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风波-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玄宗说道:“朕就是担心这个,所以一直没有去掉他的兵权,怕的就是将他逼急了。他在东北二十多年,掌握兵权十几年,手下有一批跟随他将士。如果朕撤了他的节度使,就被他拿到把柄,说朕办事不公,煽动那些跟随他的军士,说不定就会真的发生兵变。朕这样冷处理,就是拖住他,使他没有借口。”

    高力士说道:“皇上用心良苦,也需要杨丞相配合,现在皇上这边拖,他在那里逼,不能贯彻皇上的旨意,弄不好会出大事的。”“你说的很重要,传朕旨意,三省迅速审议兵部表彰晋升消灭契丹战役中有功人员的奏折,朕要马上pi fā下去。”

    高力士到中书省传达唐玄宗的旨意,杨国忠当面应承,马上就办。等高力士走后,他立即去了绸缎庄密室,研究对策。

    杨国忠又将张渐、宋昱等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道:“皇上又一次催着批复兵部晋升东北将领的奏折,言语十分急切。这事已经拖了半年多,再拖着不办没有理由了。我就是不明白,一道圣旨的事,皇上为什么就不愿下。还要升那胡子手下的官,这不是在助长他的气焰吗?”

    张渐说道:“皇上现在还想重用安禄山,但他也怕安禄山反叛。升他手下人的官,奖励他,都是要稳住他。只要安禄山到京城来,皇上就会改变主意。现在要研究怎样将安禄山弄到京城来”杨国忠说道:“那胡子机警得很,冯神威亲自带圣旨去,他都不来。现在只有逼迫他反叛,让他手下的军官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京城来。”

    窦华说道:“既然逼那胡子造反,朝廷就要做好准备,如果他真反了,有了措施就能及时阻止。”杨国忠说道:“那胡子不敢反,即使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安禄山真的反了,自然有人将他的人头送到京城来,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他们还在这里讨论,然而这个时候,安禄山不但已经反叛,而且进兵神速,十几万大军,旌旗飘扬,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一路西进。沿途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到这多的兵,惊慌失措。一些怕事的人纷纷逃离家园,乱糟糟的露宿野外,苦不堪言。

    王承业带着太原守军从西门逃出,大军带着轻重物资,行动不快。好在马元阻击了何千年和高邈的军队,使他能够从容的撤走。大队人马到了吕梁山区,少尹郝廷玉对他说道:“府尹大人,皇上前次传旨,要府尹大人与杨将军一起守卫太原,扼制安禄山。现在杨将军被捉,太原已失,大人不好向皇上交差呀。这里是通向长安的官道,此处山高路窄,是设防的隘口。只有在这里阻挡叛军,或许能得到朝廷的谅解。”

    王承业说道:“有理,我们丢了太原,责任重大,如果让叛军继续西进,不但立刻丢官,很可能要掉脑袋。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阻击叛军。”

    一声令下,军队忙碌起来,在一险要之处搭建栅栏,当道扎营。军队以现有建制安下营盘,守住通向长安的所有路线,王承业住进了临时的帅帐。

    军队在山区安营,两万多人拥挤在一起,帐篷不够,王承业将镇将以上的军官集中在一起开会。对众将说道:“安禄山反叛朝廷,十几万大军进攻太原,如果我们不撤退出来,将会全军覆没。现在退出了太原,为朝廷保住了一支军队。此处地势险要,我们就在此处设防,阻击叛军,使他们不能继续西进。保卫长安,保卫皇上。这样才能使朝廷放心,赦免我们的罪责。”

    裨将白孝德说道:“我愿为先锋,守住一线,但是军队只带了半月的粮草,军用物资也不够,如果长期驻守,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第九十一章 地方急报反叛成实事 朝廷震惊平叛作安排(二)() 
白孝德守御的决心很大,王承业十分满意。招集众将说道:“白将军提出的军需问题十分迫切,各位镇将,登记本部所缺物资,报到少尹那里汇总。本帅立即上奏皇上,申请朝廷给予拨付。此地必须坚守,等待朝廷派兵来增援。白将军英勇善战,任命你为先锋官,一线就交给你了。众位将军,管好自己的军队,帐篷不够,可以上山砍树,搭建临时住房。”

    白孝德来到军营,到东边的防御阵地,立即指挥军士挖断道路,在山前挖了一道三丈宽两丈深的壕沟。在壕沟边筑起一道土墙,搭上树木成了一道防御阵地,十分坚固。他站在土墙上说道:“安禄山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起兵造反,有我白孝德在此守卫,不让你越雷池一步。”

    王倡组织军人,搭建帅帐,刚刚搭好,王承业就进来了。他对王倡说道:“情况紧急,必须马上向皇上上奏折,我不能离开,只有辛苦你一趟,去京城向皇上呈奏折。”王倡说道:“主人丢了太原,责任重大,如果贸然向皇上奏报,说不定会引起他的大怒,对主公非常不利。不如先报告相爷,由相爷奏报皇上,他再从中说些好话,主人就能逃过这一恸。”

    “你说的有理,有相爷从中调和,官位就可以保住了。我现在写信,附带一份奏折,你速去相府交给相爷。”王承业将写好的信和奏折交给王倡。

    王倡骑上快马,立即上路,马不停蹄,直奔长安。到了城东春明门,天已经黑了,城门已经关闭。王倡在门外大叫:“请守城的将军打开城门,我是从太原来的,有紧急军情上报朝廷。”

    守城门的看到一个五品军官,急匆匆要进城,大声说道:“已经到了戒严的时间,按朝廷的规定,你只有明天再进城。”王倡说道:“我有紧急军情要向杨丞相报告,天大的事情,耽误了你担代得起吗?赶快让我进城。”

    守门的军士听说是杨国忠的人,不敢得罪,立即开了城门放王倡进城,领头的仍然不放心,叫来一名军士说道:“你陪同他去杨丞相的宅地,进府之后再回来。”王倡进了大门,对守门的说了一声情况紧急,也没有下马,纵马狂奔。这下苦了那名军士,靠两条腿与奔马赛跑。

    王倡带着王承业的亲笔信,在宁静的大街上狂奔,顷刻之间到了宰相府。杨国忠正在与杨暄谈论安禄山。杨暄说道:“父亲在朝堂上说安禄山要反叛,他要是真的反了,谁来剿灭他啊。他手中有十几万军队,一旦攻向长安,可不是玩的。总要派兵把守,父亲为什么不作安排?”

    杨国忠说道:“这是策略,你要多学着点,安禄山不敢反,他管理的那些兵是忠于皇上的,我说他反叛就是要逼迫他。让他不敢进京,他不进京,皇上就会对他猜疑,皇上猜疑,他不但保不住军权,保脑袋都很困难。现在皇上仍然信任他,再过一段时间,再派人到蓟城去催促一次,他再不来京城,皇上就会相信那胡羯要造反了。到时候圣旨下了,安禄山就得乖乖的到京城来,接受我的摆布。”

    杨暄说道:“他要是铤而走险,真反了呢,朝廷不作一点准备,要吃大亏的。”“他如果真反了,不出三天,他的人头就送到京城来了。因此用不着准备。”杨国忠摸了一下胡须说道。

    正在这时门卫急匆匆的进来说道:“报告相爷,门外有个叫王倡的军官,说是太原来的,要面见相爷。”杨国忠迟疑了一下,立即记起来了,脸上现出惊疑之色。对门卫说道:“让他进来,到厅堂说话。”。

    王倡见到杨国忠,跪伏在地上说道:“报告相爷,大事不好了。安禄山已经攻下了太原,我家主人已经撤退到吕梁山区,构建防线御敌。”

    突然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杨国忠惊喜的叫了一声:“安禄山你有种!还真反了。”随即觉得失态,便对王倡说道:“太原的城防坚固,是怎么丢的?”

    王倡从怀中掏出王承业的亲笔信和向唐玄宗呈送的奏折,递给杨国忠。杨国忠看后,觉得事态严重,太原丢了实在不该。他对王倡说道:“王大人向朝廷上的奏折,是不是要我替他上奏?他丢了太原,皇上不会挠怒他。”

    王倡说道:“太原失守是杨光翙轻敌所至,他被叛军捉去了。我家主人,得知城破之后,组织反击,在几倍叛军面前,从容撤退,为朝廷保住了两万多军队。而且在吕梁山区安营扎寨,阻击叛军。现在缺乏物资,先报告相爷,请相爷再向皇上上奏我家主人的奏折。相爷心中有数,早就知道安贼要反,一定要帮一帮我家主人,我家主人一定感恩戴德。”

    “好,你拿着我的手令出城,回去告诉王承业,一定要守住通往长安的隘口,其他的事不用去想。只要不让安禄山靠近长安,就能将功折罪。所需物资,我会派人及时送去。”

    王倡走后,杨国忠换上官服,就想即刻去华清宫面见皇上,裴柔说道:“深更半夜的,去打扰皇上,很不明智。”杨国忠细想之后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太急不妥,还是让皇上召见我为好。”

    杨暄说道:“安禄山终于被你逼反了,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捉拿叛徒安庆宗及其家人。”“对,暄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安禄山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捉住了要将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现在先拿他的儿子开刀,明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安庆宗。”

    杨国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也许是太兴奋,直到天快要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的睡去。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了。他立即到了御史台,对魏方进说道:“魏大人,有可靠消息,安禄山已经反叛。我们立刻捉拿安庆宗,迟了就会生变。”

    魏方进说道:“安庆宗是三品秘书监,没有皇上的旨意,不能捉拿。杨丞相说安禄山反叛了,皇上知道吗,可有证据?”杨国忠说道:“证据确凿,安禄山的叛军已经攻下了太原。皇上现在还不知道,他住在华清宫,当然会知道得晚一些。安庆宗他老子犯了叛国罪也不能捉拿他吗?”

    听到这个消息,魏方进大惊失色,震惊的说道:“安禄山已经反叛了吗?天下大乱了。十几万大军啊,朝廷要调动几倍的军队来围剿,到那里去调这多的兵啊,这如何是好?不但叛区的百姓要遭殃,而且全国的百姓要分担军费,跟着受害啊。”

第九十一章 地方急报反叛成实事 朝廷震惊平叛作安排(三)() 
对魏方进的震惊,杨国忠不以为然。带着幸灾乐祸的口气说道:“安禄山反叛千真万确,我早就说过安禄山有反心,你们还不相信,现在应验了吧。用不着担心,叛军成不了气候。反叛朝廷,天下人的公敌,能长久吗?”

    “生灵涂炭呀,这是为什么?”魏方进不停的摇着头,起身跟着杨国忠出了御史台。两人带着兵丁来到安禄山的豪宅。

    安庆宗和义荣郡主正坐在大堂里,义荣郡主说道:“父亲来信,说他病重,让你去蓟城探病,怎么还不动身?”安庆宗说道:“前天去吏部请假,他们说要报告皇上,到现在还没有下文。看样子我是去不了蓟城了,但愿父亲的病不是太重,还能治好。”

    忽然见杨国忠和魏方进同时到来,义荣郡主鄂然站立。安庆宗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安禄山已经通知他离开京城,但他早就知道朝廷一直在监视他,为了掩盖他父亲反叛的真相,呆在京城,与义荣郡主在一起。

    此时杨国忠和魏方进同时到来,他仍然装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