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称霸五代十国-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升到七万比十四万,骑兵明显已经取代步兵而成为战斗主力,相反步兵则下降到“踵军”即跟随在后助战的地位,致于只由骑兵独立参加的战役更是屡见不鲜。

    二是往往一次战役就长驱奔袭数百里乃至一两千里进行会战,长时间骑马带来的疲劳问题愈发突出,如果骑手不能以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取得河西、漠北等大规模决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没有鞍镫的情况下,这样的战役几乎无法想象。

    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战斗方式上看,早在楚汉战争时期,“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17?能够采用此种在敌阵之中冲突的战斗方式,说明骑者在马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稳性,否则极易摔下。

    西汉时期,弓箭是匈奴和汉军骑兵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它的使用受到马具的严重制约。没有马鞍的时候,在奔马上射箭极为困难,因为骑手一边要双腿使劲夹住马腹并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双臂用力拉开弓并尽量使射出的箭命中目标,即便是自幼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这一作战方式也是非常低效且难于实行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停住马射箭或干脆下马发射;当高桥马鞍投入应用后,它给予骑手一个纵向的稳定作用,使其可以在飞驰时向前方射箭,但由于横向上无有效支撑,朝左右方向甚至转身向后射箭时仍然容易跌落,是很危险的,前面引用西方学者的评价中就可看出这一点。

    但是,在史料中却有这样的记载:“匈奴追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18?这种转身后射的情况,说明此时应已有马鞍和马镫的使用。况且在汉代的史料中,除个别故意表示轻蔑汉军者外,从未见到有关匈奴下马作战的记录,假如没有鞍镫的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古代弓箭的使用还受到天气影响,弓弦如果被雨水浇湿,作用将会大减,而假若遇上严寒天气,威力也会严重下降。宋人就曾记载:“契丹将耶律逊宁号于越者,以数万骑入寇瀛州。都部署刘廷让与战于君子馆,会天大寒,我师不能彀弓矢,敌围廷让数重。”19?而在着名的白登之围中,“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围高帝于白登。”20“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

    21?在如此寒冷的境况下,匈奴和汉军的弓箭很难说还会保持威力,双方一旦接阵就会爆发激烈的白刃战。

    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没有鞍镫的骑兵战斗力不可能赶得上步兵,如果匈奴下马迎击,也不会是历来擅长步战的汉军的对手,要阻止汉军突围便是件困难的事情,那么长达七天的轻松围困就变得难以解释了。更何况此战匈奴的兵力虽据《史记》所称有四十万,却很可能是个虚数,因为在《史记》中原本就提到冒顿时期的匈奴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22,?扣除留守草原的兵力,又何来如此之多的人马?再说纵使“四十万”之数是准确的,由于游牧民族参加出征的人数中经常要包括大量妇女、老人、儿童等非战斗人员,其真正的作战兵力也远不会有那么多,加上前面所述近战中的质量劣势,应付起汉军的突围来更加捉襟见肘了。

    既然如此,不惧戎马的刘邦为什么还迟迟不敢突围呢?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当时的匈奴骑兵已经装备了马鞍和马镫,对步兵具有强大的近战优势和冲击力,冒险突围只会导致全军覆没。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两汉史料中出现了“突骑”这一叫法:“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桡乱也”23“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24“贼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25?对于《汉书》中“突骑”一词的含义,颜师古注为:“突骑,其言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26?颜师古是唐人,其注释未必就能代表汉代“突骑”的真正意义,那么在汉代史料记载中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光武北击群贼,(吴)汉常将突骑五千为军锋,数先登陷陈。”

    27“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28?可见至少在东汉初年,骑兵已经能够担当站在头排正面冲锋、“先登陷阵”的任务了,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冲垮敌阵、步兵随后跟进决定胜负的作战方式已经确立…………

第八十五章 打造() 
第八十五章打造

    如果说在同匈奴的近战中仅仅是用骑兵对抗骑兵,双方彼此处境相同,对骑手稳性的要求不一定很高的话,那么在此要面对的则是以步兵为主力的敌军,若想正面冲击其阵,只有同时装备了马鞍和马镫才有可能办到。

    尽管有这么多的文献证据证明汉代鞍镫的存在,缺乏考古方面的实证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表现高桥马鞍的文物是东汉末年作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

    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型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则没有,且骑者的脚也未踏于其中,所以被认为是马镫的雏形,即用于上马的器具;致于最早的实物双马镫,则是辽宁北票十六时期北燕冯素弗墓的鎏金铜裹木质马镫。但迄今为止,对于西汉和东汉初年的高桥马鞍及两汉马镫,却始终没有发现其实物和能够证明它们存在的艺术作品。

    马蹄铁”,又称“马掌”,是马、牛等牲口装订在蹄上的铁制蹄型物。?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

    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它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

    卡图鲁斯(catullus,约公元前85―前54年)提到过一匹骡子丢了一个蹄铁。常见的马蹄铁是铁制的,相当轻,从一边冲压出一个穿透的钉孔。

    马蹄铁的边缘经常呈波状的轮廓,未固定的两端弯成一个防滑刺。它与钉头一起,像在中世纪的马蹄铁上一样凸出,使马蹄坚实地踩踏地面。这种马蹄铁一直用到中世纪。但更平更重的马蹄铁从罗马时期也开始使用,并且成为其后中世纪最普遍的样式。在罗马社会,奇特的“马凉鞋”(hipposandal)也很常见。

    它是一种光滑的铁盘,在每端弯成环。显然它是系在马蹄上,无疑是用于保护马蹄的。少数“马凉鞋”带有尖钉,能帮助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于鹅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从用于牛的“细茎针草鞋”到使用紧扣的蹄铁,它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很少改变。然而,马蹄铁并没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没有钉蹄铁的。

    “马蹄铁”主要对马蹄起保护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因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摩擦,积水的腐蚀对马蹄的伤害。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

    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在特殊情况下,马蹄铁还有武器的作用。在钉马掌的时候,主要是去除一层薄薄的老化的角质,就像人剪指甲,方法得当是不会伤害到马蹄的。所以很多人以为,马蹄铁是用锤子,钉子,把这块厚铁残忍地钉进马的脚底的观念是错误的。

    马蹄铁的用处非常广泛,在新疆,裕民,阿勒泰等牧羊地区。

    马蹄铁的含义

    在很多国家,把马蹄铁钉在家门上的现象司空见惯,千万别拔掉马蹄铁,这样,你钉的马蹄铁存在多少年,你就会幸运多少年。并且。你的马蹄最好是别人送的,而不是自己买的。那么为什么马蹄铁会带来幸运呢?这是因为,从上古以来,马蹄铁和三件与幸运相关的事物密切相关:马、铁以及月牙形状。

    马被当作是神奇的动物而加以顶礼膜拜。从原始社会开始,铁就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当人类学会用铁制造武器之后,他们就发现,在进攻、搏斗中,铁的用处很大。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把铁作为自我防护的武器了。

    在全世界,铁都被当成幸运物,用来对付妖魔鬼怪以及邪恶的力量。用铁做成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武器。据说,爱尔兰人还曾经认为,不行永远不会发生在铁匠身上!此外,马蹄铁还可以用火加热,重新加以利用,所以就像字面意义一样,很多先哲在精神上把火堪称是提炼与升华的象征。

    但是,在这些象征意义中,最强有力的恐怕要数马蹄铁的月牙形状了。马蹄铁就像是一弯新月,它象征着那些生命的缔造者、伟大的母亲形象,比如古埃及掌管生育和繁殖的女神阿尔特弥斯。所以把一块马蹄铁钉在门上就是用强大的生命力来对抗死神的力量。

    马蹄铁的故事

    见于歌德的《叙事谣诗》,说的是磐石彼得有次随老师出行徒中见路旁有一个马蹄铁,老师要彼得去捡起来。彼得没有理睬,但他的老师去捡了,之后在城里换了三个子,又用三个子买了十八颗樱桃,放在袖子里。当师徒两人在穿越荒漠的时候,彼得感到又饥又渴。

    突然他看见老师的袖子里,落下一颗樱桃,于是他连忙上前弯腰捡食,接着又是一颗,他又去捡,周而复始,过了一会他老师,回过头来对彼得说:“要是你当初弯一次腰去捡那个马蹄铁?,现在就不用没完没了地弯腰低头了……”其实人们将马蹄铁作为幸运符的真正含义不是谋求好运而是企求一次值得把握的机遇反过来说不懂得把握,有再好的运气也是白搭天上掉的馅饼也是要弯腰去捡的,直接落嘴里是会噎死人的。

第八十六章 最后一搏() 
第八十六章最后一搏(求订阅!)

    泉州,泽县,平海军大营,陈文显在盐津山伏击常郢和一千唐军失利之后,便被调回了泉州清剿匪患,镇守城池,眼下陈文显刚从安阳城剿匪返回泽县屯兵,不曾想却陡然得知漳州城被破,刺史刘守一身亡的消息,来不及通禀父亲陈洪进,当即便立刻击鼓点将。

    三通鼓罢,平海军各路将领都尉偕泽县的大小官员已然齐聚袁术大营。

    陈文显凛然扫视一周,朗声道:“此次前往漳州城,虽然凶险却也收获颇丰,唐军这部溃兵的具体情况,本将已然尽知,破贼当在旬日之内,范舸听令!”

    只见铁塔似的范舸上前一步立于账中,朗声道:“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