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呵呵笑着说道:“这也很正常,你们这位亲家爹当初可是还没成年,就被推举为进士,而且得中高榜。后来进入京师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他年龄最小,却是以平时最严肃出名的;后来他任职太常礼院,这太常礼院可是专管礼典,所以这人常爱说教。”王旁听完父亲所说,当即给吴充总结出来了三个字:“职业病!”

    朱县令虽然被王旁捉到了县衙,交给了江西南路转运使处理,但是临川县的百姓还是很不安,大家都担心朝廷另派新官,会重新让大家补交税款。不少百姓都围在县衙门口,等着看结果。蔡挺则立刻调查朱县令贪污之事,立即查封了朱县令的家资;同时蔡挺又按照朝廷颁布的税项进行核对,发现临川的农户商户所交税款竟是朝廷征收的几倍。蔡挺马上贴出安民告示,不会再另收当地的税款,同时对于多交的部分,表明理当退还。

    蔡挺的告示一贴出,百姓乐坏了,就连所谓那几个漏税大户也都惊奇的发现,按照正常朝廷颁布的税金来交,他们的税并不是那么重,而且折算下来要比单独贿赂那朱县令要实惠的多。人心稳定了,马上又是新年,临川县城一片喜气祥和。这里最高兴的人就是陈康,这一两年他没少垫付,这样一来退还他的银两也挺多。

    不管朱县令有没有户部的判官亲戚,眼下他是接受审查了,蔡挺也得暂时留在临川处理善后事宜,并在此等候新县令的接任。他便有了时间多去找王旁倾谈,这样自然王旁是最高兴的,每次蔡挺来也都会去拜访王安石,这样一来也省的王旁总要陪在父亲身边听吴充的教诲。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新年过后,王旁被蔡挺和家人挽留多在临川滞留一个月。这日,吴充即将上路来向王安石辞行,正巧王旁和元泽都在。刚聊了几句听家人来报说蔡挺来了。

    听说蔡挺来了,吴充倒是挺高兴,一见到蔡挺他便说道:“想不到子政也来给我送行啊!”

    蔡挺看了一眼王旁,二人默契一笑,都暗想这吴充倒真是自作多情,在蔡挺看来也无非都是同殿称臣,客套而已,更何况蔡挺还是很钦佩王安石,并且对王旁有惺惺相惜之情。蔡挺假装诧异的问道:“怎么?吴教授这就要走么?你我虽然在此只见过一两次,但吴教授学识在下可是佩服。”

    吴充深沉的说道:“子政客气了,这次子政在临川可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等我回到朝中定向圣上禀明。”

    蔡挺忙摆手说道:“这可不是我做的,要说这也是王侍郎的功劳。”

    吴充摇摇头:“子政就不要谦虚了,若无虽然帮了些忙,不过都是些小孩子的伎俩,这些小伎俩怎么可以处理朝廷的大事。”

    听吴充这么说王安石父子三人相互对视,都心领神会的一笑,蔡挺早也看出来吴充对王旁做法是不赞成,不过这么当着人面总说这些,不免有失长者的心胸。他看了眼王旁,见王旁轻轻摇摇头,暗示他不用理会,蔡挺一笑找个话题岔开说道:“我今天来,也是来跟诸位辞行。临川新县令这一两天就到任了,我安排好之后,也要离开临川,不久便可以和吴教授京城相见了。”

    吴充一脸严肃的说道:“哦?即是如此,那我倒是可以晚走一两日,还可以和子政你同行啊!”他这话一出口,蔡挺直咧嘴,他看了一眼王旁,王旁却在偷笑。

    蔡挺急忙摆手:“别,您先走吧,我只是说离开临川,不一定直接到京城,路上可能还要去其他县看看。”

    这吴充非得跟着蔡挺同路,也够蔡挺瞧的,这吴充老让王旁想起大话西游里面唱onlyyou的那个唐僧,有时候嗡嗡的像个苍蝇一样,幸好王旁不是孙悟空否则肯定会拎起金箍棒给他一下。

    王安石也看出蔡挺为难,于是问道:“子政说新来一位县令,可知道是谁吗?”

    蔡挺一见有人解围便顺着话题说道:“知道,是扬州一个叫李定的年轻人。”

    王旁一听眼睛一亮:“扬州李定?”蔡挺这会也不等吴充说话,他忙问道:“莫非王侍郎认得此人?”

    王旁看看王安石,王安石脸上略带疑惑:“父亲,此人您可记得?”见王安石一脸茫然的摇摇头,王旁说道:“父亲早年间教了很多学生,我记得其中有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其中有一个叫李定的正是扬州人。”

    王安石恍然大悟的说道:“哦,对了,那个学生还是不错的,非常好学!好像和那个李格非是一起的。”

    王旁对蔡挺说道:“若是此人就好了,我记得他年纪不大,应该和我年纪相差不多。”

    蔡挺笑了笑:“正是此人,如今朝廷启用了不少新人和年轻人,看来圣上有意治理朝纲,这可是好现象。”

    吴充见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起劲,半天他没说上句话,听蔡挺这么说,吴充说道:“子政说的不错,最近朝廷新任命的一些官员还是不错的,就像我临从高邮出来的时候,那也是新去个县令叫徐良,做事周到谨慎的很。”

    王安石说道:“新官刚到任必然收敛的很,就像这朱县令刚来的时候也是很谨慎,不过日子久了就原形毕露。考察官员可不能看一两天的态度啊!”

    吴充摇摇头:“我看这人就很有礼数,我临行之时他还请我到府上,刚好他女儿定亲摆了几桌宴席,对了,他那姓秦的女婿也是很不错的后生,知书达理;才十四五岁就已经是贡生,我看将来必成大器。”

    王旁听到姓秦的就比较敏感,他总觉得秦桧的出现就在不远处,那个害岳飞的家伙,自己既然决定改变历史,肯定不会让那小子出现,即使一定出现也得像对童贯,蔡京一样控制住了,不让他们得逞。想到此王旁问道:“姓秦,这天才年轻人叫什么?我去广南时候要经过高邮,能有幸结识就好了。”

    吴充见总算有人跟自己对话了,忙说道:“听说姓秦,名观,字少游。诗词做的很好!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介甫你听听,多有韵味!”

    王安石赞许的点点头:“果然意境幽远,这个少年的确有才!”

    王旁一旁听的却纳闷起来,他眼前听过这故事,苏小妹三难秦学士,秦观不是娶那苏小妹为妻吗?怎么又会娶了高邮县令的女儿?

第264章 话说纳税人() 
县里要来新县令的事,很快就在县城传开了,百姓都听说新县令是个和王旁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大家都盼着这个新县令能和王旁一样,给这个县城带来新的生机。第二天一大早,王安石携王旁元泽兄弟送吴充出城。终于送走了这位絮叨的“唐僧”,王旁长出了一口气。回来的路上三人边走边聊,路两旁的买卖店铺纷纷开着门,看到王旁,总是有人会和他打招呼。

    王旁元泽二人在王安石身边一左一右,元泽说道:“幸好咱们送走了那吴教授,否则他又该唠叨兄弟,少年太得志未免侥幸,小伎俩难成大事。”

    王安石背着手走在中间,见王旁人气这么高,不免也替王旁骄傲,但他嘴上却说道:“其实那吴冲卿有些话也有道理,旁儿出道以来一直比较顺,也许在他看来,曾是三品官职的人,有更多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解决朱县令贪污的事,比如上报朝廷。尤其像这朱县令此举,并非咱们一县这样。如今做好的地方官员反而都是少数,都像旁儿这样,万一控制不好火候,百姓闹起事来,这事情可就不好处理了。”

    王旁心知父亲是维护自己的,这番话是好意忙说道:“父亲教训的是。咱们大宋沿袭了五代的弊病,各种制度拆东墙补西墙,就好像这差役法一样,官府随意抓壮丁,难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王安石惊喜的看着王旁:“那依旁儿之见?”

    王旁看着两边的店铺,心里想到一件事,在他曾经生活的年代,有一个词叫纳税人,有一经典的故事,就是一个嫌疑犯指着警察说:“记住了,我是纳税人,是我们这样的纳税人在养活着你们。”想到这他对王安石说道:“父亲,这些百姓都是纳税人,朝廷的官员是靠着这些税养活,要是再祸害百姓,那就是贪官。百姓交了税,尽了义务也应该享受朝廷提供的服务,让百姓安居乐业,差役人员是为朝廷办事,朝廷应该从税款里拨出钱来。地方官用这些钱招募差役,他们就会有所收敛。”

    元泽问道:“那若是官员仍旧挥霍,为了挥霍增加赋税,百姓不还是一样受苦?”

    王安石饶有兴趣左右看看,两个孩子各抒己见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王旁不以为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你说的是税款的利用,当然还有征收和监管的问题,征收的方式要改,监管也要改,这样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说的好!”他们身后突然有几声啪啪的击掌声,父子三人站住脚步回身来看,一个身穿淡青色长衫的年轻人站在他们身后,那人拱手说道:“王先生好,学生李定拜见先生!若无,元泽,你们可好?!”来的人正是王安石的学生,新任临川县令李定李资深。

    王安石虽说是教的学生多,乍提名字可能记不起来,看见了人自然认得:“资深,昨天我们就知道你要来,到的还是真快。你这是?”王安石见他风尘仆仆,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裹。

    李定说道:“我也是刚刚进城,本想先去县衙报道,再去探望先生。谁知道从后面看像是先生,又怕认错人,这才跟着走了几步。听见三位议论赋税和差役的事,说的简直是太精彩了,所以我才忍不住击掌,这不?惊动了先生和二位公子了。呵呵”李定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王安石见这个学生谈吐举止很得体,又对自己如此尊敬,心里自然高兴,忙对李定说道:“探望我不着急,你先去府衙,等办好了公事再来盐步坡。”

    “好啊!那我先去县衙,若无,元泽,你们两个等我,咱们有日子没坐坐了。”辞别王安石,李定又和王旁元泽招呼着,见王旁元泽痛快的答应了,他赶忙向县衙走去。

    “还不错!”王安石点头自言自语了一句。王旁和元泽都知道,王安石是觉得自己的这个学生还不错。“嗳?旁儿,你不是说这两天要动身了吗?”

    这事可是大事,王旁迟迟没有动身,是因为他现在已经知道,南下已经无法寻到丢失的卷章,要查的卷章里面大有文章。来到临川两个月时间了,王旁已经觉得倒是有什么事可以跟侯书献商量,让他帮着出谋划策,但这事还没来得及细谈。王旁对父亲说道:“快了,这几天蔡京让人捎来书信,要从建州回京城了,我要安排他一些事,让他回到京城去处理,然后我便上路。”

    “那兄弟此行不带着蔡京吗?”元泽一旁问道。

    王旁说道:“哥哥暂时不也不回京城吗?你什么时候出发,就带上柔儿和贯儿。我让瓦壮带路,侯先生和陈康跟我同行。我与人约好,还要到蜀地去一趟。”

    “去蜀地?你又要干什么去?”让元泽这么问下去,到了府上他都问不完,而且这也不是一两句能和元泽解释清楚的。王旁向父亲说道:“父亲,您先回府吧,我在街上转转。哥哥,你要不要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