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七十九章 跳崖殉情绝壁得神功 副相免职灾年报丰年(五)() 
房琯心中十分害怕,胆怯的说道:“我现在已经六神无主了,请钦差大臣为我支招。”郑昂说道:“杨丞相是为了让皇上高兴,要让皇上高兴起来,你说该怎么做?”

    房官说道:“下官收回上奏的奏折,再写一份上报丰收的奏折,让皇上放心。”窦华说道:“这就对了,没事不要乱上奏折,瞎参和。”房琯昧着良心,重新写了一份奏章,交给窦华。窦华交给了杨国忠,杨国忠长出一口气,当即上奏唐玄宗。

    地方上的灾情,被杨国忠按住了。可是京城的洪涝,杨国忠无法隐瞒。长安的街道到处都是渍水,皇城之中更是严重。

    唐玄宗看到太液湖的水漫出堤外,东面的宫殿进了水,对高力士说道:“京兆尹干什么去了,长安城淹没了,也不管管。让国忠即刻进宫,皇宫的地势最高,尚且淹了,低洼的地方还不成湖啊?让他管管。”

    杨国忠踏着水进了太和殿,跪在水里,将全身的衣服都打湿透了。唐玄宗说道:“朕的皇宫淹了,首席宰相也尝尝淹水的滋味。长安城淹成这个这样,京兆尹失职了。这个鲜于仲通,不宜再做京兆尹了。”

    “启奏皇上,臣正和鲜于仲通在大雁塔旁边组织排水,接到诏令,便立即赶来晋见。东南边地势低洼。渍水严重,京兆府的官员都出动了。但是京城今年的雨太大了,而且下的时间太长。已经超出了想象。虽然他们用尽了全力,抢修排水系统,用水车排水,但水量太大,效果并不好。长安城积水,鲜于仲通早就向中书省上报了,宰相府及时进行了安排,臣负责城池的排水,这皇城的排水,由陈希烈负责。”杨国忠浸在水里不敢起来。

    唐玄宗说道:“起来吧,希烈是不是不想干了,负责皇宫的排水,让朕的宫殿都进了水,太液湖的水已经泛滥,再不想办法,皇宫里的人都得泡在水里了。”

    杨国忠说道:“臣现在就让鲜于仲通来,疏通皇宫中的积水,但是水势太大,加之排水系统年久失修,排水十分缓慢。需要一个过程,请皇上耐心等待。”

    鲜于仲通在京兆府里坐着,看到雨势没停,叹气说道:“这天已经破了,这样下去如何得了。”接到杨国忠的旨令,立即带人去太液湖出口疏通。

    他想在唐玄宗的面前表现一下,在大雨中淋得象个落汤鸡。在雨中指挥开通渠道,一直到深夜,太液湖疏通后才回家。

    内宫地上的积水都退了,唐玄宗的心情稍好,对高力士说道:“将军查一下皇宫的情况,好好打扫一下。”

    高力士查过之后向他报告:“启奏皇上,宫内的人都在打扫,有几处失修的旧房,因雨水浸泡日久,根基松软,已经倾斜,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倒塌。”

    唐玄宗大怒,要追究责任。杨国忠上奏:“启奏皇上,长安城排水,由陈希烈主管。迟迟不见效果,陈希烈办事不力,建议撤销他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兵部尚书,担任太子太师。”“准奏,吏部考察一下,吉温、张倚谁做左相合适?按程序报给朕。”唐玄宗断然示下。

    杨国忠对这两个人担任副相都不愿意,立即上奏道:“臣奏请韦见素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侍中、兵部尚书。韦见素是进士出身,口碑载道,比这两人都强。”唐玄宗对韦见素比较了解,知道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能力不及张倚和吉温。他还是想让吉温担任左丞相,对杨国忠说道:“见素与希烈是同一类人,能力不及吉温张倚,吏部考察吉温和张倚,看谁合适。”

    杨贵妃来了,对唐玄宗说道:“张倚和吉温与我哥哥合不来,如果总是和首席宰相打仗,能力越高越坏事。皇上既然要依靠我哥哥,就要照顾他的情绪。”贵妃说话唐玄宗不好否定,他思索了一会说道:“就将韦见素纳入一起考核。”

    吏部的考核结果,韦见素获得推荐。唐玄宗虽然不满意,但杨贵妃支持杨国忠,他为了杨贵妃批准了奏折。

    天宝十三年八月,韦见素担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书。他虽然比较讲规矩,但也不敢与杨国忠对抗,三省仍然是杨国忠一人说了算。

    鲜于仲通淋雨受了凉,回家之后一病不起,高烧不退。杨国忠前去探望,请御医为他治病。

    治疗了两个月,不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御医摇头说道:“再有一月不见起色的话,就请准备后事吧。”

    杨国忠没有办法,他不会治病,去找章仇兼琼,想和他商量一下后事。不想章仇兼琼的病情也加重了。他没有办法,只好去物色京兆尹和工部尚书的人选了。

    朝廷三年一度的科考,又要开始了,挑选主考官是当前朝廷的大事。国子祭酒李麟推荐礼部侍郎达奚珣为主考官。

    杨国忠推荐张渐为主考官,唐玄宗对张渐不感兴趣,平衡之后让达奚珣为主考官,张渐为副主考。杨国忠知道天宝二年的考试风波,他执掌权力不过二年,国子监、礼部还有一些人不买他的账,怕惹火烧身,服从了唐玄宗。

    他对张渐说道:“我没有其他要求,但是杨昢必须中进士,拿不到状元,也要进三甲。”

    天宝十四年春,参加科考的举子都出了考场。达奚珣为让李麟挑选国子监的老师评判试卷。李麟比较清正,按标准批改。

    杨昢文章太差,虽然杨国忠打过招呼,他也想帮一把,只是差距太大,就是给他判了个下下等,还是留了情面的。试卷上不了台面,根本就不能入选。

    在确定人选的时后,张渐对达奚珣说道:“杨昢是杨丞相的二公子,杨丞相要求将他列为第三名探花。”达奚珣调出杨昢的试卷,看了以后说道:“你看看这试卷太差了,下下等怎么能中进士?要尊重国子监的评判。”他是主考官,张渐又不占理,不能反驳。

    达奚珣写好奏折之后,报到中书省审核。上面没有杨昢的名字,杨国忠非常恼火,将达奚珣叫去说道:“你这主考官是怎么当的?选出来的这些人,我很不中意。要是不想干了,我上奏皇上换人。拿回去与副主考再斟酌一下,重新起草奏折报来。如果还这样马马虎虎,本相只好上奏皇上换人来办了。”

    无缘无故的被骂了一顿,达奚珣回到考试院十分沮丧。张渐对他说道:“奏折没有通过,主考官还挨了顿骂是不是?丞相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他的儿子上皇榜。”达奚珣说道:“那样的文章,怎能入选进士,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科考是有原则的,苗晋卿的教训你不知道吗?”

    张渐瞅了达奚珣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知道,你秉公办事,丞相也不能说你错。但是你这次是对的,不会所有的事都是对的。就算你样样都对,但鸡蛋里找骨头你受得了吗?皇上对丞相的宠信已经超过当年的李林甫了,主考官大人,我可以对你说,不把杨昢选中进士,你就有牢狱之灾。”达奚珣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又将杨昢的试卷拿出来看,不住的摇头叹气。

第八十章 强闯客店无意得信息 掌门传承空位找新人(一)() 
金厥蒙尘日色昏,俗行平明心内懑。

    魔杖飞转屈身事,旦觉神伤失了魂。

    达奚珣听了张渐的一番言语之后,又惊又怒又怕,一下子瘫痪在了椅子之上。他没有想到首席宰相会是这样的德行,想到唐玄宗为了陪伴杨贵妃,将上朝的规矩都改了,不由得连声叹气。

    张渐看到达奚珣怕了,乘机说道:“如果侍郎大人,重新起草奏折,将杨昢加到人选之列,丞相仍然会信任大人的。”达奚珣沉浸在痛苦之中,坐正身子说道:“是啊,这样迎合了宰相,却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朝廷没有公正可言,如何能取信于百姓?其中的道理,丞相不知吗?”

    张渐又补上一句:“道理人人都懂,但宰相与别人不一样。他的儿子不参加科考也能做官,杨暄不是已经任命户部侍郎了吗?平常人中进士后二十年能到那个位置已经是皎皎者了。可他是杨贵妃的侄儿,三年时间就由一个布衣,到达了这个位置。你可以坚持原则,向皇上呈奏折,检举首席宰相的不当行为。但是皇上不会处置宰相,而你却要离开京城。就拿张均兄弟来说吧,办事认真、公正,讲究法典,怎么样?去年同时被赶到边远地区呆了几个月,回京之后便收敛多了。天宝二年的科考风波,你应该还记得吧。当时轰动一时,皇上亲自主考,怎么样?轻描淡写的处理了几个当事人,苗晋卿、张倚仍然得到皇上的重用,要不是贵妃娘娘和首席宰相阻止,张倚说不定已经接替陈希烈当上宰相了,根本就没有韦见素的份。而真正操纵考试的主使人李林甫,那时的地位更加巩固,直到死亡的时候才离开首席宰相的职位。现在皇上宠信杨丞相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李林甫,你上了奏折又有何用呢?如果你想做魏征,就去蹲大牢吧。”

    达奚珣清醒过来了,心想就是魏征再世,唐玄宗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爱美人已经超过了爱江山。社稷对他似乎只是在嘴上说说,并没有放在首要的位置。皇上都不放在心上,我一个侍郎为何这样固执,为了李氏的江山,身败名裂呢?于是对张渐说道说道:“你是副主考,你看着办吧,重新起草一份奏折,但不能将杨昢列入三甲。”

    杨昢入选了进士,奏折顺利通过。皇榜出了之后,杨家人欢天喜地。杨贵妃对唐玄宗说道:“万春公主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与杨昢很般配,请皇上恩准他们的婚事。”

    唐玄宗说道:“想不到国忠的儿子还能读书,这很不容易。京城中纨绔子弟多的是,首席宰相的儿子能攻书,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朕也看中他了,选个吉日,让他们完婚吧。”

    杨国忠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对达奚珣十分不满,刚好鲜于仲通去世了,不久章仇兼琼也去世了。工部尚书、京兆尹的职位空缺,很多人都盯着这两个位置。

    张渐请杨国忠喝酒,杨国忠说道:“张大学士请我喝酒,我知道是为了何事,你是想做京兆尹呢,还是想当工部尚书?”张渐说道:“我虽然喜欢钱,但更重视权力。能为丞相摇旗呐喊,就心满意足了。”

    杨国忠说道:“那就做京兆尹,怎么样?”张渐说道:“我会比鲜于仲通干得更好,让丞相更加放心。”杨国忠拍了一下张渐的肩膀说道:“你让我更加放心,我就让你吃定心丸。工部尚书推荐谁,你认为那个合适?”

    张渐还没有开口,杨暄说道:“我去做工部尚书,保证能做好。”杨国忠看了张渐一眼,似是征求他的意见。张渐说道:“章仇兼琼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工部的事务一直是苗晋卿处理。苗卿卿比张氏兄弟还老道,公子去工部只能是一个摆设。”

    杨国忠说道:“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就让那个位置空着。我对达奚珣一直耿耿于怀,早就想整他。前次要贬他去做太守,皇上没有批准。我仍然心有不甘,一定要将他赶出京城,不然的话他还会与我作埂。”张渐说道:“萧炅担任刑部尚书之后,河南尹一职一直空缺。丞相以为如何?”

    杨国忠一拍大腿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