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医天下-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诚兄不问小弟也要告诉你呢,这回去南京我还真没白跑,请来了一位造船的高人,他的祖上当年曾经督造郑和宝船,家里藏着几大箱子图纸资料,我磨破了嘴皮子,又答应再造宝船,由他管事,这才连人带箱子一同弄回了京师。”

    张允修表功似的说道,张佑听得大喜:“人呢?赶紧叫过来让我看看。”

    “云茜去跑一趟,请楚先生过来。”

    张允修吩咐一声,云茜急忙小跑着向院外而去。

    张佑笑道:“老二不是一直反对你出海吗?你带了那楚先生进门,没挨他的说吗?”

    张允修翻了张佑一眼:“子诚兄这不是明知故问嘛,本来二哥还要撵楚先生呢,幸好若萱请来了父亲……”说到此处,他停了一下,好奇地问:“对了子诚兄,你是怎么说服的父亲?我当初为了出海的事儿去平谷找他,可是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山人自有妙计,怎么说服你就别管了,反正他现在已经不反对你出海就是。”

    张佑卖了个关子,张允修还待再问,云茜已经领着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便住了嘴,迎上前扯住他的衣袖,拽到张佑面前。

    “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楚先生,这位就是格物所的总管张佑张大人了,子诚兄,他就是我跟你说的楚先生。”

    “五少爷高抬了,小人不过就是个木匠吧,可当不起‘先生’二字,叫我全福就是,小人见过张大人,听说那能把人带上天的热气球就是张大人您造的,小老儿慕名已久,早就想见见您了。”

    说着话,楚全福就要跪倒行礼。张佑急忙伸手拽住了他:“我平生最佩服的就是有本事的手艺人,我外公就是木匠,您这岁数当我父亲都绰绰有余,如此大礼,岂不要折杀我吗?”

    “楚先生不必坚持了,子诚兄从来不摆架子,太过拘泥,才让他不自在呢。”

    听张允修这么说,楚全福这才不再坚持,被张佑扯到石桌旁边,斜签着坐到了石凳上。

    见张佑去拿茶壶,张若萱急忙从他手中抢了过来,先给楚全福倒了一杯,见桌上已然没了空杯,便拿起自己用过的茶杯,将残茶倒掉,倒点茶水涮了涮,斟满推到张佑面前。

    张佑还真有点口渴,没有多想,端起来轻啜了一口。

    见他一点都没嫌弃,张若萱提着的心放了下来,隐隐有些窃喜。申婉儿旁边瞅着,不禁微微笑了笑,她算看出来了,在张若萱的心里。张佑这个同父异母的私生子哥哥的分量,恐怕要比张允修张静修哥俩的分量还重。

    张若萱和申婉儿并未回避,青春貌美,美艳不可方物,旁边两位俏婢,也是上等的姿色。楚全福不过就是个普通木匠吧,哪里见过此等情状,愈发显得局促不安,低着脑袋,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楚先生喝茶呀,你别觉得不好意思,这两位是京中有名的才女,还是我报社的副总编,平日里没少抛头露面,说说郑和宝船的事,也让她们开开眼界。”

    楚全福有些惊讶的瞟了张若萱和申婉儿一眼,心下诧异,不过,局促的感觉却减轻了不少,心说既然人家都不在乎,我都快奔五十的人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听五少爷说,再造宝船是大人您的意思?朝廷不是早就不让造了吗?官家还上门查抄过我家呢,若不是那些资料们藏的严实,早就被付之一炬了,如今大人想要再造宝船,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这是楚全福最关心的问题,当初张允修去请他,之所以开头不答应,担心的就是怕惹麻烦。

    海禁才开了几年,当年的造船厂也早就没了踪迹,太爷爷当年因为督造过宝船,甚至被下过大狱,自己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匠,万一朝廷追究,五少爷是相爷的公子不用怕,倒霉的还不是自己吗?

    郑和之后,明朝禁海原因十分复杂,后世史学家颇有争议,不过归纳起来无外乎就那么几点,其一,劳民伤财,虽然郑和出海,经济利益十分丰厚,不过好处全部为皇室所得,士大夫们看着眼馋,又插不上嘴,便极力鼓吹出海无用。

    其二,郑和下西洋的本质并非出海贸易,而是去寻找建文帝。当时朱棣曾经派出两路人马去寻找建文帝,一路是胡濙(yg),一路就是郑和的船队。

    有没有找到建文帝史家并无定论,不过,最支持航海活动的朱棣薨逝之后,大家忙着争权夺位,谁也没心思去理睬当时已经年近花甲头发斑白的老郑和,以及他那似乎不切实际的航海壮举。

    再然后,东南世家把持了航海贸易,他们在朝中势力庞大,全力鼓吹海禁,自然是出于自身的利益。

    明朝的士绅阶层是福利最好的,他们种田不用交税,弄得很多良民不得不把田地挂靠在他们的名下,这也是后期压垮明朝的原因之一。他们掌握喉舌,国家要开矿,他们都骂国家与民争利。这些人尽得好处,却不干正事,光扯后腿,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换了谁做老板也一样,要用读书人。

    说实话,张佑对这些人没有什么好印象,满清鞑子们南下的时候,妓女都懂得跳江殉明,他们呢,也就会写些“清风虽细难照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样的诗吧。在明朝的时候,士绅阶层各种高贵风骨,换了个老板呢,“奴才奴才”的叫的也很顺溜。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的士大夫比明朝的要有骨气的多,倒是明朝的皇帝们,昏君虽然不少,不过,民族气节方面,却没有一个孬种。

    沉默片刻,张佑收回思绪,笑了笑说道:“先生放心吧,穆宗朝就开了海禁,皇帝那边肯定不会找咱们的麻烦,至于那些外臣们,有太傅大人镇着,估计也翻不起多大风浪,唯一可虑的,除了东南的那些氏族,就剩那些海上的势力们了。”

    “原来你早就想到了,亏老夫还想着提醒你。”随着话声,张居正身穿一身轻便的湖纱紫袍走进了院子。

第二百三十九章 “父子”谈心() 
“拜见首辅大人。”

    “父亲。”

    人们纷纷起身见礼,张居正摆了摆手:“罢了罢了,自己家里用不着这么拘束,都起来吧。”

    说着话,亲自将楚全福搀了起来:“昨日,犬子多有冒犯,先生别往心里去,至于造宝船的事情,适才子诚已然给你分析过了,说得半点不错,所以你就放心便是,真有人找麻烦,自有他给你担着,实在不成,还有老夫了嘛!”

    安抚了楚全福几句,他表示有话要和张佑说,众人知机,纷纷退了出去,很快,院子里就剩下他和张佑二人。

    “坐吧。”张居正坐到石凳上面,指了指对面,示意张佑,同时问道:“你小子一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罢,找老夫何事?”

    张佑并不跟张居正客气,坦然坐到他对面,开门见山直接说道:“也没别的大事,就是对于您坦然接受太傅的职位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又要做霍光之谈了吗?”张居正笑了笑:“放心吧子诚,等忙过这段时间,老夫就又去平谷歇着了。”说这一顿,挑眉望向张佑:“或者,你感觉老夫不能胜任太傅之职?”

    听她一副不以为然的口气,张佑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赌气道:“何止是太傅,就您这功劳,给个太师都亏。”

    张居正其实明白张佑的意思,知道他也是担心自己,不过,他自问早已想清楚了利弊,是以对于张佑的提醒并未放到心上去。

    他不想再谈这个话题,说道:“算了算了,你的好意老夫清楚,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你吧,陛下的意思,是要封你为伯爵,你怎么看?”

    他不想多谈,张佑也拿他没办法,随口道:“我能有什么意见?还不都是你们说了算。”

    “好啦子诚,别赌气嘛,木已成舟,若老夫现在再去辞掉太傅的职位,岂非明摆着告诉陛下,老夫对他不信任吗?”

    “唉!”张佑忍不住叹了口气,都是命啊,我已经尽力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其实从我本心来讲,并不想当什么劳什子伯爵,出风头是一回事,比如我让明报宣扬我与戚帅的赌约。当伯爵是另一回事,我有自知之明,太年轻,根基不稳固,爬的越高,记恨的人越多。”

    张佑主动将话题扯了回来,张居正一边听一边频频额首,他早就猜到张佑能想明白这些,不过亲自从他嘴里听到,仍旧感觉十分欣慰。

    “你能想通这一点,老夫十分开心,不过你也用不着太过担心,不过就是个虚名吧,你的实权在格物所总管这个身份,不与他们产生利益上的纠葛,如今又辞去了御医的身份,就算封你个伯爵也没什么大碍。说实话,最惹人诟病的其实还是你那个报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跟那帮文臣们争夺舆论引导权呢,这你都不怕,还怕当伯爵吗?”

    “您说的也有道理,伯爵就伯爵吧,反正我也要离京了,再惹人忌恨,见不到人,慢慢也就把我淡忘了。”

    张居正长长的眼眉豁然跳了一下,眼皮一抬,问道:“你要离京?陛下的意思?”

    张佑点了点头,将昨日入宫见驾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张居正听得出神,待他说完又沉默了一会儿,这才缓缓开口:“老夫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对他最是了解,他志向高远,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一般人很难入他法眼,却对你如此之好,想来还真是个异数。老实说,昨日朝会,你能当众辞去御医的职位,老夫十分满意,与后宫相交莫逆是把双刃剑,尤其你还是个外臣,早早绝了后患,对你是件好事。你少年老成,虑事周全,此次离京,老夫对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唯一叮嘱你一句,无论你去什么地方,不要带家人。”

    这一句叮咛内容十分隐晦,张佑却一下子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点了点头。

    张居正欣慰的笑了笑,他突然有一种感觉,和张佑这样聪明的人说话,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想好去哪里了吗?”

    “没想好,”张佑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我其实想去南方,不过陛下的意思,不希望我离的太远,我也正挠头呢。”

    “离的太近,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也别一味的考虑皇帝的想法。老夫给你一个建议,去南京吧,那里是江南政治与经济的中心,水路回京的话,有个半月二十天的也就到了,你去那边,正好把造船厂开起来。”

    张佑其实想到过南京,现在听张居正也这般建议自己,便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就听您的,抽空我跟陛下说一声,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张居正站起身,迎着朝阳舒展了一下筋骨,忽然叹了口气,转回身望向张佑,感慨道:“年轻真好啊,咱大明朝要是多一些你这样的年轻人就好了。”

    张佑心中一动,微微笑道:“好端端的大人发的哪门子感慨?”

    “还能是什么?帝国多事,弊政丛生,老夫耗时九年,仍旧见不到多大起色,老夫着急呀。”

    “不会是曾大人说了什么事儿吧?”张佑问道。

    张居正点了点头,对于张佑能够猜到这一点并不感到奇怪,说道:“要钱呗,宣府那边修长城,老夫离京之前,曾给他们拨过30万两银子,这还不到两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