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罗冉-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年轻的时候受了伤,脸上都几道明显的伤疤,所以人称疤老婆子。平时在村里最抠。。

第148章又进腊月() 
第148章又进腊月

    罗有礼也说:“坐满了十二桌。一开始准备的桌椅都不够,后来你爷爷见人挺多,就赶紧让我再去借几套桌椅。”

    “今个热闹是热闹,就是有点别扭。”郑氏说。

    “娘,咋了?难道是别人说什么了?”罗冉赶紧问。

    郑氏:“没有直接说什么,但是少不了多话,不是酸话就是看不起。今个还有人问我,知府家的大公子咋就看上了罗萍。还有人说好好的闺女不去当人家正头娘子,却只是为了贪图富贵去做个妾。唉,说什么的都有。也不知道你爷爷奶奶咋想的。”

    罗冉:“娘,人家说就说呗。有可能真是看不上去去做妾,也有是心里嫉妒的,开始说起酸话了。反正这事都已经是定局了,不说以后好不好,从目前看来,这事对文名哥以后考功名也是有利的,对罗家以后发展也算是有利的。爷爷想的比较多,比较大,并且长远。反正咱们不沾他们的光。”

    “也是。别人怎么着咱们也管不着。反正你们几个好就好了。”郑氏一幅孩子好才是真的好的模样让罗冉感动起来。

    罗萍给知府公子做妾,虽然是她自己争取的,但是罗有孝赵氏罗文名几人只想着此事带来的好处,并未想到以后大家生活的艰辛。虽也是疼宠罗萍的,但是心底还是有比亲闺女或者亲妹子更重要的吧。

    在爹娘眼里,自己兄妹三人便是最重要的。不管爹娘如何,有这一份全心全意疼爱孩子的心,罗冉就感觉这辈子过得真幸福。

    郑氏心里也是想了很多,有罗萍的婚事想到了自家三个孩子的婚事。着重是女儿,以后女儿可不能去给人家做妾。就是再大的官也不行。

    要是知道郑氏想这些,罗冉都要笑了,现在自己才**岁,还有好多年呢。

    十一月一过,就进入了腊月。和去年一样的冷,但是大家的日子确实比去年好过的多。

    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所以就是寒冬冻死的人也少了许多。

    罗冉家现在的情况不是去年可比。厚实的棉衣每人几套,粮食也不用买,就是自家庄子上产的都吃不完。

    还有,陈留光一家和赵老汉当时只是签了五年的长契,见罗家这么好的待遇,主动要求签了卖身契。只是对外还是说是长工。等以后罗文名有了功名之后再不隐瞒。

    陈春燕跟在罗冉身边,陈丁就跟在文生身边。

    所以今年的冬天罗冉竟然使上了丫鬟,那就是陈春燕。

    这些自不再提。

    腊月里早早下了两场雪,天气就愈发的冷了。罗冉一家就早早地开始计划,采办年货。

    不同于去年,今年只需要列了单子,让铺子里的活计送过来就行。

    罗冉现在的铺子,不仅卖庄子上的东西,还会进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卖。过年需要的大部分都有,就是缺的也会补齐。

    不用亲自采办年货,自然就少了一份购物的乐趣。不过闲的无事的人总会想着找事情做。

    这天,几人就去了府城,买首饰。

    郑氏头上就孤零零的一根素簪子,既然现在手头松些,罗冉想着怎么着也得多买点首饰。是女人都是个爱首饰的。前一段时间没有买,那是因为一直忙着没有空闲。

    郑氏也是想着要好好给闺女买几件首饰,就是以后也能当嫁妆。

    疼爱闺女的人家,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攒嫁妆。闺女的首饰头面每一年都要增添,到长大成亲的时候,就自然成了陪送的嫁妆。郑氏不想亏待自己的闺女,就也想着,趁着家里条件好一些,能置办一件是一件。积少成多,不能太苦着自己的孩子。

    几人去的还是原来的那一家首饰铺子。

    等出来的时候,二十几两的银子没有了,多了好多件首饰。

    看着一般都是自己带的,郑氏心疼的不行,一直埋怨这罗冉花钱大手大脚。

    “娘,银子就是用来花的。现在咱们有些余钱就应该好好享受一番。你看看,我大伯娘头上插插了一根银簪子呢。上次我还偷偷看见她手腕上带了一个绿油油的镯子,一点都不便宜。”罗冉说。

    “你大伯娘是你大伯娘。我是我。一下子几十两银子花出去,真是抛费啊。要是都给你买上首饰,也能当嫁妆。”郑氏说。

    “娘,我的嫁妆慢慢攒,反正还早着呢。这次买首饰花的可不是咱们的钱,是爹的工钱。爹的一片心意,娘,你不接受?”罗冉又听到郑氏提嫁妆的事情,就故意说出这话,好转移郑氏的注意力。

    果然,郑氏脸色通红,低着头,也不说话。

    罗冉心里偷笑,娘都多大的人了,还是这么爱害羞。还向跟在一边的罗有礼眨眨眼睛。

    罗有礼脸色微红,但是还是赞许的看了看闺女,表示罗冉今天可以多买点。

    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还是大包小包的放到马车上。

    看着卖糖葫芦的,罗冉想起了家里种的山楂树,只是还没有结果。又买了几斤的山楂,打算自己熬糖稀做糖葫芦。

    糖葫芦又叫冰糖葫芦,有的地方还叫作糖墩儿或者糖球。冰糖葫芦是传统小吃,它是将山楂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不仅好吃,还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冰糖葫芦在现代的时候形式就多了起来,不仅是山里红山楂还有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橘子、香蕉等。

    罗冉这次做的是山楂、苹果、橘子的糖葫芦。

    当然,分为几个步骤。先是用竹签串果,

    把挑好大小均匀的山楂,洗干净,去根去蒂,将山楂拦腰切开,用小刀挖去果核。然后将两瓣合上。橘子就直接剥开掰成瓣。苹果去皮,切成正方块。这些准备好了就可以用竹签串成串,可以几种混合着串在一根竹签上,也可以只串一种。。

第149章() 
第149章

    接下来就是熬糖稀。这个是关键步骤,关系到糖葫芦外表的色泽。熬好糖稀之后,就需要蘸糖。将锅子倾斜,可以让山楂全部都蘸到糖。将串好的山楂贴着熬好的热糖泛起的泡沫上轻轻转动,裹上薄薄一层即可。蘸糖环节看似简单,但很需要技巧。糖要蘸上薄薄而均匀的一层,即算成功。

    冰糖葫芦,出锅后外面的裹糖会迅速冷却,咬起来是咯嘣脆,完全不粘牙的。要达到这种效果,熬糖是最关键的,熬的时候一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容易发粘,吃时会沾牙而火候太大,不仅颜色重且吃起来发苦。熬好的糖稀,肉眼可见糖浆浓稠,稠了蘸不起来,稀了挂不住,泛淡黄色,用筷子挑起可见拉丝,将筷子放入冷水中,糖稀可迅速凝固,咬一下是硬的。糖稀有轻微拉丝时,就立刻关上火,将其浇在糖葫芦上即可。否则,糖稀就会变得又干又硬,无法继续制作。不能贪图方便把糖葫芦扔锅里,不然果子就酥了。

    花了一个时辰,终于新鲜的罗氏冰糖葫芦出炉。罗冉几人做的多,各种加一块有好一百多串,都能插满两个糖葫芦靶子了。

    罗冉想着要是拿出去卖,肯定能卖的出去。

    不过花这么大的功夫,罗冉肯定不是为了赚这点小钱的。

    留着自家吃。还让人给书院的罗文宣送过去五十串,自己吃送同窗都行。

    书院里,相处了快一年了,大家都知道罗文宣家里经常送好吃的,不仅味道出奇的好,而且独特。就这样,罗文宣用吃食俘获了几个同窗的心,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在书院过得不错。

    这次见罗文宣又拿来东西,一看竟然是糖葫芦,只是这糖葫芦竟然不全是山楂做的,一个一个也就没有客气,每人一辆串。

    就是书院的夫子,罗文宣也送上了五串过去。夫子一看竟然是这小孩的吃食,当即面上不好看。不过背着人吃了一串之后,感觉特别好吃。剩下的四串就拿回家给了家里两个几岁的孩子。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还隐隐的夸赞了罗文宣。下课后还留下来说说话,问了几个问题。

    好大一会,夫子也没有提到正点上。后来,还是罗文宣主动说还有糖葫芦,送给夫子家的孩子当个零嘴也好。

    夫子摸着短短的胡须,心里大赞罗文宣知趣。

    颠过年后,刚进二月。积雪早已经融化,冬天只剩下一个尾巴。

    二月的风虽然冷清,但已不再凛冽刺骨,温度里有了浅浅的柔和,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春天的气息。

    柳树却早已抽出一条条翠绿的枝条,吐出一簇簇嫩绿的新芽,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到处都是浅浅嫩嫩刚露头的小草,嫩的人心情格外舒爽。

    罗冉家的氛围却紧张了起来。因为罗文宣过一段时间要去参加县试。

    早先,县里张榜公布了县试的考试时间,是二月二十日开始考,一共考五场,估计三月初二才能考完。

    这个年代,参加县试的每个考生,都要有乡邻和几名秀才联名保举,才能去参加考试。罗文名的保举人便是村长和已经中了秀才的几位同窗。

    县试考试需要报名,前几天已经拿着保举书报了名。

    现在罗文宣这一段时间已经不去书院了,正在家里准备。

    罗冉和郑氏两人天天想着法的给文宣做东西吃。吃鱼补脑,也补眼,羊肝更是补肝保护视力必不可少的。所以这几天罗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这两样。

    罗文宣在紧张的备考,家里其他的人也都没有闲着。郑氏更是忙碌。

    去年家里太忙没有养猪,今年,郑氏已经提了好几遍要买几头猪仔养着。

    这天吃过了早饭,又往罗文宣书房里送了一盘点心和茶水,郑氏就领着魏氏去隔壁村王大锤家抓猪羔,罗冉带着陈春燕也跟了过去。

    早几天,已经和王大锤家的媳妇说好了,多留几头小猪羔。

    到了王大锤家,一进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好大的猪粪味。王大锤家养着好几头母猪,几个猪圈都建在一进门的左边。与村里其他人家不同,王大锤家没有种地,家里年年都会养母猪,让母猪生小猪羔卖钱。

    这附近的几个村里,谁要是养猪,基本上都是在他家抓了猪仔。

    罗冉看了,母猪和猪仔的圈子里收拾的还算比较干净,估计是因为小猪仔抵抗力弱,要想成活壮实,就需要精心的照顾。

    现在刚下猪仔的有三只,在三个猪圈里。

    王大锤家的媳妇。拌了半盆子的猪食倒进大食槽和小食槽里,母猪和几只小猪羔看到后,都赶了起来吃着猪食,同时嗷嗷的叫唤。

    大食槽和小食槽两个高低大小不同,分别是给母猪和猪仔准备的。

    罗冉就探头往里面看,那几只小猪都很强悍,不仅霸占了好地势,吃的也很香。

    “嫂子,你看这几只吃的多欢实,上食。”上食,是他们这里的土语,意思就是能吃。

    几只小猪大都是白色的,还有一只背上有一块大人巴掌大的灰斑,一只是脖子上有两块灰斑。母猪是白色,下面猪圈里有两头猪是黑色的。

    又看了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