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主要载体。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直接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截至2000年,世界上共有跨国公司6。3万家,其国外分支机构有69万家。当今,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和国际技术转让的1/3。

    跨国公司加强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与深化,带动了发达国家间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自由化”,同时也使中间性贸易得到了扩大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增长,加快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对跨国公司的过分依赖导致经济的脆弱等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2。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新方式

    经济贸易方式是指进行贸易活动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国际经济贸易新方式是指相对于传统贸易形式而言的。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新方式不断出现。

    (1)国际商品贸易与国际投资相结合。例如,贸易和融资于一体的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modelofbuild…operate…transfer)的国际工程承包模式。它是指国家将急需建设的大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工程通过国际招标方式选择承包人,并同承包人组建合营公司,项目建设经营资金由承包人负责。项目建成后,合营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当各方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利润后(一般在10年以上),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移交给发包的国家,成为其独有资产,该项目合同结束。再比如“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制作或生产及补偿贸易的总称)贸易方式等。

    (2)国际经济贸易信息化。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信息化,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指对传统贸易方式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business或electroniccommerce)贸易新方式的出现。按照WTO有关报告的解释,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活动。

    电子商务利用Inter技术,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成为本世纪最有活力、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国际贸易方式。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计,如果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有专家预测,按照现在的发展,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贸易信息网络作为最大的中间商将对传统的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发起挑战,引发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2002—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注:表中2006年为预测数据。

    2。3。3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新问题

    1。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二战后,世界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组建区域贸易集团,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的内容不仅涉及商品贸易,还涉及资本、技术、劳务、人员的国际流动,以及财政、信贷、货币政策的协调等。世界贸易集团化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全球贸易走向自由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和步骤。

    但随着区域贸易集团化的纵深发展,区域贸易集团的排他性和程度不同的贸易转移效应对世界贸易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第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基本格局,区域内部的贸易活动扩大,而与区域外部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第二,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使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如何规避区域贸易集团的消极影响,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据WTO统计,21世纪以来区域内经济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43。2%上升到2005年的51。2%。

    2。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发展贸易和保护环境是人类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互相矛盾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资源过度及不合理开发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动植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贸易有关的多边、双边环保协议及国家的环保法规大量出现。这些协议、法规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也给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环境法规的差异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环保措施的滥用导致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国际贸易中和环境有关的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增加。如何科学地处理贸易与环境的冲突,真正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中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1994年多边贸易谈判部长级会议达成的《贸易与环境的马拉喀什决定》将处理贸易政策、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WTO的一个优先考虑事项。

    3。国际贸易的标准化趋势

    近几十年来,标准化的发展速度惊人,制定标准的组织和机构不仅有政府,还包括一些产业、非政府的组织,仅国际标准化组织现有的标准就已经达到了65万个。日益增多的各种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准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便利国际贸易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的技术性和隐蔽性强、变化快、影响面广等特点,它们成为一些国家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1999年的统计,80%的国际贸易(相当于每年4万亿美元)受到标准及相关的技术法规的影响。如何使与标准相关的多边贸易政策更为公平、合理,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4。贸易摩擦的加剧

    当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贸易利益分配的两极化趋势、区域贸易集团的排他性、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撞等因素,都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导致贸易摩擦的数量不断扩大,领域和范围日渐广泛,国际贸易进入了所谓的“摩擦贸易时代”。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经济贸易摩擦从针对微观措施的摩擦向宏观体制或制度摩擦发展。二是新贸易壁垒不断出现,导致贸易摩擦更为频繁。所谓新贸易壁垒,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可能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三是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四是区域贸易协定增多,引发新的贸易摩擦情形出现。随着很多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贸易摩擦不再是以往一国对一国的形式,而成为区域外一国与区域协定内全部成员之间的摩擦,调整贸易摩擦的法律规则包括各自国内法律外的区域贸易协定本身的内容,从而使得贸易摩擦的解决难度加大。

    5。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

    贸易救济属于WTO自由贸易中的例外范畴,WTO制定贸易救济规则的目的在于维护国际贸易公平和正常的国际竞争秩序,减少政府政策对国际市场的扭曲,使国际贸易的参与者真正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竞争。

    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有三种形式: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前两种形式针对价格歧视不公平贸易行为,后一种是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对他们的规定分别体现在WTO的《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保障措施协议》中。但遗憾的是,这些协议似乎并没有办法杜绝这些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正是这些措施的被滥用,使得它们不仅仅是贸易救济措施,而且成为一些国家政府用来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手段。

    6。“道德贸易”的兴起

    进入21世纪以来,“道德贸易”(EthicalTrade)字眼频繁出现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由于发达国家直接把社会标准与经济贸易挂钩,而且具有道义的理由,从而引申出国际贸易冲突中新的话语权。所谓道德贸易,从广义上讲,是指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出口企业在组织商品出口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

    目前,道德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道德贸易运动浪潮,遍及世界各国。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英国道德消费者人数大约已达170万。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工会等都相继制定了道德贸易准则,如欧洲的“洁净衣服运动”组织发起的《成衣业公平贸易约章》,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发起的“SA8000认证”、“美国公平劳工协会”通过的《工作场所生产守则》,英国的“道德贸易联盟”发起的“道德贸易运动”等。道德贸易运动将对企业发展、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案例与实践】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度,还是欧洲,最多20多个小时。然而,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进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Silk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做“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路另外起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