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重器-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柱民带着几名海岛卫队士兵担任尖兵,离暹罗边境哨所只有一二百米了。他们赫然发现,在离他们的不远处,有十来个难民倒在雨水中,都已经死亡。

    冲关需要跑动,已经处在饥饿极限的难民们,很多人跑过边境,最后一点力气用尽倒下,便再也起不来了。

    麻木的难民们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他们从尸体旁边木然走过,似乎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了。或许他们知道,只要停下,就会有更多的人在这里倒下……林柱民命海岛卫队的士兵们在雨水中就地挖了一个坑,默默地将饥民的尸体全部埋葬,然后神情黯然地冒雨继续前进。

    大雨仍在无休无止地下着,暹罗边防哨所不足五十米,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坐在地上的泥泞中,她们已经走不动了,就瘫坐在污浊的泥水里。走过边境的难民们,一一从她们身边走过,没有一个人向垂死的女人伸出援手。

    这该是一幅多么凄惨的景象啊,林柱民、伊万诺夫和海岛卫队士兵们,都受到极大的震撼……

    婴儿的头垂在母亲的胳膊上,而母亲的身旁,还站着一个在雨水中瑟瑟发抖的五六岁小女孩。小女孩穿着和母亲一样的黑上衣,光着屁股,雨水顺着粘在脸上的头发向下流淌。她瞪着麻木的双眼,看着渐渐走近的象队……

    “‘三号’、幽灵和百灵,我要管,不然我就疯了……”

    林柱民、伊万诺夫带着两名海岛卫队的尖兵,已经走到母女俩身边,敦厚、善良的林柱民已经挪不动脚步了。他擅做主张出手相救,他抱起嘶哭的小女孩裹到自己的雨衣里。伊万诺夫则脱下自己的雨衣,遮住地上的母子俩……

    坐在大象背蒌上的李海潮、虞松远和灵玉,此刻也在受着心灵的煎熬。

    灵玉多次穿越这里的国境线,对这一幕已经看得够多的了。她是女人,每一次,心灵受到的摧残都难以言表。可她知道,这是一块战乱和饥饿的土地,饿殍遍野,小队管不过来啊!

    灵玉正在为难,陪同而来的民柬外交部的联络员文章,赶紧低声对灵玉说道,“让她们走吧,到暹罗难民营,就有吃的了。你们不能管,大饥荒啊,会越聚越多的,让你们走不了……”

    灵玉没有说话,虞松远和他的小队,心情就更不一样了。他们刚从澜沧来到这里,这一幕给他们的震撼,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澜沧虽然贫穷,但在澜沧的丛林内,是根本饿不死人的。可在这里的边境地区,饥饿正象瘟疫一样,摧残着从战火中逃离的人们。

    战乱,难民,饥饿,死亡,正如瘟疫一般,摧残着这里的生灵。

    在两国边境地区,他们放眼看到的一切,他们脑海中飘浮的就是这四个词。林柱民已经拿出身上的糯米团递给小女孩,小女孩却没舍得吃,赶紧又递给了妈妈。或许,小女孩是想救助母亲怀中的小妹妹。妈妈接过米团咬了一口,咀嚼一会,喂给怀中的婴儿。可婴儿却一动不动,嘴里含着食物,却没有咽下……

    大象队伍接近这母子三人时,林柱民已经检查了婴儿。这个瘦成皮包骨头的小婴儿,早已经死了,尸体在母亲怀中已经冰凉冰凉。林柱民用山地高棉语告诉妇女,她的孩子已经死了。妇女象痴了一般,坐在地上,毫无表情。倒是他怀中的小女孩,在风雨中“哇”地一声尖声哭了起来!

    狂风呼啸着吹过,雨水如瓢泼一般摧残着大地。

    在小女孩的哭声中,林柱民指挥士兵们在风雨中埋葬了婴儿。海岛卫队的士兵们也拿出饭团给她们,可此举果真惹来了大麻烦。走出边境线的难民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且越聚越多,很快就将队伍层层叠叠地围在中央。

    “将干粮都分给他们,继续前进!”看着风雨中这一大群黑色的人们,和一双双被饥饿折磨着的眼睛,灵玉一时不知怎么办好。李海潮和虞松远递下自己的干粮,虞松远咬牙命令道。

    饭团分完了,难民们散去,林柱民将小女孩交给妇女,小队继续前进。

    越过国境时,暹罗的警察和民柬的士兵们,都躲在岗亭内漠然地看着他们,丝毫未加阻挡。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一队“联合国工作小组”人员。

    越过边境,高棉境内则全是山区,山势愈来愈险,树林或竹林越来越密。安军扫荡时,两国边界地区遭到狂轰滥炸,并埋了成千上万颗地雷,挖了无数陷阱。林柱民和伊万诺夫带领尖兵,只能步行,并不时排除地雷。众人则骑着大象,背着背囊,跟随他们穿越在茂密、泥泞的丛林中。

    豆蔻山脉是高棉境内最高的一座山脉,呈西北向东南走向,直入暹罗境内的庄他武里高原地区。豆蔻山山峰高耸入云,主峰是奥拉山,海拔近2000米,也是高棉全国的最高峰。整个山脉延绵160公里,并与象山山脉相接。在与暹罗边的松戈山峰,是豆蔻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1800多米。

    豆蔻山脉是民柬的根据地,它与梅莱山脉一样,是民柬核心根据地之一。民柬三派抵抗组织,以埃坎镇为中心,都在这座山上驻扎有游击队。民柬国民军则是主力,红色高棉总司令宋成在这里驻军一个团,共有七百多人。

    以松戈山为界,安南军队最远就清剿到高棉与暹罗西北边境。但清剿过后,军队撤退到松戈山以东,民柬又恢复了西部边境地区的根据地。

    松戈山西坡完全为茂密的雨林所覆盖,山地及这个小盆地小平原盛产小豆蔻和胡椒。松戈山根据地内,除背着枪的游击队员外,本地山区居民多为达罗毗荼人,其祖先从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滨迁来,与扁担山脉、象山山脉和安南山脉地区的土著部落,人种大体相同。

    这里的土著人的生活习俗,也与高棉其它地方完全不同,他们保留着科罗曼德尔印度人的所有生活习惯。

    在两座大山之间,是一个七八平方公里的小盆地。松戈山人烟稀少,整个盆地仅有南边山下的帕格村一个村庄。盆地内绿树成荫,竹影婆娑,小溪纵横,植物茂密,肮脏、破烂的小村庄就掩映在茂密的竹林里。

    进入四月的边境地区和高棉境内的松戈山脉,都已经进入雨季。大雨过后,天睛了一阵。队伍进入村庄前,天空突然又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再一次倾盆而至,众人一路上都淋成了落汤鸡。刚停雨想歇口气,狂风和着暴雨再一次让众人成了落水狗,虞松远被狂风吹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帕格村有几十幢破烂的高脚木屋,被乌云笼罩着,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晃晃、瑟瑟发抖。村子南边的山边,一股山泉形成的小溪绕村而过。此时雨水汇集成了一条小河,奔腾而来,又呼啸而去。小寨虽然破败,但暴雨之中,雨中景色却是很美。

    只不过,这美丽的早春景色,美固美矣,但却是凄美!

    不时有零零落落的难民队伍,从内地来到松戈山区的这个小盆地。他们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继续在泥水中向边境地区挪去。他们不时有人倒下,但男女老少所有人一言不发,继续默默走着,强烈的饥饿已经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需要说明的是,1978年底,安南对高棉实施军事占领后,难民从高棉涌入暹罗,民柬并不会加以阻止。因为,伴随军事占领的,是高棉震惊世界的举国大饥荒。让饥饿的人群进入暹罗而食,是民柬的既定战争策略之一,国民军怎么可能去阻止?

    笔者珍重历史,而这是当时真实的史实!

    这才是中午,大雨渐歇,烟雨濛濛的小寨子上空飘荡着雨丝。村庄死气沉沉,木屋在雨水中摇摇欲坠。 

第五十四章 土著村落() 
十一头大象的庞大队伍,吸引了寨内的孩子们。他们冒着雨,赤着脚,从一座座高脚木屋内冲出来。大人小孩踩着肮脏的泥水,将队伍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一个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一队大象队伍的到来。

    “欢迎您,按照您的要求,逃难人家的木屋,我们已经打扫干净了……”一位赤着脚戴着斗笠,身上披着蓑衣的中年妇女,从吊脚木屋内走出迎了上来。她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儿,都戴着大斗笠,一边向灵玉鞠躬,一边连声用山地高棉语说道。

    陪同而来的民柬外交部的联络员文章,将众人安置在二座破旧的吊脚木屋内,他的任务就完成了。文章与洛亚做了交接后,就冒雨返回暹罗境内去了。

    突然,“哇”地一声尖叫,紧接着熟悉的哭声就从队伍最后边响了起来。

    原来,在边境救助过的妇女从大象上一头扎了下来,被刘国栋飞身接住。小女孩见母亲摔下,吓坏了,坐在大象身上的木筐内号啕大哭。

    林涛过去检查了一下,这个四五十岁的女人是饿的,她极度衰弱,晕过去了。“啪!”他铁青着脸,一言不发,抬手重重地给了刘国栋一大巴掌。然后才将大象背上的小女孩接了下来……

    洛亚将众人安顿好,自己又带着十几名妇女,冒雨将大象全部圈到高大的围栏内,并放上草料。简易围栏是洛亚带着妇女们新建的,既不遮雨更不挡风。

    安顿停当后,众人简单清洗一下,灵玉便简单介绍了一下小村庄的情况。

    帕格村的几十幢木屋,仅有21幢有人家居住,村庄一大半人家,都逃去暹罗进了难民营。这些人去屋空的高脚木屋,此刻正派上了大用途。

    伊万诺夫指挥他的海岛卫队一个班,冒雨在村庄周边,用竹子建起了简易栅栏,初步有了营地的模样,然后便在营地周边建立起警戒线。还向东边盆地边的小山头上,派了二个观察、警戒哨。

    洛亚的二个闺女钮娆和小钮儿,则点起木屋中央的火塘,烧上水。小钮儿还打来一竹筒水,恭敬地请灵玉到内室清洗自己身上的泥污。等她换上干净衣服出来,小队众人都已经焕然一新。

    刚才在外面还哇哇大哭的小不点,也被小钮儿擦得干干净净,穿着一件拖到地的黄色军用衬衣,贴着刘国栋战战兢兢地蹲在火塘边。

    被刘国栋救回来的妇女,已经被钮娆擦洗干净,换上一身军装,静静地躺在一边的草席上。她已经醒来,李海潮给她把了一下脉,又喂了一点水,她身上有点劲了,便挣扎着坐了起来。

    其实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妇女。她脸上厚厚的锅灰已经洗去,露出了菜黄色的面庞,面黄肌瘦。队员们都围着看她,她羞涩地低下头,搂着蹭到她身边的小女孩,母女俩向大家叩头致谢。一口流利的客家普通话,却把众人吓了一跳。

    “谢谢家乡的亲人们!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她们是华侨……”刘国栋说,“她们一家原来在雉棍市做渔货生意,后来逃到克马拉普明市人,一家十几口就剩下她们母女俩了,逃荒前她们一直住在桃叻镇旁边的村庄……”

    “实在对不起,我知道会给你们添麻烦……可只有跟着你们,小香月才能活下来。姐妹四个,就剩这一个了……”女人姓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黄瑾秀。她扶摸着小香月的小脸,喃喃地说。

    小队出发后,女人搂着女儿,静静地看着小队离去。看着她们风雨中摇摇欲坠的身影,刘国栋不忍再看,咬牙转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