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句:钟鼓悦爰居13421《邃经堂》(宋朝李廌)
第十六句:箫鼓动洪钧13421《嘉靖丙戌元宵燕集分得银字赋二十韵》(明代黄佐)
洪钧的内涵:
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李善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唐代郑絪《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缥帙整羣书。”清代陈梦雷《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
2。比喻国家政权。唐代李德裕《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唐代黄滔《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锵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宋代司马光《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第十七句:钟鼓梵王家13421《初晴独游东山寺五言六韵》(宋代欧阳修),“空山钟鼓梵王家”出自《郡斋怀隐庵其二》(宋代辛弃疾),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十八句:箫鼓敬亭巫13421《宣城书怀》(宋代朱翌)
第十九句:箫鼓变和声13421《和雪前数刻迎郊赦口占》(宋代韦骧)
和声的内涵:
1。和谐的乐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宋代苏轼《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管弦。”
2。调和声调;协和声调。《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孔传:“言当依声律以和乐。”周秉钧注引俞樾曰:“依其所咏以定五声,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是谓律和声。”《旧唐书。音乐志三》:“礼惟崇德,乐以和声。”刘师培《文说》:“和声依永,八音於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於焉出纳。”
3。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第二十句:箫鼓震阳休13421《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其八禊堂》(宋朝司马光)
第二十一句:箫鼓祭全疏13421《次韵唐彦猷所题顾野王祠与霍子孟庙对》(宋朝张元干),题注: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二九作张尧干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二十二句:箫鼓和铙钲13421《秋晓》(宋代李廌)
第二十三句:箫鼓闹林中13421《埭北》(宋代陆游)
第二十四句:箫鼓赛年丰13421《遣怀二首其一》(宋代陆游)
第二十五句:箫鼓凤台春13421《濮妃袝庙挽词二首其一》(宋代陈襄)
凤台的内涵:
1。古台名。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代黄滔《催妆》诗:“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元代杨维桢《小游仙》诗之十二:“嬴家楼头缥缈女,底用萧郎筑凤台。”
2。泛指华美的楼台。南朝陈张正见《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台。”清代邵粹夫《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台。”
第二十六句:箫鼓报平安13421《晓起》(宋代范成大)
第二十七句:箫鼓愬南风13421《韩献肃公挽词三首其二》(宋代范祖禹)
第二十八句:箫鼓自邻舟13421《秋日同王显父赵子野何庄叟泛湖赵紫芝继至分韵得秋字》(宋代赵汝燧)
第二十九句:箫鼓下神鸦13421《题陈氏潇湘八景图其六》(元代陈旅)
神鸦的内涵:
1。指巴陵附近逐舟觅食的乌鸦。唐代杜甫《过洞庭湖》诗:“护堤盘古木,迎櫂舞神鸦。”
2。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宋代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於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第三十句:箫鼓振林渊13421《荷亭饮丁竟豪宪副次韵其二》(明代孙传庭)
第三十一句:箫鼓送龙舟13421《端阳日过子容登瞻辰楼》(明代何景明)
第三十二句:箫鼓送黄昏13421《夏日同陈世鸣凭虚阁宴集次陈徐二子壁间韵四首其二》(明代欧大任)
第三十三句:箫鼓夜来多13421《即事》(明代袁宏道)
第三十四句:箫鼓动鸿钧13421《嘉靖丙戌元宵燕集分得银字赋二十韵》(明代黄佐)
第三十五句:阴碛鼓无声14321唐代张籍《征西将》
第三十六句:山应鼓鼙声14321《遣行十首其十》(唐代元稹)
第三十七句:幽壑鼓寒涛14321《偈颂一百零九首其一十三》(宋代释可湘)
第三十八句:银涛鼓霁雷21342《己丑九日南轩山长许栗夫邀学官及诸生登高翠微亭以唐人登高诗前四句分韵赋诗在座诸生有得开字者余为代赋五十韵》(明代陶安)
第三十九句:洪津鼓万流21342《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一四月十四日夕右英夫人吟歌此曲》(魏晋云林右英夫人)
第四十句:尘飞战鼓急21432《白马篇》(隋代杨广)
第四十一句:临衰厌鼓鼙21432(唐代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不意临衰厌鼓鼙”出自《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宋代李处权),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四十二句:临衰见鼓鼙21432(唐代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第四十三句:人多事鼓鼙21432《送人出塞》(唐代杨凝),题注:一作李昌符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四十四句:儒衣事鼓鼙21432唐代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
第四十五句:王师罢鼓鼙21432《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唐代刘长卿)
第四十六句:伐鼓军乐陈23142《军中冬燕》(唐代韦应物)
第四十七句:铜鼓赛江神23412唐代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还见于《送客南归有怀》(唐代许浑),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四十八句:鼙鼓或惊雷23412《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恋着之趣作诗一百四十言为寄且警激之》(宋代欧阳修)
第四十九句:何必鼓丘门24312宋代丁谓《瑟》
第五十句:承事鼓音王24312明代楚石梵琦《怀净土百韵诗》
第五十一句:鼓门通幕府32143《送李大夫赴广州》(唐代钱起)
第五十二句:鼓琴思魏野32143《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其七按鹤亭》(元代凌云翰)
第五十三句:鼓迎方祭鬼32143《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代杜甫)
第五十四句:鼓迎非祭鬼32143《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代杜甫)
第五十五句:水禽骇笳鼓32413《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宋代苏舜钦)
第五十六句:蜀将分旗鼓34123《西山三首其一》(唐代杜甫),题注:即岷山,扞阻羌夷,全蜀巨障;
第五十七句:法仗叠箫鼓34213《感兴三首其一》(宋代苏舜钦)
第五十八句:晓战随金鼓34213《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第五十九句:广槛停箫鼓34213《趋慈和寺移宴》(唐代许浑)
第六十句:洛阳钟鼓至42134唐代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
第六十一句:梦回三鼓尽42134宋朝白玉蟾《博罗县驿》
第六十二句:梦随三鼓动42134宋朝艾性夫《正觉僧榻》
第六十三句:画船箫鼓转42134《小重山其二》(宋代贺铸),“画船箫鼓转溪来”出自《登照碧亭次韵燕若水》(宋代刘挚),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六十四句:万鼓雷殷地43214唐代高适《塞下曲》
万鼓雷殷地43214=4321+3214,任意相邻4字的发音都是四种声调全有,即为四声喜全递,念起来最声动。
忽略轻声,1代表1声,2代表2声,3代表3声,4代表4声。
基于今音的四种声调,5字句一共有1024种声调结构,契合四声喜全递的声调结构仅有24种,因此找出这64句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512章 愿如风有信,愿的文气等级:)()
愿如风有信,信笔题诗逸。
逸想超神界,界法齐天地。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愿字很奇妙。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于是决定炼制含愿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此钟的终极版蕴含三千大道,一共3000面,每面刻有一个文气鼎盛的古字,一字藏一道,又名“大道三千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愿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愿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愿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愿字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诗人愿解貂12431(作者不明)
诗人的内涵: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汉代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代白居易《马上作》诗:“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明代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诘、昌黎、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第二句:因人愿早知12431《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其三》(宋代赵蕃)
第三句:天河愿洗兵12431《何彦徽从军辽东其父往问因寄》(明代邓雅)
天河的内涵:
1。即银河。《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汉郑玄笺:“云汉,谓天河也。”北周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天上已布满了秋星,天河很低很亮。”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天高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变。”
第四句:君倘愿闻只13421清代梁启超。《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第五句:人生与愿违21342《舟行有感》(宋朝苏舜钦)
人生的内涵:
1。人出生;人类产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明刘基《医说赠马复初》:“天地辟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
2。指人的一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