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鼓噪,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养寇自重,这些吸血鬼只是不希望耀朝大军将草原蛮族彻底碾碎,让他们失去一把掠夺民财、攫取私利的刀,同样,也是为了让他们暗地里的一些通敌走私生意走向合法化,好降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
伴随着这个利益集团力量的强大,加上口号的蛊惑性,以及符合耀朝皇帝、贵族等统治阶级虚荣感的理念,耀朝朝廷对于蛮族的投降归附,经历了一个警惕、犹豫、尝试、有限接受、积极鼓励的过程。
从一开始有限度接受妇孺避难,到后来寻找蛮族贵族作为代理人,给予赏赐、官职,将北方草原耀朝军队无法实际掌控的草场划为其牧场,再到向这些投降部族开放贸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允许蛮族人员进入耀朝务工,乃至定居,以至大量草原蛮族在战争中没法越过的防线,在和平时期轻松越过,并在耀朝境内繁衍生息。
“促进耀朝与草原各族和谐共处”的观念在事实上取代了“向世仇蛮族进行复仇”的“大复仇主义”,成为了耀朝新的政治正确,那些既得利益者们一边收受着草原部族贵人们的贿赂,一边从边贸中赚得钵满盘满,一边展现出一种占据道德高地的婊态,好不得意。
然而,就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耀朝北方大量边塞地区已经出现巨大的变化。
随着草原蛮族吸收耀朝先进文化,通过贸易获得大量物资,原本被苦寒贫瘠的环境逼迫而稀少的人口,有了爆发性的增长,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本就毫无礼义廉耻概念的蛮族变得更加狡猾。
他们发现,通过马屁和贿赂能获得战争得不到的好处,便想尽办法讨好耀朝官员,疏通关系,得到更多信任后,或用诉苦,或用哀求,或以把柄威胁,一步步蚕食着耀朝边疆地区,挤占耀朝边民的生存空间。
这北地方面原本就生活条件恶劣,耀朝人口并不稠密,大多数还是屯边的移民,根基不稳,被当地蛮族这么一挤占,生活条件愈发恶劣,边民逃逸事件不断发生,再加上蛮族生育率不断攀升,使得当地人口结构进一步产生不利于耀朝的剧烈变化。
而蛮族人口的上升,实力的强大,还导致当地耀朝政府机构越来越不敢用耀朝的律法规矩进行管理,而不得不向蛮族的“传统习俗法”妥协,在司法、行政等诸多领域,事实上赋予了这些蛮族凌驾耀朝民众的特权,使得耀朝边民受到更多欺压,也就造成边民用脚投票,形成更加剧烈的人口流失。
这般日复一日,到隆光帝时期,耀朝三百年努力开拓的边地,事实上已经又一次被蛮族占领,甚至连九边都沦陷了好几个,只是这一次,他们使用的是子宫、黄金和马屁这类武器,而不是武力。
隆光帝不是没看到这一点,只是这个时候,蛮族们对于耀朝的强大还记忆犹新,依旧处于卑服状态,至少表面卑服,那种谦卑到了泥土里的姿态,在满足隆光帝的虚荣心时,也让他傲慢地认为耀朝不可战胜,已经终结了北方蛮族的威胁,既然如此,这些蛮族也算是他的子民了,自然不需要担忧困扰。
因此,他不仅没有积极改善边地耀民流失,生存困难的情况,反而很“大气”地对这些拍他马屁拍得很溜,让他很舒爽的蛮族贵族进行了加封,事实上取代了边地原本的耀朝行政机构,成为了诸侯藩镇。
到了闻诺君进入后宫,隆光帝沉溺于温柔乡后,边地蛮族们更是对闻诺君大加谄媚,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愈发松懈了隆光帝的警惕心。
边地蛮族们越来越壮大,更加积极地攫取着好处,壮大自身,而边地的耀朝民众要么逃离,要么反过来沦为蛮族的仆从,又或者与之同流合污,使得耀朝边地区域愈发脱离中央掌控,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那么,这些蛮族真的心慕耀朝,期待融入,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吗?
这是不可能的!
比起心思活泛,社会文明水准更发达,人们更重视现实利益的耀朝,蛮族们虽然缺乏礼义廉耻,却更加记得仇恨,耀朝三百余年的反击战,不知道屠灭了多少草原部族,消灭了多少蛮族人口,草原上哪一家哪一户没有流血?
这些,耀朝的许多人在繁华中忘却了,蛮族们却都死死记着呢!
更何况,蛮族们的文明程度虽然低,却也是有自己的文明特色的,他们的文明崇尚强盗逻辑,弱肉强食,短暂的卑服,不过是为了寻找到反击的机会,咬死猎物,这种欺骗敌人的行为甚至是能得到草原蛮族所有人赞许的“忍辱负重,英雄行为”,可想而知,这些蛮族到底是什么样的打算了。
当隆光帝沉醉于温柔乡,当耀朝天下繁花似锦的时候,最可怕的危险却已经来临!
skbshge
第222章 倾国之女(五)()
隆光三十六年,十六岁登基,二十七岁治世,四十二岁获得闻诺君,而无心政事十年,已经五十二岁的隆光帝,在耀京京郊的琼芳林开办了一场冠绝天下的盛大宴游会,用以庆贺闻诺君的生日,以及纪念自己与闻诺君的十年相伴。
四方来贺,万邦来朝,赴宴的车马堵塞了耀京宽阔的城门和街道,无数的各国贵人带着礼物和憧憬,来瞻仰耀朝的盛世气象,整个耀京当夜也是灯火辉煌,不设宵禁,宴乐整夜,仿佛不夜的光明之城,金碧辉煌。
烟火、戏台、杂耍、游行、花会、集市,市井的欢乐如同海洋。
诗歌、音乐、舞蹈、祭祀,宫廷的宴乐祥和安康。
这是一场普天同庆的欢宴,这是一场四海同欢的极乐,在花前月下、纸醉金迷之中,每个人都沉醉在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之中,恢弘,大气,雄伟,壮观,又充满和平与喜悦。
是夜欢乐,通宵达旦,耀京,尤其是琼芳林,迎来了它最辉煌的一天,隆光帝,也迎来了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当他怀抱当世最美的女人,被四海最尊贵的人群环绕恭贺,向世界宣布着耀朝天子乃天下之主,万邦之君时,那种志得意满,意气昂扬,几乎让所有人都相信,耀朝的辉煌将会百年、千年、万年地传承下去。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在这场宴会上,蛮族万年不出的奇才,后世憎恨而咒骂的大乱之源,当时是耀朝北地蛮族统领,类比昔日草原王庭之主,耀朝名字浦向南的男人,却看穿了耀朝已经中空的现实。
在这场宣威天下的宴会上,他没有看到那些为国政呕心沥血的国之干城,没有看到刚强雄健,铁血杀气的军中健将,没有看到正直敢言,不畏强权的言官,没有看到忠诚无畏,王命是从的诸侯。
他看到的,是围绕在皇帝身边争相献媚的阿谀小人,看到的,是满篇华彩却五谷不分的所谓文臣,看到的,是沉溺脂粉和醇酒,大腹便便的将领,看到的,是披金戴银,恍若花瓶,却一点也不像战士的宿卫禁军。
甚至于,他看到皇帝将珍贵的超凡力量用于释放法术眼花,用于研究杂耍,用于调制各种昂贵的美味。
他更是看到了,在皇帝大办宴会,整个耀京沉浸在欢乐海洋时,对京畿外天灾人祸下哀嚎的耀朝民众不闻不问,京畿内外,恍如天堂和悲惨世界,分界明确。
于是他知道了,耀朝真正的支柱,已经在日复一日的堕落中坍塌,耀朝强盛的基石,在统治者日复一日的糟践下动摇,外表看去,耀朝还是那个疆域辽阔,体量庞大,带甲之士超过千万的超级大国,实际上,北方蛮族古老相传,拥有那支打到草原王庭去的铁血军队的铁血耀朝……已经消失了。
现在的耀朝,不过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吃得虚胖的肥猪,北方风雪磨砺下一直保持锋利的尖刀,已经可以出鞘了。
于是,琼芳林大宴之后不过一个月,卑服近百年之久的北方蛮族,再一次策动了他们的铁蹄,挥舞着他们的弯刀,汹涌如潮般越过了北方边境。
而且,与从前的入侵不同,这一次,他们裹挟了大量北地耀民,举着的旗帜也不再是草原王庭的狼旗,而是耀朝朝廷赐予的诸侯藩镇节度,因为这样,能够大大减轻异族入侵的色彩,而混淆耀朝人们的视线,以为是藩镇造反。
他们的出发地也不再是草原,而是耀朝九边,这么长久的渗透,除了少许重镇,大多数地盘已经成了蛮族的天下,原本他们的先辈花费几百年都没能突破的九边防线,就这么轻而易举成了他们的前进基地。
甚至于,这一次这些蛮族们出兵的理由不再是劫掠,而是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至于“清君侧”清的是谁?那当然是闻诺君这个“红颜祸水”啦!
至于清君侧过程中劫掠些浮财,淫辱些女子,屠杀些耀朝百姓,那都是细枝末节,贵族士大夫们是不会看得到这些事实的,他们只会认为这是附庸造反,而不是蛮族入侵。
因为藩镇造反,那是“自家人内讧”,蛮族入侵,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了,说好的“草原和耀朝需要和平”呢?说好的“无分耀蛮,皆天子子民”呢?如果这定性问题出了岔子,就必然需要追究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他们当然不能认!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场葬送了耀朝盛世的隆光之乱,就此爆发,也由于蛮族的口号具有的欺骗性,许多本就有野心的诸侯也开始试图分一杯羹,从而主动与之联系,南北呼应,群起而攻。
最终,这场隆光之乱足足打了十年,直到蛮族占据大半个北方,并毫不留情地屠杀耀民,肆无忌惮地拿耀民当奴隶,并重新竖起草原王庭的旗帜,已经乱成一锅粥的耀朝上下,才仿佛“恍然大悟”一般,喊出了恢复河山,驱除蛮夷的口号,最终由于蛮族杀戮太深,耀朝又在隆光之乱中着实出现了不少名将强军,才终于将这乱子给大体上平了。
可这个时候,整个耀朝已经遭到了惨重破坏,数百年积累毁于一旦,受灾最严重的北方区域,人口更是十成去了六成,其中战乱、饥荒造成的死伤不算,仅仅被蛮族屠杀的耀民就超过五千万之巨,到处是万人坑和整村整城被屠灭的废墟。
这么可怕的损失和惨痛回忆,使得耀朝中央的权威就此衰败,实力强盛起来的地方诸侯们也慢慢拉开了后续的诸侯割据乱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更加讽刺的是,这场灾难本来应该指责隆光帝等掌权者治国不力,蛮族凶残暴虐令人发指,诸侯们自私自利祸国殃民,可是到了今天,闻诺君一介女子,却成了最被指责的“红颜祸水”,按照耀朝知识分子们通行的说法,如果不是闻诺君耽误了隆光帝这个圣明天子,不让隆光帝沉溺于温柔乡,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闻诺君这个女人才是盛世倾塌的罪魁祸首。
这种甩锅之举,真是让卢直无fk说啊,只是还没等他评述什么,一个怒气满满的声音已经在旁边的林中响起。
“放屁放屁放屁,全是放的臭狗屁!”
skbshge
第223章 老狐妖()
正当卢直和姿雪为隆光帝与闻诺君的爱情故事,以及隆光之乱感慨万分,讲到后来的历史定性的时候,这忽然蹦出来的指责声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