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午餐肉罐头不限量供应3天完全没问题。”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的部长向莱因哈特保证道:“我们向莱因财团订购的午餐肉罐头,一直都非常充足,要把库存的午餐肉全部拿出来,在供应前线部队正常供给的同时,后方不限量供给一年都没问题。”

    因为午餐肉罐头的保质期非常久,所以德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就批准了大量的采购订单。这些官员一致认为,反正放着又容易变质,先囤积着总归是好事。

    “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库存,这样一来,即便万一有什么意外,我们也不至于束手无策。”莱因哈特点了点头,对这位部长叮嘱道:“有准备才没忧患,谨慎一点总归是好事。”

    实际上,莱因哈特现在的确是相当谨慎,甚至可以说有些谨慎过头。

    自从德国占领丹麦后,丹麦境内大量囤积的,原本要销往英国的鸡蛋、牛油、炼乳和咸肉等物质,被统统运往德国。同时,被占领的丹麦海岸区域,也能为第三帝国源源不断不断提供大量的鱼肉,生蚝,青口等海鲜肉类。

    再加上从吉斯林鼓足力气,从挪威给德国运来的鳕鱼、鲑鱼、鲱鱼、鲭鱼、青鱼、三文鱼、龙虾、扇贝、小鲛等渔业食品,也让德国拥有了一条稳定进口食物的北方路线。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英国卡住了德国的东面进口路线,苏联中断了德国的西面进口路线。可意大利却一直保持着德国的南面进口路线,德占丹麦与盟友挪威也为第三帝国开辟了一道更大的北面粮食补充路线。

    再加之英国本土舰队新近大败,英军的北海封锁线已荡然无存,或许要不了多久,德国就能恢复海上贸易进口。

    这种时候,莱因哈特紧绷的神经,似乎也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这样吧,”觉得自己把粮食一直卡太紧也的确不好,莱因哈特思量之后下决心道:“这样吧,尽量向市面上兜售代用咖啡,代用糖,代用面包等替代性食品,让民众增加餐桌上的幸福感。”

    莱因哈特口中的代用咖啡,其实就是利用菊苣类的一种植物其肉质根加工成的咖啡代用品。代用糖,就是从煤焦油里提炼的糖精制作而成。代用面包好点,只是在白面包里掺入黑麦粉,土豆粉等杂质而已。这些代用品,将极大程度的增加德国民众餐桌上可以食用的消耗品,让德国得以库存更多的食品。

    看着如此小气的元首,这位主管粮食的部长忍不住多言了一句:“元首,我们现在的库存食品以及很多了,多到足以支撑我们打完与英法的这场战争,继续储存更多的食品,有必要吗?”

    莱因哈特瞥了一眼这名短见的部长,冷笑一声:“打完战争?你以为我们的对手只有西面的?”

    “这。。。。。。”部长被问的突然愣住,他发现自己似乎确实忽略了某些东西。

    “这些储备是有必要的!”莱因哈特摆了摆手,没有等这名部长给出回答,便自己说道:“日后我们需要接手一片重要的地区,我需要把储备的粮食分出很多给那里的人民。当然,不必心疼,只需要等到第二年,那个地区就会回馈我们更多的粮食与更坚定的民意支持。甚至,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作战士兵。。。。。。。”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托关系() 
“咚咚咚。”

    随着办公室的大门又一次被敲响,艾哈德礼貌的喊道:“请进!”

    艾哈德盖好看他手中钢笔的盖子,轻轻放在桌子的右上角,面带微笑的望着正推门进入的一名中年男子。

    “是你啊,瓦连京同志。”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身影,身为他上司的艾哈德满脸微笑道。

    不错,艾哈德是一名德国人,同时他还兼任了德国驻众多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之一的乌克兰基辅合作社的德方负责人。

    但毕竟是在苏联的地盘上,所以他也就入乡随俗的学会了同志这个苏联人喜欢用的叫法。

    当然,嘴上叫同志,并不意味着艾哈德就真的与这些苏联人是志同道合的。至少在这里,艾哈德的地位,就比合作社里,名义上与他地位同级的苏方负责人瓦连京要高许多。

    这并不是因为,艾哈德平日里总爱穿着那件威风凛凛的皮夹克,显得比只有布衣穿的瓦连京霸气。真正形成这种地位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的支出用度,全是艾哈德身后的德国政府在提供,和苏联政府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方面,这是由于德国人“严谨”的合作态度,对于答应给苏联修建的欧洲标准铁路网,他们就认定得好好办到。于是,修路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德国几乎都会第一时间运往苏联。

    德国人如此热衷的帮自己修铁路,苏联官员们心里面自然是乐开了花。修建高效铁路这件事情,一旦办成,那每修建一公里铁路,就都是给他们的政绩增添一笔功劳。所以对于这事,几乎没人是反对的。

    可乐意归乐意,但除了冠名安排一个与德国平级的合作社负责人外,对于合作社所需的一切物质,苏联各地政府可都是一概不管。

    合作社需要人,那就让德国方面去招募。养这些人需要粮食,那就让德国人自己凑。什么,工钱和福利谁给?当然还是德国人给咯。

    反正上级下达的命令,是只需要各地政府为铁路修建工程提供一切便利,供给工程施工所需的器械器材与建设材料。别的问题没做要求,那就都可以不用管。

    当然,并不是说咱们苏联政府占德国人便宜。如果想的话,完全可以下令民众强制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不给一分钱,不管吃穿,只安排任务,让他们照做就行了。

    是你们德国方面自己死脑筋,不知道利用这类手段获得免费劳动力,傻不拉几的给吃给穿还给工钱,怪得了谁?要怪,就怪你们自己死脑筋。

    “艾哈德同志。。。。。。。”瓦连京也知道自己这位苏联方面负责人只是上级官员用来瓜分功劳所设立的一个虚职,没什么权力,合作社里的各项开支,都得靠艾哈德找德国国内要。所以,瓦连京也就一直都很识相的放低姿态与艾哈德交流:“有一件事。。。。。。。我希望你可以帮帮忙。。。。。。”

    瓦连京说话时,吞吞吐吐的,况且语气带着些许尴尬,不用多猜,艾哈德也知道对方要求自己的事,是跟什么有关的了。

    这已经是第7次了!

    “我知道,这是我第7次来求你帮忙,实在是太麻烦你了。。。。。。。可是我也没办法,只有你能帮助那些苦难的民众。”瓦连京也还知道自己老是麻烦艾哈德,说话时相当愧疚。

    “怎么?我的朋友,又有人托关系让你帮忙在合作社里谋一份工作?”与瓦连京的窘迫不一样,艾哈德却是一脸从容的开玩笑道:“你是知道的,我们合作社根本用不上这么多人。说白了,这些人就是想来吃白饭而已。”

    被点破了的瓦连京显得更加窘迫,他提高音量,憋红了脸争辩道:“不,不对,他们不是吃白饭,他们只是想混口饭吃。我保证,只要合作社安排工作,他们都能认真完成。”

    “我的朋友,给他们一条活路吧,当我求你了。。。。。。。救救我的同胞吧!”瓦里安带着哭腔,开始了第7次求人。

    实际上,一连求艾哈德7次,而且每次对方刚刚答应,瓦连京过不了多久就又来求艾哈德,这并不是说瓦连京是个得寸进尺,厚颜无耻的人。

    相反,瓦连京要面子,而且很爱面子。如果不是生活在乌克兰,如果不是身边的同胞一个个骨瘦嶙峋,他是绝对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跑来求艾哈德这位德国人。

    自从7年前斯大林示意颁布了一项法令,从根本上禁止乌克兰农民把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开始,乌克兰这片产粮宝地,就开始了反常的饥荒危机。

    在禁止农民占有收获的粮食后,斯大林又指示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把全乌克兰的农具、牲畜、种子等全部生产资料都收归公有,并且禁止把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

    于是在乌克兰这片粮食高产的土地上,粮食却变得只能出,不能进。

    与此同时,斯大林还禁止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把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全面中断,宣布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以叛国罪被逮捕。

    这样一来,乌克兰的人名想跑都没得跑,只能留下来为苏联做永久性苦力,向苏联各地输出粮食,但自身却无粮可用。

    说来也可笑,一个粮食产量本来高达2000多万吨的风水宝地上,居然接二连三的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最恐怖的是,即便明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可还是得留下来继续当苦力,一边挨饿,一边为国家种粮食。。。。。。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乌克兰陷入饥荒危机时,德国人与苏联政府联合开办的合作社来了。

    作为政府特批项目,所有加入铁道修建合作社的农民,都可以免除农务工作,不必交付粮食。而另一方面,德国人似乎都富得流油,他们一来就给合作社里的每一个人都发工钱,发粮食,偶尔还发放生活用品。

    这些,都是德国制造的。

    在德国,这些东西并不见得有多稀奇。可到了乌克兰,一罐飞鱼牌午餐肉罐头,居然就能让无数人垂涎三尺,羡慕不已。

    一边是为苏联做事的乌克兰农民,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面临被饥饿致死的恐惧。另一边,为德国人打工的合作社里,却有黑麦面包有果酱,甚至偶尔还发午餐肉罐头。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关系,谁不想从集体农庄调动进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

    傻子才不想!

第三百九十六章 恶性循环() 
望着满脸通红,面色窘迫的瓦连京,艾哈德装作很为难的说道:“既然你把我当朋友,正好我也愿意交你这么个品德正直的朋友,这次,我就勉强再答应你一次。”

    听到艾哈德开口的那一瞬间,瓦连京猛地抬起头来,眼睛有些湿润了望着这位新交的德国朋友。

    说实话,如果艾哈德不同意,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等待自己找生路了这第7批灾民同胞。

    “名额不多,我这次顶多再想办法给你争取五百人的名额。”艾哈德用手拖着下巴,显得在认真权衡道:“食物储备,库存里面还有一些。我等会再给国内打一份报告,让他们以后继续增大运到合作社的各项物资,养活这多出来的一批工人。”

    什么是大义凛然,什么是无私奉献?眼前这位来自德国的负责人,几乎完美诠释了圣人的标准。

    瓦连京还听说,不止基辅这一家合作社是如此情况。在乌克兰人受苦挨饿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分部在乌克兰的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都接纳了大批编制外的乌克兰灾民,为他们提供救命用的果腹食物。

    没有挨过饿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在一个饥肠辘辘的灾民面前,一个黑面包,一杯饮用水,会有多么的神圣。

    这些来自德国的负责人们,似乎全都是慈悲为怀的圣人。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让成千上万的乌克兰农民,摆脱了繁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