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星继承人-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没有他老婆,陈光达早就破产了,也不会支持到现在。

    大体上,程远对这个地方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厂子破烂,但地方不错,不但地方大,地段也好,所以如果条件合适,他很希望在这里成就他的第一步。

    既然一个想买,一个想卖,那就好说话了,具体就是谈细节,谈条件了。

    接下来的环节比较简单,就是大家去陈光达的董事长办公室,洽谈一下具体的合作事宜。

    看到这个引资项目居然有成的可能,旁边跟过来的刘处长双眼放光,嘴上还不停感叹,说这个陈光达是个一心想做事业的人,对金钱之类并不看重。还说其实像他这个年龄的高工,多少都有些理想化以及爱国心,要不然,以他当年的手艺,去个国营大厂或者外企也都没问题,可他偏偏选择了自己造汽车。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因为缺少后续资金,所以才一直做的半死不活,只要有新的资金投入,厂子立刻就能焕发活力,因此,这单生意绝对值!

    听到刘处长这么说,程远只能是微笑以对。

    其实前面那些故事,都是陈光达他自己说以及刘处长帮腔说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那就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了,也许这里面根本就没那么简单。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满足他的条件,比如保留阿罗汽车这个品牌,继续做汽车,保留这些员工,还清贷款,留他当新公司的总顾问之外,购买价格方面并不苛刻,股权转让只要三亿人民币!

    三亿多人民币,看着挺多,但考虑到这个厂有一千亩地,也就是六十六万多平方米,以目前这个蓝东开发区平均房价四千块钱一平米来算,这价格就很公平了,哪怕就算还要加上还清那三千多万的银行贷款,也绝对是有赚头的。毕竟这开发区还没发展起来,以后的土地升值空间还是很大,当然了,那些设备啥的,统统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据陈光达所说,之前已经有几家国内汽车公司找他谈过,想要收购他这个公司,只是因为一些细节还谈不拢,比如保留阿罗汽车这个品牌,保留员工等。

    要知道,重新做好一个品牌,要投入大量的力量,那些汽车公司买这个工厂也多是看重地皮,并不想投入资金力量来发扬这个阿罗汽车的品牌,毕竟,阿罗汽车根本不出名,这个品牌在那些大汽车厂商眼中,可以说一钱不值,那些汽车厂商宁可加钱,也不乐意保留品牌。

    但是,陈光达说自己脾气很倔强,而阿罗汽车这个品牌是他一手做起来的,说什么也不能放弃,所以他的要求就是,买他的公司可以,但必须做汽车,必须保留他的这个品牌。

    陈光达说的倒也是实情,之前的确有不少汽车公司跟他谈,但如果不是阿罗汽车公司的厂房所在地的地皮确实很有优势,其他汽车公司早就不跟他谈了。

    原本倒是有一家汽车集团跟他谈的还有点进展,可最近因为国家控制房价跟限制银行贷款,收缩银根,加上上东市这个地方还刚换了领导班子,新书记是外面调来的空降干部,对银行贷款以及坏账方面控制很严格,结果蓝东开发区就因为缺少银行的后续资金投入,发展陷入了停顿,导致本地的土地价格也涨不起来,如此一来,这家厂子的价值大大降低,原本的谈判就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也因为银行开始清查贷款问题,才导致陈光达不得不想法把厂子卖出去,要不然,再过一段时间还找不到资金填补贷款窟窿的话,他老婆也控制不住局面,只能是让这家厂子破产清算,那时候可就啥都没有了。

    只不过,就算要早点卖掉公司变现,但毕竟干了这么多年,感情还是有的,有可能的话,陈光达还是希望保留他自己打造的这个汽车品牌,并且也留下那些跟了他多年的员工。

    自然了,这些情况他们是不会对程远说的,刘处长也不会说他跟陈光达早就认识,这家公司也是他有意推荐给程远的。

    他们都是贼精,早就看出程远有很强烈的购买yu望,谈判经验也很缺乏,这才不停的说好处,说难舍,甚至说一些看似苛刻但其实可以继续谈的条件,其实就是待价而沽。

    虽然程远还不知道这些内幕,但站在他现在的立场上,陈光达说的这些条件对他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程远现在一来不缺钱,二来也不在乎品牌不品牌,他只是要有个落脚点,好安排他手底下的那票人而已。

    就这样,程远也不还价,当场就同意以个人名义,出三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阿罗汽车有限公司中,包括陈光达以及他老婆等人联合掌握的百分之百的股份,顺带还清三千万的银行贷款。

    股权完全转移后,阿罗汽车有限公司会变成一个属于程远个人所有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组成新的阿罗汽车公司,在这个个人所有的新企业中,阿罗汽车品牌继续保留,员工也继续保留。

    不仅如此,程远还保证,当他入主阿罗汽车后,还会陆续投入不少于十亿人民币,搞产业升级,并会促成新的阿罗汽车跟瑞典柯尼塞格汽车公司搞技术合作,争取把阿罗品牌做好做强,起码做到国内一流品牌。

    至于这前后十三亿人民币的钱从哪里来,表面上看程远自己是没有,不过他可以学陈光达一样,跟人借款啊。

    陈光达的经历启发了他,只要走一个正规的借款程序,只要有公司肯借钱给自己,那他就可以用这笔钱来做事情,还是合理合法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毕竟在别人看来,能借到这么大一笔钱,本身就是本事。

    其实一开始,程远还没想到这点,他本想以奥斯坦投资公司的名义买下这个汽车公司,但因为奥斯坦投资公司是外资,在国内购买汽车公司受到很多限制,反倒不如自己以借款的名义,来买下这个公司。如此一来,程远借款买下阿罗汽车,那么阿罗汽车就依然是一家国内的民营企业,在限制方面就少了很多。

    这个项目一旦成功,虽然资金规模不算大,但也属于借外资进来盘活本地汽车产业,刘处长一手促成了这个事儿,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业绩啊。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但天朝的各个地方zhèng fu,依然是迫切需要外资的。

    同样的原因,因为程远是以借款办企业的名义,是有明确投资目的的借款,所以奥斯坦公司的外资进来也很容易,不必再通过中介公司换chéng rén民币,直接走正规手续就可以了。

    这样走一圈,购买阿罗汽车公司的主人就成了程远,而奥斯坦公司则属于背后支持程远的债权人,阿罗汽车依然是国内民营企业,是一个典型的有外资背景的非外资企业。

    因此,这个收购其实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就这样,在程远方面给钱痛快的情况下,在市zhèng fu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阿罗汽车有限公司就悄然易主了,程远获得了这家公司百分百的股份,公司变成一人有限公司,程远的头上也多了两个身份——阿罗汽车有限公司法人及行政总裁。 

第五十章 砸钱一招鲜!() 
买下阿罗汽车公司后,程远就等于是有了一个平台,可以心安理得顺理成章的把路易斯以及她下面那十二个门徒给塞进去。

    什么?工厂太简陋?设施太落后?员工素质低?

    不要紧,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如果你不追求性价比,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工厂的话,其实很容易也很简单,无非就俩字:砸钱!

    只要有薇薇安以及她的金苹果公司在,程远就压根不用为钱担忧,所以砸钱这个奢侈的方法,他玩得起。

    果然,在成功入主阿罗汽车后,程远就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起了他的工厂现代化改造工程。

    由于追求实用跟快速,因此程远并没有请国外的设计师给自己设计工厂以及科研所,而是聘请了本地的设计院,让那些专家教授们给他设计那些已经比较成熟,甚至有现成模板的工厂以及科研所的建筑方案,整体就是以四四方方为主,摈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空间。

    在三天之内拿到建筑设计图之后,程远又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了一家在上东市资质最好的建筑公司,上东交通建筑集团,以预付全款的方式,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把设计草图给建设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设置了高额的提前完成奖,也就是完成建筑的时间越短越提前,给的奖金就越高,比如提前一天完成,就给五十万,提前两天,就给一百万。

    在当今这种房地产开发开始减速,建筑行业趋向不景气的情况下,能预付全款以及拿出高额提前奖金的的公司可不多见,因此在这种金钱的刺激下,整个上东交通建筑集团的人也都疯了,开始没日没夜轮班倒,而且各种建筑机械全上,就是为了能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好多拿一点提前完成奖。

    在把工厂变成个大工地的同时,程远也没闲着,他早早就让薇薇安以瑞典柯尼塞格汽车公司的名义,满世界采购最先进的汽车制造设备,要求的都是要高自动化,而且每一样都最少采购三套,其中一套自然是布置在瑞典的新厂掩人耳目,另外两套则偷运进中国,准备输入到阿罗汽车公司,为以后的汽车制造铺路。

    说白了,程远一开始就打算上最先进的生产线,生产最先进的汽车,而不是抠抠搜搜拿人家过时的技术跟生产线,生产廉价车忽悠国人。

    其实,就汽车制造设备来说,目前能提供最先进生产设备的地区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欧洲,一个是日本,其中日本的汽车制造性价比最高,自动化程度也很高,而欧洲则以价格昂贵,工艺精湛闻名,至于美国的汽车制造,早就没落了。

    不管是出于心理接受程度,还是出于以后的技术衔接,欧洲的设备都是最佳选择,虽然欧洲的生产设备很昂贵,但技术水准绝对是最先进的,以后他的很多布局都要在欧洲,用欧洲的设备,这样也方便欧洲与本国的技术联动。

    出于技术壁垒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不会给中国提供最前沿的科技以及设备的,比如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等等,不过在这个巴统解体以及瓦塞纳协议名存实亡的今天,这种对中国的科技禁运已经没那么严格了,制约高新科技流入中国的最大问题,除了经济还是经济。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中某公司的设备跟技术,只要你给的起钱,这家公司也同意给你这种设备或者技术,那么在目前的美国日本等国或许比较难,但在欧洲,想偷运点违禁设备跟技术去中国,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欧洲的一线汽车制造设备是不会给中国的,毕竟他们还需要保持技术优势,进而让产品抢占国际市场,但如果让同为欧洲知名企业的柯尼塞格汽车公司以扩厂的名义去采购一线设备,那就比较容易了。

    瑞典的这家柯尼塞格汽车公司虽然出名,但公司的规模并不大,过去主要是生产包含大量手工制造的超级跑车,不生产那种普通汽车,被薇薇安收购之前,这家公司倒是曾经想过转型,也生产普通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