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杜若点点头:“我们姐们早就说了,府门外的事情我们不管,既然没让人杀进来,府里的内奸有全被抓了起来,也算是虚惊一场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毛若苓却是不依不饶:“哼,是不是想考验考验我们几个会不会背叛你啊?”

    感谢书友大明永历皇帝投出的月票,感谢书友心若何方的打赏,谢谢支持!

    (本章完)

第710章 皇商() 
程孝廉一脸苦色:“夫人真是冤枉我了,再给我几个胆子我也不敢考验你们,况且若是连你们都要怀疑,在这世上活着还有什么意思。【。aiyoushenm】”

    闻杜若笑了一声:“好了好了,知道你心里有我们,若苓mèi mèi跟你开玩笑的,城中刚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去平定呢,不要把时间都耗在这里了。”

    这一天,成都府三个三品大员,十七个三品以下朝廷命官挂印封金,自垂悬梁,他们的家眷也都远遁乡下。

    本来孔夫子的意思是谋反作乱就是诛九族的大罪,这些人的家眷也不能放过,程孝廉却拒绝了这个建议,这些人不论如何,在大明城里的过程中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明初立可没有什么祖宗遗泽之说,这些人能做到三品大员,对大明是有一定贡献的,也许他们是一时糊涂,举家离开成都府就好了,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当然也有几个六七品的小官听说了这些事之后,找了自己的兄弟顶替自己吊死,准备偷梁换柱免去一死,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锦衣卫的不懈努力下,这些人家里算得上鸡犬不留了。

    程孝廉的想法很简单,犯了错就得承担错误的后果,若是连这点都不敢承受,那就只能加倍偿还了。

    一天的时间,朝廷那些参与齐王叛乱的官员都被清理干净了,接下来就是那些商家了,可以说要是没有这些商家,齐王未必能够成这么大的气候。

    不过因为朝廷任命了陶家成为大明唯一的皇商,那些人心怀不满想要推翻程孝廉也是无可厚非的。

    对于这些家族,程孝廉的惩处是家产全部收缴国库,把当代家主斩杀,其余不问。但是陶家可得好好敲打一番了,朝廷给了你家这么多便利,真到了朝廷碰到事的时候,不光帮不了朝廷,你们家里还跟着添乱。

    而通过这件事,程孝廉也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永远斗不过一群人,哪怕是这个人再强,也会被一群人耗死,最好的仿佛是把一群人里面的大多数人变成自己人,也就是成为第二个成都商堂,这样的话地位就稳定多了。

    训斥陶家的同时,朝廷发布了一条政令,皇商人数稀少,朝廷深感能力有限,有意选拔皇商六家,请成都府有志商户准备参与皇商选拔。

    可以这么说,以前的时候成都府陶家完全可以横着走,他们要做茶叶生意,别人就不能做茶叶生意,别的不说,人家茶叶不用交那十取一的商税,在价格上就有天然的优势,你怎么和人家竞争?

    大明的商税是程孝廉亲自定的,洪武年间定下的商税是三十取一,也就是商人赚三十两银子,要交一两银子的税。但是后来商税名存实亡,有本事的商人打通了关系根本不用交税,没本事的商人根本赚不到多少银子,商税交不交对国库来说影响不大。

    程孝廉定下的商税虽然听起来很高,但是交了商税之后,官府不会再用别的名目要银子,交够了一定数额的商税,连直系亲属的田税都不用交了,总的来说商户们还能接受。

    所以听闻朝廷招揽皇商,那些家族全都准备好了全部家底准备争一个皇商,想到这里这些人就万分庆幸,当初其他家族的人拉着他们做这不要命的买卖,他们当机立断就给拒绝了,自古民不与官斗,若是他们做了就有被抄家灭族的危险,若是不做,生意再差家族的资本最少还能让他们耗个几十年,就不信家族一直会被压制。

    现在看来他们算是赌对了,朝廷不但是制裁了那些参与叛乱的家族,连陶家也被牵连了,不过这在所有人看来也是活该,你陶家都是大明第一的皇商了,出了事不保自己的主子,反而去抱别的大腿,被主子嫌弃也是活该。

    陶蠡听到了这个消息在家中无奈地苦笑不已,当初自己赌上了家族才换来的陶家在大明一家独大的地位,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弟弟和叔父们给败光了。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谨记谨记。”

    想到这里他恍然大悟,一个人吃肉容易让人嫉恨,既然不能一个人吃了,那就必须要拿到这伙吃肉人里面领头的位置,这样陶家才会安稳。

    想到这里陶蠡立刻喊了一声:“准备轿子,我要去一趟皇上的府邸。”

    府里的老管家听到这话吓了一跳:“老爷,万万不可,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又有了把柄在人家手中,人家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是了。”

    陶蠡笑了一声:“你放心吧,我不是去争论咱们陶家大明第一皇商这回事的,这些事情我心里都有数。”

    老管家一看自家老爷还算是清醒,赶紧安排人准备轿子:“老爷,见了皇上一定要认错,咱们家门不幸出了那几个败类,万万不能再依仗以前的功劳提什么不该有的条件了,现在陶家已经很好了。”

    陶蠡点点头:“丰叔,你就放心吧,我心里都有数。”

    轿子到了程孝廉的府门前却吃了闭门羹:“皇上说了,陶家的人来了不见。”

    陶蠡苦笑一声:“打道回府,明天再来。”

    如此过了三日,程孝廉终于接见了陶蠡。一见程孝廉,陶蠡赶紧跪在地上:“草民叩见皇上。”

    程孝廉笑了一声:“都是老熟人了,还用这些虚礼做什么,站起来说话。”

    陶蠡一边站起来心中一边腹诽:“都是老熟人了又何必刁难我这么多天。”

    程孝廉也不是故意刁难他,一开始对成都府商户的情况不了解,那个时候可不能见陶蠡,万一处置不好,就得落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皇上,按照咱们之前的约定,陶家是大明的唯一皇上,怎么前两日听闻朝廷又开始招募新的皇商了呢?”

    程孝廉故作生气的样子:“你们确实是大明的唯一皇商,可是你看看你们是怎么汇报朕的?成都府出了乱子,第一个跳出来响应的竟然是陶家的人,若不是看在以前的情分上,朕非得把陶家抄家灭族不成!”

    感谢书友心若何方的打赏,谢谢支持。

    本章完

第711章 备战() 
陶蠡当然不可能站出来和程孝廉争辩陶家究竟是不是第一个跳出来响应的,总之陶家响应了,这就足够了。

    “皇上,我们陶家当初是抵上了全家性命才换来的大明皇商的地位,就这么收回去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程孝廉皱了皱眉头:“朕可没说要收回去,只是陶家不可能再一家独大了,对你们不好,对朝廷也不好。”

    陶蠡点点头:“这样的话我没有意见,我们陶家必须是皇商里面最大的一份。”

    程孝廉点点头:“皇商的份额,你们陶家拿两成,其他人均分八成。”

    陶蠡目的达到了,准备回家,程孝廉看了他一眼:“你可要记住了,这次陶家作乱你没有作为,朕收回了八成的份额,若是下一次再出了这种事,你再没有作为,陶家也许就要和那些家族一般消失在成都的地界上了。”

    “皇上尽管放心,这一次朝廷帮助陶家除去了那些渣滓,以后陶家再也不会做对不起朝廷的事情了。”

    陶蠡离开了这里,程孝廉这才幽幽地叹了口气,前来沏茶的闻杜若愣了一下:“这是怎么了,又唉声叹气的?”

    “以陶蠡的本事,陶翀根本就翻不起风浪来,但是为了大权独掌,他宁肯借刀杀人也不愿意把他的亲生弟弟拦回去,你说这人心有多恐怖?”

    闻杜若呵呵笑了一声:“大家族的争斗都是刀刀见血的,人家不是说了么,前生结仇,这一辈子才会投在大家族做亲生兄弟。”

    程孝廉挠了挠头:“我得赶紧教育教育我儿子,千万不能养出两个怪物来。”

    成都府的叛乱事件来的让人猝不及防,平定的过程称得上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按功行赏,首功自然是夺回城门的杨墨,若是程孝廉这一次没有赶回来,他就是成都府最大的功臣。程孝廉他们当初进城用的是孔夫子的文书,完全没有惊动他,所以他不可能事先知道程孝廉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杨墨加封成都卫指挥使,官居三品,负责成都府的守卫工作,如今成都府在大明的地位,他也就是大明京卫指挥使司一般的重要角色,一时间成为大明炙手可热的人物。

    四川巡抚罗森带着他的徒弟韩岳整个战事都没有出现,却暗中说服了南城门的守军,若是程孝廉迟半个时辰出现,他们必定能够大放异彩。

    对于罗森的诚心办事,程孝廉也乐意接受,有这个老狐狸掌控后方,成都府绝对乱不起来,后方的粮草军械也有保障了。

    罗森加封太子少保,韩岳担任詹事府洗马,对他们师徒都有了封赏,至于其他暗中出力的人,那些叛乱的人全都被清空了,留下了这么多官职全都补上去就是了。

    这一次连环拳是程孝廉、杨有财、陈承安和孔夫子四个人定下的,其他的人全都蒙在鼓里,所谓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忠臣,该考验的都考验出来了,也就定下了成都府一个安稳的后方。

    又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时间来到了康熙十六年,孔夫子他们有预料,程孝廉不会在成都府久待了,他虽然已经称帝,但是根本不是能够在后方坐等成果的人,若不是因为三位夫人生孩子,也许当初他根本不会从湖广撤回来。如今孩子已经大了,后方也没什么事了,他自然要再次投奔战场之上。

    按照历史的轨迹,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是左支右绌了,再有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衡州病死,五年之后康熙彻底平定三藩之乱。

    不过这个时候历史已经错位了,吴三桂虽然病的不轻,但是始终不肯驾鹤西去,据说已经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了,看过的人说按照他那个精气神还能再活个三五年,而这个时候夏国相和胡国柱已经彻底接过了他的兵权,历史上形势太过严峻,胡国柱又不肯屈服于夏国相之下,导致吴三桂还没死,胡国柱已经是离心离德,吴三桂一死立刻和夏国相分道扬镳。

    这一世便不同了,自从与李本深的斗争中,胡国柱已经意识到,只有跟着夏国相走才有肉吃,况且现在的天下大势谁都看得明白,无论是谁一两年之间都不可能统一天下,既然如此他胡国柱也不着急让夏国相先过过瘾。

    而大周和大清在江南的交战也成为了一团泥潭,现在无论是谁陷进去,基本上全都出不来了。战事打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拼士卒的武勇,而是拼实力的深厚了,吴三桂雄踞西南多年,加之从大明山海关一路打到云南,家底十分丰厚。满清倾国之力也不容小觑,只是各地狼烟四起,他们的实力大大受损,若不是立国之初多尔衮敛来无数财宝,只怕现在已经难以支撑了。

    大明灭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