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亦同舟-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昀回过神来,说道:“客随主便嘛。”

    田慎:“那是我待客不周了,老帅专程访我,岂能强人所难,我这里也有两淮的好酒,换上来就是。”

    葛昀摆摆手说道:“早年间我跟随敖大将军,他在军中是只喝酒的,我便也照虎画猫一般,可近年来,身体吃不消了,酒是真的喝不得了。”说罢他指着旁边的茶盏,说道:“就是茶,过了黄昏也喝不得了,喝了睡不着。”

    田慎笑了笑,然后端起茶盏几步走到葛昀面前,边走边说:“我近来也是如此,傍晚便不再喝茶,喝了反而让人心神不安。”

    葛昀不知田慎走到自己面前是何故,但又不好有什么反应,于是便接话道:“想来上了年纪,也许都是如此。”

    田慎继续说道:“老帅沙场征战,也会服老吗?”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蘸自己杯中的茶水,在葛昀身旁的案几上写了个“门”字。

    葛昀心领神会,说话提高了嗓门:“当然咯,挡得住贼寇,挡不住白头啊……”葛昀一边说着一边向门走去。

    田慎见状大笑,只见葛昀双手把门猛然一开,一个书童打扮的下人栽倒进来。

    葛昀刚要发作,田慎却赶紧朝他使了个颜色,然后对下人说道:“你下去吧,准备些菜食,酒就不用了,备些果酿吧。”

    趴在地上的下人听了,赶紧站起身来,点头称是,很快便退下去了。

    葛昀一脸疑惑,转头看着田慎,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田慎笑着也走到门边,也不再关门,两人并排看着往远处跑去的下人,田慎说道:“当日我出京时,皇上在城外留亭送我,再三劝慰挽留,让我好不感动。”然后他侧过身来看着葛昀,接着说:“临别时,皇上知我爱看书,眼神又越发不济,赏了我两个书童,把书读给我听。”

    葛昀听到这里,心下大惊,慢慢踱回了自己的座位,重新落定,可是心绪已经难平。

    田慎也向自己的座位走去,边走边说道:“想来我为宦三十多年,历仕三朝,门生故吏,盘根错节,一朝身退,哪得清闲呢。”

    葛昀叹了口气,有些替田慎唏嘘,此时田慎已然落座,话锋一转:“不比老帅,从戎至今,逾五十载,保驾四朝。今又首辅仪阁,领衔群臣,陛下自然是更倚重得紧了。”田慎此言当然话外有音。

    葛昀听罢此言,已然明白田慎所指,不禁大惊失色,接着田慎挑明再讲:“老帅一生,忠义为先,今年近古稀,难道要失晚节吗?”

    虽是数九寒天,但葛昀此时已经脊背发汗。田慎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葛昀身边讲:“我一在野闲人,尚知北方战事颇多曲折,折损仲平不说,连失云门、光州两城,这难道是元帅用这旌旗锣鼓就能粉饰的过去的吗?以陛下圣聪,难道?。。。。。。”田慎没有再说下去了。

    葛昀站起身来,已经无话可说了,心下想到:田慎三朝元老,前任首辅,退居山野尚且被陛下派人监视起来,而自己不但身在庙堂,且资历更甚,部下更多,况领兵在外,全权节制,难道陛下会放心得了自己吗?如果身边真有陛下的暗探,那自己在镇北关杀吴俊山,在云门城改军报的事情,恐怕早就在皇帝心中了,若如此,自己再这样锣鼓喧天一般回师,岂不是罪上加罪么!自己身家性命必定难保!可事已至此,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葛昀实在着急了,转过身对着田慎,几乎在哀求:“田相,可有法救我?”

    田慎笑了笑,站起来说道:“现今,除了讲实话,还有其他办法吗?”

    葛昀一时语塞,先前讲实话罪过还轻,可如今讲实话,罪过就大了,毕竟吴俊山已经死了,实话本是世间最容易的话,可在此时,真是难讲啊。

    田慎看葛昀为难,便说道:“我与元帅共事多年,深知元帅忠义,今日所言也是我片面之词。若元帅信得过我,我的书斋可借予元帅,但修书一封,快马急报,直呈御前,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要是老帅执意。。。。。。那我也不勉强,只当我今日什么也没说过就是了。”

    葛昀听完田慎这番话,又想到自己刚进门时与田慎的一番答对,倒真有些无地自容了,半晌,他终于开口:“那就有劳田相,借我一方案台了。”

    田慎也不再多言,只让府中下人为葛昀带路,去了田慎自己的书房,又命人为葛昀布置好笔墨,更让周边下人远离书斋,不得靠近,单单让葛昀一人留在那里,再写军报。

    葛昀在田慎的书斋中,提笔写文,一边写一边苦苦思索,真想把每一件小事都全部写上,不但和盘托出了自己构陷吴俊山,暗示林允贞刺杀吴氏,云门城谎递军报,大军班师时有意喧闹等种种劣迹,甚至把自己在光州城斩杀一名参将的小事,迟峰部下在云门城里的所作所为,还有林、迟两人都发生过的“无令撤退”,也统统报上去,恨不能事无巨细,悉达天听。

    到傍晚时分,葛昀连午饭也没吃,终于把这份军报写完,自己的衣衫已经全被汗水浸透了。到最后落款时,葛昀略一沉思,为了自己的后路,还是要连带军中后辈一起保住,最终加上了林允贞与迟峰的名字,成了一封联名的请罪书。

    待葛昀把书信封存,出得房门,让下人带路又回到堂前,见到田慎。

    一番谢过之后,葛昀讲:“军报我写好了,想借那书童一用,不知可否?”葛昀当然是希望通过田慎身边的天子密臣呈递上去,这样快些。

    田慎听了,沉默片刻,然后看着葛昀讲到:“如果那样,前祸可免,后祸又至啊。”

    葛昀看着田慎,恍然大悟,抓着田慎的手说道:“田相一日之内,两次救我,如此恩情,我没齿难忘!”

    田慎大笑,摆摆手,而后邀葛昀一起赴晚宴,葛昀连忙谢过,命门外的侍从进来把自己手里的书信赶紧送出,避开正在南下的大路军队,持自己的腰牌火速直递宫门,务必赶在大军抵京之前送到阶前。

    本章完

第23章 留亭相迎() 
用过晚饭之后,葛昀实在不能再留下来,即使在田慎盛情之下,葛昀还是坚持离开,田慎随即送葛昀至府门外。临别之时,葛昀向田慎拜别,田慎还礼,葛昀动情地说到:“今日一别,下次相见,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田慎说道:“老帅保重,相见总还有时。”

    葛昀翻身上马,点头示意,田慎也点点头,接着葛昀策马扬鞭,二人就此告别。

    隔一日后,葛昀带着几个随从终于赶上了南下的大军,刚刚回到中军阵列里,就下令把林允贞、迟峰都招来,三人并马而行,葛昀向两人询问这几日的军中的情况。

    葛昀:“这两日军中有什么异动么?”

    林允贞:“一切安好,老帅放心。”

    迟峰略显尴尬,说道:“卑职办事不力,跑了一个吴俊山的孙子。”

    葛昀有些惊讶,他此时已然不知道该不该押赴吴俊山的家眷继续南行了,可是毕竟圣上有明诏,恍神间问了一句:“叫什么名字?”

    迟峰:“吴升。”

    林允贞倒是十分惊讶,抢问道:“怎么跑的?”

    迟峰:“跳淮江了,将士们不会水,抓不了。”

    林允贞还想再说,无非是希望各地州府继续捉拿之类的话,葛昀见状赶紧说话,压住了林允贞,说道:“跑了就跑了,就报溺毙吧。”

    林允贞看葛昀竟如此态度,满脸疑惑,但又不便开口询问。他哪里知道葛昀前日经历了什么。葛昀此时也在犹豫要不要把田慎的提醒说给他们,又要不要把自己写的第四封军报告诉他们。心里踟躇了一阵后,葛昀拿定主意,既然自己可能保不住了,那就要尽全力保住后生,而此时,除了上请罪书,不知情就是最大的保护,于是干脆什么也不跟他们说。

    随后,葛昀又交代下去,命令军容恢复往常,不要大张旗鼓,路过州府时也切忌大肆炫耀武功,于是整支军队都一反前几日的往常,变得低调许多。

    又几日后,大军先队抵达京畿,即京城周边直属地区,大概在京城方圆五百里左右。武祖时期,立下规矩,非京畿卫戍兵马不得开进京畿,故葛昀下令大军就地驻扎,自己则带着林允贞、迟峰二人,以及禁晖军余部,护送仲平尸身一同进入京畿地区。在此之前,被葛昀派去送信的军士终于回来了,葛昀细细问过之后,确定自己的军报已然送达御前,这才稍稍安下心来,整理了仪容,准备开进京畿。

    在京城苏威东北面二十里处,有一留亭,是武祖当年为给慕容袭将军出征北塞饯行而特意设置,后来成为北面出入京城的必经所在,出城时在此送别,入城时在此迎候,已成惯例。

    这日晌午,葛昀率部缓辔来到留亭附近,只见迎候队伍人数众多,旗帜遍地,文武重臣排成两路,仪阁在京的六位阁员中,除了七十岁的礼部尚书姚谦年纪太大,告假未来,其他人悉数到场,次辅王悟承更是领衔群臣,前来迎候。不仅如此,中间站着的一个宦官,一手持天子旌节,一手有天子诏书。

    葛昀明白那是皇上身边的内监,不敢怠慢,赶紧翻身下马,林、迟见状也赶紧下马,一同上前。

    果然那宦官见三人来到近前,便将天子旌节递给一旁的王悟承,然后双手展开诏书,念道:“天子诏曰:众将劳苦,朕已悉知,特命文武前来迎候,以壮军威。钦此”

    葛昀接旨以后,命人打赏了来宣旨的内监,然后抬头仔细看了看前来的几位重臣。

    左边第一位便是仪阁次辅,文党领袖,当朝丞相,一品大员:王悟承

    右边第一位是仪阁阁员,仅有五十岁的华军副元帅,从一品大员:李嵩

    左手第二位是仪阁阁员,现年五十八岁的副丞相,兼吏部尚书,从一品大员:刘伯文

    右边第二位是仪阁阁员,同样五十八岁的民部尚书,二品大员:于明仁

    左边第三位是仪阁阁员,五十二岁的法部尚书,二品大员:吴崇

    华朝仪阁议事制度是由太祖初创,后来在武祖时成为定制,起初本是为了制衡吕涛,但后来逐渐成为有效的行政机构,其阁员数量也在武祖时定下,满额为七人,但可少不可多,臣子是否有资格进入仪阁完全凭皇上的诏谕,其阁员身份与本职和品秩也没有固定联系。

    但是从烈帝朝开始,基本都是让丞相、元帅、四大部尚书入阁,还有一人名额听凭圣断。

    所谓四大部,是指礼、法、吏、民四部,

    礼部:主管祭祀,是朝廷名器。

    法部:主管律法,刑名。

    吏部:主持官员考校,迁移。

    民部:主管钱谷,赋税,以及民用修造。

    话说回来,此次皇帝命仪阁官员除姚谦外悉数前来,已经是莫大的荣宠,葛昀见此阵仗,心里也是安定一二。

    葛昀走上前来,王悟承迎上前去。

    王悟承:“老帅壮勇,奏凯而还,我等都不胜钦佩。就连皇上也是龙颜大悦,今日本来也是要来的,恰逢皇后今早将要生产,陛下不敢轻慢,故命我等出城二十里迎候老帅。”

    葛昀:“我何德何能,全仗陛下天恩,哪里担得起诸位如此厚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