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雍王-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落下来的,并不只是朱厚煌自己的心,今日收割的不过几百亩田地,四五户人家的地而已,但是无数百姓人山人海的,将这个围成一团,他们都在看,好像是一个热烈的仪式一样。欢喜鼓舞。

    朱厚煌与吴行之走在一起,朱厚煌问道:“唐先生的病情如何?“

    吴行之苦笑道:“薛神医说还需要静养。”

    朱厚煌长叹一口起,有一些无可奈何。

    这一段时间之内发生了很多事情。唐寅病倒之中,朱厚煌不得不全面接管庶务。而且瘟疫的传闻传了出起,整个东南沿海都对东雍讳莫如深。连交通都有一些困难,更何况移民什么了。移民中断,商业停顿,纵然朱厚煌手里有不少的银钱,也是无用之物。

    朱厚煌只好镇之以静。不做其他事情,专心致志的修起了大员城池。

    朱厚煌说道:“本王想收割过后,正式出兵。家里的一摊事情,你能不能支撑起来啊?”

    朱厚煌的想法已经与吴行之,唐寅等人已经商谈过好多次了,面对人口不足的缺口,既然一时半会,不能从陆上弄出来,就只好从其他地方弄了。

    东雍岛上并不是没有人,至少散居着数万人,分成大大小小的部落,朱厚煌这一段时间也就将周围的情况,探查的差不多了。东雍岛上最大的土著势力,就是在朱厚煌北边的大肚王国,整个王国有好几十个村落,壮丁也有数万人。土人人人善战,可以说随时都能准备数万大军。故而朱厚煌一时半会,没有能力打他们的注意。不过台南这一带,却是土人与福建移民杂居的情况比较多。有很多大明遗民。朱厚煌就盯上了他们,如果能将这些人定收复,聚拢在一起,最少有一个县的人口。

    朱厚煌岂能不窥视。在这朱厚煌也需要为身边的人着想。

    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话虽然有一点点偏颇的地方,但是不失为真理。朱厚煌从来没有想过,他身边的人会像共产党员一样奉献。朱厚煌为各级官佐都准备了田地,但是这些田亩不仅仅是赏功,还是让这些人在东雍上安定下来。从此与东雍的利益紧密相连。与朱厚煌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但是唐寅却没有认领,让朱厚煌计划落空,朱厚煌自己都缺人的时候,绝对不允许,这些官员以汉民为奴,从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来看,每一个自耕农都是君王的财富。朱厚煌自然是一个也不想让,这就促使他攻击野人的行动。

    上一次俘获的那些野人,就是现在建城的主要劳动力,为朱厚煌完成了不知道多少艰苦的工作。这些也是朱厚煌准备分给各级官员的奴婢。反正将这些野人放了,也不会成为自耕农。不如分给各级官员算是赏赐。有这些赏赐,雍王府每一个官员都赚得不少。

    而且朱厚煌也尝到了甜头,朱厚煌想建设东雍,不知道有多少工程要做,比如河堤,比如城池,比如官道,比如港口,等等的。朱厚煌现在每一个眼睛之中都写着两个字,人口。

    如果不是收割的日子快到了,朱厚煌早就发动进攻了。

    吴行之有一点为难,咬着牙说道:”有唐先生提点,臣能找到安稳后方,只是还请殿下不要以身犯险。

    朱厚煌他知道吴行之对此,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是朱厚煌也是没有办法了。

    吴行之在年前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数学家,在短短的半年之内,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县令,已经不错了。但是大员的所有事务,不仅仅大员一地的事情,还有监管澎湖,还有海上的贸易,林林总总的。朱厚煌的身份天生是他的资源,他做事情,不怕做错。而且下面的官吏也非常服从,愿意听朱厚煌的话。但是换成了我吴行之就不一样。

    吴行之的年龄,履历并不能服众。在外人看来,吴行之不过是一个账房先生而已,不如朱厚煌身份尊贵,也不如唐寅的名声远扬。而且年纪轻轻,自然被人看不上眼。当然了吴行之的能力也有问题。

    朱厚煌叹息一声,说道:“本王出气的那几天,孤会让许栋先不要出海,在大员驻扎,算是多给你几分底气。”

    “谢殿下支撑。”吴行之说道:“臣本不该讲,但是有些话臣不得不说,虽然吏试选了一百多人,两县之地不过是勉力支撑而已,人才之事,殿下要早做打算?”

    朱厚煌说道:“怎么打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吴行之说道:“臣在京师时,听闻殿下与圣上关系亲密,不知道是也不是?”

    朱厚煌想起了正德,心头一暖,只是如今天各一方,今后见面的日子次数恐怕不多了,说道:“算是吧。”

    吴行之鼓起勇气好像是背书一样,说道:“既然如此,殿下何不向圣上求援啊?大明十三省,人才车载斗量,只需圣上一声令下,几日之内,就能填满东雍。而且殿下孤悬海外,京师难免有疑殿下之心,殿下向圣上自请委派官吏,正好示殿下之忠,并解殿下燃眉之急。”

    朱厚煌忽然停住了脚步,看着吴行之。

    吴行之看朱厚煌这个样子,不由的摸摸头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啊,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吴行之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不,没有没事不对的地方。”朱厚煌说道:“不过,这后面的话,应该不是你说的吧。”

    吴行之说道:“殿下英明,这些话是我与唐先生商议出来的,后面的意思是唐先生的。”

    朱厚煌长叹一声说道:“可惜唐先生的身体了。”这个建议给朱厚煌打开一扇大门。朱厚煌反正没有造反的意思,这时候不如借正德的力量为自己招揽一些人才。虽然这样一来,自己做事情可能有些棘手,但是也比现在,几乎无法着手好的多啊。

    其实按朱厚煌今年的计划安排,他是准备下半年,搞掉大肚王国,并在台北建立据点,沿着东雍西海岸排下来,台北,台中,台南,也就是朱厚煌手里的大员,全部铺开,几年之内以这三个据点为根基,从西向东覆盖全岛。让东雍真正成为自己的王霸之基。

    不过如果按现在的速度进行下去,朱厚煌有生之年,就耗在台湾,最多再加一个吕宋上面了。与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了。朱厚煌怎么愿意这个样子,既然手里面有钱,而大陆也有流民。朱厚煌绝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第一百一十四章杨廷和的安排() 
第一百一十四章

    杨廷和的安排

    北京,豹房之中。

    正德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出豹房之中了。。

    这一个月里面,整个北直隶屡有大狱,这一次虽然动手的是锦衣卫。但是真正推动的却是杨廷和。

    正德看着眼前的杨廷和不由的叹息一声,说道:“杨先生,真的要这样吗?”

    之前正德称呼杨廷和先生而不名,是因为弘治皇帝的习惯,弘治皇帝就是这样称呼内阁诸位大学士。但是此刻正德却有几分真心真意了。

    杨廷和这一段时间里,经历的比朱厚煌经历的还要多,从士林之中,一直推举的士林领袖,到谄媚皇帝的奸相,从人人崇敬的首辅大人,到倒行逆施的乱臣贼子。杨廷和只有了半年的时间。

    这半年时间之中,杨廷和竭力推动清丈田亩,清算人丁。从他提出这一个建议的时候,各方阻力铺天盖地而来,从中枢到地方,从朝堂到乡野,甚至杨廷和的老父亲也从家里面来信劝说杨廷和。

    杨廷和无数次的想要放弃,但是一想起先帝知遇之恩,还有正德虽然顽劣,但是对自己也是信重之极。杨廷和就咬着压坚持下来,他别无所求,也不想做什么大功业,只想自己在相位之时,在辞相之时,能够给后世留下一个清清楚楚的大明。其余也不去多想了。

    这一段时间之内,杨廷和本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部变黑了,一根白色的都没有了。他在推行之前,虽然也想过阻力很大,否则历代首辅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吗?他们为什么不做,但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阻力大到如此地步。

    正德问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大批被杨廷和揪住小辫子的官员士绅。此刻全部被压在锦衣卫大牢之中,正德虽然胡闹,但是孰轻孰重还是明白的,这么多一批人,全部问罪,正德都有一点犹豫了。

    杨廷和说道:“不如此,清丈田亩,请算人丁就推行不下去了。”

    正德说道:“朕倒是不怕什么,反正朕的骂名够多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是先生怎么办啊?外面的风言风语………”正德叹息一声不再说什么了。是啊,早就将杨廷和说成不知道什么样子了,要不是杨廷和还在内阁首辅之位上,下面还有一大批门人弟子支撑,上面有正德支持,这些舆论一事半会伤不了杨廷和。但并不是这样对杨廷和没有伤害,恰恰相反,不是没有伤害,而是伤害非常之大。

    杨廷和能成为内阁首辅,虽然是正德的提拔,他身正德潜邸旧臣,自然要提拔的。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廷和在士林之中的声望不错,有士林的支持,也是杨廷和登上内阁首辅之位的必要的条件。

    正德早就听说,不知道多少言官都在准备杨廷和的罪名,弹劾杨廷和。一旦罪名确凿,纵然是正德支持杨廷和,恐怕杨廷和也不得不去相。纵然是皇帝也为不得快意事。

    “陛下。”杨廷和说道:“臣受先帝与陛下父子两人知遇之恩,自当粉身碎骨以报。陛下不必为臣担心,只是有一件事情,还请陛下恩准。”

    “杨先生请讲。”正德说道。

    杨廷和说道:“雍王殿下上书请殿下派遣雍王长史,臣想让犬子为雍王长史。”

    正德大吃一一惊,说道:“扬先生何至于此?”

    王府官从来被看不起,朱厚煌这边可能好一点。但是杨慎是什么样的人,是状元。虽然状元不定能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但是只要不是不太懂人情世故,到老混一个尚书的名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更不要杨廷和还当过内阁首辅,大家都不认为杨廷和退下之后,杨慎能递补到内阁之中。但是有杨廷和的余荫在。杨慎成为内阁大学士的可能性远远在其他状元之上。

    如此光大的前程,怎么会看上一个小小的藩国长史之位。这个小小的藩国长史在正德眼里不过是一个莽荒之地的知州,比一般知州还差一点,因为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在上面。

    杨廷和微微低下头,不让正德看见自己有些疲惫的眼睛,说道:“臣一点私心,让犬子在外面避避风头,也看住雍王,不让雍王有什么不轨之心。”

    正德想起外面的风波,也头痛的厉害,说道:“爱卿既然如此想,朕就答应了你了。”

    正德与杨廷和商议起其他事务。过了一两个时辰,杨廷和才打道回府。

    杨廷和一回到家中,就将杨慎叫过来,说道:“我给你讨了一个差事,雍王长史。”

    这已经不是杨慎第一次当雍王长史了,但是现在的雍王长史与之前的雍王长史是截然不同的。当初的雍王长史不过是一个虚衔而已。而现在的雍王长史虽然比起京城的官职来说,还是一个鸡肋,但是总体上来说,已经成为一个有实权的地方官了。

    不过这样的官职平时杨慎看都不看这一言,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