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钩-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远当即下旨,将谢知礼一家从宗族中除名,剥去爵位,贬为平民,谢知礼的父亲因隐瞒圣旨被下入大狱,同时宗族中其他人也因“不察”之罪,各获惩罚。

    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实际上以往真有皇室子弟犯罪时,只要不是谋逆这种动摇根基的大罪,一般都会从轻发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这次墨远给谢知礼一家定罪却严格按照律例来,一时将朝中众臣都震慑住了。

    墨远扫视群臣,一只手轻轻搭在尚未显怀的腹部,沉声道:“祖训如此,律例如此,他们犯了罪,便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倘若朕今日原谅了他们,来日其他人再心怀侥幸欺君罔上,朕要不要惩罚?若换成平民百姓犯了罪,官府抓不抓?”

    大臣们倒没有为谢知礼一家求情的打算,甚至他们中有不少正直之士早就对历任皇帝袒护犯罪皇室子弟而心生不满,更对官官相护心生厌恶,此时见墨远这么铁面无私,震惊之余又心生激荡,忙纷纷跪地,口中高呼:“皇上圣明!”

    墨远缓和了神色,又道:“不过,拿办他们的事不急,先缓一缓。”

    大臣们愣了愣,抬起头,注意到他搭在腹部的手,面露恍然。

    墨远慢慢道:“朕有孕在身,不宜见血,不宜杀生,为了给腹中的孩子积福,朕决定大赦天下,凡犯小罪者一律既往不咎,犯大罪者罪减一等,犯恶罪者死罪可免,犯国罪者不在赦免之列,但可延后一年追究刑处。众卿可有异议?”

    大臣们自然没有异议,忙跪地三呼“万岁”,高喊“皇上仁慈”。

    皇上登基时没有大赦天下,却在此时为了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孩子下了这大赦天下的皇命,皇上对孩子看得不可谓不重啊!

    墨远又道:“另有一些犯人,不论大罪小罪,一律与国罪者同,延后一年处置。”

    大赦天下是有限度的,哪些犯人在赦免之列,哪些犯人排除在外,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准则,而国罪者就是谋反、欺君等与皇权相抗的钦犯国犯,这放在哪个皇帝手里都是不可能轻易赦免的,另外各个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赦免的程度与范围略作改动,只是不知当今皇上改动时所说的“与国罪者同”的究竟是哪些人。

    墨远说完就让太监宣读名册,大臣们凝神细听,都是一阵心惊肉跳。

    这些人全都是不久前由鹰卫查办、皇上下旨秋后问斩的朝廷命官、皇亲国戚,说直白点,就是皇上的仇人,这些仇人的罪名有大有小,但不管是死罪还是活罪,一律不得赦免,等皇上生了孩子之后,他们该怎么处置还得怎么处置,一个都别想侥幸逃脱。

    大臣们抬眼偷觑龙椅上的墨远,心惊之余又不免心生折服。

    天下谁不知皇上师从流云公子?就凭借那一身飞檐走壁、杀人于无形的高强武艺,还有救死扶伤的医术与对各种药材的精通,皇上想要报仇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可他在外隐姓埋名十几年,却从未对那些人动过手,而是选择了最堂堂正正的途径,也是最不容易的途径。

    皇上实在是心性坚韧、胸怀磊落!

    皇上将来必成一代明君啊!

    大臣们心潮澎湃,还想再表一番忠心,墨远却忽然道:“朕枕边人只有一个,将来也不会选妃,不过如此一来,的确子嗣单薄了些,为弥补这点遗憾,朕做了一个决定。”

    大臣们齐齐抬头,就见墨远颔首示意,旁边的太监取出一道圣旨打开,高声宣读,旨意竟是——收谢知意为嗣子!

    大臣们惊得目瞪口呆。

    这这谢知意都十七岁了,竟然要做皇上的儿子?

    继承香火的事,年纪倒不算大问题,但这种事落在皇帝头上还是破天荒头一回,更何况当今皇上已经有个嫡亲皇子了,肚子里又怀着一个不知是皇子还是公主的,哪里还需要嗣子?

    只听说子嗣单薄就纳妾多生的,没听说过子嗣单薄就从族内过继的啊!人家绝后了不得已才从族内挑孩子承袭香火,皇上您这是凑什么热闹啊!

    答案已经隐隐要浮出水面,却仍有人不敢轻易相信。

    而就在众人还没回过神时,墨远又下了第二道圣旨——立大皇子谢知意为太子。

    大臣们已然摇摇欲坠,却愣是没一个开口请求皇上收回成命,真正顽固的几个人早已被墨远气得卧病在榻,剩下的人最多只是震惊得站立不稳,出言反对却是不敢的。毕竟圣旨已经下了,他们反对可就是抗旨不遵,再说他们本就站在支持皇上的立场,谢知意又是皇上看中的,由谢知意当储君对他们并没有多大影响,他们犯不着为了储君之位枉送性命。

    更何况,皇上比太子大不了几岁,将来谁比谁活得久都说不准,太子有没有当皇帝的命可不一定呐!

    墨远看着下面呆若木鸡的大臣,满意点头:“既然众卿都没有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太子即日搬去东宫。”

    大臣们:“”

    此事议定,墨远再次开口,面上带笑:“昨日有急报传来,南疆战乱已经平息,九溪族重回故土。”

    大臣们瞪直眼,心里都有些惊讶,南疆部族只是明面上归顺朝廷,其实并没有将中原皇帝放在眼里,九溪族能在此战中以少胜多,绝对不可能是借了皇上的势,那就是说九溪族确实有这个实力,可他们都没落那么多年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强大?

    不过皇上特地提起此事,想必还有什么说法,思及此,大臣们忙洗耳恭听。

    墨远长叹一声:“历经当年的冤假错案,九溪族已不复往日昌荣,朕有意给他们加封进爵,一来弥补当年的伤痛,二来告慰九泉之下的族人与父母,三来也是盼着他们早日恢复生机,诸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哪里还有异议,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墨远似乎心情好些了,笑意加深几分,又道:“朕流落在外十几年,多亏师门照顾,师父待朕恩重如山,可惜外面至今还有人诋毁师父的声誉,朕打算给师门送一块匾额,为师父正名,诸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

    不如何。

    实在不怎么样。

    这也太小气了?

    墨远又补充一句:“题词由朕亲笔御书。”

    大臣们:“”

    还是不怎么样,都想替师门委屈。

    “皇上何不为他们加官晋爵,有了官身,想必”

    “不必了。”墨远笑着打断大臣的话,“师门不爱这些虚的。”

    大臣们:“”

    官身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匾额才是虚的啊!

    墨远看着他们一言难尽的神色,含笑道:“就这么定了,退朝。”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卡了两天,非常销魂:3

第158章 太上皇() 
墨远下了大赦天下的旨意;朝臣们满以为京城会因此安稳些日子;只是没料到才过去几日,恭王府和谨王府又横生变故。

    事发时在半夜;大臣们在各自家中正准备就寝;忽然听见外面一阵嘈杂马蹄声;忙让人去门口探听消息,之后家中下人回来禀报;说是禁军出动;不知生了什么乱子。

    大臣们顿时不敢睡了,各自披衣下榻;一边催着下人继续打探;一边在书房内心神不宁地踱步;苦等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日早朝才得到确切消息。

    禁军半夜出宫,直扑恭王府和谨王府,连招呼都没打就将两座府邸围起来;又在这两位王爷家中各自搜出一身龙袍;这是大忌,自然成了谋逆的铁证;此外还搜出两位王爷暗中勾结的各种证据,两位王爷连声喊冤;禁军毫不客气地堵住他们的嘴;直接将他们带走,同时将他们家中的眷属全部监|禁;只待皇帝发落。

    接着禁军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几位大臣与皇亲国戚家中,搜出这些人与恭王、谨王勾结的证据,又将这些人也押入大牢。

    朝臣们听到消息时都惊得非同小可,恭王一直与皇上不对付,可他毕竟已经瞎了,再折腾也当不成皇帝,众人便没往谋逆上面想过,而谨王在新皇登基后从未做过出头椽子,众人更是想不到他也有不臣之心,如今听说两位王爷竟互相勾结,暗中密谋着造反,大臣们自然是心惊肉跳,可随后又生出疑惑。

    没有任何预兆禁军就出动了,还一搜一个准,难道是有人暗中上报?怎么之前半点风吹草动都没有?不过皇上出身于江湖,那些江湖人都行踪诡谲,真要调查一个人,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种事自然没人给他们解惑,墨远早朝时很是发作了一番,最后道:“将他们圈禁,年后发落。”

    谋逆是国罪,不在赦免之列,两位王爷连同身后的势力算是彻底倾塌。

    当天夜里,太上皇忽然病情加重,宫中御医统统赶到太上皇的寝宫,墨远也整夜守在太上皇的病榻前,更亲自给太上皇施诊问药,可大半夜过去却不见任何起色,墨远连夜急召重臣入宫,说太上皇有要事交代。

    大臣们见此形势,都知道太上皇快要撑不住了,开始忐忑不安地等消息,同时心里暗暗猜测:太上皇怕不是因两位王爷的事受了刺激?一边是他的两个儿子,一边是他的孙子,也不知太上皇是心疼多一些还是气恼多一些,总之心里不会好受啊,病情加重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

    大臣们自己给自己找了解释,倒是为墨远省去不少力,墨远等几位肱骨大臣进入寝宫后,附在太上皇耳边道:“皇祖父,大人们都到了。”

    意思是:该来的都来了,赶紧演戏。

    郑谦费力地睁开眼,嘶哑着嗓音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朕有朕有遗旨”

    太监忙小心翼翼捧出一只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卷明黄圣旨,大臣们抬眼偷觑,大气不敢出,如今皇上已经坐稳了龙椅,只求太上皇别留下什么让大臣们为难的旨意,大家只想安安稳稳辅佐新帝,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郑谦艰难道:“朕朕此生最愧对的是发妻颜氏,还有朕的嫡亲儿子谢桓”

    大臣们悄悄松口气,好了好了,只要不是跟皇上对着来,他们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太上皇估计就是驾崩前想再叮嘱他们一番,让他们用心辅佐皇上。

    不过想归想,大臣们面上却是一个比一个悲凄。

    郑谦歇了口气,接着道:“朕愧对列祖列宗,无颜面对他们待朕归西后,不入不入不”

    大臣们吓一大跳,以为他这就要咽气了,忙抬起头,就见跪在榻边的皇上神色凝重地往太上皇身上扎了几根针。

    郑谦似乎又夺回吊着的那口气,虚弱却语气坚定道:“朕不入皇陵、不入宗庙。”

    大臣们目瞪口呆,差点栽倒。

    不入皇陵?这还得了!

    太上皇早在初登基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了,这会儿却说不入皇陵,那修建好的陵寝岂不是空了?

    不入宗庙?那更不得了!

    太上皇的灵位将来不摆进宗庙里,那能摆在哪里?难道要另外寻个地方安置?堂堂一代皇帝竟然要成为孤魂野鬼?

    就在大臣们震惊时,墨远沉痛出声:“此事万万不可!孙儿说什么都不能答应!”

    太上皇鼓起腮帮子,气呼呼道:“朕朕还没死呢你你想抗旨?”

    墨远以袖掩面,哽咽伏地:“请皇祖父收回成命!”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