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是上面还勾勒出几笔画,使对联显得更为好看生动。两种对联所花的功夫不一样,所以定价不一样。罗冉打听了,府城铺子里的普通对联是十文钱一副,罗冉打算定价八文和十二文一副,要是买的多的话,还赠送其他的小幅比如说贴在门前的“开门见喜”两仓处的“五谷丰登”等。。
第112章春联·包饽饽()
第112章春联包饽饽
第二天几人一早就拿着春联去府城,出发的时候,留在家里的郑氏还说:“要是卖不掉,就拿回来。咱们也可以自己用,或者送给亲戚朋友们。”
郑氏说的罗冉就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无论卖不卖的掉都赚不了多少钱。因为一副八文或者十二文,假设两种数量一样的话按照平均十文,成本又包括笔墨纸人工入城费等,五十副春联才五百文,五百副才五千文,五两银子。所以除非大量市场并且快速销售,才会有利可图。
现在罗冉几个就是属于小打小闹,赚钱小钱。开春正式用钱的时候,总不能一直吃老本吧。
有了上次的销售经验,找个一个摊位交了摊费。不多会,罗文生就开始大声背起了春联。就像念书一样:
三羊开泰日,万世享通年。横批:福喜迎门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万事如意
爆竹一声辞旧岁,烟花飞舞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迎春接福
听到背春联的声音,渐渐人都围了上来。
“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卖春联?怎么卖的?”一个挎着篮子的中年问道。
“这边的是八文钱一幅,这边的是十二文钱一幅。”
“哎呦,这春联不贵,比着别人家的便宜呢。给我来一幅十二文的,我要字多点的。就刚才小娃娃念得那个辞旧岁迎新春的那个。”
你说的是“爆竹一声辞旧岁,烟花飞舞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这幅吗?
“对对,就是这幅。”说着就掏出了钱。、
“春联已经卷好了,您拿好。”
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来买,五十多副春联,一个时辰就卖光了。
罗冉想着说不定写春联还能把明年的粮种给挣出来呢。
后来的几天罗冉几人一直在卖春联,很快就到了小年。有人见罗冉摆摊第二天附近就多了几个卖春联的摊位。质量更好一些,看着比较精美,价钱比罗冉的高一些,十五文一幅。
虽然分走了一部分客户,但是大部分来买年货的附近村县的人还是愿意来买便宜的。
几天下来,罗冉已经赚了将近十八两银子,算着成本等所有在内。这些银子的最大功劳是罗文宣的,这几日只要一有空闲,罗文宣就是在写对春联。
小年之后卖对联的更多了,再继续摆摊子的话也挣不来哦多少。所以,就不再继续了。
小年过后,腊月二十四,罗冉家开始彻底的忙活起来了包饽饽。
饽饽是北方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大量的包饽饽,能吃上几个月。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既香又甜。
就是罗家庄的一般人家,包了饽饽,从腊月开始包,一直能够吃上三到四个月,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吃饽饽。别小看这饽饽,这是乡村人家重要的口粮,一般会从现在一直吃到明年开春。
有的人家从入冬或者第一场雪就开始包饽饽,也有像罗冉家一样快过年的时候包。罗冉家五口人,从现在开始,要吃到开春的话,包上六十斤的饽饽就差不多。这算是一个大工程。从腊月十几的时候郑氏就开始趁闲着挑了好多豆子,就是在炕上放一个大笸箩,将小豆摊开,将沙粒、土粒、瘪粒等杂质都挑出去,剩下一颗是一颗,颗粒饱满的小豆用来煮豆沙。前几天,罗有礼也已经磨好了包饽饽用的大黄米面、小黄米面和黍米面,就等着这几天包饽饽呢。
二十三晚上,罗有礼和郑氏就用大缸将黄米面和好,放在炕头发上了。粘饽饽的面皮,主要用的是大黄米面。但如果全部用大黄米面,和出来的面就会过粘,包出来的饽饽更会将人的嘴巴都粘上。所以要在大黄米面中,再加上适当比例的小黄米面。有的人家若是人口多,没有那么多的大黄米和小黄米还要加上一些黍米面。罗家没有分家的时候就是掺了黍米面。要包出好吃的,粘度适中的饽饽,每种面的比例就要掌握好。这次罗冉家虽然情况好了一些,但是也掺了少量的黍米面。至于每种面的比例就有罗有礼和郑氏确定。
等到了二十四的后半夜,天不亮郑氏就将豆沙煮上了。原本一团团的面就像是充了气一样涨大了体积。这是面发酵了,等到早饭过后应该就可以包了。
在豆沙熟烂的时候,天也亮了起来。吃过早饭,大家伙就忙着准备帘屉、剪泡芦苇叶子。一般包饽饽都是用的玉米内层皮子,这是秋收的时候,每家每户挑选好的包裹玉米棒子的内层白皮,晒干了存放起来。这个玉米嫩皮,到时候就用来托着粘豆包,免得粘豆包粘在帘屉上。
罗冉家现在没有这个,就用了晒干的芦苇叶子。这还是上次在河边采的。把芦苇叶子两端的地方剪去,放在温水中清洗、并泡软了。一片片码整齐,放在在帘屉上,就用来托着粘豆包,免得粘豆包粘在帘屉上。
也可以用其他的叶子,比如说大果树叶子一样,每种叶子都有它不同的清香,庄稼人都是选择方便,哪种常见方便用哪种。
等豆沙煮好了,黄米面也早就发的将缸盖子给顶起来了,一家人在炕上放了两个桌子,大家坐下来,就开始包饽饽。打算包好一屉蒸一屉。
开始包饽饽,罗冉之前没有包过,郑氏就给做了一下示范。包一个饽饽用多大的面团,用多少豆沙馅,捏成什么样的形状,怎么捏能更结实不漏馅。。
第113章饽饽()
第113章饽饽
罗冉和文生就学着样,挖了一块面团,在手中揉,面团有些粘手。等面团揉的光顺了,就用手指在面团中间压,将面团压成一个锥形,再用勺子舀适量的豆沙填进去,压实,然后将口捏上。口一定要捏紧,不然蒸的时候会露馅。之后,再将面团揉成圆形,放在垫上叶子的帘屉上,一个饽饽就完成了。
罗冉还好一些,不一会就上手了,还挺像模像样的。文生年纪太手指没有力道。就坐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也想包饽饽,可是包了几个回炉了几个面团,郑氏就不让继续糟蹋东西。
等一帘屉饽饽包好了,就拿到厨房上锅蒸。饽饽蒸熟了之后,就要送到院子里去。外面非常冷,不用多久,冒着热气的饽饽就冻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选在大雪天包饽饽的缘故,气温更低,饽饽冻的更结实。
冻好的饽饽,会放进瓦缸里,放在房檐下,可以保存几个月,就是开春也不坏。
饽饽蒸了一锅,闻着外面饽饽的香味,虽然吃了早饭,但是罗冉和文生有些饿了。罗冉还没有说要吃,郑氏就说:“等第二锅出来就给你们吃饽饽。”
之前在罗家没有分家的时候,饽饽蒸了一锅又一锅,但是你饿了,却不能吃。得等着家里的当家的长辈发话,这样大家伙才能一起吃。这就是老一辈的规矩。
现在分家了郑氏心疼自己的孩子,反正家里自己当家做主,就直接下令说第二锅让吃。
新出锅的饽饽一个个黄亮亮的还冒着热气,罗冉用筷子夹了一个,用手撕去垫在下面的芦苇叶子。她能认的出来,这一帘屉的饽饽大部分是郑氏包的。大小十分均匀,而且皮薄馅大。轻轻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豆沙馅。糯糯香香的黄米面皮、甜甜软软的豆沙馅。面皮略有些粘牙,豆沙馅里的红小豆没有完全碾碎,比她前世吃的红豆沙更真材实料。口感也更好。
比着郑氏包的漂亮的皮薄馅大的漂亮饽饽,旁边的是哥哥和自己包的,哥哥的就不说了。罗冉包的别看外形差不多,但是罗冉知道那皮有多厚,也没有裹了多少馅。所以罗冉手里吃的就是郑氏包的,果断不去伸手拿自己包的。
等到下晌,罗冉的手指都是酸的,饽饽终于包完了。
趁着还热乎的时候,罗有礼捡了一篮子的饽饽给罗家送过去。
等回来的时候,果然罗有礼心情不是那么美好。
“爹,怎么了?”罗冉想问
“没事。”
“爹,到底怎么了,你不说娘反而担心呢。”
罗有礼一抬头果然见郑氏一脸担心的看着自己,“没什么,就是我去送饽饽的时候,你奶奶骂了我两句。”
“奶奶骂爹啥啊?”罗冉往罗有礼心口上扎刀子,猜也能猜到骂的啥。不肖子孙,娶了媳妇忘了娘,后悔生了你诸如此类的呗
“”
“奶奶为啥骂爹啊?”罗冉再次往罗有礼心口上扎刀子,猜也能猜到为啥骂。没事找事想拿捏人呗。
罗冉这样一问,罗有礼心情更低落了。
反而是郑氏看出来了,拍拍罗冉说:“别再问你爹了,明天就是年前最后一天大集了。咱们还要年货还有几样没有买呢。赶快和你爹商量商量还有啥没买?”
果然买年货还是比较吸引罗冉注意力的。还差啥。炮仗,猪肉再买几斤,瓜子花生糖再称点,最好是再买点羊肉牛肉。牛肉估计很少,不好买就算了。
现在已经是腊月二十几了,要赶最后一趟集市,也是最后一次买年货。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猪肉买的太少,还要再买几斤。之前为分家时罗家作为庄户人家,平常过日子,除非是家里来了客人,否则大多是舍不得花钱买肉吃。
现在这一段时间罗冉家没有少吃肉,还有几斤肉冻着,但是罗有礼和郑氏还是想着孩子们能够多吃点,所以这次打算再买十斤肉。
十几斤猪肉过年不算多不算少,要是和没有养猪的人家比还是挺多的。有的家里买不起猪仔或者没人手养猪,过年的时候就会割上几斤肉打牙祭解馋,像罗冉家直接花钱割了几斤又添了十斤的还是不多见的。比着杀年猪的人家就少多了。一头猪几百斤肯定是有的,那猪肉可不少。
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惟独过年春节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庄户人家,每一家都会养上两三口猪,养上一年,等过年的时候就杀掉一头或者两头,剩下的卖掉,换些银钱,采购过年需要的东西。甚至有的时候,一口猪卖的钱,要用来支付来年全部的油盐酱醋等花销,有的人家全靠着这些钱积攒下来,才能给儿子娶媳妇。
不过,家里杀了猪,孩子大人都可以打打牙祭解解馋,过年的肉也丰足一些。
说到杀年猪,今年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