王翦差距太大)领二十万人攻打燕赵,章邯则亲自带兵进逼魏国国都临济。魏王咎见敌军压境,十分忧心,赶忙招周市从沛县撤回来,商量对策。

    间接来看,章邯也是沛公需要感谢的人。

    魏王咎阵营中还是有些人才的,如后来很出名的陈平,陆贾,猛将傅宽,皇欣等,经过商量,众人一致认为单凭自己是顶不住章邯大军,所以必须搬救兵。

    此时韩赵燕自顾不暇,魏王派周市求救于齐楚,齐王田儋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二话不说,留下弟弟田荣守城,自己引兵十万来救。而楚国也派出项佗前去助战。

    魏相国周市是个很自负的人,他贤明,固执,却独断专行,不懂谋略,这也让陈平对魏国非常失望,于是他抱怨了几句,没想到传到周市耳里,周市大怒,盛怒之下想把陈平给宰了。幸好陈平机灵,提前听到风声,在章邯大军压境前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跑得好呀,不然大汉朝就会少了位能臣。

    陈平跑了,周市也无暇理他。

    秦军已经渡过济水(这条河被黄河吞噬),在临济城附近驻扎下来,而周市引军六万驻扎在临济西北。周市很看不起章邯,此前百战百胜的章邯,在他眼里,竟然不值一提,他对章邯打败陈胜,周文,吴广、宋留、伍徐等人,都很不屑,他认为章邯是侥幸胜利的。

    对于周市的轻敌,连雍齿都看不下去,也说了他几句。周市又怒了,将雍齿乱棍打了一通。雍齿后悔啊,后悔投错了人,现在沛公那不能去了,周市这也不能呆了,思量之下,他一溜烟跑去河北投了赵国。

    跑得好呀,不然大汉朝少了位用于俘获人心的棋子。

    性格决定命运,自负的人必被他人负。周市没救了。

    周市胆子很大,胆大是因为他无知。他不了解章邯,章邯要是泛泛之辈,他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不是泛泛之辈。

    当夜,周市便派兵去劫章邯的大营。自古以来,劫营是个非常危险的活儿。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很容易陷入重围,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那可是四面受敌。能够劫营成功,要么兵力远胜于对方,要么对方将领是个白痴。周市兵分三路去偷攻章邯大营,却发现章邯大营非常寂静,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周市,你还敢对章邯不屑么?您老先生劫营的心思早就被章邯将军摸得一清二楚。

    结果可想而知,周市中了章邯的埋伏,魏军人马死伤大半。现在周市知道章邯的厉害了,大话不敢说了,只能老老实实守着营寨,挂了免战牌,不敢出战,就地等待援军。

    齐国援军在田儋的带领下,也逼近了临济城。

    章邯不敢轻敌。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打了那么多胜仗,还是不敢轻敌。此时时值寒冬,田儋军远来疲惫,两军列阵在城外对战,但田儋的大将田横生猛,这是个壮士,以后还会提到他。秦军竟然占不到便宜。章邯见势不妙,便鸣金收兵,在分析了形势后,决定夜袭齐国营寨。怎么章邯也脑子秀逗了,学起周市来了。

    不,章邯没有秀逗。

    打仗,胜负关键不是比谁人多,更不是比谁力气大,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带兵的将,所以同样是劫营,不同的人会劫出不同的效果。

    章邯是充分分析了敌我的形势才作出劫营的决定的。绝不是像周市一样拍拍脑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