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明命令李铁柱带一连协助刘黑子的机枪排堵住指挥部内的鬼子,自己带两个连由卡车开道冲向失去防守的军火库。
十二辆载重卡车轰轰隆隆疾驰,没有了碉堡工事掩护,散落在仓库前顽抗的鬼子和伤兵被一辆接一辆的卡车车轮辗得鬼哭狼嚎,漏网之鱼则成了蜂拥而至的猛虎队战士刺刀下的人肉靶子。
山蒲大队长起初从了望口看到从猛虎队阵地中冲出两辆卡车,还冷笑支那人太过愚蠢,居然妄想用汽车撞垮碉堡,真是自不量力。随着两声巨响,守护军火库的两座碉堡被炸塌,相隔几百米远的指挥部里的地面也感到了晃动,他才感到大事不好,非常震惊猛虎队的指挥者竟然想出了如此恐怖的进攻方法。在自己的管区内军列被劫,军火库再失守,项上人头绝对难保。他不甘心自己的生命就这么走到了尽头,辉煌的战地生涯就此终结,决定组织敢死队,孤注一掷,夺回军火库,重创敌人。敢死队以前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曾给他带来过意外的惊喜,让部队起死回生。他祈祷,天皇保佑,但愿这次也不令人失望。
指挥部处的碉堡门被打开,从门口前赴后继涌出一群鬼子,以自己人尸体作为掩体,冒着枪林弹雨,用各种枪支,掷弹筒面对面朝猛虎队发起攻击。碉堡枪口的轻重机枪仍在咆哮,门口又涌出这么一群亡命之徒反攻,鬼子火力剧增。
掷弹筒有机枪克星之称。鬼子近距离的精准抛射立即给猛虎队造成了伤亡,刘黑子的机枪排的两挺轻机枪被炸毁,五名机枪手身受重伤,一挺重机枪被炸成了零件,正副射手的身体被炸飞,李铁柱的一连也倒下了十几名战士。
李明组织所有机枪对准冲锋的鬼子扫射,命令一个连的战士抵近敌军投出一百多枚手榴弹,终于把冲出碉堡的的鬼子全部射杀,炸翻。
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日军指挥部碉堡内一阵嗷嗷大叫,又冲出五十名左右鬼子敢死队员,全部打着赤膊,带着用“千人针”布带围成的头箍,身上绑满烈性炸药,端着上了刺刀的长长的三八大盖,唱着哀乐似的日本国歌“君之代”日本国歌君之代与中国哀乐“葬礼进行曲”的曲调很是相近,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皇军万岁!”口号,象走火入魔的邪教徒,不顾生死直往猛虎队阵地闯。
“千人针”布带二战时曾在日本风行一时,是迷信的日本妇女为上前线的军人丈夫准备的所谓“吉祥物”与“平安符”。当时日本车站、码头常可见到这样一幕风景:表情凄凉悲壮的妇女手拿布带针线,虔诚地祈求路人在布带上缝上一针,人越多越好。取“千人针,千里行,千里归”的吉祥寓意。上战场的鬼子常拿“千人针”布带当作头箍,腰带用,给自己壮胆。笔者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见到过橱窗内展出的“千人针”布带实物,有上年纪的大叔形容那窄窄的布带说,很象旧时女人使用的月经带。
日本人是一个比较团结、重武士道精神、迷信,崇拜天皇的民族,受军国主义思想熏陶的士兵在战场上大部分悍不畏死,士气亢奋,视死如归,他们以战死沙场后灵位安置在靖国神社受到国人祭拜为荣。侵华战场上两军相峙不下时经常有日军“敢死队”现身,以自杀方式血拼来重创中国军队。
李明一面指挥抢运军火,一面用望远镜观察战场。见鬼子敢死队现身顿生警觉,如让这些身绑烈性炸药的亡命之徒靠近,部队将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创。他马上命令把从军火库中刚搬出的十几挺轻重机枪架在卡车车顶上,居高临下朝敢死队扫射,并把所剩的十几枚迫击炮炮弹全部砸了进去。
五十四.两军恶战()
令山蒲大队长没有料到的是,日军敢死队这次遇到了一支同样不怕死、且战斗力更为强悍的部队。敌人越嚣张越能激起斗志,抗日猛虎队战士看到日军敢死队出现毫无惧意,反而象猎人发现野兽般兴奋,怒吼着一窝蜂涌上前与敌人面对面对射,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立即冲上来补位,没有一个后退的,日军敢死队被堵得寸步难行。
抗日猛虎队几十挺轻重机枪疯狂咆哮着,凶猛而精准的火力在鬼子身前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火墙。此时,千人针头箍与天照大神起不了丝毫保护作用,鬼子敢死队员在密集的弹雨和迫击炮、掷弹筒的轰击下纷纷惨叫倒地,身上绑的烈性炸药发生殉爆,巨大的冲击波把死伤的和没死伤的鬼子齐齐炸得肢体破碎,血肉横飞,千人针头箍伴着这群侵华日寇魂归千里之外异乡的泥土。
五十几名日军敢死队员的血肉之躯在和抗日猛虎队铁与火的较量中不堪一击,看着敢死队员全部“玉碎”,站在了望窗口的山蒲大队长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他关上房门,缓缓转身扒开衣服,松了皮带,双膝跪地,露出肥胖的肚皮,朝自己高高举起了军刀。一阵眩晕袭来,令他有些意识模糊。他闭上眼睛,仿佛觉得南京城内被自己砍掉的中国战俘与百姓的人头齐齐呲牙咧嘴涌来,督使他把军刀深深刺入自己腹中。内脏破裂,污血从伤口汨汨流出,一条肮脏的生命从世上抹去。
江海龙给李明发来急电,从军统处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司令部派了两个机动大队和虎山镇一个中队的鬼子赶赴车站增援,命他带领部队压送物资火速返回驻地。
堵住日军指挥部的鬼子反扑后,李明指挥战士冲进军火库,搬运军火,按照队长指令多装弹药,因为弹药是易耗品,越多越好。尽管刘黑子营劫鬼子军列会得到大批军火,但抗日猛虎队已扩大到上千人,以后部队还要发展,军火装备越多才越有底气。十二辆大卡和两辆吉普装满后,他又安排在仓库内及部分日军尸体下布好诡雷,这才依依不舍地朝未完全般空的军火库望了几眼,组织队伍有秩序撤退。
长官切腹自尽,龟缩在指挥部碉堡内不到两个小队的鬼子还有部分已伤残,看着浩浩荡荡的抗日猛虎队满载而归,无心也无力追赶,敌人未继续进攻已是万幸。
虎山镇的鬼子增援步兵中队先是遭到地雷轰炸,后又遭遇小股敌军骚扰,磕磕绊绊终于到达车站时,抗日猛虎队已撤得无影无踪。数小时后一个机动大队的日军也气势汹汹地赶到车站,此时各处仓库一片破烂,断墙残垣上还冒着青烟,地上横七竖八倒满皇军战士尸体。军火库被炸塌的碉堡处和指挥部门前破碎的躯体与四散的断肢残臂惨不忍睹。
指挥部碉堡内幸存的鬼子如获大赦冲出大门,见到援军象见到隔世的亲人,悲愤地描述,声泪俱下地诉说战况的惨烈,以及山蒲大队长的以身殉国。
鬼子清查仓库内未运走的军火和搬运尸体时触动诡雷引发爆炸,又死伤了二十几人。机动大队麻原太郎大队长气急败坏破口大骂:“卑痞的之那人!”
军火库的大门上猛虎队还别出心裁留下一张用日语写的“收条”,那是李明的杰作。上书:“感谢贵军慷慨相赠,请放心我们决不会浪费这些军火,一定全部用来好好招待皇军!——抗日猛虎队。”麻原太郎看着几乎搬运一空的大型军火库,头皮一阵发麻。
麻原太郎毕业于日军士官学校,与山蒲大队长是校友,望着山蒲惨死的尸体不免兔死狐悲,哀从心来。他恭敬地脱帽朝死尸三鞠躬,扬言道:“山蒲君,请安息吧,我一定会为你报仇,让猛虎队统统死啦死啦地!”
几年以后,麻原太郎吃尽抗日猛虎队的苦头,部下几乎全部战死,这支中国军队让他这个帝国士官学校的高材生既痛恨又敬佩。他有幸负伤成为战俘后,提出的唯一要求竟是要见抗日猛虎队队长一面。
五十五.日本诊所()
大战将至,抗日猛虎队队长江海龙白天在家心系多处,颇有些坐立不安。今晚是他的大手笔,部队几乎要全体出动,破坏铁路,抢劫军列,夜袭车站,捣毁残害过无数中国战俘与平民百姓的鬼子野战医院,任何环节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把全部计划和所有能考虑到的细节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喃喃自语道:“计划应该是完美无瑕的,能不能如愿以偿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他到周军处落实了皇协军是否摆平一事,再次敲定了军统配合环节,仍放不下心。又叫上警卫排长周大山,准备去野战医院附近再观察一遭。
两人才走了百把米远,看见前面一群鬼子正在搜查盘问过往的青壮年男人。周大山紧张地把手伸进裤兜,被江海龙拦住。自皇协军汪大队长遭人暗算后,这样的情形已持续了几天,今天在路上设的卡还算少的。
皇协军汪大队长之死,鬼子起初认为是各地纷纷冒出的“抗日锄奸队”所为,宪兵队查了几天没查出个名堂。请来的“特高课”专家听了情况汇报,看了厚厚的资料汇编,仔细验尸后分析:此案应该是仇杀,而且是熟人所为。因为全副武装的汪老大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身上留有女人的口红痕迹。杀他不是用的专用武器,象是随手找来的什么钝器。杀人者似乎对他恨之入骨,脑袋几乎完全被敲碎,不象是国民党军统锄奸队的专业人作案手法。如果是贫穷的中共游击队所为,他们决不会把汪老大的武器弹药留下。加之经过调查,汪老大平素好色霸道,树敌不少,暗地里想要他命的大有人在。由此推出结论:这是一桩支那人为女色争风吃醋而引发的仇杀案。
副大队长黎洪进入鬼子重点调查范围,客观上看,大队长之死,副手是既得利者,有作案动机。但鬼子发现,黎洪当日既没有作案时间,又有不在现场的铁证,和汪老大还是把兄弟,平时对汪大队长的家人亦关爱有加,为人义气,淡泊功利。嫌疑排除,黎洪升为黄协军代理大队长。
结论一下,鬼子对小镇的排查由紧变松,近两天的设卡盘查象是例行公事与笼络人心,让黄协军觉得皇军对其足够重视。
江海龙为避免和盘查的鬼子节外生枝,转身进入街旁一家规模中等,挂着日文牌匾“西医诊所”的店面内,他觉得,日本人总不会查到自己同胞这里吧。日本老板深鞠躬招呼来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哈依,我是医生柳生静一,请问两位是。。。。。。”
江海龙看着柳生静一,觉得有点儿面熟,仿佛在哪儿见过,把他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江海龙记忆力惊人,一时竟然想不出何时见过此人。
柳生静一,男,30来岁,长得象白面书生,清秀俊逸。周大山惊异这一脸书卷气的日本医生和狂妄浮躁的日本军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江海龙和周大山身材魁梧,貌似打得老虎死,当然不能装作是来看病的。江海龙用流利的日语说:“鄙人姓江,和你是同行,现改做药材生意,前来此地考察行情,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指着周大山道:“这位是我的助手。”
听到乡音,柳生静一的眼睛一亮,问:“江桑学的是西医还是中医?”
江海龙回答:“大学学的是西医,毕业后又自学了中医,中西医都略知一二。在咱们中国,现在老百姓更相信中医。”
柳生静一颇有感触地点头。不胜寂寞的他第一次在古镇见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西医同行,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