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日军舰队全体伤痕累累的模样,又明显的缺了好几条主力舰,两人大略能猜到这两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裴利特曼遗憾的叹息:“真是可惜,没有亲眼目睹他们的战斗。我非常想看一看,那位自称为莱因哈特。杨的神秘人,到底拥有怎样令人惊奇的武器,才做到了这一点。”

    楚恩迟却对此毫不关心,摇摇头道:“那些事情我们总是有办法打听到的。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是继续盯着日本人不让他们松劲。无论如何,也要先把辽东和高丽半岛的战斗打出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来。否则,帝国上下无数人的利益都将因此而受损了。”

    裴利特曼知道他在说什么,脸上流露出一丝嫌恶。

    这群该死的政客,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利用两国战争的机会大发不义之财!

    按照计划,必须让日本打得清帝国认输,并在谈判桌上割让许多的利益。那样一来,日本从清国敲诈到的金钱,经过英国的银行走一圈儿就能留下至少一半的贴水。清国的数千万借款,也将一下子翻倍的回报。这将是几千万甚至可能上亿两白银的纯利润啊!

    如果日本输了,穷掉底子的小国根本赔不出钱来,清国那群愚蠢的家伙又不懂得敲诈勒索。到时候他们在远东的一群人白忙活一场,投入资金也获取足够的利润,那该多么令人失望?

    更有一点,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可是一直想着要搞掉狡猾的李鸿章,把清国海军和防务彻底掌握在他的手中。那时候,大英帝国将主宰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古老、富裕、老实的超级大肥羊!

    以清国的底蕴,足以为英国提供长达数百年的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巨大的工业品倾销市场。大英帝国将因此而长存世间,永恒占据全球霸主之位!

    一切的长远规划,都维系在中日战争的结果,不容有失啊!

    英国舰队横在海面上,护送日本海军仓惶离开。楚恩迟则找了个机会上去给日本人鼓劲,并将亲自关注战争的整个进程不会继续失控。

    日军,必须要把他们的力量用在对北洋和李鸿章力量的打击上。

    其余各国的舰艇,在石臼港附近来回的转悠了许久,在十条炮艇的严阵以待下,终究没有冒险冲过去试一试。

    当天中午,来自各处战场的初步战果汇总到了杨海卫和杨浩的案头。

    此番作战,共击沉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四条,运兵船和辅助舰艇三条,可说是彻底打残了他们的主要战斗力。就算之后他们把“和泉号”修好了投入战场,也是孤掌难鸣。

    消灭上岸的日军包括一个骑兵大队,两个步兵中队,两个海军陆战队中队,总人数加起来超过两千五百人。重要的是干掉了日本陆军未来之花、制造旅顺大屠杀元凶之一的秋山好古。

    可说是一场空前大胜。

    但杨海卫爷俩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同样摆在面前的战损汇总中,统计出的数字令他们心中难受的要命。

    刨去被迫投入作战的武器和弹药消耗不谈,战斗中的兵员伤亡超过两百人,多半是滩头炮阵地对轰,和昨晚日军拼命救援南部战场时,以舰炮轰击岸边造成的。

    但这些还都能够接受的话,那么几处战场中被日军随手杀死的平民百姓,超过三百人的死难者,就令人难以容忍。

    这些多半是发生在登陆点的惨案,本身杨氏在那里也没有类似本县的绝对号召力。另外许多的平民总是心存侥幸,死活不走,结果连人带屋子都被日军毁掉。

    战斗中被炸毁、烧毁的村子足有三十多个,完全损毁的房屋有七千多间,赶得上一场天灾带来的破坏。杨氏对此都要做出赔偿,死难者要进行抚慰,那又是一笔惊人的开销。

    花钱,杨浩并不怕。他担心的是如何面对百姓们的痛苦,担心他们是否就此把刚刚迈出的一只脚又缩回去。

    不是谁都能在痛苦的刺激下,幡然醒悟毅然向前的。更有另外一种可能,他们会在顽固的保守力量怂恿鼓动下,联合起来采取沉默对抗、不合作的方式,把杨氏从这一潭死水中挤出去。

    如何防止出现类似的糟糕情况,都需要他们一家子不怎么高明的**引导者费尽心思,寻找对策。

    10月17日,在整理完第一批资料后,杨浩亲自主持对战争死难者的公祭。随后在《国闻报》上发表第一篇报道,强烈谴责日寇毫无道义的袭击平民,大肆杀戮的残暴行径。

    18日,更加详细的战报发表,通篇以含糊的文字说明“在驻守汛营、北洋水师官兵辅助浴血拼杀之下,沂州团练民兵不畏艰险,誓死抗争,终将残暴之日寇驱逐出去,杀敌过千”。

    主要的内容,却是图文并茂的将日军杀害无辜平民的罪证一一呈现!那些各种姿势躺在地上的耄耋老人,那些开肠破肚尸首两处的少年,那些烧毁的残垣断壁,斑斑血泪,尽数控诉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生,究竟是如何把灾难强加到爱好和平的、善良的中国人头上!

    足足占据了两个版面,是总数达到一千余人的死难者名单。

    平民的都是真实资料,民团伤亡则有真的,和大量吃空饷的巡防营兵丁、已经彻底废弃的盐场兵丁、工人名单等等一大堆的拼凑。

    如此证据确凿,无可辩驳,更有多幅“日寇亲摄杀人画面以留念”的ps照片佐证,将无耻的日军累累罪行钉死在耻辱柱上!

    报纸所到之处,全国主要城市一片哗然!战火已经烧到了本土之上,还造成如此大的伤亡,清廷上下那么多的官员和军队,都是干什么吃的?!

    而李鸿章以及朝廷重臣们却对另一件事感到震惊………杨氏居然率领一群团练民兵就杀伤那么多日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r1152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二三三章 各方谋算() 
没有切肤之痛,自以为活在太平盛世的大多数国人,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们会距离危险那么近。

    从五月开始爆发在高丽半岛的多次冲突,之后的连场战斗,甚至平壤攻防战、数次海战,大多数人都是一副看戏的心态来对待。在整个大清国民众的心里,我煌煌天朝上国是不会输给日本那种蕞尔小邦的。

    甚至开始时,大多数朝廷重臣居然以为日本只有几百万人口,士兵都凑不出几万人。即使是打赢了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哪怕杨浩通过《国闻报》公布日本的详情,一点点的讲述他们的残酷战争史,近几十年为了侵略而做的全体动员,各种准备。朝野之间,依旧是一副“杨氏不过危言耸听”的论调。

    现在,几乎所有重臣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还是斗倒李鸿章。

    之前的黄海大战惨胜,让他们感到十分的遗憾。而节节败退到鸭绿江口的清军积极备战,在他们看来获胜的几率超过大半。因此,哪怕翁同龢被整下去了,势力广大的清流帝党,依旧对全面战争动员不以为然,磨磨蹭蹭。

    然而就在这几天,日军居然突袭到了本国土地上!虽然绝大多数人照着地图都未必能找到那个名叫“日照”的小县城,却也因此而感受到了之前半年多时间都未曾有过的震动。

    日本人,真的是胆大包天啊!他们公然侵犯大清国的本土,这是要做反呐!

    满朝文武嘴头子上的“开战”第一次开始落实,但他们的着眼点,却根本没放在那些死难的平民身上。除了无可回避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上了个痛心疾首的折子之外,也就只有民间的一些人在议论,只有聚集在京城乃至四周准备明年会试的举子们在声讨。

    一天之内,全国各地写来的折子中,九成是在谴责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北洋海防之首,居然让区区日本纵兵犯境,可谓渎职。朝廷花了几千万弄大兵船养军队,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巡防营和北洋官兵浴血奋战的功劳,被他们轻描淡写的模糊过去。反过头来,却对杨氏以及沂州团练何以能够抵御进犯之敌,更杀伤过千的结果表示怀疑,不住的催促李秉衡派人前往调查核实。更有数不清的忠心耿耿之大清臣子,要求着实弄清楚杨氏所拥武力是否合法,沂州团练武备是否太过强大。

    诺大一个国家,对此的反应五花八门,却独独少了一种真正属于民族群体面对侵略战争的同仇敌忾。

    天津,北洋衙门。

    李经方面带激愤之色,脚步匆匆的冲进后堂,那举止失措的模样,让正拿着一叠子街头小报的李鸿章大为不悦,啪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多大年纪的人了,天塌下来也要镇定自若!”

    李经方浑身一颤,急忙停住,端庄仪容恭敬低头:“是,父亲教训的对。”

    “哼!”李鸿章瞪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不过手上的东西却也看不下去了。索性全都抛下,淡淡的问:“到底什么事,让你如此急三火四的?”

    李经方从袖子里掏出一摞便签,稍显激动的道:“父亲,您看看这些朝廷重臣,根本就不关心倭寇犯境、黎民遭难之事,全都处心积虑要借题发挥,让您下台!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列强都在坐看日人与我等一决生死。稍有不慎,便是国破家亡的下场!他们……竟然一点轻重都分不清,只知道内斗!”

    李鸿章淡淡一瞥那些便签,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从电报房抄录回来的。此外应该也有给朝廷的奏折摘录,这却是他一早就经营下的,随时能够把握朝廷动态的手段。任何人想要通过政治斗争把他搞掉,上给皇帝的折子内容基本没有秘密可言。

    对于朝中那群人的嘴脸,李鸿章比谁都清楚。仰起头来直视李经方:“你就为此着急上火?莫非以为这点子东西能伤到老夫的皮毛不成?”

    李经方摇摇头:“不是。儿子是气愤,他们根本都不关心此事之中隐藏的危机有多重大!英法德美俄诸国,都试图在此次战争中攫取对他们有利的利益,甚至不惜为此上下其手。《国闻报》数次阐述披露,他们也应该看得清楚了吧?可您看看,他们却只想着拆台,拖后腿,把打了胜仗的团练兵给收拾掉!简直,简直……。”

    他气愤的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李鸿章叹道:“你呀,还是历练不够。”

    站起身来,倒背双手在厅堂之中慢慢的来回踱了几圈,食中二指遥遥一点京城方向,悠然道:“你当他们看不清楚状况吗?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别忘了他们是一群什么人,清流嘛!只要有官做,能够名传天下,死几个平民百姓算什么?想当年打太平军打捻匪,死伤以千万计,整个南方都打得稀烂,一座座城池杀的精光。如今还不是四海升平?”

    李鸿章当年就是杀的人头滚滚才有了今天,心性刚硬,早已不为些许凡人动摇。能够挺立朝堂之上的那些家伙,又有哪一个不是历经无数明争暗斗,几番生死搏杀才冒出来的人尖子?

    “杨浩那小子与咱们走的近,几次三番襄助北洋,却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来孝敬那些清流。更屡次弄出些事端来动摇他们的君明臣贤之格局,甚至有倾覆大清正统的危害。如今却要登堂入室了,他们焉能放任不管?”

    李经方开始还没听明白,不过随后细细一想,恍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