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争重-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公孙度到襄平后,厉兵秣马、打击豪强、加强对辽东四郡的控制,出兵打击各族反叛力量。辽东四郡日渐安宁。

    此时的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分为三部:马韩、弁韩、辰韩。公孙度军队甚至打到马韩。此时的三韩不叫高丽,而此时的高句丽,也不是高丽,高句丽主要位于后世的东北、蒙古一部分,是一些部落分散居住,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被认为是大汉朝的属地。

    阎柔、毋丘俭这次回来之后,被纠缠的不轻,刘通每日都缠着他们讲塞外风土人情,并要求他们教授马上和箭术。起初两人觉得刘通年纪才六岁,不适合练习骑马射箭,待看见刘通力大无比,身手矫捷之后,无不惊奇,遂毫无保留地教授他了。刘沉、刘默是刘通的跟屁虫,每日跟着,在一旁观看,有时也下去比划比划。

    孔氏则张罗着阎柔的婚事。公孙康、公孙恭到蓟城后,刘宽派人将公孙度一家老小都从辽西接到了蓟城,孔氏听闻公孙度女儿公孙秧貌美贤淑,就向公孙度夫人求亲。

    中平六年,踏青节这日,在刘虞的主持下,义子阎柔与公孙度之女公孙秧,毋丘俭与田豫之妹田琪大婚。

    四月底张与娘产下第三子刘实,五月初锦秀产女刘树。刘府喜庆月余。

    五月底,噩耗传来,汉灵帝于当月十三日驾崩,少帝刘辨继位,改号光熹。刘虞全府挂孝,悲痛不已。

    刘宽知道真正的乱世就要来了,得抓紧壮大自己。

    刘宽突然想到,自己这一年多忙于征讨,却将发展大事给忽略了。盐、铁、煤这些东西幽州渔阳、右北平、辽东都产,应该抓紧开发,幽州临海,晒盐其实简单,冶炼钢几乎不可能,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铁自己知道双液淬火,应该可以提升武器的质量,煤炭只要找到矿场就好办了。

    乱世粮食是关键,玉米、土豆、地瓜呢?对,玉米、土豆、地瓜呢?想到这里,刘宽赶紧回屋找与娘。与娘啊与娘,可不要将这些宝贝丢在甘陵国了。

    刘宽跑到与娘房内,却见坐月子的与娘正斜坐在床上,公孙秧和田琪正在逗刘实。

    刘宽心急火燎,顾不得这么多,就过去俯身在与娘耳边问道:“与娘,那些玉米、土豆、地瓜呢?”

    与娘见刘宽模样,笑道:“去去去,问大河去,都他做主处理了。”

    公孙秧、田琪见刘宽、与娘耳语,都是一副取笑的模样,刘宽尴尬,就出门去寻刘通了,下人说刘通跟阎柔、毋丘俭去了校场。

    刘宽赶紧骑马来到校场,却见刘通骑在马上举着毋丘俭的铜棍在跟阎柔马上对战。

    小人在马上比例很不协调,刘宽大喊,大河怎么胡闹,骑马很是危险,快快下马!刘通不理继续对打。

    阎柔笑道:“二哥,不必担心,再过几年,我就不是大河的敌手了。”说着就荡开刘通扫来的铜棍,下马来。

    刘通将铜棍递给毋丘俭,伸手要刘宽抱,一边嘟囔着嘴说道:“老爸,我们家怎么没有马鞍、马镫啊?”刘宽抱着刘通一怔,对啊,马鞍、马镫可是骑兵利器啊!

    刘宽带着几人回府,“大师兄,大河内力比我还强,是你教的吗?”毋丘俭贴马过来问道。

    刘宽从来没有试过刘通的武艺,听后很是吃惊,怀里刘通骄傲地扬起头说道:“二叔,那是当然了,我从出生就开始练啦!”

    刘宽敲敲刘通的头,“不要骄傲”,又转头对毋丘俭说:“通儿五行纯火,大师伯打小就传授了他五行总诀,你五行不纯,修不得五行诀,但假以时日,你修炼的祖庭内功心法大成之后未必会输于他。”

    其实刘宽也不知道,刘通除了五行纯正,婴儿练功之外,还有一独特之处,刘通魂魄曾经寄生斩邪剑,经历了五行阵渡劫天雷的涤洗,浊气荡尽,清明异于常人,内力增长速度和潜力也远远强于常人。

    毋丘俭点点头说道:“武艺固然重要,师兄,我等还是应该精研兵法军阵,方可在乱世建功立业。”阎柔、刘宽无不赞同。

第72章 约赌() 
“大河,当日我记得从洛阳前往甘陵国时,我叫你母亲毁掉洛阳的玉米、地瓜、土豆后,还带了大量的种子去清河县,如今我却没有在府内花园看见种植,这些东西呢?”

    阎柔、毋丘俭听刘宽所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就纷纷看着刘通。

    刘通见刘宽急切,嘿嘿地笑,小头又扬起,骄傲地说道:“老爸,我是谁啊,上下五千年哪有我不知道的!我能不知道这些是我刘家的命根子?”

    刘宽听后顿时心安,抚着刘通的头,压了压。

    “当日搬家,母亲顾着收拾家里值钱的物件,我对她说,那些东西都丢了吧,我们家真正值钱的是玉米、土豆、地瓜,您要是弄丢了,老爸回来都能休了您了!”刘通继续得意地说。

    刘宽敲敲刘通,“没大没小,成何体统!”

    “二哥,什么东西这么金贵啊?”阎柔也忍不住问道。

    “是啊是啊,大师兄?”毋丘俭也好奇。

    刘宽笑道:“回家再说吧”。

    几人便快马进城来。毋丘俭心里好奇,一路心痒难耐,凑马过来,“乖大河,快告诉二叔,玉米、地瓜、土豆是何物?”

    刘通歪着脑袋,看向刘宽,“老爸,要不我们去刘家堡请二叔、三叔吃地瓜、玉米吧。”刘通不喜欢吃土豆。

    刘虞上任幽州时候,汉灵帝知道刘虞清廉,同时还在蓟城外赏了几百亩地,刘府管家在那里建起了一个村堡。刘宽也心急想知道玉米、地瓜的情况。就转身由刘通指路,去了刘家堡。

    “二叔、三叔,玉米、地瓜可好吃了,他们都是农作物,产量是现在黍米的好几倍呢?待会请你们吃啊!”阎柔、毋丘俭都有经世之才,闻说有作物产量是黍米的好几倍,既惊讶又不敢相信。

    刘通接着说道:“当日搬家后,我就让母亲带了好多好多的种子,然后叫母亲毁掉了甘陵国的玉米、土豆、地瓜,我可不想让曹操他们得到!三奶奶来后,她就经常带我去刘家堡,现在刘家堡都种了几百亩了。”

    刘宽听后大笑:“大河了不起啊!驾!”笑完打马奔跑起来。

    刘宽一行来到刘家堡,此时正是五月,进堡路上,刘宽看见刘家堡周边的田地里,到处种满了土豆、地瓜和玉米,长势喜人。

    尤其是土豆,它是喜寒作物,适应性广,很是适合北方种植,刘宽下马抚摸着葱郁的叶子,欢喜不已。刘家堡总管刘安听说刘宽到来,大老远就赶来了,吩咐人去准备晚宴。

    “安叔,今晚就简单点,准备一个土豆烧肉、一个玉米排骨汤,其他的都要准备了,另外准备些地瓜、土豆、玉米,我们自己烤着吃。”

    众人进堡后,王冰也从带着人从地里回来了。刘通看见王冰就扑进她怀里,“三奶奶,带我去看地瓜,带我去看地瓜!”

    王冰虽然听不见刘通说什么,但知道这孩子每次来第一时间就是要吃生地瓜,就抱着他往地窖走去,刘宽、阎柔、毋丘俭好奇也跟着来了。

    王冰带着众人来到仓房,只见仓房里堆着摆放整齐的干玉米,王冰打开地窖,刘通自己就挣脱王冰的怀抱,顺着梯子下去了,刘宽伸头去看,只见这个地窖里面堆放着大量的地瓜!

    看见刘宽表情,王冰指指其他地窖口,再往外指指说道:“子华,去年没有经验,但也产量很高,今年我对育种和种植时间、用肥有了些经验,今年产量应该更高。”刘宽点点头,他太知道这些东西产量高了。

    一会刘通抱了五六个地瓜上来,很是神气地给阎柔、毋丘俭等人每人发了一个。刘安赶紧叫下人去将地瓜洗干净了,刘通用牙齿啃掉地瓜皮后,吃了起来,阎柔、毋丘俭也学着样子吃了起来,几人一下午练武、赶路,早已饥渴难耐,地瓜入口甘甜清脆,都赞不绝口,刘通就更神气了。

    之后的晚饭,大家吃得也很是尽兴。刘宽见王冰对种植这些作物非常有兴趣,见她虽然辛苦,却日子充实,也是高兴。刘安告诉刘宽,王冰这一年多,都在刘家堡,经过大量实验,已经对育苗、种植、用肥、储藏等很有心得了。

    刘宽自己对这些没有研究,但后世知识还是有些的,就连带比划、书写的给王冰讲了些自己知道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吃法,比如地瓜干、地瓜、土豆馒头、面条、玉米粉、玉米煎饼的做法。刘宽心道,我没有种过,但我会吃啊!王冰听后兴奋异常。

    “三师叔,您今后就负责教授和推广这些作物的种植吧,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刘宽最后写到。王冰默默点头,眼含热泪。

    当日大家在刘家堡睡下了。第二日,刘宽一大早把刘安叫来,“安叔,你派出尽量多的人,将周边各个村里的三老、种植能手都请到这里来,就说中午请他们吃饭。再安排人蒸、煮、烤、烧,准备大量的地瓜、土豆、玉米食物,我今天要向大家推广。”

    中午来了二十多个农人,多是些年纪较大的。蓟候相邀不得不来,但众人都很是惶恐,奋武将军、蓟候突然请大家吃饭,是不是要加税啊?

    张家堡的张五一个粗壮汉子,扶着他父亲三老之一的张老翁来的,站在一旁,一脸的不高兴。

    刘宽看见大家都不敢出声,就笑道:“来来来,大家请入座,今天请大家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请大家来吃饭,谈谈农耕之事。”

    大汉以农耕为本,众人听后心稍安,有人嘀咕,这年轻的侯爷怎么关心起种地来了?

    刘宽见大伙看着桌上新奇的东西,不敢动筷子,就给大伙介绍起来,介绍完后,自己夹起一块红烧的土豆吃起来,并示意大伙尝尝。

    大家见状,也就试探地尝了起来,张五吃了一块玉米,紧接着有尝了其他的,起身道:“侯爷,这些玉米、地瓜、土豆很好吃,从哪里得来?”

    刘宽笑笑,走到王冰身旁,扶起王冰:“这位是道门仙长王道长,这些神物乃是王道长从昆仑山采来的。经过呕心沥血,多年的培育,已经适合百姓耕种了,这些作物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能作为主食,尤其难得的是产量极高。”

    “既是神物,稀罕得紧,怎能高产?”张老翁问道。

    刘宽知道现在农民主要种植的是黍米,也就是后世的大黄米,便问道:“请问张翁,现在黍米亩产量多少啊?”

    张老翁七十五、六岁了,颤巍巍起身说道:“我幽州地贫,种植得法可亩产9石!”

    刘宽不知道一石多少斤,一下子蒙住了。

    刘通开口说道:“切,一石30斤,九石才270斤嘛。”

    汉朝一斤和后世一斤不同,张老翁听刘通说话有误,当是童子胡言,也不在意。(一石是容积单位,网上说是粟米120汉斤,约为后世15公斤。权且这样吧。)

    刘宽听在耳里,知道刘通喜欢读书,对这些了解不会有误,立马接口说道:“各位,保守地说,玉米产量肯定超过黍米,至于土豆、地瓜,我敢保证,亩产30石以上!”

    刘宽知道后世地瓜、土豆都是几千斤的亩产量,尤其是土豆,五千、八千斤的产量都有,30石才是后世的900斤,于是保守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