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征途-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家军的众将士们,陕川等地现在不是孤军奋战,江南通往西北的道路已经打通了。

    襄阳府大捷的消息同样给完颜宗弼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越来越觉得齐国是一个累赘,办不了事情就罢了,但是也不要尽办一些蠢事!现在襄阳府被宋军收回去了,对吴阶的大军来说是助涨了士气,但是对金军来说是打击士气。

    完颜宗弼在汉中的攻势越来越没有力量,连续作战了快两年的时间了,一开始在陕西连战告捷,可是却在汉中这里苦苦僵持了将近半年左右的时间。襄阳府现在落在了宋军手里,而且还是岳飞手里,若是岳飞突然带军杀过来,断了自己的后路,那岂不是要惨败了?

    因此,完颜宗弼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又是埋怨,又是愤怒,又是担忧,在这样的情绪之下,他在前线的指挥作战越来越不得力。

    在六月底的时候,吴阶甚至看准了时机,还主动出击了一次,让金军吓了一大跳。

    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完颜宗弼自然不由自主的开始考虑,是不是该选择撤退了。

    大约半个月之后,完颜宗弼总算是决议下来。他已经犹犹豫豫这么多天了,每天看到的作战报告就是无法攻破汉中,损失惨重,粮草不济等等,已经让自己烦躁不堪了。他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下决定,自然还是因为当初夸下的海口无法兑现,而感到羞辱不已。

    不过,总算这次出战拿下了大半个陕西,在面子上也稍微好过了一些。

    于是,他果决的下令班师返回北方。既然战场上无法得便宜,倒不如从外交上给宋朝施压一番。

    ……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光化军这边总算有了一些起色。

    当然这个起色只是对于韩元清来说,而对于光化军的老百姓们却依然是困苦不已,没有任何改变。要吃的没吃的,屋子破了没地方住,什么东西都被抢光了,就连种地的锄头、种子、犁等等东西,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韩元清总算是在光化军城中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制置使府。这个府院最开始是知县的县衙,后来又成了齐军主将的总部,到现在里面虽然一片狼藉,房子都破败不堪了,但依然是在勉强的修葺一番后,成为了新的制置使府。

    按照韩元清的构思,他将制置使府分为了好几个办事部门:

    募兵司。光化军处于宋国和齐国交界的地方,随时都有烽火危机,而且韩元清现在手下没几个士兵,自然而然要将募兵放在第一位。而且现在城内城外难民众多,正好可以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将他们转化为士兵,不仅能减轻城中的负担,还能巩光化军的军事力量。

    民政司。顾名思义,整个部门就专门负责光化军民生发展,以及所有属于知县、知州等官员所履行的责任,一概都规划在这个部门来执行。这个部门其实应该与募兵司一样重要,因为光化军遭到战争的摧残,正是需要好好恢复。只是募兵司显然要比民政司更容易办事一些,所以韩元清最先拟出来的就是募兵司了。

    法务司。虽然地方政府依然要遵照的是大宋律令,但是韩元清觉得光化军既然全权交给自己管理,有必要在大宋律令的基础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律,这样更方便自己统治光化军。当然韩元清不会那么无耻,编纂一些私利的法律。不过目前法务司还真是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因为民众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心思去关心法律呢?若继续这样持续下去,别说老百姓能不能遵守法律,只怕到时候直接就揭竿而起了。

    给读者的话:

    龟龟娘子是福州的?还是高中生?要考厦大吗?太好了,我就住在厦大旁边呢!哈哈!小娘子要加油好好读书哦!

第192章 设立体制() 
科学院。这个名称虽然在宋朝来说比较前卫,因为韩元清的本意就是拿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院来做蓝本,所设立的一个部门。他知道,自己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客,脑子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可以利用。就好比蒸汽机。建立这样的一个专门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机构,其一是网罗人才,其二是提供资金、设备来鼓励发明创造。韩元清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科学院一定能成为大宋朝最具象征的地方。

    监察司。眼下光化军最缺的就是人才,监察司其中的一个责任就是负责考核、提拔、任命和推荐人。除此之外,这个部门还兼备的一个纠察工作,直接对韩元清本人负责,其他人一概可以不理会。正是担心政府官员会贪赃枉法,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所以特设立这样的机构,不仅接受举报,还负责暗中监视官员的作风问题。

    贸易司。因为光化军处于两国交界,虽然现在宋朝和齐国是敌对关系,但是商人是唯利是图的,只要有发财的机会,他们就会铤而走险。而韩元清当务之急最想要的就是提高光化军的经济,让光化军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所以开设这个部门,以官方的身份来给商人跨国贸易的保证。

    其实在宋朝和金国、西夏僵持的那段时间里,表面上是处于战争状态,但是私底下在国家交界的地方,依然会有一种被成为“牙人”的职业。“牙人”说白了就是中介商人,任何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在国家边界,这些牙人所从事的就是联络两国的商人进行私底下的交易,然后从中抽取利润。

    现在韩元清成立贸易司,就是把“牙人”官方化了,由制置使府来担当牙人。

    本来韩元清还打算设立治安司、文教署和水利司,但是想到眼下光化军一片荒芜,以上七个部门都还是空无官员来担任的,再多设立这些部门也没用。治安问题,完全可以让军队来暂时负责,文教和水利等恢复了一定程度之后再陆续开设。

    制置使府上拨出了七个小院子,将七个部门的门牌都挂了上去。

    可是整个制置使府上一片冷清,除了韩元清的亲卫之外,什么官员都没有。他不得不进行了一些临时的提拔,让担任前营准备将的毕进和总教头的高宠,兼职募兵司的总长、次长,将募兵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去办。另外他还将从临安跟随来的十三个工匠,挑出了两个灵活的人,担任科学院临时院长和副院长,让这两个人负责带领工匠们继续发明创造。

    除了募兵司和科学院之外,其他部门只好先空着,虚位待贤了。

    这半个月,韩元清还在县城中找到了一个读过书的秀才。宋朝的秀才并不是因为通过了乡试而得到的称号,在宋朝科举中也没有乡试,只有州试、省试和殿试。秀才不过是对正在读书的人,或者有学问人的尊称而已。

    他找到这个秀才名叫李旭中,本来五年前李旭中就想参加州试。结果因为战争的原因,朝廷礼部中断了一段时间的科举考试,因此让李旭中到现在都没机会应试。

    眼下李旭中的家在齐军撤退的时候被洗劫,父母也早在去年就去世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不过韩元清聘请了李旭中担任自己的幕僚官,负责一些文书上的事宜。

    有了李旭中这个帮手,虽然省了不少忙,但是韩元清还是忙的很不得自己不会分身术。因为其他五个司的工作几乎全部一个人在兼职。

    这天正午,韩元清在府衙里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望着面前桌案上的一大堆光化军损失的情况,简直一筹莫展。他这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适合打仗的料,竟然不会处理政事,这下可真是愁死了。

    半个月前,他便派人去找光化军以前的官员,结果这些官员要么是因为投降过齐军,担心被民众当作汉奸走狗打死,所以跟着齐军一起逃跑了;要么早在襄阳府失陷之前,就逃跑了,现在也不知道踪影。

    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他妈的创业难,守业更难!”

    这时,李旭中刚刚吃过午饭,匆匆的返了回来。

    韩元清抬头看了一眼,问道:“城中的粥场怎么了?可有发生拥挤哄抢的?”

    在韩元清正式入主光化军的第三天,为了缓解城中老百姓的饥荒,他便向岳家军从襄阳府借来了10000石粮草,在城中陆续办起了几个粥场。这半个月来,先后城内城外以及县区里都添设了粥场,算一算差不多已经有十三处了。

    李旭中回答了道:“一切都好,有杨将军亲自带士兵到各个粥场巡视,老百姓们也知道咱们是为他们好,所以都很安分。”

    韩元清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已经过了半个月了,城中的恢复太慢了,这些老百姓也应该自己动手,重建家园才是。”

    李旭中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说道:“其实,老百姓们并不是懒惰。其一是因为受到战争的惊吓,而且光化军被抢的一贫如洗,老百姓们都绝望了,这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的;其二,这个时候群龙无首,没有人带领他们重现家园,他们也是不知所谓的呀。”

    韩元清搁下了手里的馒头,再次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不错。这样吧,反正我整天忙着想办法也无济于事,我下午就去走走,鼓动一下老百姓们努力振作起来,重新建设家园!!”

    李旭中说道:“其实,大人你去只怕没什么作用。倒不如让老百姓来鼓动老百姓为妙了。大人只需要找到一些有名望的乡绅,说服了他们,再让他们说服老百姓,这这样就更好了。”

    “乡绅?他们以前就是比较富裕的,在这次劫难当中,只怕他们也是遭受损失最惨重的人了。我看他们自己都无法振作,如何去鼓动老百姓去振作呢?”韩元清摇了摇头说道。

第193章 鼓励民心() 
“其实,乡绅不行,也可以找其他人。只要这些人在老百姓当中有号召力就可以了。”李旭中又说道。

    “你说的对。不过,只怕难找呀。”韩元清缓缓的说道,“对了,你是本地人,倒不如下午就去看看,县城里面有哪些人比较有名气,而且心态也很积极的。你请他们来,我来跟他们说就好了。”

    李旭中连连点了点头,说道:“小的尽力去办。”说完,又匆匆的跑出去了。

    韩元清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如今正是盛夏,高温天气让人难受。他真不知道光化军什么时候才能治理的妥当,自己这个光棍司令还真难办。

    傍晚的时候,李旭中忽然回来,不过他这次回来并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七、八个衣衫稍微齐整的人,他先这些人在门口稍等了一会儿,匆匆的跑到府堂上,提前向含还清通报了一声。

    韩元清老远就看到外面这些人了,他在见到李旭中后,立刻问了道:“事情办妥了?他们是城里有号召力的人吗?”

    李旭中点了点头,顾不得擦一擦满头的大汗,连忙说道:“这些以前是保长、族长还有城里面的名士,小的已经跟他们说过了,希望他们能号召城里面的乡亲们振作起来。不过这些人还有一些疑问要向韩大人询问,所以小的还是把他们带过来了。”

    韩元清说道:“哦,这就好。请他们进来吧。”

    李旭中匆匆的跑了过去,将这些人带进了堂上。因为人手问题,李旭中只能自己亲自搬来座位,让这些乡亲们坐下来,然后又忙不迭的去端来水。只可惜饮水的茶具也太少,只能用水瓢,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