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祭明-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听包大人这么说的话,那想必是朝堂上,有人在那个时候扣押了相关奏章!”晋州的几名官员做出了猜测,“包大人,不如发廷寄去往京城,询问个究竟,也好给我们个答复啊!”

    “我这就发廷寄,兵部的这笔钱,到底是进了谁的腰包,户部到底有没有发放这笔钱,还是说张冠李戴,借助兵部的名义,克扣户部国库的存银,这件事必须要弄清楚!”

    包义的心中产生了想法,以他多年办案的经验,这背后牵扯的人和事,恐怕会出乎意料。

    “我再呆上几天,等廷寄来了以后,就去河东省驻地晋阳府问个清楚。”

    当日,包义的廷寄,便是从晋州发出,一路向东,进了京城,已然是半个月之后的七月三日。

    从登基到现在,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朱勉除了坐朝听政以外,便是要努力读书,学习各种皇帝应该遵守的礼节。这期间,晋州春旱引发的三万两赈银的事情,在朝堂上虽然产生了激烈争吵,但谁也拿不出证据,去证明这三万两赈银被人克扣贪污。

    户部走了账,可地方却没见着银子,这一件事到底怎样,身为皇帝的朱勉,看在眼里,不免也有些糊涂起来。更为可气的是,曹攸竟然称病,闭门不朝,朱勉也是拿他没办法。

    “银子虽然不是曹攸贪污的,但肯定和他脱不了关系。”朱勉心中这么想着,抬脚进入了金銮殿,晋州发来的廷寄已经到了,“上朝,议事!”

第6章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 
如往常一样,曹攸再次称病,未曾上朝。这一点,让朱勉心中很不爽,这个曹攸,根本就没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众臣朝奏完,唐浩、高参、慕容烈三位辅政大臣做出决断后,方才轮到包义自晋州发来的廷寄。

    “臣包义据实上奏:本年六月十八日,核查晋州账目,其中以兵部名义发来银子三万两,后被河东省各司收回,这一笔钱未曾入户部账册。另有去岁相关奏报,未曾批复,或言为人所扣押。”

    唐浩捧着廷寄,站起身来,将包义的廷寄,高声念出。

    “户部发出赈银三万两,晋州没有收到;而晋州又是莫名其妙的收到兵部发出的三万两,却被河东省各司收回。这一件事,兵部有什么说法没有?”高参琢磨了一下,“兵部的银子,都是拿来给国防用的,一笔钱有一笔钱的用处!”

    朱勉听得真切,他心中也理顺了这件事。晋州没有拿到赈银,算是宁祯皇帝时期的事情,但宁祯皇帝已经病逝,既然自己登基了,就得自己拿主意了。朱勉思考了一下,心知有人扣押奏折,想必是害怕赈银挪用之事泄露,后来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却以兵部的名义去走账。

    这之中的手段,并不算高明,但目的却是很明显,掩盖赈银被挪用的事实,这都是发生在朱勉未曾登基的时间里。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赈银的挪用,还是被人捅到了朝堂上。

    “高大人,不妨查一查有没有被扣押的奏折。”

    朱勉第一次发出了属于自己想法的声音,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只要查到去年是谁扣押奏折的,从这方面入手的话,会有有很高的可能性,查出赈银三万两到底是谁克扣贪污的。

    “皇上,进奏院每年年底都会焚烧批阅过的奏折,恐怕……”

    “不,高参你记错了。进奏院中被批阅过的奏折,的确是每年销毁一次,但去年的没有销毁。朕记得去年年底,先皇因为病重而下令当年的奏折存档起来,以便后续查阅,对国库存银做统计。”

    看着朱勉那了如指掌的样子,高参忽然觉得,眼前的少年天子朱勉,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这几个辅政大臣一般。

    “唐浩,你说!”

    朱勉将目光移向了坐在椅子上的唐浩,唐浩有所察觉,便是站起身来:“进奏院十三司司正,三十九笔帖,通通到金銮殿前玉阶上集中,给我核查去年入冬以来三个月的奏章奏折!”

    此时,众多朝臣的脸色发生了些许变化,甚至是有人小声议论了起来。

    “是谁这么大胆,敢扣押地方官府的奏章?这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的赈银,克扣贪污之人必遭天谴!”

    “话不能这么说,这地方官距离朝堂那么远,他们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人举报,朝堂基本难以知晓。还好公孙大人发现了,不然国库存银平白无故少了三万两,虽然是个小数目,但却是一个州府的赈银啊!”

    半个时辰后,进奏院的众人集中完成,唐浩正要抬脚出去监督核查奏章,却是被朱勉的话打断:“慢,唐浩,朕与你一道去看看这进奏院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扣押这等要命奏章!”

    朱勉说完,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走下龙座,往金銮殿门外走去,众臣见此,便是紧随其后。

    “皇上,微臣有罪!”还未踏出殿门,众人就见得进奏院中打头的院正陈安,突然大踏步走出,跪在地上,“半个时辰前,微臣在箱子底下发现了这封奏折,拆开来一看,正是谕旨上所说的晋州赈银凭空消失一事。”

    “是谁扣押的?”

    “笔帖太监张二,因为害怕被治罪,已经自缢身亡!微臣未能提前察觉,请陛下降罪!”

    朱勉走出殿门,望着手捧奏折的陈安,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从陈安的话中,他已经听得出来,这不是什么意外,而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太监张二故意为之。现在,东窗事发,张二为了避免引来背后之人的报复,也只能自缢身亡。这样子,朝廷上也就无法从他的口中挖出背后之人了。

    他又是看了看随身的三名辅政大臣的神色,一个个皆是皱起眉头,明面看上去对这件事很关心的样子,但在朱勉的眼里,不过是做样子罢了。

    “罪不罪的,朕姑且不说,先把奏折呈上来吧!”

    “臣公孙宽据实上奏:宁祯十六年十二月三日,户部赈银未到,拟于本月五日暂用兵部银三万两以替赈银,购买州府仓粮,未及晋阳府晋王以修筑城防为名收回。臣公孙宽叩首,祈请上速拨赈银,以解晋州仓粮之急!”唐浩上前,从陈安的手中接过那封奏章,“皇上,这是去年十二月三日的奏章,可户部账册上,十二月二日,赈银已经运送到晋州了啊!”

    “十二月二日,兵部的银子,户部的赈银,以及十二月三日的奏章,晋王朱桂。”朱勉的牙缝里蹦出了几个相应的关键词,“朕年幼,还不能下旨,也做不出什么好的决断。唐浩、慕容烈、高参以及诸位大臣,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皇上,河东省晋阳府是晋王的封地,坊间传闻晋王在河东省大肆开采煤矿,高价售卖,聚集了大量的不义之财。从这一点上看来,是不是晋王贿赂了朝廷上的某些官员,巧设名目,将那三万两的户部赈银,转为兵部银两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公孙庆国此时走了出来,身为户部尚书,他有责任将这一件事弄明白。

    “公孙大人,晋王乃是先皇敕封的河东省旱灾督赈官,清正廉洁,怎么可能会贪污挪用赈银呢?”朝臣中有一人走出,“再说了,现在兵部还未确认是否有那一笔三万两的银子,倘若有,那就说明这一件事是巧合罢了!”

    “那么那些传闻是哪里来的?”公孙庆国脸色一黑,“再说了,兵部的银子,原本就来自于户部,现在兵部没有对这件事表态,很明显的是在默认,他们不曾发放三万两的国防专用银子。”

    “最重要的一点,户部账册上记录的很明显,去年兵部的年初预算为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一千两百万两用于长城的修缮,余下四百万两作为购置兵器、募集兵员所用。年底结算下来,的确超支了两百万两,但超支的部分,没有一笔是发往河东省作为巩固城防所用的,更不用说是发往晋州的了!”

    公孙庆国说了一堆话,那人一听,脸色就变得惨白起来。朱勉自然也是听得明白,这兵部的三万两白银,恐怕就是户部的那三万两赈银,而挪用赈银的背后之人十有八九就是晋王朱桂了!

    赈银挪用一事,显然是即将水落石出!

第7章 广施恩义() 
毕竟,不论是传闻,还是说现在公孙庆国的分析,矛头都已经是直指朱桂了。监守自盗,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那这件事,跟曹攸有关系吗?”朱勉似是想到了什么,“公孙庆国,上次朝会中,你可是说有奏折弹劾曹攸挪用赈银的,你可找出证据了吗?”

    尽管曹攸上次朝会中并未给朱勉面子,但朱勉心中所想,在自己的班底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这样的权臣最好尽可能的能用则用,关键时刻还得稍微维护一下才行。

    否则的话,一个权臣倒了台,又上来一个,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皇上,这一件事,若是没有曹攸的参与,很难实现。晋王远在河东省,一年到头,来到朝廷的次数,也不过是三五次而已。但他与曹攸之间的关系,却是极好的。曹攸,来自于河东省晋阳府,传闻幼年的时候,得到过晋王的资助……”

    “仅仅凭借这样的传闻,你就能断定,身为辅政大臣的曹攸,就参与了三万赈银被挪用这件事?”

    朱勉怀疑的言语,打断了公孙庆国。公孙庆国闻言,立刻闭上了嘴,单单凭借一个传闻,就去指责朝中大臣参与了赈银挪用一事,很明显是在用莫须有的方法去给人定罪。

    “不过,话又说回来,公孙庆国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朕年幼,诸位年长,唐浩,你们三位辅政大臣拟旨吧!”

    “这……”

    诸多大臣听着朱勉的这些话,神色之上,不免有些怪异起来,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少年天子说出来的。言语之中,成熟的气息已然明显,帝王驾驭臣子的方法,也已然悄无声息的展现了出来。

    先否定了公孙庆国,后又对其进行了肯定,这让人的心中一惊一乍,飘忽不定中,自己的思维就已经在跟着小皇帝的走了。这个小皇帝脾气与性格,实在是让人难以把握。

    好在,少年皇帝并未掌权,这要是到了十八岁亲政,谁也无法判断,自己会面临怎样一个君主。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万一遇到了个将帝王之术玩弄得炉火纯青的皇帝,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霉运。

    朱勉自然是不知道众多大臣心中的想法,但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来看,显然是对自己刚刚所说的,表现出了一定的赞同。这,自然是朱勉想要的结果。

    自己虽然没有亲政,但自己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要不然坐朝听政,只听不说,有什么用?

    唐浩沉思了一会,再和高参、慕容烈商议了一番后,最终做出了决定,上前奏道:“发往晋州刑部尚书的廷寄,臣拟旨如下:兵部银两实为户部赈银,乃是有人假借兵部之名发往晋州的,令包义入晋王府,查缴督赈账目,回来速报。”

    “另有谕旨:曹攸克勤克俭,与此事无关,着赏银五百,旨到即行,速归朝堂。”

    “另有谕旨:陈安身为进奏院院正,驭下不严,致使晋州奏折被扣押,着罚俸半年,廷杖二十!”

    “退朝吧!”

    朱勉听完辅政大臣拟的旨意后,挥了挥手,示意早朝可以散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