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皮棉116。9千克,比对照增产6。26%。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中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保温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667米2
定植1600~1800株,行距90~100厘米。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硼、锌肥等微肥,重施花铃肥,8月份补施盖顶肥,施肥要根据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时化学防治棉蚜虫、棉红蜘蛛。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蕾铃期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湖南省枯、黄萎病中等以下棉区种植。
skbshge
18。 湘杂棉17号()
(1)选育单位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2)特征特性 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3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呈塔形。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挺立,不易倒伏。第一果枝着生节位为5~8节,果枝节间长短属中等类型,果枝与主茎夹角小于80°。花药黄色,铃卵圆形,结铃性强,单株成铃45。2个,单铃籽棉重6。0克,衣分42。6%,籽指10。3克,衣指8。0克。
(3)抗病性 枯萎病指18。55,耐枯萎病;黄萎病指28。92,耐黄萎病。
(4)产量表现 2007年湖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38。7千克,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9。2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续试,平均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16。08千克,比对照增产8。6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27。39千克,比对照增产8。95%。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保温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667米2
定植1000~12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硼、锌肥等微肥,重施花铃肥,8月份补施盖顶肥,施肥要根据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时化学防治棉蚜虫、棉红蜘蛛,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蕾铃期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于湖南省枯、黄萎病轻病棉区种植。
skbshge
19。 中棉所65(中长杂005)()
(1)育种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中棉种业长江有限责任公司。
(2)特征特性 植株筒形,株型较松散,茎秆光滑,铃卵圆形。生育期125天,第一果枝节位为7。4,株果枝数18台,单株结铃26个,单铃重6克,衣分42%,籽指10。2克,霜前花率91%。
(3)抗病性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性鉴定,2005年枯萎病指10。6,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指29。6,耐黄萎病。2006年枯萎指1。7,抗枯萎病;黄萎病指26。5,耐黄萎病。
(4)产量表现 2005年安徽省区域试验,每667米2
产皮棉10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每667米2
平均皮棉产量11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生产试验,每667米2
产皮棉10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9。3%。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保温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667米2
定植1000~12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并补施硼、锌肥等微肥,重施花铃肥,8月份补施盖顶肥,施肥要根据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时化学防治棉蚜虫、棉红蜘蛛,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蕾铃期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安徽省棉区种植。枯黄萎病重病区不宜种植。
skbshge
20。 荃银棉3号()
(1)育种单位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特征特性 转基因中熟春棉杂交品种,铃卵圆形,生育期128天,株高1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为7。1,株果枝数17台,单株结铃28个,平均单铃重5。8克,衣分41%,籽指10。5克,霜前花率91%。
(3)抗病性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枯萎病,病指8。7,耐黄萎病,病指31。6;2007年耐枯萎病,病指12。4,耐黄萎病,病指23。4。
(4)产量表现 2006年安徽省区域试验,每667米2
产皮棉11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每667米2
产10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1。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安徽省生产试验,每667米2
产皮棉85。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3。2%。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育苗,5月上旬移栽。每667米2
定植1100~1300株,行距100~110厘米。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并补施硼、锌肥等微肥,重施花铃肥,8月份补施盖顶肥,施肥要根据苗情做到少量多次。苗蕾期及时化学防治棉蚜虫、棉红蜘蛛,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蕾铃期害虫。化学调控要注意少量多次,塑造理想株型,促进中上部结铃。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种植,不宜在枯、黄萎病中等以上病区种植。
skbshge
1。 气候特点()
该棉区无霜期170~230天,年平均气温11℃~12℃,棉花生育期4~10月份平均气温17。5℃~24。9℃,≥10℃年活动积温3100℃~5649℃,≥15℃年活动积温2500℃~5289℃,降雨稀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年平均相对湿度41%~64%,年蒸发量1600~3100毫米;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00~3300小时;昼夜温差大,一般为12℃~16℃,最大为20℃;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棉花出苗后不时有霜冻和冰雹,秋季气温下降迅速。
skbshge
2。 生产条件()
该棉区大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带,均为土层深厚而土质疏松的冲积土和洪积土。土壤普遍积盐碱,含盐量以北疆准格尔盆地较低,南疆塔里木盆地较高,全疆现有耕地土壤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危害较重的面积达到100万公顷,其中南疆约占40%。南疆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抑制棉花的生长发育,由于土壤干旱,导致有机质分解迅速。该棉区又分为北疆北部特早熟亚区、北疆——河西走廊早熟亚区、南疆早中熟亚区和东疆吐善托中熟亚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棉花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由20世纪80年代的15万公顷和5。5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75万公顷和88。2万吨,每667米2
单产也由80年代的25千克提高到1994年的78千克,面积、总产均占全国的20%。棉花面积、产量迅速增加,15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
“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公顷以上,棉花产量保持在250万~300万吨。其中,2007年为历史最高年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78万公顷和300多万吨。2003年以来累计调出棉花1800多万吨,超出同期全国棉花进口量200多万吨,2006—2008年年均调出棉花300万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保持国内棉花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前4年,全区棉花单产比1995年增长26%以上,2009年已达到119千克,比1995年增长33%,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平均单产35千克。其中,兵团平均单产达到155千克,喀什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棉花最高单产可达到200千克。
新疆棉花持续增产的原因是转变生产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棉田高效节水示范面积达到15万公顷,棉田年节水15。8亿米3
,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肥水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了全区农业高效节水进程。推广机械化采棉技术,“九五”期末兵团推广机采棉技术,现已在40个团场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维修、育种、化学脱叶、机收与加工相互配套的技术体系,改扩建81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目前机采棉面积达到11。7万公顷,机收率已达23%,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经过15年的努力,棉花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原棉产值达到300亿元,占全疆种植业产值的65%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棉花收入占全区农民收入的35%,占南疆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棉花加工产值占全疆工业产值的60%~8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棉区先后采用地膜覆盖和矮、密、早栽培技术后,产量大幅度提高,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棉区;进入21世纪后,膜下滴灌技术通过建设兵团向地方扩大,对克服盐碱灾害和节约用水起到很好的作用,每667米2
籽棉产量平均在350千克左右,高产地块达到700千克以上。
skbshge
1。 一熟制高产棉田高效栽培模式()
(1)产量结构与指标 每667米2
产籽棉400千克。理论密度1。3万~2。1万株/667米2
,收获株数1。0万~1。8万株/667米2
。平均单株结铃5~8个,每667米2
总铃数8万~10万个。单铃重5~6克,衣分40%左右。
(2)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盐碱含量较低、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灌好底墒水,适时适墒整地。结合耕翻,每667米2
施用有机肥1吨以上或油渣50~100千克;常规灌溉地每667米2
化肥用量:磷酸二铵30~50千克、尿素10~20千克、钾肥10~15千克。滴灌地每667米2
化肥用量可减少一半。播前整地质量达到地平、墒足、土碎、无残膜和残茬,上虚下实。对于杂草较多的地块,在土壤封闭时应注意除草剂的选择、用药剂量及使用时间,使用时注意按使用说明操作。对早春倒春寒频繁地区、偏潮湿地块慎用禾耐斯除草剂,使用施田补、氟乐灵较安全。已包衣的棉种不需要再进行种子处理,直接播种即可。同时,使用中应该注意人身安全,不要误食,不要用手长时间触摸。未包衣的棉种,播前晒种3~5天,每天4~6小时,经常翻动,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注意晒种不能在水泥地、塑料膜和金属面上进行。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敌克松拌种,可有效防止苗期低温造成的病害和烂种。
(3)播 种
①播种时间 根据气温和棉花品种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时间。一般棉花品种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适墒播种;注意新陆中26号(富全3号)品种播种要求温度略偏高的特性,要求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时适墒播种。“富全”棉种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②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覆膜、播种、盖土一次作业,地膜幅宽1。2~1。4米,1膜4行宽窄行种植,理论密度1。3万~2。1万株/667米2
。
对风力较大的地区,建议每隔10~15米用塑料袋装土压膜,可以有效防风揭膜,并保持膜面清洁,增加采光面。
③播种量 除盐碱含量较轻、整地质量水平高的兵团部分地块外,为保证良好的出苗率,不提倡精量播种。每667米2
用种量5~6千克,每穴3~4粒,空穴率低于2%。
④播种质量 播行要直,注意膜边压实、边行种子与膜边覆土间应保留5厘米左右采光面。种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