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春暖花开-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前世是想都不要想的事了,古代还是好呀。但地再贱,柳儿是不打算购了,人单力薄,照料不过来,所以就这样吧,不添人了,咱们身小体弱,肩膀窄。可担不起这140多人的重担。

    柳儿在自己的五百亩地上,划成几个生产区,每个区就安一家负责种地的人,再就花一两银子修一个小套院,让他们住下,一般一个院子能住三到四家人,十二三间房,柳儿大方,只安二家或一家,这样的院子,生活方便,这些人家自己还喂鸡,养猪,柳儿有十五个这样的院子,柳儿也不管吃穿什么的都让自己开伙、自己弄,让他们一切自理,每十天到柳宅来取一次粮,并发三斤肉、及油、盐什么的。菜就菜地里去挖。

    给院子取名也难,取名一直是柳儿的弱项,但办法不是没有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嘛,最终柳儿想出了,用庄宅所在的方向加上离柳宅的距离,编上号,东五屯,西十屯,南三屯什么的,一目了然,院门上直接挂上牌子,也方便大家记认。

    专司种地的人,二十家,共计40个成人。因是夫妻,自然还新增了22个家生子,(据说还有在肚子里的后备军。)也跟着本家父母种地,杨妈妈跟这些人家说了,如果孩子好,能用,自然会调到内庄里侍侯。让他们仍如同以前在家一般,各家自己过活。这真是省了不少的事。

    所有内庄、外庄下人吃的、用的、安排、发放,都由管氏处理,按月交帐来对总帐。管着朱婶周妈及后来的5个粗使大嫂,柳儿名字都还对不上号,在庄里住着的人的饭食也由管氏安排。

    至此,所有人都称管氏为管妈妈。而杨妈妈,则称为杨嬷嬷了。这古代嬷嬷、妈妈、婶婶、嫂子,怎么称都是有讲究的,柳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自然是随着喊罢了。

    全部的地,种什么,都由花匠王,现在人人都唤王庄头说了算。另在这二十房人里,选了个种地种得好的李老三,在一边帮衬着。

    王明在这三十个小子中,选了灵活可练成武艺的,组成护院,柳庄的外大口处起了三间门房,晚上由张老头住着,顺便看着门户,庄子里的人出入必得有门牌才行。白天就每个时辰,都安排二个小子在此轮流值哨。这些小子一早就被带着练武艺一个时辰,然后就打散分到各处去帮着干活。

    芸娘就管了针织房,手下分有30个小丫头,十人名字从绣字,十人名字从绢字,十人名字从绸字,然后分派了不同的活计,为将来开店集存货品。还有这内庄子里的所有人,一年四季的衣衫鞋袜。外庄子的都是发布下去自己做。这些就交由芸娘作主了,柳儿也常画些花样子过来,当然芸娘是很喜欢她画的样子,柳儿是心下很是惭愧的,唉,不过是将以前在现代见过的画下来罢了,抄袭难道是穿越人的特权?福利?柳儿大乐,看来,只要前世知识丰富,见识广博,这不带空间异能的,也能活得风生水起的嘛!自我表扬一个先!

    杨嬷嬷选了丫头中的五个,看着年纪小、灵活、老实的出来,充做柳儿手下的使唤丫环。柳儿恶习不改,懒于取名,就跟着小红下来,红、橙、黄、绿、青、蓝、取了下来,芸娘看着好笑,又送一个过来,取名紫儿,恰恰给柳儿凑起一挂彩虹图。虹彩妹妹组合成立。

    这几人的衣衫都是另制的,胸前就绣着一弯彩虹,叫什么这彩虹的外面就是什么色,外衫所罩的褙子就用什么色。其实就是王府所谓的内院丫头了。

    柳儿没有具体管着选人,杨嬷嬷也不会让她选,只略知道,这六个人,杨嬷嬷也换了几次,最后才定下6人跟着自己住在内院使唤嫡妃的逆袭全文阅读。

    这一来二去,等这地里的十五个小院子一一修完,一个多月过去了。姜管家早就找何掌柜签了合约,让他每个院子里,统一配上桌子、凳子、柜子、炕柜等等家私,一套一两银子,木材由柳儿提供。可怕的是,这姜管家居然让何掌柜在这些木器上,都在一边角上刻上了柳字。居然有比我更财迷的?柳儿对此招无语到了极致,还不能说出个不字来。

    锅、碗、瓢、盆、的一应物件,就算好数字,从镇上吉祥杂货铺里拿了优惠价,买了二十套,一家发了一套。

    烦不胜烦,柳儿耐不得,指了个大概,就任由着姜管家、杨嬷嬷自由发挥去了。

    这月中的时候,罗大娘又亲自送来了三房人,一个就是她说的哪个三十多的寡妇,最能做饭的,娘家姓秦,柳儿试过她做的一餐饭,果然是个好的,看着也灵醒,也就留下了,另外两房人,一个姓郑,会养牲口,是个老把式,一个姓张,以前在家就是养鱼种荷花的。

    柳儿也收下卖身契,留了下来。

    这郑老二,是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祖上是北地的一手养牲口的好本事,还能简单医点牲口的病,柳儿的养殖场里就安他做了管事。专门带着五个小子管着牲口,

    柳儿让他在小花山上圈了一块地,约有二亩大小,让他安排着孵了几百只小鸡仔,教他用现代的方法,满山地放着养,随它们自由,定时、定点放食,在树下成排修着鸡窝,让这鸡在果树下吃着虫子,快乐地生长,所产的鸡除了供柳宅自己用外,还准备供到镇里的餐馆去,

    另指一地,约有半亩大小,做的土坯小院子,专门养猪。将原在后院的养殖场搬空了,里面就只留着三匹马。以及财宝住。

    郑老二却也是不偷懒的,也实在有些本事,大小花山上,他带着人亲自己修了一个隔离带,姜管家带着他亲去买了五六十头羊、还有十多头牛,分区放养着。湖里也没放过,在内庄的另一边,搭了鸭棚子在水边,准备着放养鸭子,设了定食点。只等春暖就放鸭,这鸭棚子是极为精致的竹棚,柳儿是很满意的,没有破坏了莫愁湖的景色,还添了些彩。

    后来母羊产奶,柳儿是每天早晚都喝一杯的,杨嬷嬷叫的,柳儿也觉得自己要加强营养,在现代,牛奶是每日喝习惯的,也就喝着了。

    这个能养鱼的张老头,却是个沉默的人,不声不响的,手里却实在有绝活。对这水里的活计,分外有数。

    莫愁湖里,大王村的河刚好穿过,柳儿跟着他商量着怎么在湖里养鱼,议定后就请了石匠,在入水口及出水口,用石头砌好,做了闸口,安了张老头带着人做的隔离水域的鱼网及竹篱,由着张老头在湖里喂了各式的鱼。加上湖里本也有些野鱼,投入也不算大,柳儿指着每年除了供庄里自用外,还能卖到秋叶镇里的饭馆里去。

    张老头在莫愁湖边,水浅的地带,全都种上了荷花,想象着过上二年,除了每年吃了的藕外,自己还可以用荷叶做了不少荷叶茶换成钱,柳儿就开心,跟张老头说了自己想象,张老头回到:“姑娘,只要藕种够,明年荷花就能长满了湖边,不用过二年三年的”

    柳儿大喜过望,让姜管家寻着买了很多藕种来,交给张老头去种。

    再借着忠王府别院的水榭的构思,恰好花匠王说此时可以移栽,就在湖边种了一排的柳树,形成一个小树林,又在湖里打了石桥伸进湖里,做了一个观荷亭,几级楼梯下去,就能上了系在栏杆上的小船,柳儿没有浪费银子,窗子什么的,没有雕花什么的,直接就是简单的直边花。

    想着明年夏天,带着财宝观荷歇暑,这日子过得比神仙也不差多少。这是柳儿自己的想法,加上手里银钱也趁手。杨嬷嬷也由得她折腾,这亭子也就修成了个二层的,完全按照住人的隔局来,柳儿打算夏天就住这里。

第四十五节韬晦之计(一)() 
一秒记住【阅读。

    这穿来古代,柳儿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得用的手下,想起前世哪些大学的混业生,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够的主,柳儿简直是觉得真得幸福了,就算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也幸福呀

    这姜管家也是真有大本事的人,只要你能说出来,要什么,他总能想法子弄来,这藕种是花了些钱,可柳树林的树,直接就是莫愁湖往山里走的深处,山脚下挖来的,还去了外面专门种花的人家,卖了不少的花种,柳儿一眨眼一个主意,也难为他跟在后面按着能执行的顺序,一一铺排,让人赶着时机去做弑命最新章节。

    花匠王现在兵强马壮。赶着种了村里的大棚,又按分屯,让各户照料自己属地上的庄稼。这些人只要得闲下来,他就带着,配合柳儿的想法去忙,这带着人一通忙活,把这正在修的亭子边全种上了柳树,又拿石灰水刷了树杆。好等这春来柳林也就成形了。

    这话分几头,人多了,住是个大问题,柳儿是讲究先安居才能乐业的人,更不愿降低自己的生活素质,所以寻思着,就另在花园的一侧,起了一个院子,这是柳儿新设计的,还是请修院子的张工头来做的活计的,修了专们用来给单身的下人住的,里面是六排青砖房子,每三排又围成了一个小院子,一边住了男的,一边住女的,每间小院里面的地都用碎石铺了,全都设有一间专门吃饭的地方,柳儿说了这地就叫—食堂,里面放着长条桌子及椅子,让大厨房里做好饭了,就用大盆子端着,去食堂分着给众人吃,每人都有一只固定的饭碗同菜碗,柳儿不想让大家跟原王府里一样,一桌子吃,这古代消毒的条件可不太好,分餐制又方便,又卫生。饭就只能在食堂里吃,住的地房不许带吃的进去,院子里砌了专门洗漱的地方,又将山上下来的泉水用石沟子引着,分别从两个院子经过,照旧挖一蓄水池。

    热天这些小子就可以直接就水沟里的水洗了,这是柳儿仿照现代大学的学生宿舍的方法来管理的,效果不错,

    修了一个多月,还加上王庄头带着人帮手,终于修完了,将这些个小子,丫头们都搬了进去住了,快过年了,有个宽敞的屋子,大家都好过不是?郑老二也是单身,自然也就住了进去。晚上就管着这帮小子,不要让他们过份闹腾,到戌时末就得睡了。此后话了,提过就不提了。回头说下眼前。

    另外要提的是,杨嬷嬷的小儿子,世子爷接到柳儿写的信后,一直没有回音,只回了一封信,说知道了。另外在信上就扯了一些其它的闲篇。柳儿以为是无望的事情,也就没好跟姜管家说自己写过信,不料,写信后一月,一个称是行商的客人将小栓子,也就是姜管家的小儿子,带到了三岔口的柳宅,世子爷将他的卖身契转落在柳儿的户里,小栓子跟他父母一样,成了柳儿的奴仆,

    回头来说这庄子里热火朝天的忙着的这一个多月里,柳儿安排完后,也没什么事,回到了原来看书、练字的生活,唯一变化的是,柳宅由于安了人进去住,柳儿也就不去了,现在是由村长及里正上门来找柳儿聊天,顺便看看柳儿这边起房子的状况。这是小栓子还没到之前发生的事,

    离开王府后,柳儿的时间大把,发誓要把中国画在前生的基础上,更上个一层楼,不管怎么样也要长成了一个端庄文雅、知书达礼的小姑娘嘛,当然经商赚钱的能力就不用再学了,本来就是这古代一般的男子,都拍马赶不上自己了,就不用加强了,关在屋子里的闺秀们就更不要提啦!毕竟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