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宝-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您先忙,再联系。”大久点点头。

    就在孙中原后退半步,将要转身之际,大久突然抬手,以掌作刀,凌厉无匹地向孙中原颈部袭来!

第160章 谁说元青花都很贵?() 
大久这这一“刀”,速度很快,刀法很妙。

    不过,孙中原还是感受到了刀风,他迅速地连续向一侧转了两圈,躲了过去。

    不好看,但很实用。

    这也没办法,他不懂什么招数,只有力量和速度。

    大久一击不中,继续出招。

    步伐巧妙,招式灵动。孙中原只是一味躲闪。一开始躲闪,是下意识的,后来躲闪,就是故意的了。因为,他想就此看明白大久的招数。

    大久出招很快,一开始单掌作刀,后来双掌作刀。

    不过,虽然招数奇妙,源源不断,但是孙中原的内力绵长,速度更快,所以都堪堪避过。

    终于,大久一套完整掌刀使完,丝毫不能奈何孙中原,便跳出了圈子停了手。

    “孙先生,冒昧试探,还望见谅!看来,你的确不懂武道,更不懂剑术。不过,你内力惊人,使用简单的招式也能自保和攻击。我终于明白伊雄为什么败在你的手下了。”

    孙中原微微一笑,“你这‘刀法’,重点在步法,刚才一套使完,有八八六十四种变化,倒和八卦有些相似!”

    大久猛吃一惊,“你这也能看出来?”

    孙中原说这么多,主要是刚才他已经学会了,学了人家的东西,那得说明一下,以免以后万一用了,又被大久知道了,暗遭唾骂。

    当然,他不是偷师,谁让大久你要试探我呢?

    “我说了,我是古玩圈的人,有些基本的文化,还是知道的,五行八卦,本来就是华夏的传统文化。你这掌法和刀法融合得很好,善于偏门强攻。”孙中原说完,立即动手,演示了几招。

    大久看完孙中原的动作,长叹一声,“八卦掌的步法确实有八八六十四种变化,而我是学习了贵国的八卦掌之后,加上了我的一些刀法心得,重新演化了一套八卦掌刀。孙先生,你虽然不是武道中人,但却是一个天才!”

    “多谢大久先生赐招。不过,这不算是我偷师,你偷袭于我,强行试探,我们扯平了!”孙中原应道。

    “不算,不算。”大久叹了口气,他只是想试探一下孙中原的功夫,却没想到,被人把自创的八卦掌刀给学走了!这可浸淫了他数年的心血!

    但是,却又是哑巴吃黄连,谁让你要试探人家呢?关键是他也不可能想到,就这么使了一遍,孙中原就能学会!

    “不过,不打不相识,虽然你我未必成为朋友,但是就算是正式认识了吧!”孙中原拱拱手,“我确实得去忙了,后会有期!”

    大久也只好点头,“那好!如果以后有古董方面的事情需要切磋,那我就不客气了!”

    孙中原笑了笑,不置可否,随后便回到了展厅。

    结果回去的时候,展厅里的一个展柜前,似乎讨论得有些过于激烈。

    其中两个是来参展的,一个是戴了顶鸭舌帽的中年人;一个稍微年轻点儿,穿了件格子西装。这两人好像对展柜里的东西提出了质疑!旁边,还有围观的。

    而刘浩明和陈平,则在对他们解释。

    这个展柜里,是一件青花高足碗。碗的口径有十厘米多,但是总高却也有十厘米,其中下面的“高足”就得五六厘米。

    展柜上有标签:元代青花牡丹纹高足碗。起拍价:八万人民币。

    鸭舌帽和格子西装因为标注了“元青花”,觉得这么低的价儿不可能!

    孙中原走上前来,这是瓷器部征集的东西,他之前看过。刘浩明见孙中原来了,开口道,“这两位,觉得元青花不可能这么便宜,我和陈主任刚才解释了一下,他们听不进去。”

    鸭舌帽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孙中原,“难不成你还有什么高见?”

    “我没什么高见,只是,谁告诉你的,元青花一定都很贵?”

    “元青花当然很贵!行了,啰哩吧嗦这么多,我就直说了吧!我们是冲着星辰拍卖行的信誉来的,但是你们也不能随便弄一件青花,就说是元青花,糊弄谁呢?”

    “也就是说,你觉得这件不真了?”孙中原的情绪倒很稳。

    “他们纠结的问题在于,这件的青花钴料,不是苏麻离青。”陈平在旁边解释道。

    孙中原又观察了一下鸭舌帽和格子西装,这两人倒像是有钱人,不过应该不是圈里人,所以才会对元青花有这样的误会。

    “元青花全世界不过几十件,精品只有九件,苏麻离青是最关键的特征,你们这件高足碗,青花发色偏灰,一看就不是苏麻离青!”格子西装接着叫道。

    古玩行里的交流,不怕行家,也不怕不懂的,就怕这种半瓶醋。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解释清楚是不行了。而且,当时断代,孙中原的意见很肯定。

    孙中原决定,先驳了他压压气势,“几十件?即便是采用苏麻离青作为钴料的元青花,光是全世界的博物馆里,就有几百件!你现在用手机上网,搜索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看看光这里面就有多少件?”

    格子西装一听,狐疑地看了孙中原一眼,但还是掏出手机来搜索了。

    孙中原见他进入了页面,这才接着说道,“你们说的九件,是元青花里最为特殊的情况!是带有人物画片的元青花大罐!其中一件,还不是大罐,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梅瓶,如今就在金陵博物馆!”

    这时候,格子西装拿着手机给鸭舌帽看了看。

    鸭舌帽看后抬头,但是气势已经不像刚才那样足了,“就算你说的对,但你这件,连苏麻离青都不是,怎么能称之为元青花?”

    “苏麻离青什么时候成了唯一标准了?”孙中原笑道,“只有圈子里狭义上的特定说法,元青花才指苏麻离青发色的精品。但是,这件高足碗,也是元代的,不能因为没用苏麻离青,我们就否认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吧?那你告诉我,广义上的元代青花瓷器,应该怎么标注?”

    鸭舌帽和格子西装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孙中原又道,“苏麻离青,是进口钴料,你们能保证整个元代、所有的青花瓷器都能用上?普通的青料,就不能烧出来青花瓷器了?我们只是标注这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并没有说是用了苏麻离青的精品啊!所以,起拍价才会这么低!”

第161章 至正型元青花() 
鸭舌帽和格子西装听得有点儿发愣,似乎是不信,但以他们的见识,又没法反驳。

    其实,对于元青花,就算是行里人,研究的重点也是采用苏麻离青的精品元青花。至于普通的、不用苏麻离青的民窑,少有人去关注。元代的瓷器都不带款儿,光是断代就是个大问题。

    话又说回来了,即便不懂瓷器,但是从常规逻辑上来分析,元代那么多普通老百姓,他们难道不用瓷器了吗?这里面怎么可能没有青花瓷器?又怎么可能只用进口的苏麻离青?

    徐北武曾经告诉孙中原,据他所知,宋代就出现了青花瓷器,元代的普通青花瓷器,和宋代的青花瓷器一脉相承。

    但是,采用苏麻离青钴料、纹饰层次丰富的元青花精品,的确是比较独立,好似突然冒出来一般。这个他也没研究明白。

    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势,也由此奠定了瓷都作为华夏瓷器中心的地位,明清一直在延续,无可撼动。

    更有意思的是,其实对于精品元青花的研究,还不到一百年呢。明代没人研究,清代没人研究,民国没有人研究。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

    这个人还不是华夏人,是个叫波普的美国人。

    他首先发现的,是一对龙纹象耳大瓶。这对大瓶是民国时期从华夏运往欧洲的,上面不仅有纹饰,还有文字,其中有这么几个字:至正十一年。

    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一共用了三十年。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采用苏麻离青钴料、纹饰层次丰富的元青花精品,称之为至正型元青花。

    包括那个广为人知、十几年前就拍出两亿多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包括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虽然器身都没有文字,但都可以认定为至正型元青花。

    实际上,至正这个年号的最后十年,瓷都已经被朱元璋的所控制。所以,很多人认为,带有人物故事画片的元青花大罐能够出现,应该就在这十年,有朱元璋的功劳。

    因为,大部分至正型元青花虽然纹饰丰富,但只有龙纹、牡丹纹等等动植物纹饰,人物故事画片的元青花太少了,也不符合蒙元统治者的审美情趣。

    至于元朝的普通青花器,因为不采用苏麻离青,而且工艺也相对粗糙,研究的人就更少了。

    人少,不代表没有。徐北武,就是研究者之一。

    普通的元青花瓷器,大部分就是生活器皿,简单粗糙,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但是,当中也会出现水平尚可的,虽然青料发色不够好看,艺术性相对差一些。

    孙中原能断定这件高足碗就是元代的普通青花器,也得益于徐北武的教授。

    这件高足碗,就算是元代普通青花器当中的小精品,不过市场价值肯定上不去,再加上征集来的时候,货主也不太重视,所以,起拍价也就不高。

    但这并不妨碍它就是元代的青花瓷器。

    最起码,孙中原是这么认定的,而且说出的鉴定要点得到了拍卖行同仁的认同。

    孙中原对着鸭舌帽和格子西服,又大体解释了一下这些鉴定要点。

    最终,他们不再反驳,不过从脸上的表情来看,还是半信半疑。

    孙中原也不再多说,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这个展柜。围观的人也渐渐散去。

    不过,很多人就此开始打听孙中原。因为这个年轻人的见识,的确是不俗!

    中午,孙中原简单吃了点儿工作餐,下午又来到了展览现场。

    没想到,这一到下午,很多人居然点名要找孙中原,来解疑答惑他们所关注的拍品!

    这下子,孙中原有的忙了。

    虽然忙点儿,但是孙中原不喜欢糊弄,而且这本来就是他的工作职责,但凡有问的,他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下午下来,他已经成了预展上的焦点人物。

    下午闭馆的时候,孙中原带的名片已经发没了,自己也收了一把名片。

    但凡能参加拍卖会的人,基本都是混得有头有脸的,再不济,也得有点儿闲钱。这是孙中原打开人脉的一个很好的节点。

    离开展览馆,孙中原匆匆走向停车场,他还惦记着黎千千亲手做的好菜呢。

    刚走到车边,就见鸭舌帽和格子西服跟了过来。

    “孙老师请留步!”

    鸭舌帽笑着上前,“下午看您一直忙,没好意思打扰,今天真是受教了,我们下午讨论了很多,对您是佩服得很!”

    格子西服也笑着点点头,“上午态度不好,还望见谅。”

    “没事儿,讨论嘛。”孙中原礼貌应道。

    鸭舌帽和格子西服接着递上了名片。原来,他们一个叫高伟,是做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