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缁衣莲华-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适像主人一样,冠冕堂皇地住进了大明宫。

    他欣喜地向随行杨问意介绍:“我一出生就在那儿,那里坤宁宫,那时母后的坤宁宫是宫里最繁华的地方。”“诺,那里,当年登基时,我就是沿着那扇门进去的,里面两边的大臣,密密麻麻跪了一地。”

    杨问意默默听着,提醒他:“皇上,又回来了,你该自称朕了。”

    李适满意地点头:“是啊,是啊,终于又回来了。唉,民间呆得久了,朕竟然还改不过口。”

    在李适看来,这红墙碧瓦的皇宫禁城才是他的家,才是他本来应该的所在。就算没有那万里河山和至高皇权,就算只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挂名皇帝,他也只愿意住在这里。几经征战,烽烟四起,还是这个自小长大的熟悉的地方,能给予他心的温暖和寄托。这是人的惯性使然,历久难改。

    李适踌躇满志地走,甚至规划着再次临朝的盛大仪式。在哪里升起华盖,在哪里挂上王旗,在哪里筑上屏风,又在哪里雕琢神鸟神兽,去守卫这失而复得的宫门。

    杨问意跟在他身边不言,只意味深长地笑。

第109章 家国兵马5() 
若李适用心,便能发现,今日的杨问意与昔日的川蜀一派之主已大不相同。他卸却佩剑,取了缠封,发带飘冉,长及腰身,一袭宽大的衣袍流光溢彩,是泛着金的紫红色,紫气东来,气度不凡。而他手中,依旧握着块温润的羊脂白玉。

    行走在宫阶上,他悠闲地迈着八字步,微微昂着头。那是官居一品的儒士大夫派头,哪里像一个草莽出身的江湖人?

    那是他的理想,光大金城派,富贵极人臣。

    不过李适信他。几月相处下来,李适已能感到,他和雪通不一样。他虽爱富贵,却对九五至尊的宝座没有想法,或者说他并不想造反,只想和他的先祖一样,居功至伟,功业逼人。

    要说起来,远居川蜀、执掌门派是多么地自由啊,何必去受那功名富贵的束缚?但是,人各有志,各人的满足点还真不一样,半分也勉强不得。

    就像李适,哪怕只是在大明宫里有名无实地住着,哪怕只有一星半点的皇帝威仪,哪怕回纥胡骑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着半壁江山,他在宫里住着,也觉满意,也觉舒心,也觉坦然。

    李适在宫中住得有两天了,已开始着手换宫内的布置和人手,牟羽才带着军队进来。

    窦文场还在远征潼关,身边杨问意提醒李适:“皇上,我们是不是暂居外面?等两方谈定了,下诏了再进来。眼下何必去惹那一群蛮人?”

    李适露出难为情的表情:“这……这……,朕又还没称帝,自然是要等他们来商量妥定的。进来住一住有什么关系,他牟羽不放心,也大可进来住着嘛。”对这个自小在皇宫长大的君王来讲,享受还是第一位的。

    “这……”杨问意仍劝,“迎客容易送客难!此时你让他进来了,他日怎好再把他送出去?万一他住得惯了,要在这里别出一半来作个行宫,难不成皇上你还真能和个蛮子分享大明宫?更何况,蛮人实在,给个姿态,过些日子也好谈判嘛。”

    李适无奈,又讪讪搬了出来,开始一道接一道令牌催促窦文场。

    到得今日,两军都归来了。李适终于长舒一口气。

    常年的战火颠簸焚烧了他的激情,磨却了他的斗志。大唐历经磨难,在他看来,能保住李唐国号,守得半壁江山,就已是对先祖很好的交代了。只要能将长安中原给他,其他都好说,都好谈。

    归来的窦文场自然知晓李适的想法,一遍遍叮嘱他不能这样。至少不能先失了气势,泄了底牌。

    逾五十万的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一方在南,一方在北。背地里剑拔弩张,表面上却满面春风。

    窦文场打马进来向李适复命,骊歌亦将兵符归于牟羽。双方约定,于午后带亲信小队入大明宫谈判相关事宜。

    傍晚时分,日照西斜。大明宫的丝竹悠扬起来,贯穿在寒凉微润的晚风里。人比花娇的宫女捧着金盏,碎步走来,呈上丰盛的宫肴美酒。

    李适的口吻像主人一样:“来尝尝我们长安的美食,唉,离宫许久了,朕……我当年的厨子可是京城一绝哪。”

    牟羽笑笑,倒也豪气。他将美酒一饮而尽,开门见山:“我们的意思已给骊歌说了,回纥信得过她,由她全权做主。她是你的胞妹,我想我们是有共识的。”

    李适亦饮下一杯,笑道:“当然当然。当年哪,还是我做主想把她嫁给你呢,没想到她半路跑了。不过,现在做了你们的将军,这样一看,大唐与回纥,始终是一家人哪。”

    “好,好,那就为一家人再饮三杯。”牟羽笑道。

    他的酒量惊人,宫婢斟了一次又一次,他端起来,遥遥敬向李适。

    李适陪过几杯,双眼朦胧起来,身前一位宫婢面含春杏,捧起青铜酒樽体贴地喂到他嘴边。宫婢柔弱无骨的白嫩手臂引得李适心中一动,竟拉着那宫婢跪在了自己身前。

    牟羽哈哈大笑:“久闻唐皇风流,果真如此。看来今夜,我们只能谈点雅事了。”

    李适也笑:“既都是一家人,更不急一时,我们且先尽兴,尽兴再谈。”

    千盏烛光中,腰身如水的宫姬舒展长袖,摇曳生姿地跳了支舞。曲罢,意犹未尽地露出半面,含情脉脉地望向场中众人。四座尽皆呼“好”。

    骊歌也喝了些酒,今晚既不谈了,她便准备离开,免得误了男人们风花雪月的雅兴。

    她站起来颔首,牟羽也起身来,道:“不管怎么谈,本王是要先说,骊歌是回纥的将军,今天是,以后也是。她若愿去我回纥,自然是拜将封王,不在话下。如果她要留在长安,大唐的封地食邑可不能少,此外我还要留一万将士与她。”

    “这么多回纥勇士留在京城?这……”李适迟疑。

    “断然不行!”窦文场道,“公主住在长安天经地义,封地食邑王子都不用担心,但是一个公主府邸里养这么多回纥将士,这……这却是大大不妥啊。”

    “那我们没得谈。”牟羽道,“你们汉人讲理,我们姑且来论一论理。这江山是我们共同打下来的,理应双方平享吧。我们常年在燕州以外,这中原的大好河山你们坐着我没意见,你为唐皇我是回纥王也行。但是我要在这立座行署,方便往来,这万余将士给骊歌目前看来最合适,我们放心,你们也放心。否则,换了其他人,你们在大明宫中不是更加坐立不安?”

    席间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骊歌见谈到了自己,又敛身坐下。

    要问她的本意,她是不愿意领着回纥兵住在长安城的。这一段的战事结束了,这一方的天下平定了,她就想归去。法门寺的晨钟暮鼓、邓尉岛的梅花飘香、或者米心湖的澄清如镜,都是她理想的去处。

    但是,作了主帅,一路走来,她已习惯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人想要的与他该做的,有多大的差距啊。这是成长的无奈,也是成长的赐予。

第110章 家国兵马6() 
骊歌又坐下来,微微地笑。

    谈判本来是艰难的,妥协既需要勇气,也考量智慧。双方僵持不下。

    好在李适已很满意当前了。他招招手:“既然我们住在长安宫里,回纥建座行署也不过分,我觉得行,这人数嘛我们再商量如何?至于骊歌,要看她自己的意思咯,我这妹妹一直自己有主见。”

    双方望向了她。

    说是她拿主见,其实去留随不了她的意。如果辞却不干,接下来谁来,又怎么谈,只会更加艰难。

    她道:“如果要有人留在长安主持回纥的事,我想我是最合适的。哥哥,我记得我的身份,也比任何人都不愿意再看到战乱,你可以相信我。”

    “好……好。”李适其实也没有别的选择,只道,“今后我也要多倚仗你啊。那就今夜定下来,你既是回纥的将军,也是大唐的护国公主,封洛阳城,食三千邑,回纥行署中事就交你做主如何?朕登基当日即下诏。”

    骊歌称谢。双方举杯再饮。

    李适含着醉意,喝了半杯,将身前宫婢揽在怀中:“妹妹哪,其实为兄知道你的心思,你若愿意,为兄还可在你府中建座小观,让雪慎就在观中修行,怎么样?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为兄都为你办到。”

    骊歌未答,俯身告退。李适抚掌,哈哈而笑。

    殿内觥筹交错,殿外已更深露寒。

    骊歌出来了,她很累,背后亦起了层细密冷汗。

    护国公主与镇国公主有何区别?中宗年间的镇国公主太平不是皇上倚仗之人,然而结局如何?而将和尚养在府中的是谁?太宗钟爱的高阳公主何等高贵骄傲,然而又结局如何?都不过一道圣旨,三尺白绫罢了。

    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啊。骊歌突然感到自己被织进了权力的网,就像行走在刀尖尖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唐皇复辟了,李适再次临朝,在中原称帝。

    回纥的贵族、骊歌的朋友们都留下来观礼,仪式盛大昌隆。

    唐人喜花,犹以牡丹为最。即便是在肃杀的深秋,长安城也在一夜之间扎满了各色的牡丹花。火树银花,与金戈铁马一样,都昭示着王权的不可僭越。

    登基和封诰都在同一天,普天欢愉,大赦天下。

    李适端坐在上,读了长长的昭告和分封。

    窦文场被封为神策军护军中尉,统领了最核心、最机密的禁军。而杨问意如愿以偿地得了国公爵位,居从一品。

    骊歌的府邸紧邻着大明宫,在长安最繁华的街道上铺陈开,规模不输于皇宫。李适专门为她添置了一千两百名奴才,男的机灵,女的伶俐,戴着护国公主府特有的铜牌,穿梭忙碌在长安城中。

    骊歌,成为唐王朝又一位权倾天下的公主。

    朝贺拜访的人流如织,持续了整整三日,骊歌也很高兴。不是为眼前的滔天权势,而是过了这几日,京中尘埃落定了,她就可以放心放手地走上一段时间。

    虽然没有解药,但从雪通口中得到了线索,总是有希望的。

    人生最值得高兴的,是有希望。反而倒不是得到的那一刹那,因为得到的和期望的,永远有着巨大差距。

    骊歌要去法门寺,找那本《摩诃迦留罗》;要去昆山,寻金翅鸟守护的如意珠。

    江湖行走,快意恩仇,都远比皇宫和王府里呆着得意!

    得意的骊歌这日竟饮了大半壶桂花酿。

    京城少有桂花,但骊歌钟爱那味道,微甜的酒与温热的暖意,不知不觉竟已饮得微醉。

    双颊泛红的骊歌去找雪慎。见他房中烛灯未熄,便推门进去。

    雪慎握一卷经书,还是那月白色的单薄僧袍,见她来了,并未抬头,问道:“累了这么久,得空了不早些休息?”

    “我……我不想睡,我想来看看你。”骊歌道。

    “小孩子。”雪慎将搁下经书,“你已经是统领三军的将帅,是天下倚重的护国公主了,还能这么傻乎乎的?”

    “可是在师父面前,我喜欢傻乎乎的啊。”骊歌甜笑,“师父,你也觉得我这次做得不错吗?”

    “你做得很好。”雪慎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