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重生汉末,她依然外强中干好在,她有宝物傍身好在,老爹也穿过来了好在,还有一个呆萌、腹黑,愿意宠着她的他海棠表示,恩,有人撑腰,有人疼的滋味就是好……简介无能,坑品保证,绝不弃坑,打滚卖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评……各种求……
://55056
阅读最新章节()
“小妹,想啥呢?快,进城了……”好不容易见到了城池,这一世的大哥海诚很是兴奋,几乎是奔跑着往前冲的。一转头,却见小妹站在一边一动不动的发呆,这可急坏了一心急着进城的海诚。
于是,他赶紧又跑回来,拉着还在胡思乱想的海棠跟上阿爹他们。阿爹手里只有八金没有零钱,出门在外,财不露白,金子不敢拿出来,所以阿爹就将还剩下差不多三斤的大米拿出两斤作为一家八口的进城费交给了守城的士卒。
收了东西,守城的士卒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很快就让他们进去了。
第一次亲眼见到真实的古代的城池,说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进城一路走来,城里倒是挺热闹,道路两边的各种铺子都在开门做生意,道路两边还有一些卖水果、卖手工艺品、卖小吃食等小玩意的小摊小贩在路边摆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
“阿爹,我们要去哪?”四岁的小弟海松是个活泼好动的,他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地方,此时被阿爹抱在怀里四下里张望,眼睛一眨不眨的,生怕漏了什么好看的没见到。
“是啊,阿爹,我们今晚要住哪里?”这一路过来,海棠已经跟这个身体磨合的很好,除了时不时会想念前世疼**她的老爸,反而现在这个亲情浓郁,兄弟姐妹多的海家让她更加喜欢。
虽然身体还小,但是内里却是个成年人的海棠,在经过了进城初始的好奇后,就把目光放到了旁边的一家铁匠铺子,想着等安定下来要打些兵器放在身边防身。
米刚刚交了进城费,已经只剩下不到一斤了(期间海棠又借着神仙的名义拿过几次粮食出来,不过都不多每次都是几十斤谷米加上一些水果),本来海棠想要再跟“神仙”拿一些,但是阿爹、二叔包括阿娘、二婶都不同意,说是救急不救穷,“神仙”能够一路救济他们到宛城已经不错了,做人不能得寸进尺,要知足……就是那八金也是海棠说是神仙高兴赏下的,阿爹才收下的,不过也是耳提面命的对海棠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什么不能不劳而获,不能忘恩负义啥的。
“棠儿莫担心,阿爹有力气,我们先找了房子住下,然后阿爹就去找一份工作,等有了钱,给棠儿买糖吃……”海柱一边打量宛城这个城池,思量着是不是找个人问问哪里有卖房子或者租房子,一边安慰女儿。
“阿爹(大伯)我也要……”听说有糖吃,四岁的海松和六岁的堂妹海雪立马嚷嚷上了。
“好好,都有,等大伯做工领了钱,就给你们买……”阿爹怀里抱着海松,另一手摸了摸二弟怀里的侄女海雪,柔声哄道。
一家人又在城里走了一会儿,阿爹见身边几人都累了,就到附近的当铺先拿出一金兑换了一万大钱,然后到旁边的成衣店,给大小都买了两身换洗衣服,花了近一贯钱(一千文钱)。之后一家八口就进了对面的一家客栈,叫了一桌子好菜,众人一顿胡吃海喝。
吃饱喝足,阿爹让二叔带着几个小的在客栈里休息,他自己则带着大哥,在客栈掌柜的指引下,去找了专门给人介绍房子的中人。
古代中人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他们几个孩子累了一路,在客栈里睡了一觉醒来,阿爹他们就回来了。房子已经买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四合院,加上中介费什么的,花了八贯大钱,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平安巷。
四合院不大,布置也很简单,和海棠上辈子住的豪华别墅根本没有可比性,不过海棠却很喜欢,喜欢这种家的味道。
四合院有正房三间,刚好阿爹阿娘一间,二叔二婶一间,剩下一间留作会客之用。两边分别有两间厢房,大哥海诚带着小弟海松一间,海棠带着妹妹海雪一间,剩下的两间,一间作为厨房,另一间做杂物间,放些杂物刚刚好。
院子里有一口井,听说是上一任房主嫌弃出门打水太费事,自己掏腰包花钱打下的。
此外,院子角落里还有两颗枣树,这时候已经七零八落的挂着足有拇指大小的青枣。
四合院位置不错,前面临街,他们可以把前面三间租出去或者自己做点小本生意都可以。
总的说来,这次买房子,海棠觉得买的很值……
有了栖身之所,日子有了奔头,家里的气氛慢慢就活了。
因为手里还有七金,阿爹就和二叔、阿娘商量着买些地,毕竟他们是农家子弟出生。可是海棠却大力反对,开什么玩笑,种地?种地能赚几个钱?眼瞅着这黄巾起义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去买地,这不是眼睁睁的把钱往水里扔吗?
当然,海棠年纪还小,又是个女孩子实在没什么话语权,好在二叔也不同意买地。
二叔倒不是知道两年后就要发生黄巾起义,而是私心里,他还想回去,回幽州。毕竟当初他们出来只是因为连年干旱庄稼青黄不接,实在过不下去了。要是过两年,年景好了,他们肯定还是要回去的,在这里要是买了地,还怎么回去?最终一家人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买十亩地,种了粮食自家吃,以后要是回幽州了,地卖掉就行了。
另外,将院子前面的三间临街的房子装饰一下,收拾出来做点小生意,具体做什么众人也想好了,就开个家常菜馆。大厨也是现成的,就是阿娘,听大哥说,想当年,阿娘那做饭的手艺,可是附近十里八乡都赞的,就连县里的大户人家做宴席,也会请阿娘去做菜……
二婶给阿娘帮忙打下手,几个小的也能帮帮忙,做些轻松活计。至于二叔,一路上海棠都在教几个小的算术,老实人二叔倒也跟着学了一些,最起码收钱什么的是不会错了,所以二叔可以做跑堂,忙的时候还能帮着收收钱,而账房当然就是我们的海棠大小姐了。阿爹也在店里帮忙,闲的时候,还可以指导指导家里几个孩子的武艺。
这天,闲来无事,铺子里装修的也差不多了,海柱就带着几个整天吵吵着要出去玩的孩子上了街,准备采购些开店用的物品。
到了杂货铺子,海柱进去买佐料,交代海诚和海棠看好两个小的,先在外面玩会儿,他买好东西就出来……
哪知阿爹这边刚离开,就听到前面有人喊什么大户程家招护卫,月钱五百文。几个孩子还小,听到有热闹可看,一个劲的往前凑。海棠被小妹海雪拉着使了吃奶的力气往前挤,海棠原本不想过去,可是看着几个孩子跃跃欲试的样子,她又不忍心拒绝。
抬眼见海诚虽然使劲往前冲,却还不忘把小弟护在怀里,海棠也就任由小妹拉着她往前挤了,几小挤到前面一看果然是在招护卫,而且当场考校武功。
**********
阡陌新坑,坑品保证啊,欢迎跳坑……
第一章 穿越汉末()
趴在阿爹海柱宽阔却精瘦、咯人的背上,海棠艰难的将眼睛睁开一条细缝,失神的打量着四周陌生的一切,远处青黄相接的绵延山脉,近处干裂的农田以及因为干旱缺水而枯死在田里的秧苗,以及身边衣衫褴褛、瘦弱的走几步就要歇一歇,仿佛一不小心就要背过气去却依然相互搀扶着、坚持着朝前迈进的家人。
这一切都刺激着着海棠原本就不是很健壮的神经,她穿越了,离开了已经没有了老爹的二十一世纪,到了这汉末。不是阎王答应她的康乾盛世,也不是黑白无常索取贿赂时所说的大富之家,那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爬出来的鬼老头所说的“宝贝”更是不知所踪……她娘的,那么多收了她贿赂的大鬼小鬼也就孟婆收了钱办了事,没有拿去她前世的记忆……呜呜,老爹,果然,没了你,海棠真的是啥啥都不行啊。
前世,末世文中流行一句话,吐着吐着就习惯,换到海棠这里就成了趴着趴着就习惯了。
确实是趴着趴着就习惯了,海棠已经穿过来三天了,这三天基本上除了解决生理问题,她都趴在阿爹的背上。因为身体虚弱,且好几天没有吃食,她已经走不动路了,应该说海家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走的动路了,大家都是靠着一股不能放弃的意志在撑着。
这三天,海棠睡睡醒醒,因为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她已经知道这里是东汉末年,今年是光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82年,距离规模宏大的黄巾起义还有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虽然感觉很想死过去,但是还是无奈的接受了现实),也知道了这身体的身份。
原身也叫海棠,和她同名,现在只有8岁,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长得瘦瘦小小的,看着还没有现代五六岁的女娃娃大。海家祖籍幽州,靠近乌桓,因为幽州兵事频繁,经常受乌桓、鲜卑侵扰,加上这几年,年年干旱,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无奈之下,身为家中长子的阿爹在祖父、祖母过世后,就带着二叔一家三口,以及他们一家五口举家逃难。
海家历来子嗣单薄,也没什么亲眷,所以逃难前大家只商定向南走,毕竟南方多水,干旱应该没有北方那么严重,粮食也应该多些。可是一路走来才发现,他们想的太理所当然了。
汉末的这次干旱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原,外出逃难的也不只他们一家。而且越往南似乎难民越多,这让海家上下越发的心里没谱。更加严峻的是,因为逃难的人太多,一路上找不到吃的,他们一家已经有两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如果,如果明天之前再找不到吃的,他们一家八口人恐怕就都得饿死了……
又是一阵死一般的沉寂之后(因为没有吃的,众人也只是低头走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周围很是安静,只有大家埋头走路的沙沙声),海棠只听身后“砰”的一声响……
“阿娘?”
“孩儿她娘?”
“大嫂?”
“当家的,我,我走不动了……”海棠娘张氏终于因为体力不支,加上怀里还抱着早就走不动的4岁小儿子海松倒头栽倒在地上。好在因为母性的本能,在她摔倒的瞬间将小儿子护在了怀里,所以并没有伤到海松,只是吓的不轻。
“孩儿他娘,你要撑着啊,咱还有诚儿(海棠十一岁的大哥)、棠儿、松儿(海棠年仅四岁的小弟弟)呢。你走了我和孩子们可怎么办啊?”海棠的阿爹、阿娘素来恩**,成亲十几年了从没红过脸,两人这么多年来,一路扶持着走到现在,看到自己的妻子摔倒在路边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阿爹连背上的海棠都顾不得了,慌忙跑过去把妻子抱在怀里。而海棠则因为阿爹慌乱间没有意识到背上还有个女儿,从阿爹的背上滑落了下来,摔在路上,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海棠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漂亮的庄园里,庄园很大,中间是收拾的很齐整的农田,农田里有七八块已经种上了蔬菜、庄稼。海棠好奇的数了数,刚好两块西红柿、两块茄子、三块水稻还有一块是一种不认识的花草,已经打了花苞,估计很快就应该开花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