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所有。唐代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浑,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龙门山先人兆。”宋曾巩《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次及宋岱、郭象,鋭思於几神之区;夷甫、裴頠,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第十六句:春到满城花14321《望江南/忆江南其一》(宋朝谢逸)
第十七句:今到鬼门关14321唐代沈佺期《入鬼门关》
第十八句:碑到百蛮开14321唐朝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百蛮的内涵: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诗大雅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毛传:“因时百蛮,长是蛮服之百国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方外内乡,百蛮宾服,殊俗慕义,八州怀德。”《旧唐书辛替否传》:“千里万里,贡赋於郊;九夷百蛮,归款於阙。”元汤式《赏花时送人回镇淮安》曲:“铁瓮金墉壮九关,铜柱楼船控百蛮,江汉静波澜。”清代陈玉树《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越甲鸣君情共愤,百蛮终献吉光裘。”
第十九句:书到五湖东14321《寄家书》(明代袁凯)
第二十句:先到水云乡14321《水调歌头其五大雪登望京楼》(宋朝管鉴)
水云的内涵: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唐代戎昱《湘南曲》:“虞帝南游不复还,翠蛾幽怨水云间。”唐代杨汉公《明月楼》诗:“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南唐李煜《玉楼春》词:“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清代邵锦潮《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怅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高诱注:“水气出云似鱼鳞。”
3。指将要下雨的云。茅盾《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第二十一句:一到洗尘心14321宋朝吴芾《和良老寄别韵》
第二十二句:应到九成宫14321唐代许棠《送厉校书从事凤翔》
第二十三句:山到铁桥西14321《送刘宗信还增城其二》(明代陈献章)
铁桥的内涵:
1。用钢铁等建造的桥,多为通火车之用。
2。指广东省增城县东罗浮山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唐代曹唐《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入无尘。”宋代苏轼《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铁桥石柱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自注:“山有铁桥、石柱,人罕至者。”清代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诗:“铁桥石柱我未到,黄湾胥口先句留。”参阅明陈琏《罗浮山志洞天福地》。
3。地名。在云南省中甸县境。唐置铁桥,跨金沙江,以通吐蕃。吐蕃于此置铁桥城,为吐蕃十六城之一。《旧唐书德宗纪下》:“﹝贞元十年馅炷惭肮ナ胀罗乓讯抢菀皇芷渫跷迦耍灯涿裰谑蚩凇!
第二十四句:心到老来安14321宋朝张炜《题友人深居》
第二十五句:帘疏雨到床21342唐代岑参《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病怯帘疏雨到床”出自《寓居兰溪地湿卧病》(宋朝范浚),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二十六句:何因到寝门21432《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其一》(唐末宋初徐铉)
第二十七句:联镳到敝林21432唐代刘得仁《夏日通济里居酬诸先辈见访》
第二十八句:南方到海行21432唐代无可《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
第二十九句:能声到海隅21432《光禄朱卿挽词其五》(宋朝李廌)
第三十句:谈兵到几神21432宋朝朱长文《次韵送毛正仲太博赴召》
第三十一句:人间到老忙21432唐代白居易《钱侍郎使君以题庐山草堂诗见寄因酬之》
人间的内涵:
亦作“人闲”。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宋代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闲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明帝(宋明帝)嫌帝(萧道成)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明帝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第三十二句:移家到汝坟21432唐代祖咏《汝坟别业》
第三十三句:人间到有时21432《酬崔侍御期籍道士不至兼寄》(唐代皇甫冉)
第三十四句:岷山到北堂21432《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唐代杜甫)
第三十五句:岷山到此堂21432《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唐代杜甫)
第三十六句:随山到水源21432《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代刘长卿)
第三十七句:何当到本国21432《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唐代行满)
第三十八句:斜光到海时21432《送杨着作归东海》(唐代钱起)
第三十九句:连天到海隅21432《终南山》(唐代王维)
第四十句:连山到海隅21432《终南山》(唐代王维)
第四十一句:源深到冷泉21432《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宋朝释梵琮)
第四十二句:骑马到阶除23412《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唐代杜甫),“不知骑马到阶除”出自《和何大韶韵》(明代邓雅),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四十三句:随子到终南23412《偶书与诏使陕右白上舍》(明代湛若水)
第四十四句:燎火到清晨23412唐代储光羲《秦中守岁》
第四十五句:摇橹到沙头23412清代朱彝尊《临江仙》
第四十六句:时许到兹亭23412宋朝梅尧臣《新霁望岐笠山》
第四十七句:还解到天河23412《题乘槎图》(明代刘崧)
第四十八句:曾到陕山无24312宋朝方岳《寄侄》
第四十九句:此中人到少31243《晚春花》(唐代项斯)
第五十句:武装到牙齿31423(常用语,作者不明)
第五十一句:主人清到骨32143宋朝叶绍翁《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
第五十二句:尔到江陵府34123《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唐代杜甫)
第五十三句:酒到频欢饮34213《春日酒边》(元末明初叶颙)
第五十四句:地偏人罕到41234宋代胡仲弓《闲居寄枯崖》,还见于《千秋岁其六用秦少游韵》(宋代李之仪),还见于《贫居即事六首其二》(宋代陆游),这句是三转青句;
第五十五句:到今有遗恨41324《壮游》(唐代杜甫),还见于《镇江之战第十八》(宋代文天祥),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五十六句:到头归隐处42134唐代修睦《望西山》
第五十七句:梦寻汤饼到42134《刘无损欲书十扇以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句作韵其三》(宋朝王安中)
第五十八句:到我舟楫去43124《别董颋》(唐代杜甫)
第五十九句:鳄海真曾到43124《送赵揭阳北上其一》(宋末元初方回)
第六十句:到此非容易43124《蓦山溪其三采石值雪》(宋代李之仪),“这恩情、到此非容易”出自《贺新郎》(宋代赵长卿),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六十一句:故里欣重到43124元代张中孚《蓦山溪中州乐府》
第六十二句:到此应常宿43124《重过何氏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第六十三句:瀚海经年到43124《送平澹然判官》(唐代王维)
第六十四句:到此于今四43214《己丑正月二十四日避地盐楹入省坑存思庵和旧韵其一》(宋朝舒岳祥)
到此于今四43214=4321+3214,任意相邻4字的发音都是四种声调全有,即为四声喜全递,念起来最声动。
忽略轻声,1代表1声,2代表2声,3代表3声,4代表4声。
基于今音的四种声调,5字句一共有1024种声调结构,契合四声喜全递的声调结构仅有24种,因此找出这64句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407章 非以剑防身,非的文气等级:)()
非以剑防身,身闲宇宙宽。
宽从野外居,居常梦晓钟。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非字很奇妙。仙科朱绂言非贵,溪鸟林泉癖爱听。由来石室非仙窟,漫向云中觅旧蹊。于是决定炼制含非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非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非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非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非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非无百代孙12341《江夏八咏其二灵竹寺》(宋朝贺铸)
百代的内涵:
指很长的岁月。汉代王充《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汉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晋书阮种传》:“德逮羣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第二句:知鱼尔亦非12341明代邵宝《秋野用杜韵》
第三句:他年有是非12341宋朝程永奇《闻考亭先师之讣时党禁方严》,“青史他年有是非”出自《愁甚》(元末明初郭钰),这句是二转青句;
是非的内涵:
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晋陶潜《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褒贬;评论。《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4。指是非的标准。唐代刘禹锡《天论中》:“是非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