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电影并没有立刻向观众揭示答案,打出《暗战》的标题之后,画面转入了一家餐厅,汉克斯扮演的肖恩优哉游哉地边读报边吃早餐,镜头快速甩向餐厅的吧台,同样神色平静的安迪也在吃着早餐,同时抬头看着电视中的情景喜剧,目光中带着淡淡的不舍与留恋。
两位主角同时出现,观众们以为两人会在这家餐厅进行一场交锋,毕竟,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做《暗战》,但画面很快被再次切入了其他场景。
“我敢说,克鲁斯的这个场景肯定还会反复出现,这是导演设置的一个时间暗示,妮可,你注意到克鲁斯的神色了吗,他只有四个星期的生命,所以,无论是吃东西,喝水,还是看电视,他的神色中都充满了专注和留恋,似乎想要用剩余的四个星期时间将这世间一切的美好都镌刻到灵魂里,我敢说克鲁斯在结局里肯定会死掉。”旁边的乔治·诺森再次忍不住卖弄了起来。
妮可只是稍微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对方的话,眼睛依旧目不斜视地盯着银幕,女郎也开始慢慢进入剧情当中。
封锁线内,肖恩下了车,脚步匆忙地进入一辆警车当中,对由乔·佩西饰演的穿着督察长级别制服,外面套着防弹背心的警局长伊恩·斯派道“跟劫匪接触过了吗?”
伊恩目光闪烁“二十分钟谈过了。”
肖恩立刻挑起眉毛,惊讶地扭过头看向伊恩“你去谈的?你一定说你是洛杉矶中央区警局局长伊恩·斯派,三分钟之内缴械投降对不对?”
伊恩尴尬地地晃了晃脑袋,紧接着意识到肖恩现在是自己的下属,而不再是闻名遐迩的警队精英,于是梗起脖子将目光转向一旁,一副你能拿我怎么地的模样。
乔·佩西的这一段表现无论语言还是动作表情都非常有喜感,观众们脸上已经开始露出了微笑。
肖恩虽然有些无奈,还是让人播放了谈判录音。
一只手按下了播放键,乔·佩西声线特别的嗓音顿时传了出来。
“喂,我是洛杉矶中央区警局局长伊恩·斯派,你们已经被我团团包围了,三分钟之内缴械投降。”
肖恩摇着头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伊恩再次心虚地将目光转向车窗外。
录音中,劫匪提出了一系列条件,伊恩听到对方要防弹汽车,忍不住反驳道“你怎么不要直升飞机啊?”
听到这里的肖恩晃着脑袋狠狠地跺了跺脚,语气里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哎,你不懂就别胡说嘛!”
汉克斯和乔·佩西两人之前为观众营造的气氛也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伴随着肖恩抓狂的动作,听到这句台词之后,影院里第一次响起了观众的哄笑声。
果然,劫匪顺水推舟地改变了条件,将防弹汽车改成了直升飞机,肖恩只能连连叹气,要了一台对讲机独自进入银行,经过一系列言语和心理方面的交锋,肖恩顺利解决了这次人质危机,并且迫使内奸畏罪自杀。这一段艾瑞克虽然并没有对情节做出修改,但台词方面,却咨询过真正的谈判专家,因此显得更加合理和犀利,哪怕是专业人士,也不能再从这一段的言语交锋中跳出毛病来,当然,剧情时间也因此被拖长了几分钟,但这并不是问题,原本电影只有九十分钟,而在好莱坞,这种大制作大部分都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长,再加上台词设计的很巧妙,观众丝毫不会感受到这个情节的拖沓,反而能更加细致地诠释出肖恩这个男主角的优秀之处。
离开银行,肖恩向一家小吃店走去,买了一杯可乐和一只汉堡吃了起来,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头发稀少的老头带着诡异的微笑,举着相机将肖恩这一系列动作拍了下来。
老头的表情有些僵硬,但加上几乎同时出现的那标志性的神秘男声吟唱配乐,虽然大部分影迷还有些疑惑,但在场的专业影评人都猜出老头很可能是安迪假扮的。
果然,画面切入一个充满了计算机,伪装器材等高科技犯罪道具的房间,安迪将冲洗出来的肖恩在银行劫案现场的照片贴在了墙上。同时墙上还贴着另外一些诸如肖恩在swat(特殊武器与战斗小组)时的旧照,通过镜头在贴满照片和剪报的墙壁上扫过,观众也终于明白了肖恩的身份。
第298章 奥斯卡(下)()
这个年代,影评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电影公司的公关费和报纸杂志发表影评的稿费,当然,最顶级的影评人还会有其他类型的收入,诸如出书或者上电视节目之类的。
而乔治·诺森显然还不算最顶级的那一拨,不然《首映》杂志受到哥伦比亚的施压之后,也不会轻易地解雇乔治·诺森。
因为黑名单的缘故,电影公司再有新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乔治·诺森不但收不到一美分的公关费,连电影试映或者首映的邀请也不可能再收到了。不能参加试映或者首映,也就不可能再拿到超前于普通观众的第一手观影资料,报纸杂志对于已经上映电影的影评并不是太热切,因此连影评稿费收入也将大幅减少,两方面加起来,损失的收入就超过了原本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因此,被六大电影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就意味着乔治·诺森不可能再在影评人圈子里待下去,花费多年时间在圈子里营造的名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其实,作为一个混迹圈子多年的老油条,乔治·诺森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很多线是不能碰的,因此他之前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也在业内拥有了不小的名气,每年各种收入加起来甚至达到了令人艳羡的六位数。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春风得意,让乔治·诺森有些自以为是,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因此才连续发表了好几篇抨击《暗战》的文章,他原本只是因为觉得被妮可戏弄了,想要出口气,小小地报复一下对方,却没有想到自己远远地低估了那篇专业性十足的文章的‘影响力’,等反应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直接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周结束之后,或许因为那场风波,也可能是因为艾瑞克登上《索菲亚脱口秀》起到的宣传作用,第一周四个工作日内,《暗战》拿下了1600多万的票房,首周总票房达到了4300多万,比哥伦比亚在首周末票房出炉后做出的预计至少多出了三百万,这个数据让哥伦比亚信心十足。
而同时,随着《暗战》枪手质疑的澄清,事先商议好的‘话题营销’计划也开始启动,事件开启于几家娱乐报纸言辞激烈地对《暗战》中的植入广告进行抨击。
《三十多个植入广告,我们看的真的是电影吗?》
《双汤联手的广告大片,我们看的不是‘暗战’,是‘广告战’》
《艾瑞克·威廉姆斯植入广告的不归路!》
一系列非常吸引眼球的大标题直接将关于《暗战》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媒体的舆论经过质疑风波之后再次哗然,哥伦比亚也顺势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开始大力操纵舆论方向,将大部分媒体对这件事的评论口吻转向调侃姿态。
很快,《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观众调查报告,调查是哥伦比亚事先做好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刚刚从《暗战》播放厅出来的观众,内容是关于观众对《暗战》中广告的看法。
1000人的随机抽查当中,76%的观众没有感觉到电影中广告的存在,15%的人感觉到了广告的存在,但并不怎么在意,7%的观众表示对广告有些在意,而选择非常讨厌广告的只有寥寥的2%。
《洛杉矶时报》为了确保自己的公信力,还将整整一叠的抽查报告照片登载了版面上。
这篇报道几乎为《暗战》的植入广告事件定下了基调。
每当提起这件事,很多人都会觉得,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感觉到广告的存在,其实这也没什么,再加上哥伦比亚其他一些调侃类的枪手文章发表,公众的思维方向开始被调转。
随即,哥伦比亚也开始站出来澄清,表示电影中确实有一些植入广告,但并没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说的那么夸张。哥伦比亚又拿出刚刚发生的枪手质疑风波说事,表示这是竞争对手对《暗战》的恶意中伤。
随着舆论引导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暗战》中到底有什么广告产生了好奇之心,因为正如那项调查中显示的那样,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观影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暗战》中广告的存在。
等哥伦比亚的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开始操纵自身媒体对舆论风向进行扭转,引导公众厌恶《暗战》中的植入广告的时候,哥伦比亚直接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电影上映的第二个周末,也就是周六一大早,《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几分报纸同时刊载了哥伦比亚公司的一份声明。
“虽然根据调查,《暗战》中的植入广告并没有影响到广大影迷的观影感受,但为了感谢影迷的支持,经过电影制作和发行各方的沟通,我们还是决定将《暗战》中收到的200万美元植入广告费用回馈给广大影迷。自本声明发表之日起,观众可以用信件形式向以下地址寄送猜测的全部12个植入广告,我们将在电视节目直播当中,现场抽取200份全部正确的幸运观众,每人奖励10000美元的现金。”
随后,这则声明留下收信地址、截止日期以及诸如每个公民id只限一封信件,反复投递作废之类的反刷限制。
一瞬间,整个美国的媒体再次哗然,即使很多观众,也忍不住反应过来,这是明目张胆的炒作行为啊。
但即使发现了这一点,也阻挡不住很多观众的热情,毕竟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对于很多美国家庭来说,10000美元算是一笔巨款了。反正放假期间大家本来就有看电影的习惯,看什么不是看啊,如果看完电影,花几十美分弄个信封将心里的猜测邮寄出去,就可能获得10000美元的大奖,何乐而不为。而且,200人的中奖数目,看起来几率还是相当大的。
这种声明发出的第二天,很多播放《暗战》的电影院都直接出现了爆满情况,发表声明当天,《暗战》就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当日票房,而周日的票房也达到了1100万,再加上周五的800多万美元票房,《暗战》第二个周末三天总票房达到了3200万,奇迹地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实现了将近20%的票房逆跌,也是这个暑期档唯一一部出现票房逆跌的电影。
而第二周七天过后,《暗战》再次拿到4900多万的次周票房,总票房已经达到了9200万。
相比起来,上映五周,票房已经开始疲软的《捉鬼敢死队2》到现在也只拿到了9000万美元出头的票房,而《蝙蝠侠》受到了《暗战》风潮的影响,第四周票房再次下跌44%,只拿到了1600万美元的票房,虽然累计票房达到了1亿6800万,但《蝙蝠侠》接下来的上映周内,票房如果再次出现40%左右的跌幅,票房就只能保持在千万级以内,而以《暗战》的票房走势,每周数千万的票房数据还可能保持三到四周,最终这个暑期档的票房冠军花落谁家还真的很难说。
这一结果,让很多电影公司都看得有些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