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闺毒女:重生嫡小姐-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殊慈心中疑惑大增,太后到底是那一伙儿的?既然她对端敏如此不善,就决不会是六皇子,可如果她是儒王或者惠妃一伙的,又怎么会让她们两个来做这个倒霉决定,去触六皇子的霉头?难不成太后只是一根精专的搅屎棍么!

    李殊慈装作无知少女,惠妃终于耐不过李殊慈,笑道:“如今皇室之中,适龄的皇子也只剩老六还没有正妃,可君上的意思,老六一时间的恐怕也回不来,也确实只能选一位公主嫁过去了。说来,老四也马上就要与永宁县主完婚,永宁县主此次进宫就是到太后娘娘跟前受教的吧?能得太后娘娘指点,县主真是好福气”

    这些等于没说的话,也只能拿来应应景,但好歹算是发表了意见,又引的太后又将目光转向了李殊慈,李殊慈看了两眼端敏,端敏的眼泪已经蓄满了眼眶,这位可怜的姑娘一点都不傻。李殊慈收回目光,说道:“咱们崇南的公主不少,可年纪适宜有没有驸马的,只有端敏公主一个”

    太后的身体直立起来,康阳面上也露出笑意,惠妃的目光瞬间不再飘忽,李殊慈却笑了笑,接着说道:“但端敏公主的身子上次受了那蛊虫的迫害,元气大伤,再过一年半载恐怕也无法恢复,恐怕经不起长途跋涉。另外,噬香蛊十分奇异,若是在短时间内再与其他蛊毒接触,便会复发。到时候公主便会有性命之忧。和亲本是一件乐事,若因为公主的身子而出了差错,从而在此引起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岂非得不偿失?”

    端敏此时一副短命鬼的模样,活脱脱就是一副病入膏肓的骨头架子,若是嫁过去几天就没了这亲还不如不和,太后面上的怒气一点点积聚,可目光落在端敏身上,连反驳都没余地:“那你说怎么办。”

    君上既然答应和亲,自然是也是想将战事往后拖一拖,在李殊慈看来,君上将这件事情交给太后,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知道太后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阿慈斗胆,知道康阳郡主是太后娘娘的心爱之人,同亲孙女没甚差别。可是家国天下,康阳郡主若能为我朝做出牺牲,也不枉君上对郡主多年的厚爱和照拂。当年叡王爷为崇南所做的一切,我朝百姓铭感于心,国家朝堂有这样一位心怀苍生的人,是国之所幸,民之所幸。作为叡王爷的女儿,想必康阳郡主也是极愿意的。”

第216章 撕破脸皮() 
叡王爷当年的事自然没有明面上那么简单,可既然君上愿意给他这份殊荣,又有谁会去对康阳说他父亲如何如何呢。康阳先是没反应过来,然后从嗓子眼里憋出‘嗬‘的一声,一下从椅子上窜起来,狠狠瞪着李殊慈,那双眼睛如同地狱中的修罗一般狰狞可怖。

    但,李殊慈丝毫都不害怕,一报还一报,端敏算计她的性命之时,也应该想过,有一天会有报应落在她自己身上,只不过,这报应来的快了些。

    太后一开始属意端敏,是因为端敏间接害死了池越公主,所以顺手坑她一把。但李殊慈说了这话,她似乎也反应过来君上将这件事交给她的用意,一时间竟然沉默下来。惠妃诧异的看着李殊慈,作壁上观。

    康阳见太后似乎真的在考虑,顿时急的眼都红了:“太后,太后您别听李殊慈胡说八道,她胡说的!您舍不得康阳的对不对?康阳是您一手抚养长大的,您怎么能人心康阳去那种蛮夷之地受苦?康阳不想去,不能去!康阳不愿意!”她去和亲,韬哥哥怎么办?她的后半辈子怎么办?

    太后本来还有一丝犹豫和怜悯,她虽并非厚情之人,但康阳也是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的,可康阳这话说的也太绝了!“住口!什么叫你不愿意?!为了苍生天下你不愿意?还是为了民生疾苦你不愿意?这话你也说的出口,这么多年当真白养你了,半点规矩都不懂!”康阳是太后养大的,所言所行或多或少都对太后有一丝影响,说不定让端敏去扫地抄经就是她的主意,把端敏折腾的没有人样,如今却是坑了她自己。

    康阳几乎要哭叫起来,她管的了谁的苍生,谁的疾苦?!她只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韬哥哥!康阳猛地转头看向李殊慈,“李殊慈!你好狠的心!你明明已经与儒王定亲!为何还要”

    “郡主慎言!”李殊慈厉声打断康阳,那目光寂如暗夜,冷如刀锋,看的康阳一个哆嗦闭上了嘴巴,李殊慈道:“康阳郡主此时在凤仙殿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传到天下人的耳中!难道康阳郡主要成为一个被天下唾骂,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孬种吗!而且,太后娘娘就在你眼前,亲手将你养大,你说出这样的话,要陷太后娘娘于何种境地!连太后娘娘的脸面也不顾了吗!”

    康阳知道和李殊慈在这里打太极没有用,转而又去求太后。可太后从李殊慈口中知道了君上的用意之后,这件事情就复杂的多了。她能拒绝吗?后宫之事君上一向都是交给惠妃处理,这回直接扔到她手上,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不过是卖她这个太后一个面子。“好了,康阳先回去吧!”

    “太后!”康阳凄厉的喊了一声,可太后已经不再理会。她的心情现在也不怎么样,本来想顺手处理一条看着不顺眼的杂鱼,没想到还让外人在这里看了笑话。“端敏也下去吧。明日便不用在到正心堂了。”端敏若真因为她的苛待而有个三长两短,到底落人口舌,以后还是眼不见为净吧。

    惠妃见状也告辞离开了,李殊慈躬身等着太后的吩咐,时事比人强,对太后恭敬些准没错,她已经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了,至少在康阳出嫁之前,她得小心阴沟里翻船。康阳前世能狠心往自己身上捅刀子,这一世万一同样想不开,想必也不介意拉上几个垫背的。

    太后看了一眼神色顺从的李殊慈,脸上的表情终于好了一点点:“哀家累了,永宁县主今日便先在宫里住下。阿良,明日你亲自去教导永宁县主。”

    “是。”良女官扫了李殊慈一眼。“朱砂,你带县主去了预先准备好的住处。”

    青鸽和木云见李殊慈从凤仙殿出来,都松了口气,屏息跟在她后面,走着走着,前面引路的小宫女就停住了。李殊慈一抬头,看见了暴怒的康阳和草包端敏。

    端敏头发散乱,泪眼模糊,嘴角带血趴在雪地上。康阳看见李殊慈过来,放开端敏的头发,对她怒目而视。引路的小宫女朱砂很自觉,在康阳不善的目光之下,抛下李殊慈便快步跑走了。康阳道:“李殊慈,我与你到底有何仇何怨。你竟然要这样害我!”

    李殊慈情不自禁的就笑了,“没愁没怨?康阳郡主方才不是还要将我置于死地么?”

    康阳眯眼看着李殊慈:“你不要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来唬我,我可不是太后,会听信你的谗言!”

    “是吗?”李殊慈觉得自己已经够慈悲了,和亲虽然远离家国,至少还能留下一条命,若是聪明点,站稳了脚,也未必过的不好。而且,康阳去大夏和亲,至少不会重复前世羞愤自尽的命运。“如果不是我事先察觉不对,被奴奴带进了欢喜园,此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你知道?!”康阳惊疑不已:“你是怎么知道的!”

    “太后所谓的‘休息’恐怕就是在欢喜园那里吧,然而欢喜园可不仅仅是唱戏听戏的地方。若不是我早就知道这桩秘事,误入欢喜园看见了什么不该看的,一条小命还能保得住么?说起来还是郡主的心更狠一些才对。”就算是因此开罪了比从前更能翻云覆雨儒王,太后也绝对会将她先给办了!

    而且,君上还在呢,他的身体虽然病痛严重,但不犯病的时候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一时半会也乱不了朝纲。再说了,太后怎么看也不像是先天下之忧的人。

    所以如果李殊慈真的在欢喜园撞见了太后的好歹,太后会毫不犹豫的收割了她的小命。甚至在儒王和李唯清等人听到风声之前,她就会无声无息的再去见阎王爷了。既然康阳能用这么毒的手段来对付她,她也不介意把她往火坑里推一推。

    李殊慈的声音很轻,飘到康阳耳边,她脸色变得如纸一样惨白,“你所以你是在报复我!”

    “如果太后知晓郡主的心里还藏着这份秘密,并用以害人,又会怎么样呢?”李殊慈轻轻推开她:“郡主,别挡路。”

    康阳明显对太后的事情同样讳莫如深,如果被人知道她已经暗中窥见此事,再传到太后耳朵里,她也同样死无葬身之地:“你是在威胁我?”

    李殊慈摇摇头,越过她扶起端敏,道:“并非威胁,而是警告。这件事情不是区区一个外姓郡主能够触碰的起的,郡主还是好自为之。”

    扶着端敏回到碧心宫,端敏轻声道了谢,又欲言又止的似乎还有话要对她说。李殊慈对端敏很有几分同情,让木云盯着些外面的动静,对端敏道:“公主有话不妨直说。”

    端敏见她没有让青鸽出去的意思,知道是可以信任的人,才说道:“方才听县主提到欢喜园,这件事还是不要再提的好我我知道县主是好人。上次也是县主救了我的命。我希望县主能平平安安的。”

    李殊慈诧异的看着她,还以为端敏是想要问六皇子的事情,“原来公主也知道”

    端敏迟疑的点点头:“小时候,我常跟宝贤皇姐一起玩,有一次无意撞见了然后宝贤皇姐就溺水死了,而我被六哥救了,因为我年纪还很小,似乎太后也不确定我到底是否知道,所以”

    “所以虽然放过了你,但一直对你十分刻薄?”李殊慈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一层原因,也没想到太后十几年前就有这样的嗜好。“康阳的事情很快就会落实,你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康阳并非善类,端敏本身就是她的眼中钉,这回恐怕更加痛恨她了吧。

    端敏点头答应。

    李殊慈从小而冷清的碧心宫出来,就见朱砂在宫外等着,这小宫女还真是

    第二天一早,李殊慈还未用过早膳,良女官就步履款款的迈进了她住的合宜殿,不巧的是,就在康阳郡主左近的仪华阁旁边。李殊慈对此安排没什么好说的,乖乖看着良女官等她示下。站在良女官身后的朱砂将怀中抱着的二三十本厚厚的书册放在她面前。

    木云和青鸽对视一眼,居然有这么多?

    李殊慈到底比她们见过世面,笑道:“有劳良女官了。”

    良女官眼睛看着雕梁之上的吉祥图案,似乎三魂七魄都在顶礼膜拜,头也不回的说道:“这些是王府律,县主不日便要与儒王爷大婚,将来主持中馈,操持府邸中事,都离不开这些规矩。县主定要用心记下。”

    李殊慈点头应下,良女官听她没有丝毫反驳或惊讶的意思,也有些惊诧,终于将目光从那雕梁之上挪了下来,看着她道:“县主今后想必要经常出入大安宫,所以宫里的规矩也半丝差不得,待看过王府律,奴婢再将宫中的律册带过来,请县主一一牢记。太后娘娘说了,等县主将这些规矩礼法熟记之后,方可离宫归家。”

    李殊慈听着良女官说的最后一句,忽然有所领悟,太后娘娘果然是个识时务的人。

第217章 凉薄心性() 
煦文帝自登位以来,说不上乾纲独断,做的事也都无可指摘。但他决定下来的事,基本都不会改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