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贡献,那怎么算都是一流了。就算比不上华为那些技术大牛,也算闯出一条新路来。
今天,他们又整出这么一个典型的项目来,把国家没心思、没能力的做得事情给做了,于情于理都要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的投资项目惠而不费,名声又好,充满教育意义(这一条很关键),自然要作为典型搞一搞。
中国的事情,只要领导一重视,立马就能草鸡变凤凰。更何况,杨浩在开馆之前,把能够邀请到、该邀请到的有关单位相关领导都给了消息,即便不能来的那些头头脑脑,也是充分感到了被尊重。如今上面有大领导给了指示,他们顺水推舟做个好人情,何乐不为?
结果就是,这边的揭幕式还没完成呢,各方面的重视消息已经传来许多次。临时被抓差来出息的领导们顿时心中大喜,原来的内里不爽和不耐烦一扫而空!
好家伙,误打误撞碰上了好事儿,这平白捞了一份政绩啊!
于是他们再看杨浩的眼神就柔和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不那么死板僵硬,更显得自然和煦,却让杨浩浑身发毛,暗暗嘀咕:“这什么情况?该不会是一帮老东西忽然转性了吧?”
随即得到消息弄明白怎么回事,登时有种说不出的古怪,没想到自己纯粹为了往乙位面倒腾技术和设备而搞出来的幌子,居然误打误撞的弄到这么个好名声?有点意思。
随着领导和工人、专家代表们纷纷转移阵地到了厂房区,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们看到了自己当年一起奋斗的老伙伴,不由眼泪婆娑,感慨万千!粗糙的老手颤抖的抚摸着斑驳破旧的机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天斗地的辉煌年代。
再看到铭牌上,触摸屏记录中,档案库资料里,昏黄的老照片,斑驳的录影中他们自己的画面,一个个的百感交集,又充满自豪。
谁不想名垂千古?谁不想自己的正面作为让后人铭记?而今,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杨浩的作为,必将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他们载入史册,刻入丰碑。这个人情,真真儿是大的不得了。
陪同的官僚们冷眼旁观众人的反应,不由暗自感慨:“姓杨的一家子真特么会做事啊!这么一来,老家伙们谁不得感念他的人情?不管杨家往哪里去,老家伙们遍及全国的门生故旧随便搭把手,都能让他们省下无数的麻烦。”
并且还有,通过如此形式皆好了数以百计的国字号大企业,大领导,又在国家层面挂上号了,谁想动一动他们都得好生思量。
网络上,随着一间间厂房的照片曝光,喧嚣不住的攀升。特别是他们惊讶的发现,这里真的有几百家基础工业的设施,还是那么的齐全,不算其中价值,也都为其中蕴藏的巨大工作量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里仅仅是几千人在整理资料,那么外面又有多少人在奔走收集联络转运?杨浩到底要为此付出多少,已经没法计算了。恐怕是,把他一家子赚的钱都砸进去也未必能够啊!
人家赚了钱都往外跑移民,他家却把所有钱都用来干正事儿,怎么能这样呢?
倒是有人开玩笑一样的说:“杨大少收集全了整套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直接带着穿越到一百年前,立马就能拉起一个超级工业强国啊!比起人家这大手笔,临高五百废什么的弱爆了!”
下方无数人捧哏:“楼主真相了!看来是得盯着杨大少,看他哪一天忽然不见了,肯定是去改变历史了。”
“杨大少威武!去的时候别忘了喊兄弟一声啊!准备这么齐全,不掺一脚多可惜!”
轰轰闹闹,又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杨浩看着网上消息笑而不语,你们差一点就猜到了真相啊!(。)xh118
第四二零章 席卷天下的序幕()
ps:ps:过渡章节,把一些东西都铺陈开来,下面进入激烈交锋。
以个人之力,要完成影响一个国家的革命,何其艰难。别的不说,只是工业化一样,就让杨浩一家子费尽心思。
在国内,除了间接控制的各种工厂,打着工业博物馆和出口非洲名义弄到的无数二手、老旧生产设备,并出重金组建许多个资料组整理完善图纸、生产工艺、管理规章、生产制度、使用说明之外,还收拢大量退休老工人组成设备安装调试顾问组,为乙位面制定工业布局,并照着拼凑起来一座座工厂,然后投影到乙位面去。
三年时间,杨浩也不过是勉强凑够了乙位面的山东、河北、山西三个省的工业基础,随后又扩展到东北和河南、江苏等地界儿,距离彻底完成基础工业建设,依旧遥遥无期。
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之后,乙位面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套路,粗略来说不外乎几个大步骤。
首先,以国术馆统辖的武林人物、镖师、大侠之类出身的骨干,与经过严格政审考核证明合格的青年士子学生为基干,组建数以百计的先遣工作组。结伴进入目标省份各个主要州府之中。
武林人物联系当地土豪大侠山贼绿林好汉之类的。摸清他们底细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选择其中较为正面的作为可团结的力量做思想工作,争取把他们转化为帮助力量。收集横行乡里为恶之辈的种种罪行证据,摸清他们的行动规律和巢穴地盘,留待清算。
青年士子们则打着士林的幌子结纳当地名流士绅,杰出俊才,一样先寻找可转化为同志者深交影响,同时调查取证官僚豪绅种种不法勾当,制作名单绘制地图。悄悄的积累合作力量。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同步对之前加入中国工商总会的工厂主、矿主联手调查评估,以确定这些人是否真心向政府靠拢。
之前,杨浩向国内各省扩散工商业时,便以利益为诱饵,吸引试图加入进来的那些人同时遵守制定的一应制度。无论厂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人福利待遇、工会制度的引入,都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那些只想自己赚钱,却把工人当成牛马牲口来使唤,当奴隶来糟蹋的企业主,要么被开革出去。要么被勒令整改。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还谈不上什么民族工业。一共没多少的工厂矿山多半掌握在官府手中。私人开采的那些数量极少不说。影响也不大。但无一例外的,这些厂矿之中都存在着拿人不当人的现状,出事故死人那都是寻常。最离谱的事情诸如在本世界时空发生的,徐建寅这位全国都数得着的工业天才,居然被暗算炸死!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混乱。
这时代的工厂矿主还是地主老财那一套作风,一方面不肯给工人良好的待遇,一方面却又拼命压榨他们的劳动力,最大限度攫取利益。
于是随处可以看到,每个工厂矿山之中的工人,十几岁二十来岁,一个个黑瘦呆滞的好像坟墓里爬出来的僵尸。他们每天吃着跟猪食一样的东西勉强果腹,基本不穿或者穿着最破的衣服劳作,走动起来如同机械木偶,摇摇晃晃仿佛一碰就可能栽倒不起来。
地主老财们不肯投入资金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更不肯投钱去改善劳动保障,矿井里经常透水瓦斯爆炸崩塌死人,工厂里经常出生产事故更是常见。他们除了变本加厉的惩罚工人之外,却不肯想想如何改善生产环境和工人待遇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思想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已经根深蒂固。天可怜见,从明朝到清朝五百年里,稻田麦田的产量始终没什么改观,甚至都比不上宋朝主动从东南亚引进占城稻那种改进生产力的作为。若不是在明末引进了土豆、地瓜、玉米等耐旱、高产作物,又在康雍乾时期大力推广,根本都不可能养活后来暴增的人口。
只不过,明朝打下的基础,清朝拿过来使用,造成昙花一现的所谓“盛世”。那之后官绅统治重新稳定,立即就恢复到明代中后期的封闭愚昧德行。
生产力是文明之根本,当工业兴起之时,注定了农业文明的没落。
洋务运动的兴起,也只是满清统治者被外敌逼迫下的一次应激性的反应,却并不是真正要搞国家工业化,所以几十年下来,影响范围依旧局限在沿海区区几个地方。广大的中国内陆,甚至是靠着沿海的省份地带,依然该咋样还咋样。
直到杨浩亲自大力推动工业化,先利诱一部分人由此而富裕起来,慢慢的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贪婪地主豪绅加入进来。
从一开始就为他们立下规矩,在购买引进杨氏提供的机器和技工,得到生产管理加工技术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其为首的工商总会定下的种种规章制度。在革命军控制的区域里,凡是不肯遵纪守法照规矩办事的人,抓的抓杀的杀,收拾一顿之后都老实了。另外绝大部分都在杨氏国营大企业的笼罩之下,根本没反抗的可能。
革命军暂时到不了的地方,必然会有大量的阳奉阴违。他们觉得杨浩一时半会够不到那里,便得逞一时是一时,把派去的工会代表和技术专家架空或者软禁。甚至还有打杀的。
这些血债。却都被潜伏在那里的情报人员给记在小本本上。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到处交通不便,陆路交通水平连现代的乡村公路都比不上。敢出远门的那必须是镖师之类的武装力量,另外多半只能推着独轮车或者两轮车。
如此条件下,沉重的工业设备根本运不下去。能够建工厂的,多半还是水路运输比较发达的地方。好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内河航运条件,这也使得三年间开办工厂的地界儿,已经通过长江、黄河等大航道,深入到山西、陕西、四川、湖南等绝大部分省份的主要州府城市。
文武工作队的首要目标就是这些城市。
在他们之后。是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革命军控制区,亲身经历土改之后种种好处的平民和小商小贩力量。他们文化水平低,社会影响力小,数量却很大。这些人至少有一年的参与工作经历,基本掌握了农村小区域土改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他们为基干,配合各省跑来当兵退役的革命军士兵,组成第二梯队返乡,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慢慢的影响动摇小范围。
别看这些人自身力量薄弱,回去后也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不敢高声,免得被地主士绅官僚给陷害整死。他们却能悄悄的绸缪。别忘了他们身后有着强大无比的杨氏革命军集团。
这些人名义上担当东面来的各种洋货、各种小生产设备、各种先进生产工艺的代理人,开设小店铺经营小工厂。一点一点的积攒力量,同时暗中扩散革命军的各种小道消息,发展吸引小市民阶层力量。
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台收音机,能够接听来自京城的全国广播。在这个时代,堪称神器一般的存在,仅仅是能够亲耳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都足够让参与进来的人按捺不住。
在短短时间里,全国各地主要省份州府郡县,到处都有悄悄聚在一起,竖起耳朵屏住呼吸倾听放低了音量广播的人群。那种情景,就好像本世界特殊时期收听敌台……。光明一点说,如同八十年代乡下刚开始出现电视机,不管谁家里只要有这玩意,一到晚上立即挤满了人头,甚至还能趴在墙头上隔着五六米看一个十二吋的黑白小屏幕——眼神真好啊!
清末的官僚地主土豪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