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不解密-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查邮递信件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人员

    侦查员来了兴趣,进一步询问,了解到那个男子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五左右,瘦瘦的。最初,侦查员以为此人是“前进袜厂”的,可是去向该厂一了解,却无此人。于是侦查员再向邮递员询问,得知一个细节:那人脚上穿着一双又脏又旧的工作皮鞋。

    于是专案组得出结论:这人是附近哪家工厂的翻砂工、搬运工、起重工或者从事车、钳、刨、电焊之类工种的工人,那天他是在上班时出来的。侦查员照着这个思路去查,果然在“宇宙机修厂”查到了这个名叫司徒北的可疑分子。

    当时魔都的社情就是这么地复杂,只要你找,视线内总能找到嫌疑分子的存在。

    侦查员查阅了档案:司徒北,37岁,47年毕业于qhua大学,由亲戚介绍加入kmt的青年军,在枪械修理所担任工程师。解放后,当了中学教师,57年被划为right分子开除公职。次年进入街道工厂当上了一名机修钳工。

    专案组立即邮递员进行秘密辨认,并在9名男子中一眼就认出了司徒北。于是司徒北当场被侦查员带走。讯问中,司徒北承认他在请假去医院看病时从邮递员停着的自行车上拿过报纸翻阅,他放回报纸时,正好被邮递员看到。与此同时,笔迹鉴定也在进行。晚上8点钟,技术鉴定结果出来了:匿名信信封上的笔迹和送鉴笔迹不符,明显出自两人之手。这样,已经可以基本排除司徒北作案的可能性了。也就是说,线索断了。

    四、期待嫌疑人再次作案

    让专案组庆幸不已、柳暗花明的是,这时第二封匿名信寄来了。

    当天的寄到饭店的第二批邮件送来了,信件中有一封写着“饭店负责同志收”。饭店方面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就把这封信直接交给了魔都市委警卫处派驻在饭店的人。警卫处的人见信封的落款印的是京城船舶机械二厂,便立即给京城该厂打了一个电话进行询问,那边说他们没有向魔都发过这样的信件,而且更不知道魔都有这样一家内部饭店。于是,市委警卫处立刻便与专案组取得了联系。

    专案组当即派人去把信取来,拆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个和上次那封匿名信一模一样的信封,上面的字也是相同的:“云鹤同志收”。

    专案组立刻对第二封匿名信的笔迹进行了鉴定,证实与第一封信件一样。由于第二封匿名信的信封是京城船舶机械二厂,因此专案组当即决定派出了10名侦查员飞赴京城进行侦查。

    五、再查信封

    侦查员在京城船舶机械二厂调查到的情况是:在能够接触到京城船舶机械二厂空白信封的68名科室人员中,有一个刚刚退休的名叫杜雷思的前宣传科长在魔都生活过又政治上不可靠可能有作案嫌疑。

    但很快对杜雷思的笔迹鉴定结果就出来了,与匿名信笔迹不符。这样,对杜雷思的怀疑不得不打了折扣。当天晚上,专案组经过讨论,决定暂时停止对杜雷思的侦查。

    六、查邮戳

    同日,赴京城侦查员也正在继续进行侦查工作。侦查分两路进行,一路是在京城船舶机械二厂内部查,一路则根据邮戳抓线索。侦查员通过邮电局协助查知:匿名信是投进那个在邮电局内部的区域图上编号为168的邮筒的。该邮筒位于京城船舶机械二厂5条横马路外的一条叫“刀把子胡同”的胡同口,属于大名鼎鼎的潮阳公安分局管辖范围。

    七、查往邮筒里寄信时出现的可疑人物

    潮阳区的群众们时刻警惕着,眼睛都是雪亮的,侦查员在潮阳分局的配合下通过大量走访时很快就摸排到了一条重要线索:一个名叫钟觉潜的小学生在经过刀把子胡同时看见一个大约十五岁左右、骑自行车的男孩往邮筒投入了一个右下侧印着一排红色铅字的牛皮纸信封。

    当时有自行车的人家不多,小孩骑自行车是很扎眼的,侦查员随即以此点着手迅速查明了那个男孩的情况:他名叫王木子,其父王动1900年出生于李加坡,毕业于阿美利坚落樱大学文学院,曾在明珠、魔都当过几家报纸的记者,抗日战争前期,他在魔都神秘失踪3年。抗战胜利后,他去了北都,在北都大学教书。48年初,他突然去了宝岛,半年后又突然返回。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时,王动曾被捕过,但很快就释放了,据说是几位在民主党派任要职的朋友保释的。之后因身体不好而闲居在家。王木子的母亲是京城船舶机械二厂的厂医。

    侦查员一致认为王动的疑点比较明显:

    1、30年代曾在魔都当过多年记者,有条件了解云鹤当年在沪的情况;

    2、政治历史不清白,这也可以成为构成其作案动机的原因;

    3、其妻在京城船舶机械二厂工作,有获取该厂信封的条件;

    4、其子王木子在特定时间内往168邮筒投入有可能是该厂信封的信件。

    于是,就决定与王动进行正面接触。由于此人的社会关系复杂,其中还牵涉到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士,为慎重起见就向魔都方面进行请示。

    专案组在会商线索时提到了王动,本来只是在专案组里自觉做木头人当背景板的李晨风听到这个名字时大吃了一惊,立即一口就进行了否定,在会上表示王动的这条线索应该是错误的,这个人不会是写匿名信的嫌疑人,要求专案组立即停止对王动的侦查。这个要求令全体侦查员都暗暗地吃上一惊,也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一个疑团。

    这个疑团直到4年后王动因突患心肌梗塞去世后才渐渐在小范围内得到透露:原来王动其实是我们的秘密党员,早在31年的时候就已经入党,长期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由于王动的社会关系条件,组织上一直把他作为一个对敌工作中的备用力量放着,以备大用。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时,公安机关不明底里就把他逮了起来,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结果直接惊动了总理,总理亲自向公安部要人,于是公安机关当即释放了王动。为了掩护王动的身份不被暴露,又留下了几位在民主党派任要职的朋友保释的这样的说辞作为掩护。此事,让李晨风对王动这个秘密战线前辈的名字早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坚信王动不会是写匿名信的嫌疑人,总算是在专案组里发挥了一回作用。

    八、查信的内容

    侦查工作继续进行。在举行案情分析会时,终于在各条线索都断了以后,有不怕死的侦查员站出来提出由于只看到信封,信的内容没看到,专案人员无法判断嫌疑人的作案动机、目的、语言习惯、地域特征和其他信息,对破案非常不利,要求要了解匿名信的内容,以获取线索。于是专案组将请求向市局、市委、公安部的主要领导逐级汇报,首长们统一意见后出面去找云鹤,但云鹤当场没有同意,说要考虑一下。随后就拒绝了这一要求。部里考虑再三,不得不又去向总理汇报,总理亲自出面去找云鹤谈话,指出个人隐私事小,中央会议的安全事大,不要让下面办案人员难做,云鹤终于交出了两封匿名信。

    两封匿名信是一模一样的,都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内容是说云鹤30年代在魔都当演员时的一些男女生活问题。写信人看来对云鹤当时的那段生活非常了解,因为信中竟然列出了云鹤当时所交往的一个个男子的姓名、职业以及地址,甚至还描述了云鹤对那几个男子所作出的种种行为,最后根据上述内容对云鹤进行了措词尖刻的叱骂。

    九、找专家鉴定

    专案组决定请语言专家和痕迹专家对匿名信进行鉴定。3位大学中文系教授和一位名叫江南郎的痕迹专家被接到专案组,对隐去了姓名的匿名信进行鉴定。中文系的教授们得出的结论如下:

    1、从送鉴文字的遣词造句判断,写信人的年龄大约在五十岁左右,具有大学或者相当于大学的文化程度;

    2、写信人对30年代魔都文化界的情况非常熟悉,估计可能是当时文化圈的人;

    3、从行文习惯及所用的词汇、修辞看,是个男子;

    4、鉴于解放后的变化较大,很难判断目前所从事的职业。

    江南郎的结论是:匿名信是用一台“宝石牌”打字机打出来的,该打字机已经使用10年以上,打字者的打字水平不高,肯定不是专业打字员。

    十、查打字机

    专案组经过研究,教授们得出的结论实在是过于宽泛了,抓不住重点,决定“撇开一切,只查打字机”,以打字机为突破口。经向魔都市公安局查阅有关特种行业的档案资料:全魔都共有81台“宝石牌”打字机,分布于10个区的81个单位,其中67家是与文化相关的单位,14家是工厂。侦查员随即对81家单位进行查摸,排出了11名嫌疑人,这些人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而且都有证据表明他们完全有条件熟悉30年代的魔都文艺界。

    专案组紧*作了10天,一无所获,最后过了限期。总理心里一直还挂着这个案子的呢,于是就亲自过问了,案子破得怎么样了?为什么还破不了啊?公安部首长只得请求中央再延长半个月的期限,并保证一定破案,然后继续给专案组施加压力。

    专案组的侦查员分头去曾经调查过的那81家有“宝石牌”打字机的单位,取回当场看着该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数张字样和几十个常用铅字。痕迹专家江南郎和专门从魔都字模厂请来的一位姓孙的技师对字样和铅字进行了鉴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鉴定,疑点最后集中到了一个名叫周伯芙的人身上。

    周伯芙的情况是:女,45岁,21岁时考入魔都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在“申通影业公司”等单位干舞美、道具工作,解放后,在魔都电影制片厂工作至今。个人生活不顺心,丈夫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处劳教,现在皖省农场改造,周本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已与丈夫离婚。单位上照顾她,安排在资料室工作。海燕厂的那台打字机就在资料室,周不是专职打字员,但她会打字,不过不怎么熟练。

    侦查员前往海燕厂进行秘密调查,了解到周伯芙30年代时曾和云鹤在“申通影业公司”一起待过,两人熟识。57年的时候,云鹤来魔都时还恋旧请她吃过饭。平时,周伯芙兴致所至时,喜欢对云鹤大发议论,其内容常常尺度极大,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只是因为她有精神病,所以大家也不太当真,没有往心里去。

    周伯芙的档案中记载其有一个已经自杀的表姐,其夫就是匿名信中当初与云鹤有染的男子之一,汤的表姐就是因为这而自杀的。这下子冤有头债有主,情况基本上就都对上了,综上所述,专案组认为周的疑点颇大,于是决定立即对其秘密监视,收集证据,准备秘密拘捕。

    哪知这边还在准备,那边就紧急传来了一个消息:周伯芙的精神病突然复发,砸坏了包括那台“宝石牌”打字机在内的办公用具,现已经送往精神病医院。专案组获悉情况后,感觉怎么这么地巧合,一时吃不准周是真犯病,还是因为察觉到风声后在做戏,决定去医院了解。鉴于周与该案的密切关系,为使其最大限度地吐露真情,专案组经与医务人员慎重研究,决定对其进行催眠状态下的讯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