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征途-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虽然没办法改进土制炸弹的,但是只要炸弹能发出巨响,哪怕杀伤的效果不理想也不要紧。

    ……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光化军正处于井井有条的发展之中。

    铁矿石的开采风风火火,每过十五天的时间,就会有一批铁矿运回到城内来冶炼。

    冶炼工坊按照韩元清的建议,尝试着用铜和铁混合在一起熔炼,果然熔炼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钢的质量要比铁和铜都好得多,坚硬而有弹性,并且还不容易生锈。这两个月来一共生产出了足足一吨的钢,当然前面因为试验阶段也浪费了几百斤的原材料,就忽略不计了。

    只可惜,铁矿是可以开采得来,但是铜却不好弄。先前的铜都是拿城中废弃的兵器熔炼得来的,如今铜已经没了,冶炼钢筋的工作只好暂停下来。冶炼工坊只能继续将矿石冶炼成铁,其间按照需要,生铁和熟铁都是有的。

    韩元清计划将唯一的一吨钢,全部用来锻炼成武器。钢的质量要比铁和铜好多了,在冷兵器战场上的杀伤力,肯定会大大超过以往的兵器。

    因此,为了配合锻造武器,他果断的在南县城开设第一所兵工厂,取名为襄阳军械所。军械所开设了三个部门,第一个是冷兵器锻造,第二个是火药制造,第三个是大型兵器研发。

    襄阳军械所隶属于科学院麾下,与矿务部并列为同一级别的政府单位。军械所的成立,立刻又带动了光化军人力资源的运用,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早先因为掀起了一阵学习铁匠技术的热潮,铁匠的资源十分充裕,军械所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就招满了500名工匠。

    当然,这些工匠仅仅只学会了铁匠的基础伙计,他们做做体力活还可以,然而要是让他们发明创造那就有些困难了。

    为此,韩元清在襄阳军械所成立之后的半个月,又依附襄阳军械所开办了一个进修学院,取名为“襄阳军械工艺学堂”。这个“襄阳军械工艺学堂”与“陆军学堂”一样,刚开始十分简陋,完全就是在军械所的工厂里面上课。

    开设“襄阳军械工艺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匠的发明创造能力,让他们思维活跃起来,不要拘于形式,不要把自己当作体力活劳动者,更不要不思进取。在这个“襄阳军械工艺学堂”里,科学院十三个工匠成为教师,同时韩元清一有空闲也会亲自来教授一些二十一世纪的工业科学法则。

    比如:活塞运用,杠杆运用,滑轮运用,以及一些基础的物理科学等等等等。

    韩元清有时候甚至在设想,或许几百年之后,“襄阳军械工艺学堂”会渐渐演变成襄阳理工大学,一举超过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教学最发达的大学了。

    那一吨的钢自然被送到了襄阳军械所,经过锻造,一吨钢仅仅只制造了500把钢刀,全员配给了韩元清麾下最精锐的一个营。而剩下的一些多余钢,则用来打造了一些小零件,代替蒸汽机以前的零件,使蒸汽机运作起来更稳固一些。

第237章 三个月后() 
除了工业方面,教育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当然这个教育方面不单单是指官学,同时更强调的是制置使府督察教育部的合并成立。教育部以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后来李小鱼觉得这个部门有名无实,不如精简了教育部,将督察部与教育部合并了为妙。因此才有了现在的督察教育部。

    督察教育部的性质与韩元清最开始设想的一样,这个部门除了还具备对光化军所有教育机构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负责对官府官员、官府辖下产业、科举等等一应事务进行监察和肃清。

    说得直白一点,督察教育部就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内务调查部、检察院和教育部共同的职能。

    因为这个部门意义重大,所以并没有设立总长,仅仅只设置了一个次长。该部门不需要向任何负责,只听命于韩元清一个人调遣。同时这个部门规定,每年将举行一次民意调查,从民众舆论当中来判断是否发生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情况。

    韩元清早在接管光化军的一开始,就在为政府人力资源感到忧愁,回想起几个月前,整个官府只有他、李小鱼和李旭中三个官员办事,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督察教育部成立之后,立刻就组织了一场公务员考试。

    因为毕竟是非常时期,急缺人才,所以参加考试的门槛放低了许多,但凡只要能识字的人都能参加考试。而考试的内容是韩元清亲自拟定的,主要考核的还是人员的情商,智商其次,至于男女性别、老少年龄几乎可以不计较了。

    韩元清在二十一世纪看过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招聘的案例,知道这些大企业从来都是以考察情商为准。因为情商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层次,包括道德感、情操、信仰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古代人很淳朴,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单一,而且因为教育不普及,大部分人还都是文盲,所以考核他们的智商是没必要的。只要是一个善良而且能够用心的人,哪怕花再多时间去教导都是没问题的。

    经过一轮考核,官府第一批任命了五十六个吏员。

    为了更好的管理吏员,韩元清还独创一套公务员体制。所有公务员都有个等级,等级是衡量一个人的俸禄、能力和资历,而职务也必须依照公务员等级来进行调配。所有公务员升级,都必须能力和资历一同参照。有能力固然好,但是有资历却能代表这个人道德品质不错,要不然早就被开掉了。

    这一套等级制度由低到高为:见习公务员、正式公务员、一等吏员、二等吏员、高级吏员、正式公务官、高级公务官。

    ……

    虽然光化军产业机构正在蒸蒸日上。可是随之而来的财政危机也越来越明显。

    九月初的这一天早上,韩元清在官衙里审阅民政司送来的财政报告。如今民政司从以前李小鱼一个人,已经发展成了十多名吏员的部门了。他在看完了上一个季度的官库支出记录之后,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脸色一边凝重。

    “怎么会入不敷出呢?”他忧心忡忡的自言自语了一句。

    他仔细看了一下账目的细款,认认真真的研究了很久,终于发现,原来光化军全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民众工资都是由官府在支出。

    韩元清不由吸了一口冷气,由这份账本可以推测出来,如今在光化军所有就业当中,官府所招募的员工是最多的,因此所支付的薪金也是最大的款项。他沉思了片刻,光化军到目前的发展,确实有显着的成见,可是这个成见仅仅是自己催生出来的而已。

    从五个月前岳家军击退了襄阳府齐军,光化军的老百姓们一直都是没有任何收入。

    而官府的收入大部分都是得来自税收,除此之外虽然韩元清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了不少官府产业,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产业都是在投入阶段,还没有任何收益。

    如今他送临安带来的一万两银子,几个月下来已经只剩下了几千两了。

    “不行,一定要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韩元清极为认真的说道,接着向门外的吏员喊了道,“哪个谁,快去把民政司总长、次长都给我叫过来,快点。”

    如今衙门的人员多了,使唤起来自然也方便了不少,不像以前那样如果要去找李小鱼,还得亲自跑一趟民政司。

    门口的吏员立刻应了一声,然后跑到隔壁的民政司大堂去了。

    不一会儿,李小鱼和一个年轻人匆匆的赶了过来。这位年轻人就是新提拔上来的民政司次长,名叫王云,曾经在李小鱼老爹李夫子门下求学多年了。

    李小鱼和王云走进来之后,向韩元清行了一礼。如今政府规范了,下属向上司行礼是必须的一项条例,虽然这让李小鱼感到很不习惯,可是官府那么多人都照办,她也只好硬着头皮遵守规定了。

    两个人进来之后,韩元清让他们在大堂下面的座位上先坐了下来,脸色略略沉着,问道:“这么急找你们过来,我相信你们也是知道问题所在了。这份季度财政报告是你们民政司那边送过来的,因此你们必定了解其中的缘故。”

    李小鱼和王云面面相觑了一眼,他们当然都知道韩元清是在说什么了。

    关于财政亏损的情况,李小鱼和王云都是感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在送来报告之后,他们也正在与民政司一众吏员商讨应对的策略。如今他们两个民政司总长和次长来见韩元清了,但是部门里面依然还是没有停止讨论。

    李小鱼微微叹了一口气,抿着小嘴支支吾吾的说道:“韩使君,这个问题我们早就知道了眼下我们也正在积极的商讨解决方案只是,这个亏损实在太大了,当然,要最快速度的解决这个问题,莫过于”

    韩元清有些不耐烦了,以前李小鱼风风火火的,根本不是这样婆婆妈妈的样子。他叹了一口气,正色的说道:“莫过于是什么?有话不妨直言,现在可是在讨论问题,并非是让你做什么为难的事情呢!”

    李小鱼看了一眼王云,王云只好接过了话说道:“李家娘子的意思,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就是裁员。将我们官府所辖的一切产业,迅速开始裁员,这样以来就能大大缓解财政危机了。”

    韩元清缓缓摇了摇头,暂时没有说什么,只问了道:“如今我们官府麾下所辖的产业有多少?一共雇佣了多少工人?”

    王云立刻回答了道:“目下,官府名义的产业一共有四处,十三所粥场、铁矿、冶炼工坊以及襄阳军械所。除此之外,严格的说官学、光化军陆军军棍学堂以及襄阳军械工艺学堂,也应该算在其内。”

    他顿了顿,在心中略略统计一下,然后说道:“目前属于官府发放工钱的工人,一共有2100人,当然还有一些零碎的项目不在其内。”

    韩元清叹了一口气,没想到制置使府竟然承担了这么多人的工钱,难怪花钱跟流水似的。顿时,他对自己曾经下达的一些条令感到后悔了,尤其是施行月薪制度,每个月就要派发工钱。如果不施行月薪制度的话,工钱可以暂时压一压,这样也是能够极大缓解财政问题的。

    “韩使君,其实除了上述的产业之外,民间一些自主组建的产业,说白了也是由官府在出自扶助的。因此,可以说光化军目前在工作的老百姓,大部分的工钱都是从府库里放出来的。”李小鱼在王云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什么?对了,对了,我想起了。”韩元清脸色更加难看了起来。

    就在前不见民间建立的第一个纺织厂,因为老百姓们没有钱,所以所有的衣衫都是赊账形式买卖的。当然这并无可厚非,反正有官府在做担保。但是担保归担保,纺织厂购买原材料的银子,只是一笔不可短缺的款项,实际上还是由官府出资借给纺织厂的老板。

    说白了,目前老百姓赊账购买的衣衫,已经由官府垫付了资金。

    “你们刚才说要裁员?对吗?”韩元清沉默了一阵,再次发问了道。

    “是的,韩使君,经过我们初步计算,如果我们现在裁掉600人的话,财政可以多支持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裁掉1000人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