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兰的王权一向是衰弱的,庞大的贵族势力压迫得历任国王都喘不过气。贵族拥有数量庞大的私兵和地产,相比之下国王的直属封地甚至比不过一个小小的伯爵。
《华沙日报》当天登载了议会上的纷争,全波兰人都知道了贵族议会对新任国王陛下的指控。奥地利和普鲁士入侵时期,奥古斯特三世主持的对外反抗斗阵赢得了大多数波兰人民的心,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开始为他们的国王陛下担忧,倒霉的贵族议会难道又要废黜国王了吗?
上帝啊波兰盼了多少年才终于迎来了个强硬点的国王陛下,可如今难道只是昙花一现?
坊间对于贵族议会对国王陛下的通牒事件议论纷纷,有人说奥古斯特三世恐怕只有引入沙俄帝国军队才能镇压住国内的反对势力;但也有人提出若是真的依靠外国军队力量,从国内舆论来说奥古斯特三世反倒会失却民心,他绝不会这么做的。
重点是波兰那无所作为的军部实在是颗标准的墙头草,随风摇摆没有定性,军部内部也倾轧不断压根没有统一的倾向,根本没法力挺国王陛下。
三天过去了,国王陛下都没有出席议会会议,倾奥派的议员们叫嚣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公然票票否决所有的政府政令,他们表示若奥古斯特三世不作出明确表态,他们就准备把“一票否决制”执行到底以后波兰的政府就别想通过任何一条政令
紧接着,议会中的贵族们便有人收到了国王陛下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前往华沙皇宫共饮下午茶。
开始,收到邀请的大贵族们摇晃着信函在议会大厅内炫耀,他们认为这是奥古斯特三世沉不住气准备私下妥协的标志。贵族们骄傲的声称,对于国王陛下的违宪行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妥协,别说请下午茶了,就算是请他们去参加晚宴都没用。
可一天天的过去,肆无忌惮的叫嚣越来越少了,参加过了皇室下午茶的贵族们几乎立刻就开始保持缄默,对涉及国王陛下的所有事务都表示不再发表任何个人意见。
雪片般的下午茶邀请函纷纷而至,参加过的人闭口不谈,没参加的人好奇而又害怕着,他们一方面不明白为何昨天还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反对国王的同僚今日为何就会表现的如同萎靡的兔子,另一方面也开始担忧起轮到了自身时,自己又是否能坚持住立场不变呢?
国王陛下的下午茶从一句玩笑演变成了催命符,每天早晨接到邀请函的贵族家庭被众人视为当日最倒霉的家伙。
最终,两周之后波兰议会内的倾奥派和部分倾普倾俄派都与国王陛下私下里喝过了茶,议会内要求陛下引咎退位的呼声再也没有了,当奥古斯特三世陛下于七月底参加议会会议时,诸位贵族们安静的仿佛被阉割过的骟马。
当天的议会针对宪法做了修订,增加了一条强有力的法案:“国王通过令”。
该法令表示即使是被贵族议会以“一票否决权”废除的政令,只要国王陛下凭借“国王通过令”予以肯定,则将以议会讨论案多数人的意见予以执行,不再进入反复争议流程。
“国王通过令”的颁布等于宣告了“一票否决权”的失效,多数服从少数的荒谬民主制即将迎来末日。
当天的《华沙日报》政府版面都在讨论宪法的这项修订案,报刊特意采访了不同阶层的诸多民众,并刊登了他们对“国王通过令”的看法。
绝大多数人都欣喜的认为,“国王通过令”的颁布意味着他们强有力的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开始朝实际掌权迈出了第一步,波兰终于要出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中摆脱出来了波兰终于可以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声音
华沙皇宫内,奥古斯特三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遥望着东面的山峦,他端起米白色金边蔷薇花茶杯,吮了一口浓郁的杏仁奶茶,随后抬起杯子遥祝远方的女皇陛下。
只要是人,就有欲望。尤其是这些议会中道貌岸然的贵族官僚们,他们的阴私和短处实在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因此他奥古斯特三世压根不需要什么军队,只要三百名契卡,他就可以将这些傻瓜玩弄于股掌之上。
如履薄冰 第二十一章 英属北美殖民地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十一章 英属北美殖民地
遥远的大洋彼岸,北美东海岸沿线,来自英国以及欧洲其他部分国家的移民建立起了十三个殖民地。
最早期的英国移民事实上大多都是获罪的人或者在英国本土混不下去的家伙,他们不远万里跨过大洋来到美洲土地上开荒,铸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却极少能得到英国王室的直接帮助。
从大英帝国角度来看,这种不给政府添麻烦的海外扩张是省心省力的事情,大英帝国的海外流民为帝国的殖民事业做出的贡献在英议会而言天经地义。
从最初的佛吉尼亚、马萨诸塞到后来的纽约和新泽西,北美殖民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甚至远远超过了英国本土。
土地、农业、工商业……北美殖民地的逐渐富裕令美洲从遥远的罪犯流亡地逐渐变成了伦敦贵族阶层乐于去旅游的新大陆,美洲从原材料开发地开始向工业产品倾销地演变,尤其在沙俄帝国工业品领先于大英帝国的产品,并极大的影响其在欧洲本土的销路后,北美殖民地变成了英国最主要的商品市场之一。
而十三个殖民地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和殖民议会,哪怕这所谓的议会上院下院仅有不到二十人。但这仅有的二十人就代表着北美殖民地的民主,议会经常会与大英帝国乔治国王亲自委任的总督唱反调、掰腕子
七年战争之后,大英帝国自认为花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夺得了北美殖民地的归属权,因此北美人理应对战争后的债务担负偿债责任。大英帝国指派的总督高唱“为母国奉献”的口号,要求对北美的工业企业和农庄种植园增税,可殖民地议会却坚决反对,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以手中的财政权开始限制总督的个人薪金
是可忍孰不可忍诸位派驻总督对殖民地议会简直是恨了个臭死,他们将这种鄙视下的仇恨带到了大英帝国本土的议员中间。
女皇七年冬,英国议会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对殖民地达成了统一共识:虽然前往北美殖民地定居的英国人,大多是信奉“异端”的清教徒;幻想发财而一无所有的冒险者;以及极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犯罪分子,但是英王有权向他的臣民索取一切,因此为了母国的利益,北美殖民地应该遵从《航海条例》。
说道《航海条例》,那是在一百多年前就通过的一项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它规定只有英国本土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同时政府还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运到英国本土,其中就包括最暴利的烟草和白糖。此外该条例还限制殖民地生产与英国本土竞争的产品,譬如纺织品。
这一政策应用于殖民地,其精髓就在于:殖民地必须服从母国的经济利益。对于这点,首相老皮特就明确表示:“北美殖民地或西印度群岛对于我们大英帝国唯一的用途和利益就在于垄断它们的消费品和运出它们的产物。”
这等于是说:喂北美,你们最好的货物要留给我,我这最泛滥最卖不掉的东西你得买,而且还不许自己生产,只因为我是你的母国。
丁豆点小的西印度群岛或许不敢吭气,但北美殖民地的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们又不是傻子?肥沃的北美草原正是圈地养羊搞纺织的好地方,凭什么不让我们自己做?母国是靠着纺织业起家的,而现在我们也要工业**
可它们是英国的殖民地,所谓殖民地就是低一人等的地区,刚刚小富即安的北美白人还在忙于以土枪和印第安人争土地,哪有实力对抗大洋彼岸的军事帝国呢?
北美民众的抗议有声无果,《航海条例》被迫在十三个市民地议会中通过,自此北美的海外贸易被母国全权垄断,烟草和白糖等十多种产品只能先销往英国本土,在本土商人挑剔的眼神和恶意压价后被转手倒卖,英国本土的商人和工厂主们一夜暴富,而北美的纺织厂却被迫关了门。
利益的纷争为大英帝国和他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乔治国王逐渐充裕起来的国库背后深藏隐忧,然而此时还并没有人能想到北美殖民地后来的发展历程,一个依靠母国国威维持的殖民地,一个以本土人为大多数居民的地区理应对母国抱有无限的爱国热忱,损失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缺少了母国的坚船利炮,它们甚至会想蹒跚学步的孩童般撞得满头是包所以它们必须听话
遥远的圣彼得堡冬宫,却向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即将毕业的使徒团领袖,小王子哈罗德*菲比发出了封密件。
密件是女皇陛下亲自撰写的,上面只有一条指令:煽动英议会内的反美情绪。
与此同时,身处北美的罗伊上校也收到了女皇陛下的最新指令:秘密前往弗吉尼亚的弗农山庄园,想办法结识一位名叫乔治*华盛顿的农场奴隶主。
乔治*华盛顿出生于北美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他是个中等的农场主的小儿子。他的家族曾经是英格兰一个高贵显赫的世家,只可惜一百多年前就家道中落了,家族的幼子随着移民热来到北美闯天下,在布里奇斯溪畔开垦荒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庄园。
乔治*华盛顿已经是第三代英属北美殖民地人了,他对大英帝国的归属感并不比他同龄人来的更多。年轻的时候他还曾头脑发热的想成为一名英国军官,七年战争期间他就加入了弗吉尼亚州殖民总督麾下的殖民地军队,并混上了个少校的职位。
为了出人头地,年轻的华盛顿在替总督向敌对的法国军队递交最后通牒书时,将全程透露给了当地的报纸,从而在当地民众中间成为了传奇性的人物。只可惜这位传奇人物的军事才能并没有他的谋略那样的高深,在后续的对法作战中他兵败投降成了俘虏。虽然最后被法国人假释回到殖民地部队,但却一直未获升迁,压根没有机会转正成为一名英国正规军。
最终他年轻气盛时的憧憬被冰冷的现实所浇灭,辞去了军职回到了故乡,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华盛顿并不指望能继承多少遗产,因此财务问题便成为了他的首要问题。
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华盛顿并不受女士们欢迎,一位年轻的相貌堂堂的退役军官,缺乏了财富的衬托,显得确实有那点单薄。在感情问题上多次碰壁之后,华盛顿逐渐懂得,娶一名有钱的寡妇,就等于享有一大笔财富,可以拥有更多的土地、奴隶和发迹机会。他开始热烈追求起整个弗吉尼亚州最富裕的寡妇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并将她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几个月后他与玛莎的婚姻令他获得了一万七千多英亩的土地和弗吉尼亚州上流社会的门票,他很快就当选了弗吉尼亚州的下议院议员。
成为了弗吉尼亚最富裕的农场主之一,乔治*华盛顿不可避免的与大英帝国逐渐产生矛盾,由于《航海条例》,种植园的烟草经济令华盛顿处境艰难,被英国垄断的殖民市场令他拥有的土地越多负债也越来越多。他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