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来真的是你呀-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斯年呵呵一笑,说“侯爷说笑了,选送多少才子入京,这可不是斯年说了算的。”

    崇文书院的文试,由武修能主持。武修能打着“平衡各地教育水平”的旗号,把崇文书院的招生名额平均划拨,士人才子辈出的江南,竟然与几乎没有人的幽州,名额一样的多。

    我嗤之以鼻的说“是啊,侯爷总是喜欢明白人故意说糊涂话。不过,这名额要多了也没有用,这崇文书院,就算是进的来,那也得出的去才行。”。

第二百六十九章 交易() 
崇文书院是帝国最高的选拔人才的地方,从崇文书院出来的人做了官,就像镀了一层金边,青云直上。很多世家大族,高官勋戚,就以各种途径,将子女送入崇文书院,以至于崇文书院的人才质量,有了下滑的趋势。是以朝廷制定了崇文书院严进严出政策,期间,每年都会淘汰考核最末位的那个。想从崇文书院里出来去做官,更是必须能通过严格的考核。

    因而我讥嘲的对武修成说“滥竽充数的人,在崇文书院可是混不下去的。就算进来了,也得灰溜溜的再回去,平白的耽搁别人的前程不说,要是太离谱了,说不定举荐人都会有干系的。武侯爷手里那么多的名额,可要拿稳了!”

    武修成哈哈笑起来,说“多谢公主帮修成想到了,修成一直觉得心中惶恐却不得要领,却原来症结在这里。家兄原是希望边陲之地能像江南那样多些明理之人,却忽视了国家开设崇文书院的目的。修成想,既然如此,不如把修成手里的名额,让与江南道一半,公主以为如何?”

    我疑惑的望着他,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周斯年插嘴笑着说“武侯爷这般盛情,斯年如果推辞,那就显得矫情了,只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不知侯爷有什么需要我们夫妇效劳的地方吗?”

    武修成笑道“国公说哪里话?你我同在辰王府当差的情义,还不够修成这顺水人情吗?”他拍拍周斯年的胳膊,感慨说“国公啊,可还记得当年咱们兄弟在辰王府时,到那张员外的酒楼吃蜜唧吗?修成到现在还怀念那个味道啊。”

    “蜜唧?”我奇怪的问,“什么东西?怎么咱们上次去张家酒楼,你没有点这个菜?”

    武修成哈哈笑起来,说“修成想点这个菜,又怕把公主真的吃的呕吐了,那岂不是修成的罪过?不过,国公当年,可是最喜欢吃这个”

    他看看周斯年,周斯年笑而不语。武修成接着说“这蜜唧呢?也叫“三吱儿”,就是把刚出生的小老鼠一盘,要活的,配上调料一盘,用筷子夹住活老鼠,小老鼠会“吱儿”的叫一声,这是第一吱儿收到调料里时,鼠又会“吱儿”一声,这是第二吱儿当放入口中时,老鼠发出最后一“吱儿”,一共三吱儿。”

    我咧咧嘴,心里发毛,装着看外面的比武,不再理他们。周斯年摆摆手笑道“当年之事,侯爷还是不要再提,这个菜本身也没什么味道特别的,只是享受那种生杀予夺,弱肉强食的快乐而已,公主不会明白,倒是平白的让她嫌恶我们。”

    武修成笑着说“是啊,公主生来就是金枝玉叶,怎么会明白咱们这些曾为鱼肉之人的苦处呢?国公自然明白修成为何事有求国公与公主,还望国公能劝说公主,修成感激不尽。”

    周斯年看看我,我知道他在看我,也明白武修成想说什么,却心中不忿,故意装着不知道,奇怪的问“武侯爷想说什么,直接说与胜蓝听不好么?这么吞吞吐吐的,倒是让胜蓝费解了,胜蓝是个笨女人,听不懂你这哑迷的。”

    我心里轻蔑的暗想,敢做却连说出口的勇气都没有吗?这心还是不够黑。

    周斯年拍拍我的手,对武修成说“修成,胜蓝虽是个至情至性的人,但事情的利害还是很明白的,你放心就是了。”他笑眯眯的看着武修成,“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有机会再去番城,我请你吃蜜唧。”

    武修成哈哈大笑“好!一言为定。”

    我白了一眼周斯年,我本就没有向皇上告发武修成的意思,这两个人,一个做贼心虚,一个是趁机牟利。真是对他们这交易不齿的很。

    武修成看看我,又关切的问“听说公主的育婴堂发生了命案,里面还牵涉了人口拐卖,这就是胡闹了,人是公主养大的,公主让他们去哪里,做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他们本就是公主的人,何来买卖一说?我与那大理寺卿还是有交情的,不知能否为公主效劳?”

    我心道,看来这武修成担心几个考试名额筹码不够,又来再添筹码了。怕份量不够,还夹枪带棒的。也是,崇文书院的考试名额,说破天也是公事,少两个多两个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他不一样,他杀了皇帝的姐姐,又若无其事的娶了皇帝的妹妹若被李朝宗嫌恶,可是身家性命攸关。

    周斯年说“那几个管事,草菅人命,已经在大理寺监狱畏罪自杀。育婴堂先暂时关一段时间,好好整顿一下。至于人口买卖,却是一场误会。

    这些孤儿,虽然由公主出钱抚养长大,公主做的是善事,不是豢养家奴。可做善事不是把他们养大扔出去就不管了,总要让他们学点养活自己的本事,让他们安居乐业,不然,这些人岂不成了国家的不安定分子?那样的话,可是好心办坏事了。我们安排这些孤儿去做学徒,有工钱,有文书,清清白白。”

    武修成说“既如此,那当然甚好。这个法子,倒是可以让各处的善堂都学习学习的。”

    这样,在是接下来的崇文书院的考试里,江南道共六人被选入崇文书院,幽州两人。育婴堂的案子,也就此结案,不再提起。交换条件,是朝凤姑母的死因。武修成说的没有错,朝凤姑母做了那样的事,已经超出了李朝宗的忍耐范围,他不杀朝凤公主,她也活不了了。只是,如果李朝宗知道动手的人是武修成,他心中的那腔悲痛,总要有个出口。

    “想不到,咱们无意中看到的秘密,能让武修成这么惊慌,”我说,“其实他要是死不认账,咱们还是没有办法对他怎样的。”

    周斯年笑道“他是个聪明人,不会和你闹到那一步,他知道,以皇上对我们的信任,只要我们稍稍在皇上面前提起,他就万劫不复。”。

第二百七十章 偏安江南() 
转眼间八年过去,京中的局势越来越不那么乐观,上次周斯年发现有人暗中毒害李朝宗后,虽然及时调整了药方,但李朝宗的身体却是已经有亏了的,被这样来回的一折腾,虽然没有性命之忧,身体却垮了下来,锐气也大不如前。到如今大有控制不了局面的势头。

    顺安王李胜安,在朝中以武修能兄弟为首的辰王府旧部的支持下,开始锋芒毕露的和太子李胜弘就皇位开始了角逐。武修成在北方,打着“抗拒契丹”的幌子,兼并了北方各路军阀李俊茂和李胜贤哥俩则拥有镇安军与羽林军两支军队,坐镇京畿,以李朝宗代言人自居,站在了胜弘这一边。

    本该成为李胜弘最坚强后盾的周斯年,自第一年回京述职,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朝中局面越来越乱,周斯年在江南则是轻徭薄税,鼓励农耕,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富国强兵,和周边邻居搞好关系。将江南牢不可破的掌握在手里,俨然成为南方的独立王国。也是因为如此,他就越是不能去京城。

    他对武氏兄弟也是尽可能的避让,对京城的生意采取紧锁的政策,大力往外发展,发展海上贸易,东自高丽,西到大食,甚至通过海上与契丹也建立了贸易关系。更是在蜀地和大义宁国分别设立了会馆。

    与岭南道接壤的大长和国,后来成为大天兴国,如今又成了大义宁国,现在由杨利贞的妻族控制着,大义宁国本身力量薄弱,现在有杨利贞与杨翕的关系,与岭南道一直保持着一种安全距离,井水不犯河水。

    自从李朝宗身体欠佳,青蝉武院与崇文书院竟再也没有开科取士。政权掌握在大官僚大军阀手里,武院与书院在他们眼里,是他们任用自己人的一块绊脚石。是以江南最后选送的文武十人,是江南最后一批入朝为官者。

    周斯年以朝廷不再公开取士为由,在江南自己开设文武试,不再接受朝廷委派官员。李朝宗虽然没有精力管理朝政,却对朝中局势心知肚明,对周斯年此举睁只眼闭只眼,其他朝廷大员,只要江南不插手朝政,不插手储君之争,每年还在缴纳钱粮,他们就暗自庆幸了。

    周斯年并不管自己选送朝廷的这十人的去留,一切都是自愿,这十人的父母兄弟都在江南,有了这根线,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无论飞多远,跃多高,总归是要回来的。

    此时的金素衣已经成为羽林军统领李胜贤帐下数得着的人物,阿宾从青蝉武院学成后,意欲返回江南。金素衣接到我的信,听说芮尤宾曾经是我的卫队长,就格外加以关照。不过,李俊茂与李胜贤对青蝉武院培养的这批武进士非常重视,北地连年打仗,军官越来越缺。他们需要这批训练有素的年轻人来充实自己的军队。

    阿宾想回江南,是违背世家大族子弟不得回原籍做官的规定的,像刘思源,郭槐与石景阳,他们由于属于四大家族里的人,还是武进士,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回原籍的,所以,刘思源与郭槐,被分到羽林军,石景阳则去了镇安军就职。可芮家在江南虽然论实力算得上是大家族了,可毕竟不像另外四大家族那样惹眼,是以阿宾要回江南,就相对比较容易。

    我在给金素衣的信里,不仅请她给阿宾帮忙回江南,还请她在合适的时候,托合适的人,把云遥从宫里接出来,让阿宾一并带回江南。

    可金素衣传回的信里,却说现在帝后都不拦着云遥出宫回江南,但云遥自己不肯出宫,帝后也无计可施,总不能把她赶出皇宫。金素衣信里说,现在云遥处境很尴尬,她也很着急,可她作为羽林军将领,总不好把宫里的国公小姐打晕带走。

    京城的生意回缩后,周斯年把老许调往蜀地,只留下一条专门的驿路,以供传递信息之用。自此,太阳城等于放弃了战乱中的北地,只剩下宫里的云遥。因为有李朝宗的宠溺,这个姑娘不知道危险将至,对周斯年屡次三番的致信告诫置若罔闻,派人去接也不肯回江南。

    据京城的眼线报称,李朝宗现在基本不上朝,在公共场所的露面次数越来越少,不知道是病了,还是其他原因。宫中传来的消息,却是李朝宗身体欠佳不愿再操心前朝之事,每日只在后宫,与云遥厮守在一起。

    云遥今年十六岁了,胜弘也有十五岁,可宫中却没有为太子大婚的消息。悠悠每年都会来信,可她的每一封来信,都透着对云遥的不满。并且说,因云遥太任性,所以胜弘不喜欢云遥,婚事不着急办。话里话外,竟有责怪周斯年不出手帮胜弘之意。

    周斯年看了悠悠的信,嗤之以鼻“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一个糊涂女人,外加一个纨绔儿子,他们配让我出手吗?如果不是因为云遥,我也支持胜安做皇帝。云遥一个女孩子,任性能任性到哪里去?胜弘不喜欢她,就一定是她的错吗?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们把女儿接回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