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可法的一众部下也皆不舍地望着她。宁远、锦州再到大凌河这五年下来,对着这群将士,她多多少少还是有感情的。
但事到如今,她无法再优柔寡断了,只有痛下决心道:“我是个汉人,是个女真人,也是个蒙古人然而这些于我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走到今日,我只想做个女人,过世间女子所渴求的生活,守着夫君、儿女度过余生”
她的这番话,令这一众将士无不黯然失色。普通人的日子,对于他们这些保卫疆域的边关将士而言,已是极大的奢侈了。
她想过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他们想过的生活呢?
“刘兴祚说,他想回明地,过汉人的生活为了成全他毕生的心愿,我才去到宁远;袁大人说,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为了成全他的气节,我才千里迢迢去的京师;祖将军说,他一日为边将,终身戍边疆,祖氏一族,满门皆荣,怎么可以降金?为了成全他的骨气,我才会去大凌河的事到如今,又有谁能来成全我呢?”
这一个个曾经活生生的人,如今都化作了一具具白骨她的心酸一涌上心头。
人生在世,到底图个什么?又有何罪之有呢?
祖可法无法开口挽留她,只是被这一席话勾起了从前的往事,想起了自己为何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
保家卫国,抵御外寇,本是男儿的职责。奈何她一介女流,只因她曾是袁公的妾侍,如今盛京城里的众人皆把她看作是救命稻草。
“范姑娘说得对,此番事了,我等不会再去打扰姑娘了”
二十出头的祖可法,硬朗憨厚。他是祖大寿在锦州收养的孤儿,一直跟随着祖大寿长大,情同父子。
祖大寿迫于无奈将他留在了盛京为质,他也毫无怨言,只想着等父亲在锦州东山再起,扫荡金匪,以解救他们。
海兰珠决意要脱离他们,是因为不想再背负这些民族大义,去过那怡然平实的日子。
可他们这群将士,都是亡命之徒,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哪里懂得惜命?
“祖可法,你父亲临走前,要我一定照看好你”
如今大局已定,祖大寿自己在锦州都不得喘息,献城投降一事,崇祯肯放过他,朝廷里的言官也不会放过他这样的事情,她看得太多太多了。
她理解他们的赤子之心,却更清楚,归顺,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我知道,要你们降金是奇耻大辱。你们有气节,可且看大凌河一役,气节有用吗?扪心自问,大汗待你们如何?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古有云,良臣择明君而侍,良鸟择佳木而栖。如今的辽东早就不是当年的辽东了,既然身在这盛京城里,在这金国的汉军旗下,你们也好自为之吧。”
****
丙子,金兵次西拉木轮河,己卯,次札滚乌达,皇太极御驾亲征察哈尔,并诸令蒙古各部率兵来会。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等部的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清点下来,总共有十万大军。
这般声势浩大,任是谁也看得出来,皇太极此行的意图,便是一举平定蒙古。
然驻帐于宣府边外的林丹汗得知金国大军压境,是闻风丧胆,大惧之下,率众西奔,驱归化城富民牲畜渡河西奔,尽委辎重而去。
行军半月有余,皇太极原想兵贵神速,一步到位就将察哈尔部一网打尽,竟还是让林丹汗给跑了。
他前后两次亲征,两次都落了空,听闻林丹汗远遁的消息,皇太极自然是上火的,下令彻查军中告密之人。
此刻十万金军上下,无不在辱骂那林丹汗还敢号称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之后人,居然是这等缩头乌龟,怯懦无用,不敢一战的小儿。
“大汗,查出来了,是镶黄旗的两个蒙古兵,给那林丹汗通的风报的信!”
“咱们还追不追?”
皇太极没有任何迟疑,“追!那林丹汗逃到哪儿,我就追到哪儿!”
庚寅,次都勒河。五月癸卯,行军至布龙图布喇克驻扎,照旧谕令诸部贝勒大臣,勿轻进,勿退缩,勿杀降,勿分散人妻子,勿夺人衣服财物。
丁未,穷追了整整四十一日后,劳萨奏报林丹汗遁去已久,逐北三日无所见。
皇太极下令自布龙图旋师,大举趋入归化城驻军。
此番未能逮到林丹汗,皇太极是心有不甘,于是连夜召见了贝勒大臣,商议顺道征明,并沿路收俘察哈尔部民。
范文程、宁完我等人以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关,然皇太极已决意入归化。
丙辰,次朱儿格土。时正逢粮尽,大军行到半路,忽逢黄羊遍野,简直是黄天恩赐。遂合围杀数万,脯而食之。无水,以一羊易杯水而饮。
庚申,次木鲁哈喇克沁,皇太极令阿济格率左翼略宣府、大同,济尔哈朗率右翼略归化城,自己与代善、莽古尔泰统大军在后方继进。
甲子,兵至归化城,两翼兵来会。是日,大军驰七百里,西至黄河木纳汉山,东至宣府,自归化城南至明边境,所在察哈尔部民悉俘之。
金兵在归化城扎营休整,而范文程、宁完我、索尼等一并文臣皆被传唤去了御帐。
御帐里正跪着一个清瘦的蒙古人,左右摊着两大箱子的卷宗,皇太极正眉心紧拧,地上摊着一纸被捏皱撕下的卷宗。
范文程不谙蒙文,还是索尼捡起来,默读了一遍上面的内容。
“科尔沁部台吉宰桑布和长女,博尔济吉特氏,天启三年自科尔沁奉于汗,生一女,名淑琳”
没有抓到林丹汗,皇太极本就气郁不已,这下缴获了察哈尔汗录卷宗,才确认她当真给林丹汗生过个女儿,心里头更是胸闷得无处撒气。
他要的是名正言顺!又如何能容忍任何坏了她名节之人!
她是独他一人的,她的名字,也只能与他写在一起!
“这两大箱的卷宗里头,凡是有关此事的记载,悉数销毁。”皇太极命令道。
几个文臣都不敢有异,捡起那卷宗答:“是——”
皇太极言归正传,“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察哈尔部是名存实亡,本汗要择日回师——”
范文程一听便知,他着急要回师,为得是及早行嘉礼,以免后顾之忧。
宁完我却当即提出了异议,“汗王,咱们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归化,已近明边,良机不可失啊!”
“说下去。”
宁完我清了清嗓子道:“我大军已度大兴安岭,察哈尔望风而走,甚至不敢派一兵一卒前来交战,可见汗王如今已是威振四海了。眼下正是应该暂止西征,转南攻明才是!若大汗怜惜士卒劳苦,不能长驱直入,仅仅携带截获的奴隶、女人和金银而归,那么大事去矣!昔者辽左之误,诿诸先帝;永平之失,诿诸二贝勒。今更将谁诿?信盖天下,然后能服天下。臣等为大汗谋划之计,以为当令从军蒙古,每人择头人三二辈,挟从者十馀人,从上南入,馀悉遣还部。然后严我法度,昭告有众,师行所经,戒杀戒掠,务种德树仁,宏我后来之路。今此出师,诸军士卖牛买马,典衣置装,离家益远,见财而不取,军心怠矣,取则又蹈覆辙。大汗岂不曰‘我厉禁取财,其孰敢违’?大汗之耳目所及,这些将军或不敢犯;然而耳目所不及处,孰能保证?底下那些蒙古部长,及诸贝勒,稍稍扰民,民怨则皆会归咎于大汗,此乃大汗所当深思者也。与其以长驱疲惫之兵入宣、大,孰若留精锐有馀之力取山海关。臣等明知此言有失汗旨,但既见及此,不容箝口也。”
宁完我的这一番话,令得皇太极也深思了起来。这话说得迂回,道理却是不假。
皇太极若有所思地点头问:“宁学士以为,这下一步该如何走?”
“臣以为,有了当年直捣京师的果断,大凌河之围的狠绝。此番咱们只要打一出欲拒还迎,便可坐享其成了。”
“范学士,你如何看?”皇太极转问范文程的意见。
第179章 情深缘浅(一)()
宁完我和范文程;一个机灵一个沉稳,皆是皇太极御前的谋士。在征明的问题上;皇太极一向看重并采纳汉臣的意见;既然他们二人皆方针一致,宁完我这一番谏言,言明利弊;是面面俱到;发自肺腑;皇太极也十分开明,定议准许。
甲戌;皇太极率大军发归化城;趋明边。
丁丑,明沙河堡守臣使赉牲币来献。己卯,库尔缠等自得胜堡;爱巴礼等由张家口,分诣大同、宣府议和。
皇太极汲取了宁、范二人的谏言;与明书曰:“我之兴兵;非必欲取明天下也。辽东守臣贪黩昏罔,劝叶赫陵我,遂婴七恨。屡愬尔主,而辽东壅不上闻。我兵至此,欲尔主察之也。及攻抚顺,又因十三省商贾各遗以书,虑其不克径达,则各以书进其省官吏,冀有一闻。乃纵之使去,寂焉不复。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今所在征讨,争战不息,民死锋镝,虽下情不达之故,抑岂天意乎?我今闻诚相告,国虽褊小,惟欲两国和好,互为贸易,各安畊猎,以享太平。若言不由衷,天其鉴我。前者屡致书问,愤疾之词,固所不免。此兵家之常,不足道也。幸速裁断,实国之福。我驻兵十日以待。”
其后,皇太极便耐着性子,驻扎在大同边外,等了明朝守将十日回书。
庚辰,库尔缠偕明得胜堡千总赉牲币来献,皇太极拒而不纳,复遗书明守臣曰:“我仰体天意,原申和好。尔果爱民,宜速定议。若延时不报,纵欲相待,如军中粮尽何。至书中称谓,姑勿论,我逊尔国,我居察哈尔之上可耳。”
从前与宁远议和也好,后头打到了北京也罢,皇太极的每一封致信中,都摆出了谦恭的姿态,从未有意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大明皇帝之上。
范文程这一众汉臣,之所以屡次三番地劝皇太极以议和为退,再进取明地。一是不愿看到两军交战,兵戎相见,民不聊生;二来也是秉承着汉室儒学得宗旨,以和为贵,收抚民心,方能定天下。
金国有不少老牌的贝勒大臣皆是主战派,对议和二字嗤之以鼻,也唯有开明仁德如皇太极,才会甘愿乐此不疲地写了一封又一封的议和信,招降汉臣,并收为己用。
这要是换做了努…尔哈赤,或是其他几位大贝勒,只怕“议和”二字不出口,他们这群汉臣也早就没命活了。更不要说放低姿态写信议和,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了。
靖康之耻的历史遗痛,令明廷对于与金议和一事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尤其自己巳之变后,袁崇焕被处斩,孙承宗辞官,祖大寿逃回了锦州,关宁铁骑不复存在。关外群龙无首,大凌河之围后,皮岛的毛文龙旧将哗变,孔有德、耿仲明等诸将发动了吴桥兵变,崇祯这边是自顾不暇。而长城关隘形同虚设,察哈尔部四散,皇太极要再攻去京师,简直易如反掌。
癸未,皇太极移师宣府,明朝守将主动将朝廷赐给察哈尔缎布皮币一万二千五百匹献出。
癸巳,明巡抚沈棨、总兵董继舒遣人赉牛羊食物来献。皇太极设宴请之,并共定和议。
这天宴席上,突然有个小兵来报,说科尔沁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