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大明国的局势,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外戚的力量虽然没有正式显现出来,但本质上,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堂。这对于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朱勉心中自语,他感到自己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做皇帝难,做能够独掌乾坤的皇帝更难!”
“孙儿绝不会让您失望的!”朱勉拍了拍胸脯,向徐氏保证道,“皇祖母您放心,这一次孙儿会自有分寸的!”
“哀家等着!”
此时此刻,深夜降临,月上中天,朱勉问安完毕后,便是离开了慈宁宫。这一番交谈,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徐家的恐怖,那是隐藏中的威胁,比之朝堂党争更加可怕。
“定王朱洵曾经说过,十七年前,先帝爷是靠着太皇太后的帮助,才登上皇位的。看样子,抽个空,得去宗人府一趟,看一看这个定王朱洵,说不定能够套出一些关于徐家的一些内幕来!”
朱勉已然明白,徐氏背后的徐家,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自由废立皇帝的权力,这让他如坐针毡。
这一夜,朱勉在后怕中进入了梦乡,直至次日,三声鸡叫后,方才醒来。
今日的早朝,比之以往,格外的热闹。朱勉上朝,众人行礼,金銮殿上方才安静了下来。
“俗话说得好,这谁要是遇见了奇异之事,就会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朱勉接受朝拜之后,便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入朝堂中,“昨儿个朕微服出巡,便是遇到了这么一件奇异事情:高参,你那小儿子高虬到底是要杀朕还是要羞辱朕呢?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你这个父亲有没有什么过错啊?”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便是议论了起来,而高参则更是脸色变得惨白,连忙从自己的座椅上起来,跪在地上磕头道:“臣下知罪,臣之幼子,年幼无知,不知皇上微服,方才说出了那番羞辱皇尊的话!臣祈请皇上,念在老臣年事已高,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万望饶恕他的性命!臣愿意为此而被罢官免职,回家养老,终生不仕!”
“那照你这么说,如果朕不是皇帝,而是个平民百姓,高虬就能肆意羞辱,甚至是打杀?更何况,当时张生全已经表明朕的身份,他仍然下了手,要不是孙伯雅之子孙世宁出手相救,恐怕今儿个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朕了,而是别的王爷!”朱勉一改往日温和的神色,言语之中带着威严,嗓门也提高了几度,但旋即缓和了下来,“这一件事,列位臣工,你们怎么看?”
听着朱勉如此威严的声响,众臣心中一惊。他们对于昨日朱勉微服出巡的事情,早已经知晓,而且高虬与朱勉言语冲突,直至最后高虬想要破釜沉舟要斩杀朱勉的事情也清清楚楚。
对于这一件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到底要不要治罪高虬,要判定一个怎样的罪过。然而,说到根上,那就是要不要处置高参!
毕竟,朱勉已然说过,子不教,父之过,这就是将众臣对高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高参的身上。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大臣,也都是心知肚明的,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会不会连累到高参,而不是高虬的如何惩罚问题。
“启禀皇上,根据《大明律》规定,任何人言语侮辱皇尊,都属于大逆不道的举动,依律当凌迟处死;任何人企图刺杀天子,都属于悖逆造反的行为,依律当诛灭九族!所以,这一件事,应当以律法为基本来对高参高中堂治罪:诛其九族!”
第23章 引蛇出洞(二)()
说出此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刑部尚书包义。很显然,他这是依照律法来办事,几乎无人能够反驳。一时之间,朝堂中陷入了某种诡异的氛围里,寂静的落针可闻。
“哦?但朕听说过,不知者不罪的这个情形啊!言语侮辱,确实是在不知道朕的身份情况下发生的,这对于寻常人来说,高虬这个少爷侮辱其人,最正常不过的了,也不算什么大罪,更不会牵连到他的家人。”
朱勉咳嗽了一身,走到了包义身边,脸上的严肃逐渐放松了下来,他像是在为高虬开脱一般。
“尽管后来知道了朕的身份,仍然决定要刺杀朕,这一点朕倒是想明白了。朕贵为天子,手握处理生死的大权,他恐怕想到了,若是不杀朕,朕必杀他这一点。如此看来,倒像是一个莽撞之后的应激反应,人之常情嘛!”
“但这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诸位大臣也应该明白,高参啊,你这家风,是真的不好。”
这是朱勉第二次提到“子不教,父之过”的言语,一下子,众多大臣便是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跪在地上的高参,已然明白,这一件事到头来还是引到了自己的头上,现在商议的,恐怕就是对自己的处罚了。
“启禀皇上,高中堂乃是先帝密旨所确立的四大辅臣之一,万不能轻易处罚啊!”
朱勉话音落下,便是见到一名青年模样的人走出,像是在为高参辩解着什么。朱勉循声望去,心中便是有了大概,此人是吏部左侍郎鲁星声,必然属于高参一党。
“臣认为,家风不良,乃是身为人父的高中堂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这仅仅是家事而已。皇上不如降下恩典,以宽为本,选派合适的大臣,去往高府替代高中堂好好教化高虬!”
又是一人走出队列,拱手劝谏,朱勉望去,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此人是工部尚书严力,而且此人说话之时,眼神也直勾勾的盯着高参,就像是那见了人的狗一样,不断摇曳尾巴。
此时,朱勉心中也已经有了数,这个严力,必然是高参一党的。
“皇上,子不教,父之过,高虬犯下滔天大罪,高参身为父亲,自然也要承担责任。臣,恳请皇上免除高参辅政大臣之职!”
这话是公孙庆国说出口的,朱勉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之前的种种事情,他已经看得出来,这个公孙庆国目标是要挤进辅臣的位置中去,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朱勉听着他们的言语,心中计算着,便是发现整个朝堂上,有五分之一的人,支持不处理高参;另有五分之三的人处于中间派,认为处理也行,不处理也可以;至于剩下的五分之一,则是坚持严肃处理,甚至是要将高参诛灭九族才行。
此时此刻,朱勉已然对朝堂上的党争,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几位辅政大臣,你们怎么看!”直至最后,朱勉方才询问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三人也都不曾说过一句话,“长者为尊,唐浩你先说!”
唐浩的眉头早就皱了起来,此时听见朱勉叫他,方才松了下来,起身道:“这一件事,想必皇上心中有数了,臣不敢多做评判!”
朱勉闻言,不由得暗骂起来,这个唐浩真是个老狐狸,竟然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不光光朱勉有这么个想法,就是跪在地上的高参也在心中咒骂着唐浩。
“集思广益才行!”朱勉不想多说什么,也敷衍了两句,打着哈哈,“慕容烈,你说呢!”
“罢职免官,永不录用!“
好狠的心,亏我高参曾经帮过你。慕容烈的话音刚落,高参心中便是不住的暗骂起来,他与慕容烈之间有着些许交情,此时此刻正指望着这笔交情能够为自己说上几句好话,谁曾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这无疑是一盆冷水,狠狠的浇在了高参的心头上。
“臣附议!”
曹攸更是干脆,短短的三个字,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朱勉闻言,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去,慕容烈与曹攸,明显是在落井下石,而唐浩压根就是不想去管这件事,如此看来,这四大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角,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事实上,当众多大臣为高参进行辩解着的时候,朱勉的引蛇出洞,便是宣告成功了。至于辅政大臣们的态度,朱勉已经不在乎,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明白,四个辅政大臣之间,实际上是各怀鬼胎,谁都想独揽朝政。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攸和慕容烈,会说出那般近似于落井下石的言语来。
“经过诸位大臣们这么一说,朕的心中也大概有了个数。”朱勉回到自己的龙椅上,“不过呢,朕这里要另外说一件事,这有过的人要处罚,有功的人则是要表扬,张生全宣太后懿旨。”
“奉旨昭告天下,即日起,孙世宁敕封为四品带刀侍卫,随侍皇帝左右!”
张生全话音落下,便是有人手提官刀,大踏步走入金銮殿,那便是孙世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着孙世宁出现,众多大臣心中虽然觉得有些怪异,但毕竟是太后懿旨,也只得连声恭贺。
孙世宁跪拜之后,朱勉便是摆了摆手,示意孙世宁站到自己的身边,旋即继续说道:“好了,现在来谈一谈朕对高虬一事的想法。”
“如同诸位大臣所知,高虬确实犯了忌讳,但又的确是符合不知者不罪的状况,再者又是被孙世宁打的半死半活了。这么着吧,将他发配宁远充军如何?”
朱勉此言一出,众人便是明白过来,这个高虬和高参,恐怕是死罪可饶,活罪难逃。此时此刻,并没有人为高虬去求情,包括高参自己。
所有人都似乎明白过来,眼前的少年天子朱勉,其真实的目标,恐怕是要杜绝高参有亲人在朝为官,以至于形成任人唯亲的局面。毕竟,高参的幼子高虬,也是参加了今年的秋试,若是成绩上好,将来怎么着都可能入朝为官。要不然也不会将高虬弄到宁远充军!
众人虽然如此猜测着,但却并没有明白朱勉的真正心思,此时朱勉的心情极好,他扫视了一番众人的神色,便是继续说道:“至于高参,朕认为,你作为父亲的,却没有尽到父亲教育孩子的职责,理当跟随高虬一道充军,于军中好好教诲于他。”
“但是,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朕的言下之意很简单,这一件事也是在你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发生的,朕和高虬之间,就如同两个小孩子打架一般,若是因为这一件事,而将你罢官免职,岂不是让世人说朕不明事理?高爱卿,朕不会加罪于你的,列位臣工也不要多说什么了,这军营之中的教育,会让高虬懂得什么是忠君爱国。”
“更何况,将你和你最小的儿子分开,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惩罚了。此外,朕还有一点,既然这朝堂上离不开你高爱卿半分,不如这么着,即日起你就住进瑞华宫,于宫中亲自教导朕如何治理国家,朕也会叫进奏院的陈安,把户部、吏部等相关的奏章送到那里去!”
朱勉的这一番话刚一出口,众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心中旋即恍然大悟,这个少年天子,真是好狠的心!
原来,所有的言语,都是为了最后的那一件事做铺垫——宣召高参入住瑞华宫。
众人皆知,进了瑞华宫,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权力拱手相让了,那里只是大明国皇帝,集中处理所有政事的地方,外人未经宣召,不得擅入!
第24章 权谋()
从表面上来看,朱勉口口声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不惩罚高参,甚至是给高参类似于帝师的极高地位,让其入住瑞华宫,但正是因为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高参来说,却是一种严酷的处罚。
试问,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