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宝鉴-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完电话柳亦辰便去到厨房帮徐姐的忙,当然他也没忘给自己女朋友孟曦雪打电话,他们两个人恨不得每天都要黏在一起才好,处于热恋期的情侣眼中只有彼此,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如胶似漆。

    吃过午饭之后柳亦辰和彭昊边开车返回到家中,在离开之前他已经通知过司徒枫他们,告诉他们宿舍的那哥几个有时间一定要去京城找他。他会带着他们几个好好的感受一下老京城文化和生活,柳亦辰前脚刚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孔叔的电话。

    “小柳你现在在哪呢?还在外面游玩吗?刚刚店里来了一个人,说他手里有一件祖传的宝贝想要出手,他自己说是一件官窑的盘子,不过我看过之后这只是一件民窑的盘子,可是他坚称他的这件东西是官窑,还说我们没有本事不认识好东西。

    可是我怎么看那件东西都是官窑的,只不过是官窑里面非常精致的作品,我总不能用官窑的钱买一件民窑的东西回来,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打了我自己的脸嘛。你要是在家的话赶快过来店这边一趟,现在店里被这个无赖闹的都没办法正常经营了。”

    柳亦辰在电话里可以听得出孔叔的无奈,他告诉孔叔他刚刚才回到家,要是再早一点打电话他直接开车去店那边。说话间柳亦辰已经和彭昊开车出来,没多久他们两个就来到茗雅轩,还没进到店里面他就能听到有一个大声说话的人。

    “老少爷们儿们都在这围着干嘛呢?这大半天的不去忙自己的事都在这凑啥热闹,我这真是一点也不得闲,这刚到家每一分钟一个电话又给我叫过来,看来我这辈子就是劳碌命啊。”

    柳亦辰看着围在外面的那些人感叹的说了句,那些围观的人看到是柳亦辰之后赶紧给他让出一条路。有一位和柳亦辰比较熟的掌柜的笑着向他说道:“我说柳老弟你是啥时候回来的,我可是有日子没见到你了,我们这不是听说有人说孔大哥没有眼力,就想过来看看是谁口气这么大。”

    “是啊,要说在这一片说孔大哥没有眼力,那他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眼睛有问题。他那件东西明明是民窑的作品非要当成官窑卖,这不明摆着想多卖点钱嘛。”另外一个掌柜有些不忿的替孔叔打抱不平道。

    “我还是先进去看看吧,要是在继续下去我这里还怎么做生意啊,现在我最缺的就是钱,被他这么一闹让我损失多少可爱的毛爷爷。”见到周围人那一双双要吃了他的眼神后柳亦辰和彭昊快步进到店里。

    那些店员见到柳亦辰后纷纷笑着迎了过来,他们知道只要柳亦辰一来,什么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那个想要卖东西的人见到柳亦辰之后眉头皱了一下,他开口问道:“他是谁?是你们请来的帮手吗?就算你们请谁来我这官窑的东西你们也不能说成是民窑的吧,不想收就直说为什么要如此贬低我的这件东西。”

    “是不是官窑得看过之后再说,你把你拿来的那件盘子拿出来让我掌掌眼吧,你放心如果这件盘子真的是官窑我绝对不会说成是民窑,你要不信的话我顺便可以给你开一件鉴定证书给你。”

    那个人迟疑了一下还是将那件盘子拿了出来,柳亦辰走过去看到这是一件双清小盘,盘子上面的画工非常精致。双清指的是梅花和竹子,如果加上松树那就是岁寒三友,这件小盘背面三足鼎立地画了三只蝙蝠,用楷书写了大清道光年制的底款。

    康熙时期流行写楷书,雍正时期楷篆并行,乾隆时期则以篆为主,此后嘉庆、道光也已篆为主,楷书的款识只是偶尔出现。咸丰以后楷书又开始增加,同治光绪时期又以楷书为主,这是中国清代官窑款识的书写规律。

    这个盘子在底款上使用楷书的大清道光年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也存在这种情况。盘子上的吉祥图案在宫廷图案中也不多见,它是一种非常民间的图案。古代宫廷和民间之间的风格上是有界限的,官窑的制式一般非常严谨。

    清代画蝙蝠最好的时候是雍正时期,所绘蝙蝠的力度非常大,乾隆沿袭雍正之风,但道光时期就不比从前,这件盘子上的蝙蝠就很软弱、缺乏力度。不过这个盘子的画面很精美,所画的红色梅花富有层次,竹子也有两种颜色,有新叶和老叶之分,梅花枝干画得有过渡。

    从绘画角度看这个盘子是道光年间的,其次柳亦辰使用异能探测的结果也显示这件东西是道光民窑的作品。只不过这件吉祥双清盘制作非常精致,是民谣中的一件精品,也难怪这个人的祖辈会将这件东西当成官窑传下来。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上了一课()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上了一课

    “你看了这么半天看出什么没有,我还没问你你究竟是谁?你刚刚说你有能力给我这件官窑瓷盘开鉴定证书?你说话可算数?你要是敢骗我等我回去之后就告诉他们,你们联合起来一起欺负客户,还有就是这家店老板眼力不如人,还请一个外人一起来哐我。 ”

    柳亦辰本打算随便应付他两句让他赶紧离开,可谁成想这个人简直就是得寸进尺,他抬起头冷冷地看了这个人一眼然后说道:“你口口声声说你的这件瓷盘是官窑,你有何证据证明?还有我要纠正你一点我不是外人,鄙人正是这家店的董事之一,你三番两次侮辱孔叔,说他老人家眼力不行,我今天就是要替他讨回个公道。”

    随后柳亦辰把他刚刚脑子里面想到的那些一一的和这个人讲述了一遍,周围围观的那些人平时很难近距离听柳亦辰鉴定古玩。那些人听完柳亦辰说的那些后不由自主的鼓起掌,其实柳亦辰说的那些孔叔也都懂,只是刚才被这个人搞得有点心烦。

    要是一开始就这样告诉他,或许这个人现在早已经离开,也不用麻烦柳亦辰专程在跑一趟。孔叔见到柳亦辰脸上有些疲惫的神色,他心里面还是会有些愧疚。这个人听到柳亦辰说的这些瞬间变得哑口无言,之后柳亦辰又让店员去库房拿了一件耕织图薄胎瓷杯过来。

    这是一件薄胎小杯,底款写着大清道光年制,带有花口,瓷杯上面的画画得极其精致,人物画得也是惟妙惟肖。上面的图是标准的画片,从康熙年间开始出现,当时康熙皇帝命令工匠画了耕织图。

    耕指的是吃饭,织指的是穿衣,吃穿问题是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瓷杯上的画片是织的一个环节,描述了染丝的工艺流程。“丝成练熟时”,就是把丝捣练出来。“万缕银光皎”,指很多丝纠缠在一起,如同银色的月光。

    “因为五色形”,是指染丝。“曾费葛仙老。奇方自圣传,不继何人晓。染得色鲜明,多是天工巧。”这是一首御制诗,也就是皇帝写的诗,诗下面的印章是“雅玩”。

    耕织图有很多画片,比如在耕图中,从犁地开始,播种、除苗、丰收、刈麦等全过程都有。在织的部分,如何养蚕、喂蚕、蚕的吐丝、缫丝、染色、织布,也是全过程都有,这个画片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这种瓷杯在当年都是成套出现的,与其他的耕织图组合在一起。这个瓷杯只表现了其中一段画片,画工很精致,在当时这些东西都是皇家用具。柳亦辰之所以将这件薄胎瓷杯拿出来就是想告诉这个人真正的官窑是什么样子,而且这件薄胎瓷杯和他拿来的那件吉祥双清盘都是同一时期。

    说到这里柳亦辰又给他们分享了一个他以前做鉴宝活动时遇到的事情,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也是蛮有意思。当时有一位鉴宝人拿了一件道光青花折腰暗八仙花卉盘,这件道光青花折腰暗八仙花卉盘柳亦辰看完之后也是感觉非常有趣。

    之所以说它有趣那是因为这只盘的款极为少见。一般来说,道光款比较常见的有几种,一种是六字篆书款的 “大清道光年制”,官窑民窑都有,官窑的比较工整,民窑的一般比较粗糙些,但是也有的写的和官窑一样工整。还有一种是四字楷书款的“道光年制”,也是工整的和潦草的都有。

    这一时期的瓷器还有不少是仿前代款识,比如“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嘉庆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一般写法和真款相比相差甚远,而且款一般比较小点。

    此外这一时期私家堂名款也很盛行,比如著名的是“慎德堂”、“退思堂”、“立本堂”、“嘉乐堂”、“嘉阳堂”、“庆宜堂”、“直善堂”、“乐静堂”、“浩然堂”、“履信堂”、“聚庆堂”、“珠林堂”、“惜阳堂”等。堂名款一般都是楷书,而且往往比较工整精致。

    另外常见的就是当时流行的花押款了,比如寿桃,花草以及其它吉祥图案,例如用一只笔和一锭元宝象征的必定如意就是当时常用的花押款之一。和以上这些都不同,这只盘的款是楷书的“大清道光年制”款,款遒劲有力,相当工整。楷书的“大清道光年制”款是相当罕见的,不过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这只盘是一只折腰青花淡描花卉盘。这种纹饰是典型的官窑纹饰,而这只盘的纹饰工整、画工流畅、笔触细腻,明显是相当有功力又熟悉这种图案的御窑画工画的。此外这个盘的形制、尺寸、修脚也都符合官窑的特征,初步判断应该是官窑。

    不过这类官窑基本上都是斗彩,而且从这只盘淡描的画法和图案的留白来看,应该是为了要制作成斗彩盘的。这只盘的图案已经完成,并且入窑烧制好了。一般来说,瓷器在这道工序完成以后已经算完成了大半了,实在没有理由不上彩的。

    那么为什么这只盘已经在青花图案画好,入窑烧制好了以后没有上彩最终完成呢?这是和官窑生产的严格密不可分的。柳亦辰当时认为基本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款识的原因,道光官窑惯例是以六字篆书款,这个盘的款却因为写字工的疏忽写成了楷书。

    不过这个恐怕还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是这个盘在图案画好,上窑第一次烧好后出现了严重的窑伤。这个盘的窑伤在底伤,有不少条的窑裂,而且相当明显和严重。

    为什么说这些窑裂是入窑烧制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在入窑前就存在的呢?如果仔细看这些窑裂,就可以发现有一处窑裂把制字的反刀旁“仯贝又信耍曜值氖咭脖灰惶跻ち讯峡恕K院苊飨哉庑┮ど嗽谌胍ぶ笆敲挥械摹

    正是因为款识和窑伤的原因,这只已经耗费了相当多功夫的盘子就没有继续进行下一道工序。按道理来说这样被淘汰的盘是应该被毁掉或者入库存储,不能流传出去的。不少古玩收藏者都认为官窑在除了战乱时期以外,或者是清朝灭亡后是不太可能流入民间的。

    其实柳亦辰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了更好的能够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对官窑的制作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清代官窑的生产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典章制度,从形制,大小,选料,图案,色彩,款识,品质等方面都有规则制度可循。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官窑都象很多人相象的那么高质量,特别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时代,官窑的品质也就下降了。一般说来,清代后期的官窑瓷器质量很多时候都不是太高,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