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殿名为试金殿,实则是炼魔砥砺玄关的入口,平时也不开放。据说是每百年才开放一次,凡是众同门自问修炼到了年限火候,必须先由这道心门意户通行,闯过内中层层阻碍,经由后洞飞出,然后去太元殿禀报掌教师尊,由掌教师尊赐下道书丹药后,方能下山修积。
只要能闯过炼魔玄关的,从此以后往来自如,并可在外另辟洞府,任意修为积功。便是回山,也另有景物享受和无不优美的清修之所,无庸再来此洞受苦了。如若修炼未到功候,或是自信不过,休说游行自在,便连本府偌大一片仙景,也休想能够游涉。
凡是通不过的,就得在你们刚才路过的那座孤峰,就是那座百十丈高的孤峰危壁,择个小洞窟服气辟谷潜修。除非你能再次闯过玄关,否则你这一辈子就得在这一带打圈圈,体说下山行道了。
就连峨嵋山更多奇妙之处也见之不得,余者都好比千仞宫墙,人天界隔,可望而不可即,不能擅越雷池一步了。至于各位师尊,也只能偶然来此指点传授,此外难得见面。
“哦?这样说来,这炼魔玄关就是我们今后成道的关键所系了?通过者可自由下山,这通不过的可要遭罪了,不但不能下山,更不能行道,老死一辈子就关在这里了?”
“可以这样说。凡是那些心性不纯,道心不坚之人,这里就是一道刀山火海,枪林戟雨,冲不过去虽不至于粉身碎骨,身消道殒,但那也差不好多。更有甚者,法力消退,道法减弱,一辈子不能再有寸进!”
“啊?这炼魔玄关,居然还这么凶险啊?”
“你觉得呢?你也不想想,本派同门众多有二三百人,还有先进收的虚字辈的弟子,凡是能入我峨嵋派门墙的,哪个不是仙缘福泽至厚,根行坚固。又勤修峨嵋心法多年,又都持有几件极灵异的法宝飞剑,这二十来年修功积德,更是法力高强,也不见得人人都能通过。可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以为自己学了点歪门邪道的道法,一味逞凶斗狠、残忍无情的人,那是万万闯不过去的。”
“说的也是啊,本派是道家群伦之首,道法也是正宗仙派,岂是有些人那样看不起眼的?这里的炼魔玄关,实则凶险无比,一个把握不住,轻则走火入魔,那重的,不是五官四肢残废一两处,永难恢复,便是寿命转劫,甚或形神全消,都在意中。到时,得须要多年虔修,受尽苦楚,培养心头活火,凝炼元神,重生肌骨,复了原体之后,二次重度难关。稍一不慎,仍是重蹈前辙。”
“哦!我明白了,换句话说,这炼魔玄关里面,遍布各色各样的危机险境,人行其中,只要心志不纯,立时地棘天荆,寸步难行。可以使闯关的人,在那暗无天日,地狱一般的危境中,逃窜上三五个月走不出来。必须凭着自身定力灵慧,才可从容脱出。但那些定力不坚的人,或学了歪门邪道的人,走了进去,稍微疏忽,那苦难也够受了。”
“是这样,所以说嘛,别看峨嵋派弟子众多,能顺利通过这里的,也就七八十人左右,你自己算算有几成人能通过?”
“师兄这话也不全面,事实上这炼魔砥砺玄关,共分三部。你们看,这里的心意门户共有三道,中间最高大的这道门户,就是峨嵋派最厉害、最凶险的炼魔玄关。这炼魔玄关不是人人都能通过的,这话是对的。
左边的这道门户应叫砥砺玄关。这有出处,诗云:顽石从来坚砥砺,汉禽自古薄夷酋。砥砺,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不加砥厉、则不能利。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匣出佩刀,日夜砥砺,不能断发。以此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故位在鷙击,砥砺其气。
所以这砥砺玄关主要起着磨练、激励的作用,这是对自身法力不高,又没自信通过炼魔玄关的人,开辟的玄关。
右边这道门户应叫琢磨玄关。意思是: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琢圭璧,以通其意。孝悌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精。才成德就、互相琢磨。始觉尽善、殆不是过。这道门户,是对法力低下,又没信心通过砥砺玄关的人准备的。”
“原来是这样啊,没想到这试金殿的炼魔砥砺玄关,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觉得自己没希望通过炼魔玄关的,就去闯砥砺玄关。要是觉得自己也通不过砥砺玄关的,就去闯琢磨玄关?”
“不错,是这样安排的。这炼魔玄关是难,砥砺次之,琢磨最简单。不过对有些人来说,那些不把孝悌忠信放在眼里,又把诗书礼乐视若狗屁的人,呵呵,要想通过这里最简单的琢磨玄关,估计也是难。”
李正在一旁听得有趣,这些人一口一个孝悌忠信,一口一个诗书礼乐挂在嘴边,好像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邪魔的终结者一样。
话声没落,就有后续过来听个半截的人追问道:“师兄,你刚才说的这三个玄关区别,究竟有没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了,中间那道炼魔玄关,风险最大,困难最多,可谓危机重生,步步艰辛。若有人能通过此道玄关,日后成就会越大,道法会越精进,前途也越宽广,更能修习无上峨嵋心法,就能早日得道登仙。这炼魔玄关炼魔玄关,就是说,你如有本事,都能把里面的妖魔邪道炼化了,又何愁仙业不证,道业不成?砥砺玄关要轻松一些,琢磨玄关更简单一些,但将来的成就也最小。”
“哦!师兄你看,这峨嵋众师兄弟,又有几人能通过炼魔玄关呢?”
“峨嵋众弟子三百多人,怎么也得十之一二吧,应该有七八十人左右,可以通过炼魔玄关。嗯,另有十之一二能通过砥砺玄关,余下有一二能通过琢磨玄关。”
“这么少?这样算来也只有二百人左右才能过这三关?还有一百多人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通不过的会怎么办。但只要你能过了炼魔玄关,掌教会亲赐道书太清经、太平经、太玄经、正一经四经择一部传授修炼。”
“原来是这样!这样说来,如果是通过砥砺玄关和琢磨玄关的,就得不到任何赏赐吗?”
“对啊!所以说这是我们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要是一步错,就会步步错!要是我们通不过炼魔玄关,就得不到四经一部,更不能下山寻得明主,这功业道业,就什么都赶不上了!明白吗?就算你能通过砥砺玄关,就算你能能过琢磨玄关,你的起点也就低了,比之炼魔玄关来讲,就是蚂蚁与大象的区别,参天大树与枯黄小草的区别。”
此话一出,后面跟过来的人,听到此话心里就是一沉,原来这三道门户是这样设置的,自己有能力通过炼魔玄关吗?要是不能通过,自己这后半生就凄惨了。
一时场面沉默起来,个个面情好似坚毅,静如古井,都暗想着自己的实力,如何选择前面的三条道路。
李正五人也听明白了,没想到这三道玄关还有这么多名堂。难怪德字辈只现存五十七名。估计当初德字辈弟子,也就如现在的清字辈一样:美哉!泱泱乎,堂堂乎!瞻波洛矣,维水泱泱吧?
但最终生存下来的,也许就是能通过炼魔玄关的这批人了!
李正睁开眼睛,对武清流三人说:“我们一会直接去闯这炼魔玄关。放心好了,我相信我们就是这十之一二中,能通过炼魔玄关的人!”
这时临时接掌都管的德明、都讲德育、都法德正,在吕清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试金殿广场上。
三人直接走到试金殿前,上了三步台阶,站在上面的小平台上,看着“金玉其中”牌匾后,再转身扫了一眼众人。
众男女弟子立时整肃衣裳,肃恭而立,在试金殿座前,男左女右,侍立两侧,一同参拜。
等众人行礼后,德明方自说到:“奉掌教旨意,今我峨嵋派第七代弟子,在此开玄关,渡仙凡,选拔优秀弟子下山行道寻明主,成就道业功业,壮我峨嵋声名。为此,今日大开三门,由各清字辈弟子,按照自己所学,择其一门试炼。凡从炼魔玄关通过者,便可立即下山行道。
凡从砥砺玄关通过的,留山潜修一年后方可下山行道。凡从琢磨玄关通过的,留山两年潜心修炼后,方可下山行道。凡没通过者,潜心修炼五年后再进行试练,成功者方能下山,仍通不过者留山。”
李正在下面听着德明的话后,又继续闭目养神,手持牟尼佛珠,嘴里念叨:“唵嘛呢叭咪吽,南无阿弥陀佛。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邪恶意,或说或行动。由此苦随他,如轮随兽足。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若以清净意,或说或行动。由此乐随他,如影随于形。心轻躁难调,随欲望堕落。调伏心很好,调心导快乐。心极细难见,随欲望堕落。智者保护心,护心导快乐。虽在战场上,战胜百万人。不如胜自己,实最上胜者。”
第167章 试石成金看今朝 道心不济枉费力()
这时德育上前一步,扫了众人一眼,说道:“此次掌教师尊开启炼魔玄关,一是检验众弟子道业功课,以便传授本门心法,助众弟了下山行道。二是奉天命承师恩,异日本门要发扬光大,责重事繁,能胜此重任者,非尔等各位不可。
还望各弟子随时匡益,同完大业。眼下天下即将大乱,妖魔丛生,异派蜂起,群邪狡猖,为祸四方,更违天道人心。故我峨嵋派,开放玄关砥厉,分择分遣尔等众弟子下山行道,修积外功,辅助明主,创万世太平。
然,尔众弟子功力不同,道法不尽,所赖根骨深厚,缘福遇合,才得有今日。所以此次开关,也是为了提升尔等道法功力的最好良机,只要尔等通过玄关考核,就能得到相应道书和丹药!尔等不妨先自衡量一下,按照自己的真正实力,选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德正也上前跨了一步,说道:“尔等之前仗着师门人多势大,群策群力,同心御敌,是取得不错的战绩。但尔等毕竟修业太浅,年限太短,加上天下将乱,各异派妖人邪术厉害,稍一不慎,为所诱惑,难保不身败名裂,玷辱师门,害人害己,更有甚者会身消道殒,或走上邪魔歪道,不可不察。
法力道业的深浅高低还在其次,只要尔等能知奋勉,行道之暇,随时勤修苦炼,同样可以与日精进。但道心之坚定与否,却是最关紧要,故今日开放炼魔砥砺玄关,一则借此磨练尔等心志,使尔等知道将来成败关口,以资警惕;二则让未能通过的弟子留山修炼,操行艰苦,虽然暂时不能下山行道,但迟早成就一样。
又因尔等人多好胜,大都羞为人后,如不经此一试,看似尔等表面功力多半相等,未必人人心悦诚服,故而当众晓谕:不论何人,此三玄关,任择其一,通行无阻。凡通过者,去太元殿,再传道书,分别行道。凡不能通过者,在前面的玉汝峰洞外崖壁上,自择可以容身的小洞,闭关潜修,由各位师长时往传授指点;修到功候,二次仍要通行以上玄关,方得下山。众弟子接令吧!”
“谨遵掌教钧旨!我等自愿择关,通过者才能下山。”
德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